| 神學論集主頁 | 輔神學生會. |

 

76
神學論集
(1988)p.285-293
   
特別報告——台神、輔神聯誼記要

 

輔神學生會

 


(一)  前言
一個期待已久的日子——五月四日——台神、輔神聯誼日,終於在圓滿中謝幕。兩院師生九十餘人聚首陽明山嶺頭,一起祈禱、聽道、討論、分享、共餐、聯歡。再一次品嚐「兄弟們同居共處,其樂融融」的歡愉。雖然是一次短短的會晤,但在每位參與者的心頭卻留下美麗的回憶與無限憧憬。因著我們每一位的臨在,我們在共同創造一頁「教會合一」的新歷史,我們更願繼續同心協力,突破阻礙「合一」的藩籬,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為紀念這個上主特別安排的一天,為感謝上主賜給我們這豐富而又深具意義的一天,我們幾位同學願把當天活動的過程筆之成篇,以茲紀念,並供日後再聚的參考!
聯誼會時間表——一九八八年五月四日(星期三)
二:OO∼二:三O  開會禮拜
二:三O∼二:四五  認識介紹:台神院長(董芳苑牧師代)致歡迎詞、輔神院長(詹德隆神父代)致謝詞
二:四五∼三:二五  專題演講(一)NT作者如何引用OT∼新約學者的看法——黃懷秋教授
三:二五∼四:O五  專題演講(二)NT作者如何引用OT∼舊約學者的看法——歐可定教授
四:O五∼四:三O  休息茶點
四:三O∼五:二O  回應討論
五:三O∼六:三O  晚餐、散步、參觀校園
六:三O∼七:一O  聯  誼
七:一O∼七:三O  閉會禮拜

(二)開會與閉會禮拜                                                     譚唯善
在管風琴的悠揚序樂中,雙方師生魚貫進場,熱烈的掌聲過後,全場肅然,主禮曾同學用聖經的話宣告開會禮拜。首先全體合唱:「我靈讚美天上君王」,然後由制服儼然的著名「米利暗」詩班為我們獻唱台語國語聖詩各一首,使人融入一種如魚得水的本地化氣氛中。主體宣讀了若十七1∼26,大司祭的祈禱。在最後晚餐中,主耶穌特別為宗徒們和未來世世代代的信徒祈求,願眾人在他和父內合而為一,就如父在子內,子在父內一樣。在此聚會中我們特別感到吾主的話是多麼語重心長。
讓大部分師生感到頗為特別的是「代禱」的方式。主禮先邀請大家為兩個意向祈禱,一方面是為今天的聚會。另一方面特別為台神和輔神的共同舊約聖經教授、夏偉神父的安息祈禱。各人就在自己的座位,低聲向上主懇切祈禱,頓時形成了一片和諧的禱聲,良久不歇,直到它自然地漸趨沉寂。然後由洋溢歡樂的「神研詩班」結束開會禮拜。
晚上的燭光閉會禮拜亦非常感人。快八時了,歌聲中,全場燈光盡熄,各人手上的小蠟燭,從四面八方點燃。九十餘人手持小燭,以禱詞表達今日聚會的感受、謝恩和祈求。激起了感人的共鳴。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易逝,各懷依依之情,台神同學列隊兩旁,目送我們到大門。上車,齊唱SHALOOM互道平安,珍重再見!

(三)  兩位代院長致開會詞                                                 劉美貞
台神董芳苑牧師致歡迎詞
我代表台神的院長、老師、同學歡迎輔神的老師、同學到山上來。院長下山去參加會議,囑咐要好好歡迎各位。其實他不囑咐,我們也會好好招待的,因為我們見到了老朋友谷寒松神父、胡國楨神父等多位;而且深為天主子民的合而為一所感動。大家的教會觀改變了,(以前的本位教會觀,不會榮耀上帝的。)因此,我們曾多次聯誼,彼此都留下深刻印象,常常回味,每年都盼望再見面。言簡意長,讓我們用以下的活動中來說出內心對輔神老師、同學們的歡迎。
輔神詹德隆神父致謝詞
院長因職務所在不能來,每逢星期三下午他在輔大有聖經課,聽課的學生有九十多名。
輔神老師、同學來這裡的心情像朝聖,並不是看美麗的地方,而是相信在台神團體身上看到主,復活的主。因為在台灣全時間研究神學,將來全時間傳播福音,為信仰作證的人並不多。我們像路加福音二十四章記載的厄瑪烏門徒,認出復活的基督後再回到耶路撒冷又遇見另一群信主的人。
感謝台神的接待,看到鮮艷的海報、精美的手冊,還有「米利暗詩班」的美麗歌聲,真讓我們有深受歡迎的感覺。
復活節那一週曾與長老會的兄弟姊妹,與WCC(普世教協)秘書長見面,談話半小時,感到他很了解我的教會,且愛我的教會;我反問自己對他的教會,和長老教會了解認識多少?所以我很高興今天能來這裡和大家相聚。

(四)  新約怎樣引用舊約——舊約學者的看法      

歐可定牧師主講        林逸君  記


一、舊約中引用以前的傳統
以色列在歷史中受過去的影響,故舊約常以過去的傳統來描述信仰。詩篇中的作者常提及歷史人物來鼓勵、勸勉當代的人。舊約諸書中也常有互相借用的現象。如米四1—3與依二4,將過去事件、人物與未來連上關係。
二、新約和當時猶太教所用的引用法相同
新約引用的方法與舊約所用大致相同,從新約的環境中可發現猶太教的各教派都習慣地以一些舊約的觀念訓誨弟子。耶穌也採用「人子」、「牧人」等舊約觀念來自喻。
三、新約引用舊約的方法之種類
從經文本身看,新約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1.  文學性的例子:羅四6—8引用詩篇卅二1—2,借用經文強調意義,讓讀者能予以把握,屬文學性的應用。又如羅三10—18,保羅為了證明猶太人比所有人更是罪人,引用不同詩篇作為理論的根據。
2.  神學性的例子:引用的動機是因為舊約與新約在某一方面有類似的意義。如太一23引用依七14,重點在把厄瑪奴耳—「神與人同在」和耶穌連上關係。
3.  歷史性的例子:加拉大三29,作者把亞伯拉罕的後裔連結到所有信耶穌的人身上,亞伯拉罕成了信仰之父。此表達了新舊約在信仰內容上雖有不同,但具有歷史的連貫性。
4.  類推性的例子:新約作者為了協助讀者了解耶穌基督,借用了舊約的東西、人物、話語和新約對比,把這些觀念引到耶穌身上。如希七1—3引用創十四17、18的默基瑟德來指出耶穌的祭司身份。
四、引用舊約有什麼目的?
是為了證明耶穌及初期教會與過去舊約傳統的連貫性。究竟新約作者怎樣引用舊約?
1.  新約作者在引用舊約時可能忽略了它的歷史背景和作者原意,這篇現代人可能是一個疑難,但須承認這是當時所有教派所採用的方法。
2.  馬太福音很自由地發明新的經文,如廿七9指明引用耶利米利先知的話。事實上,他引用的是先知奉上主命買田的事。但須承認當時猶太教派都如此地運用。
3.  新約在引用舊約時,在不同場合中有了不同的意義。如希二5—13及哥林多前書十五27同時都引用了詩篇八,卻傳達了不同的訊息。而今人則很重視原文,若忽略了經文原意。其權威性會受到質疑,但為當時新約作者是毫無困難的。
五、「成就」是什麼?
雖然在歷史連貫性觀點下,馬太福音在耶穌身上如此地採用了「成就」一詞,但舊約只在新約中才有它的意義嗎?似乎須就此詞重新考慮和研究。
(註:黃懷秋教授講稿請見本刊下期)

(五)  晚餐與聯誼記敘                                                 邱加瑜
在聽完兩場精采的演講,及回應討論之後,約在五點四十分左右,全體人員前往該院餐廳進餐。我們抵達餐廳時,一些台灣神學院大學部的學生在用餐,他們沒有參加我們的聯誼活動,但仍舊熱烈鼓掌以示歡迎。我們的用餐位置在餐廳最裡面的地方,餐廳大約有七十坪左右,看來可容納百人以上,環境清爽。我們分十五桌坐下,每桌六、七人不等。谷寒松神父帶領大家做飯前禱:感謝上帝賞賜這一機會,使台神和輔神的師生,能共聚一堂,進行信仰交流;並求主降福所賜的食糧,以滋養我們的生命;照顧沒有飯吃的人,使更多有心人幫助他們,最後一起感謝讚美天主聖三。晚餐有五道菜:紅燒魚、炸雞肉、滷蛋、玉米及炒黃瓜;還有湯、水果及養樂多,色香味俱全豐盛可口。大家邊吃邊談,氣氛融洽,真可稱為愛的晚宴。
晚餐後部分台神同學陪我們到校園散步,約在七點左右,我們回到聚會所進行聯誼,仍由該院學生會會長曾宗盛主持。他認為今天大家能聚在一起,乃出於天主的愛,為表達對天主和對所有參與者的謝意,請大家一起高唱—「是我的一切」。唱完這首歌,主持的同學帶領大家做一簡短的禱詞,便正式開始晚上的聯誼活動。首先為紀念夏偉神父,我們選唱了一首他喜歡且教過我們的歌—I Thank my God。之後由該院神三的余錦福同學教大家唱一首美妙又動聽的歌曲—The World Is Yours!我們先練譜再唱詞。旋律優美動人,欲罷不能,最後由台神的同學上台獻唱一遍,接著兩院的學生再合唱,唱至第二段時,台神同學下來一一與輔神同學握手。整個氣氛非常的和樂融洽,不但歌聲優美,場面也極為動人,在這樣的氣氛中,沒有教派的分別,大家猶如一家人,其樂融融。真的很美,很動人,天主一定也會很喜歡。歌聲之後,為增進彼此的認識,主持人要每位同學去認識對方學院十名以上的學生並記下其姓名,待會兒要抽問。頃刻間,全體同學皆起立,走出自己的位置,去認識新朋友,詢問其姓名,五六十人便這樣的擠在一起,極為熱鬧。此起彼落的笑聲,四處迴響著。當主持人宣布停止後,每位同學意猶未盡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主持同學首先指出他自己所認識的六位輔神學生。隨後,指定數位同學起來說出他所認識的同學。匆促間的認識,難免有名字與人不合,張冠李戴,慝得大家前仰後翻,也就在這愉快的笑鬧中,結束了聯誼活動。


(六)  一九八八年台神、輔神師生聯誼活動之意義與感想  陳永怡
台神與輔神的師生聯誼活動行之有年,已成優良傳統,每年一次,由兩院學生會輪流主辦。每次活動,兩院師生皆熱烈參與。籌備期間,主辦的一方總是積極而忙碌,受邀的一方則殷切地期盼;活動時,一切按計劃順利進行,活動內容充實,氣氛融洽;活動結束後,應邀的一方滿載而歸,心中充滿感激之情,主辦的一方也因達到預期目標,辛苦有成,而感慰心頭,依依難忘。
這次的聯誼活動,也像往年一樣,籌備多時,圓滿閉幕。早在上學期末(元月底),雙方學生會已開始計劃這次活動了。雙方經過多次書信往返與電話交談,在三月初,活動內容已大致決定,於是商定在三月廿三日雙方代表聚合台神討論細節。這次會議之後,主要的工作就是邀請教授演講(雙方各邀請一位),並收集包括演講大綱及活動資料,預計於四月廿五日將資料付印。一切按原定計劃,進行順利,五月四日下午二時活動如期展開。
從下午二時至七時三十分,雖只是短短五個半鐘頭的活動,卻耗費好幾倍的準備時間,可見雙方對該活動的重視,也難怪活動能按計劃圓滿完成!由於時間短暫,整個活動內容充實,節目緊湊,雖難免有點兒緊張,卻達到最高效率—感情與學術充分交流。
演講與演講後的回應,是整個活動的中心,佔時最長,內容豐富,引人入勝。兩位教授—聖公會的歐可定牧師與輔神的黃懷秋教授—針對同一主題:「新約作者如何引用舊約」,從不同角度分別發表精彩的見解。歐牧師從舊約學者的角度;黃教授從新約學者的角度,所見雖不盡相同,但有一認同之處:不論新約作者如何引用舊約,新約中的每部書皆是教會承認的正典。演講後的回應相當熱烈,但時間有限,結束時,仍有欲罷不能之勢。兩位講者各按個人觀點回答問題,雖不是「解決」問題,但因各具獨到見解,頗有參考之價值,問者多能滿意。問答之間,有一實際而一致的看法,即:神學生或宣道者引用聖經,應視不同環境、不同對象、不同目的,而有不同之取捨與詮釋,如學術性之引用與宣道性之引用,未必盡同。
活動中,讓人感觸良深,又能表達基督徒與基督教會的時代使命與重大責任的,就是開會與閉會禮拜中,兩院代表(董芳苑牧師與詹德隆神父)語重心長的禱詞。禱詞主旨,簡要言之,就是:「在基督教會內,這是合一的時代,在基督教會外,兩院師生負有建設台灣、創造歷史的重責大任;一切努力與禱告,皆為歸光榮於天主上帝。」
考慮週到的主人—台神—親切的招待,讓客人—輔神師生—有賓至如歸之感。籌備單位安排的團體活動與個別交談,除了提供溝通的機會以外,更帶來「一家人」的感受。凡參與者,事後談及此種種,敬愛與感懷之情,皆不覺油然而生。
這是優良而健康的傳統,這是有意義而令人讚賞的活動,要不是兩院年曆時間不易配合的話,所有師生都願意擴大舉行吧!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