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羅  光 著. |

 

76
神學論集
(1988)p.191-201
   
現代儒家思想與基信仰的融會

 

羅  光

 


基督的教義和精神,同孔子的思想和精神,可不可以發生關係呢?
自認為代表中國政府的共黨政權,不是一種絕對的唯物無神論嗎?自認可以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中華民國新儒家思想,不是革新孔子的人文主義,把宗教信仰和倫理哲學距離得更遠嗎?歐洲信仰基督的民族,現在不是正在使社會俗化,脫離基督信仰的牽制嗎?在這東西兩種確不相同的情形,而卻同一不利於基督教義和儒家思想互相融洽的情形下,可不可以談基督教義和儒家思想的接觸呢?我的答案卻是肯定的。

一、兩方面的困難
1.  儒家方面
            儒家的思想,從孔子以來,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文思想。易經的卦有三爻,上爻代表天,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人和天地成為三才。重卦則六爻,六爻是雙卦的爻。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繫辭下第十章)
            禮記禮運篇說:
        「故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禮運)
            這是從人由氣而成的一方面說,人的氣為天地的秀氣,即天地的清氣。清氣或秀氣構成人,人乃有靈敏的心,人心虛而靈,能知,能知宰。宋朝理學家如二程和朱熹以人心來自天地之心,人心為仁,孟子也早人心有仁義禮智四端。因此,儒家以人心具有人性之理,人性之理就是人的生活原理。中庸便說: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第一章)
人的生活須按照人性之理,稱為率性,率性就是「誠」。中庸說: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第二十章)
儒家的哲學便以人性為基礎,以建立整體的哲學,把宗教的信仰排齊在哲學以外。祇有在書經和詩經裡講述上天的信仰,這種信仰實現於上天任命皇帝,代天行道,治理萬民;對上天的敬禮,也由皇帝代替萬民舉行郊祀祭天大典。國民對於上天的信仰,祇相信上天主宰賞罰。孔子則以上天的賞罰完全依照人的善惡,人所須要做的,就是行善避惡。善惡的標準,在於人性天理。
人性天理本來是善的,大學所以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人性乃是天生善德,而且自然明朗,祇是人心有私慾,慾情可以掩蔽人性的明德,所以人的修身,即在於克除私慾,使人性明德能夠顯明。中庸所說「誠者,天之道也」,乃是說聖人的心清明無慾,人性明德自然顯明,因此便是天然之誠。一般人,即是賢人,也有私慾,便要自己克慾,因此便是「誠之者,人之道也。」
克慾的修身,每人都須實行,就是孟子所說人心祇有仁義禮智四端,四端須要人自力去培養,為培養人心的四端,人應該克慾。
人應該克慾,克慾是人人修身之道,每個人都要做,每個人也能夠做。陸象山和王陽明以格物致知,在於格正事物,以致良知,使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人人可以做。儒家的思想裡,便沒有原罪的觀念,也沒有人須蒙受救贖的想法。人自己要行善,人自己而且絕對能夠行善,人人都可以自力成聖人。儒家的行善,不靠上天的神助。這一點,在儒家的人看來,是和基督信仰的根本衝突點。基督信仰的核心在於基督的救贖工程,而儒家則認為這一點是根本不必要的神話,他們可以相信基督是一位偉人,但不相信基督是降生的天主聖子,更不相信是人類的救主。
儒家的倫理,和基督的倫理可以相融洽,乃是大家所公認的事;但是現在儒家的倫理在改革的時候,傳統的倫理可以保存多少,目前很難預定。孝道已經似乎全部消失了,孔子重義輕利的規條,似乎根本倒轉去,中庸之道似乎變成了強暴偏急的群眾運動,愛好和平的禮讓似乎被人身攻擊的流氓行為所替代。現在向中國社會人士講天主十誡,將會被人看同守舊的人講孔孟的仁義禮智,所以連儒家倫理和基督倫理相接近的可能,都有些渺茫不著實了。況且現在講儒家思想革新的人,更要強調儒家的「非宗教性」,和儒家所講的「人性尊嚴」。

2.基督信仰方面
基督信仰從信仰方面說,派別非常多;要談基督信仰和儒家的關係,我若從我自己所信仰的天主教方面來說,則必不能代表這次參加學術會議的各派基督教。所以我祇好從基督信仰最基本的幾點來講。
基督的信仰雖然派別很多,然而最基本的一點,則是都不願修改自己的信條,以便迎合別的宗教或別的生活哲學;這一點在天主教教會裡,更是最基本的一點。在清朝康熙皇帝時,因著祭天、祭孔、祭祖的禮儀問題,天主教教宗寧可冒行政上的錯誤和傳教的危險,嚴格禁止了這些禮儀,而不願冒有損教義的危險,把當時天主教和儒家傳統接觸的好線索斷絕了。今天,別的基督教派都懷著這種心理,寧願不和儒家傳統或新儒家接觸,以免損害了自己的教義。因此,我們來談基督信仰和儒家思想可能的接觸關係,祇能在教義以外,或者在不損害教義的條件下,才能夠談關係。
另一是基督信仰各派的根本點,基督信仰進入人生的各部門,私人生活和社會生活都要受這種信仰的約束,不能祇在禱告時或祈福免禍時,才信有天主或上帝,如同中國人傳統的宗教信仰祇是人和神靈在禍福方面的關係。佛教的信仰雖然包括人的來生,然而對人的現生,中國人仍舊是守儒家的傳統,不用佛教的信仰。祇是在歐美目前社會的趨勢也是在緊縮宗教信仰的約束範圍,把生活和宗教信仰分離;然而這種趨勢並不為基督各教派所接受。
再一是最根本的信仰,在於信仰耶穌基督是人類的救主。信仰基督是天主,是人類的創造者,又是人類的再造者。西方人有些主張自然科學反對宗教信仰,而中國現在自認為革新的人物,則以為科學證明了宇宙不由上帝所造,(今年青年節中央日報的特刊上,就有一個台大心理學教授這樣說);再者,中國傳統又以人性為天生善德,人自己努力可以成聖,不必相信一位來自上天的救世主。雖說許多中國智識份子都承認基督為一位具有非常高尚人格的偉人,也承認他是一位偉大的教主,然而偉人祇是人,不能相稱基督救世主的身份。
在倫理的價值觀,基督教義,尤其從天主教教義去評價,有個基本上的差異點,即是本性和超性的差別。中國哲學家可以承認倫理的超越性,也可以承認人類精神生活的追求,常是講「天人合一」,這種追求的目的,是種超越棄世的目的。但是儒家的超越祇是人世的宇宙或人世的社會,而不是人的本性。他們認為若是人類的生活超越人的本性,人便迷失了人性,人的生活便沒有根基,也便不再是人的生活。基督的信仰則以人在領受洗禮時,接受了基督的神性即天主性生命,這種生命因著聖神或聖靈而來,結合在人本性的心靈生活上,不但不摧殘人的本性生活,還提高人本性生活的本質和目標。受了洗禮的靈性生活,以信德望德愛德的能力,直接以天主上帝為目標,獲得永遠生存的價值。而發動信望愛三德的動力,則來自上帝天主的恩寵助力。因此信友的生活,具體地在本性內活動,內部的精神則要脫離罪惡而趨於天主上帝,在一種超乎人性的境界裡行動。這兩方面的差異,不是互相矛盾,或互相衝突的境界,而是由下而上的階梯,可以互相通行;困難在於觀念上的溝通。
因超性而有來生,來生且是永生,對於儒家的孔子,祇能引起驚疑,並不會引起否決。孔子的孝道要求孝敬已亡的親人如事生人,詩經裡的祭祖歌詞,常說文王的魂在天帝左右。漢代的儒家王充等人雖否認人死後能有神魂,但是漢以後的中國人幾乎全部接受了佛教的輪迴和地獄的信仰,幾乎每家都請僧道超渡亡魂。基督信仰的永生信條不足成為最難的接觸點,或者還可以成為改良社會迷信而造成更合情合理的追思亡人典禮。

二、兩方面可以有的融會交點
現在我們中國人都在研究儒家思想的現代化,使儒家思想還能作為中國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生活的模型,傳統的儒家生活模型,是大家庭的孝道,是對於皇帝的忠心,忠孝的執行都有上天的賞罰。因著忠孝中國人愛自己的家鄉,家族觀念和鄉土的同鄉觀念很深。儒家的傳統模型又在於愛惜現生,經營現生,能節省,能吃苦;雖然孔子重義輕利,雖然漢代儒家已經就重農輕商,但是現生的生活須要錢,中國人對於錢的價值雖不敢和學問道德並列,然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佔有特殊地位。因此,中國人為重經商便走遍東南亞,而且住東南亞,掌握了東南亞的經濟權。現在革新的儒家,更將重視現世的生活,更將重視金錢,家族觀念和鄉土觀念將逐漸消失,各種行業的團體將成為社會的核心。因著注重現世和金錢,則享樂主義必應運而生。而且在台灣已經流行於社會,已經成為風尚。
但是為求新的儒家思想能有一種根基,必須建主精神的核心和依託。目前,台灣的青年,有不少人已經感覺精神的空虛,而且因著聯考的困惑,精神沒有依託而失去平衡。許多青年乃尋求宗教信仰的幫助,研究佛學和研究基督教義的青年越來越多。在另一方面,退休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在休閒中也感到精神的空虛,而求研究宗教。革新儒家思想的人提出「天人合一」的超越理想,原來儒家的「天人合一」的理想,是「與天地合其德」,天地之德是好生之德,代表上天的愛心。在這一點上,可以有基督信仰和儒家思想交接融會之點。聖若望宗徒曾說「天主是愛」(壹書四章7節)
儒家以天地有好生之德,化生萬物,宇宙的萬物合成一道生命的洪流,互相連繫,王陽明在「大學問」一篇中乃講「一體之仁」。仁是生命「一體之仁」即一體的生命。張載在西銘篇裡也有「乾稱父,坤稱母,……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天地萬物的生命互相連繫,不僅是人的生命結成一體,互相關連,植物、動物、和礦物的存在,都是生命,都互相連結。整個宇宙是一整體,在存在上,在生命上,即是在生存上,互相關連,互相協助。若一部份的生存受到損害,以至於生存不能繼續,則整個宇宙的萬物,在生存上也都要受到損害。今天,大家都在講環境保護,預防污染;但環境污染的程度已經達到危害宇宙萬物生存的程度,大家都提高了警覺,高呼保護環境,寧可犧牲經濟的成長,也不願犧牲大家的生存。這一點證明我們聖經所說天主造了宇宙萬物,由人照管,使能發展。萬物的生存由於天主的愛,人卻違反了造物主的愛心,浪用萬物,引發自然界的反撲。所以應該提倡天主對造物的愛心,使人對自然界也應有愛心。
儒家雖然相信人性是明德,王陽明雖然相信人心是理,祇要表現了人性或良心,人就是完美的善人。但是儒家都承認人心生來有私慾,人為顯明人性的明德,為能致良知,必須克慾。孟子已經說過:「養心莫善於寡慾。」( 盡心下 ) 儒家又雖然常相信人自己努力就可以克慾,然而在實際上大家卻都說:「心有餘力不足」,因此便不能不承認人類中有罪惡,荀子並且主張性惡,法家們也不贊成孔子的德治,而實行「嚴到峻法」的法治。目前,中國的社會裡,犯罪的行為層出不窮,台灣社會正在以青年犯罪作為重大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儒家學者現在反對基督信仰的原罪,是沒懂得明瞭原罪的意義,認為原罪破壞了人性,人生來就是惡人。實際上,原罪的意義是在成為天主的對敵者,原罪的流毒是在加重情慾的壓力。如同聖保祿宗徒所說:「可是我發覺在我的肢體內,另有一條法律,與我理智所贊同的法律交戰,並把我擄去,叫我隸屬於那在我肢體內的罪惡的法律。我這個人真不幸!誰能教我脫離這該死的肉身呢?感謝天主,藉著我們的主耶穌。」(羅馬人書七章31節)既然大家都深深體會「心有餘而力不足」,能有從天降來的基督伸手援助,使我們有力行心所願行的善,儒家的人也不能說這是和人性相矛盾,失去人性的尊嚴,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述而) 儒家不以受人的教誨和指導為恥,怎麼卻以得天主的教導和援助為辱呢?
儒家哲學的生命哲學,對於耶穌基督的救世論,還可以給予一種很好的解釋。原罪由原祖而流傳於整個人類,是因為原祖開始一種人性生命,這種人性生命由原祖開始往下傳,由生育而繁殖為整個無數人的人類,人類的人性生命由原祖而傳,原祖的人性生命既因著罪和天主相敵對,而放縱了私慾,後代的人類都懷著這種因原罪而受害的人性生命。基督降生救人,改造由原罪而受害的人性生命,基督降生成人,具有整個的人性生命,就祇沒原罪和原罪的流毒,而且將人性生命中和天主性生命相結合,成為基督的整個生命。基督為救人,將自己的整個生命因著聖洗,傳給受洗的人;凡是受過洗禮的人,因著聖神的神力取得了基督的生命,和基督結成一體,共成一個新的人類。人類的生命是一體,基督既由聖洗除了人性生命的原罪流毒,則凡是具有人性生命的人都可以信仰基督而接受由洗禮而來的新生命。基督成為這種新生命的原祖,這種一體新生命的頭顱,而且儒家主張宇宙萬物的生命相連,便可以解釋聖保祿宗徒在羅瑪人書第八章所說萬物都因原罪而成為奴隸,要由基督的新生命而享受天主子女的自由,即萬物也因人的新生命,即天主子女的生命而一體地分享天主子女的生命,當然是按自然物本質的適宜生命,使宇宙萬物和人相連,人和基督相連,整個宇宙因著基督而歸於天主聖父。(格前十五、28)

結  語
我在結束我的論文以前,不能不承認我不能決定儒家的現代化,結果究竟將是怎樣。我所說的儒家革新點,是按基督信仰的觀點去看;而且我也不能不承認我的觀點還是天主教人的觀點,不能代表基督教各派的觀點。但是從另一方面說,我所指出的基督信仰和現代儒家思想的交接融會點可以得儒家現代化各派的人和基督信仰各派的人予以接納,因為我所說的乃是兩方面的幾個基本點。
傳統的儒家從堯舜一直到清末,相信皇天上帝,清朝皇帝也祭天,北平有一座「天壇」。民間老百姓都相信上天的賞罰。目前,雖然社會流行「科學反宗教信仰」的思潮,但是當社會青年以及退休的老年人感到心靈空虛,尋求宗教信仰的依託時,新儒家提出皇天上帝,基督信仰提出上帝天主,這便是交接的一點。
傳統儒家以人心為仁,因為天地之心是仁,人得天地之心以為心,人心故仁,仁為愛之理,孟子和中庸都以人為仁。目前社會青年多趨殘暴,大陸共產主義更提倡階級鬥爭,因此,大家都深深體會到再提出儒家之「仁」,重新養育一個有愛心的中華民族。基督的信仰以仁愛為中心。因此基督的仁愛和儒家的仁愛又是一個交接之點。
況且儒家講一體之仁,以宇宙萬物為一體的生命,自然界的萬物和人類,彼此在生存上互相關連,互相協助,不能弱肉強食,也不能浪用自然物以滿足人的慾望,否則將同歸於盡。基督的信仰,以宇宙萬物為上帝所造,交由人類利用,然而上帝定有自然法,按法而利用萬物,人受利益,違反自然法,人將受害,整個自然界也將受損。這一點又是儒家思想和基督信仰相交的一點。
雖然儒家相信人性為明德,人自力可以明明德。但是儒家也祇承認唯有聖人,天生明智,必定沒有私慾,能夠自己明明德。所以儒家以「誠者,天之道也」指的是聖人,天然可以至誠,至於賢人和一般人則是「誠之者,人之道也」,人人都該努力克慾。可是天生的聖人並沒有出現,孔子自己承認,到了七十歲才修養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儒家的聖人,就是沒有原罪的人,祇有基督,和基督的母親瑪利亞。這一點也可以作為交接點。

 

參考資料
十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到十七日在台北舉行的國孔學會議有多篇論文可供參考。

  1. Mangello, D.E.孟德衛
    A late 17th Century Confucian Attempt to Reconcile the Chinese classics with European Christianity,天主教,儒教同異考。
  2. 羅光  Lokuang Stanislaus
    孔子之仁和基督之仁愛的比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fucius’ “Jen” and Christian “Caritas”.
  3. 陳榮捷  儒家之兩輪哲學與現代化
    The  two Philosophical Expanses of Confucianism and Modern Culture.
  4. Brdsgard Kjeld Erik 卜洛嘉
    Confucianism  and  modernization. 儒家思想與現代化。
  5. 吳森  儒家思想與現代人的疏離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the  alienation  of  Modern  Man.
  6. Taylor Rodney L.泰勒.
    Modernity  and Religion. A Comtemporary  Confucian Response.
  7. 成中英  孔子指示中國創造性原理:論生即理與仁的生
    On “Creativity is Principle”,Based upon theories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8. 傳偉勳  儒家倫理(學)的現代化課題
    On  the  Modern  reconstruction of Confucianism as an Ethical theory.
  9. 黎建球  孔子生命哲學對現代的影響
    The  Confucian  Philosophy of Life and its influence on present age.
  10. 蔡仁厚  孔子精神與現代世界
    The  spirit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modern world.
  11. 林維明  孔子:人的反省
    Confucius: A reflection on Humanity.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