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鄺麗娟著. |

 

75
神學論集
(1988)p.027-033
   

耶讀若望福音


——聖神使你們「想起」有感

 

鄺麗娟

 

 


一、前言——「記憶」是人生命中的經驗
「忘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曾有過的經驗。「這聲音很熟,想不起是誰?」。「那個人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似的!」甚至有時,我們也會偶然忘記一個很熟悉的名字或電語號碼。然而,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亦總會多多少少留下一些難忘的往事︰有時它們深刻得就如同歷歷在目,鮮明得彷似重現當前一般。
「記憶」是一種認識「過去」的能力,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卻非常重要。試想,假若我們沒有了記憶力,我們的生活將變成怎樣?比如,我們要聽一首曲子,但當我們聽到最後幾個音節時,前面的已經記不得了。這樣,根本無法完整地欣賞一首樂曲。我們也無法回答或思想一個問題,因為在連串的思索過程中,我們不斷忘掉剛才整理出的資料。所以,沒有記憶力,我們不單不能追憶已往的人地事物以及種種遭遇,無法從經驗中獲取教訓,也無法認識現在,計劃將來。因為人脫離不了時間,人生活在時間之中,心靈世界所體驗到的一切都是發生在時間中的。人的「現在」不只是瞬息的一剎那,而是在時間上有著某種程度的延展性。現在與過去和將來緊密扣成一整體。現在的「憶起」,就是把「過去」重現,而且還影響「將來」。所以,我們可以說,人是一種在現在中肩負起過去、面對著未來的存有︰過去的種種形成了今天的我,同時還在塑造著未來的我,藉著我的希望和期許,我已攝入未來的天地裡。

二、「記憶」在舊約中的躍動
天主記憶人,人記憶天主
「記憶」不只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或是哲學家們所研究的一個問題,或是詩人墨客筆下所捕捉的一個題材而已。如果我們翻開聖經,我們會驚訝︰這種心靈力量在我們的宗教生活裡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它在天人的關係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聖經中常提到天主記憶人類,或是人類記憶起天主,這種相互的記憶,使彼此的關係得以不斷加深和延展。
舊約所載的「記憶」特別集中在天主與人建立盟約的事蹟上(諾厄、亞巴郎、梅瑟、達味),每當追念往事,就會加強盟約,產生重建彼此關係的效果。因為盟約不單呈現於過去,它還包括未來,唯有忠實地紀念已往,才能保證未來的正確方向。
當聖經說天主記憶起某些人物時,就是要把恩寵與憐愛與賜與他們(創八1、十九29;出卅二13;撒上一11)。每當天主記憶時,一件創新的事件便要發生了︰「上主聽到了他們的哀鳴,又垂顧了他們受的災情,憶起了他自己恩待他們的盟約,憐憫了他們」(詠一O六45),於是天主就要施行救援和釋放。因為「他永遠懷念著自己的盟約,直到萬代不忘自己的許諾」(詠一O五8;一一一5)。
一直引領著以色列子民,使他們感念不忘的,就是出谷的逾越經驗。「這一天將是你們的紀念日,要當作上主的節日來慶祝;你們要世世代代過這節日,作為永遠的法規」(出十二14)。禮儀中的感恩,便是在上主面前追憶往事,沈思默念上主的慈愛,歌頌稱揚祂的德能(出十五;詠六六;一三六)。而遵行盟約,諾守誡命也無非是記憶的具體表現(詠一一九;依廿六8),「別忘記上主,你的天主……當謹守上主你天主的誡命,遵行他的道路,敬畏他」(申八1、11;蘇一8)。
淡忘的悲劇
只可惜,人是那麼善忘,在歲月的過程中,人對天主的救恩竟致淡然忘懷。雖然申命記的作者一再提示:不要忘記你的天主……你要記憶,「不要忘了你親眼所見的奇事,終生日日不要讓這些事遠離你的心,並要將這一切傳於你的子子孫孫」(申四9;八11;九7)。而「忘恩負義」就成了以民的罪惡︰「我們和我們的祖先都犯過罪……對你的奇蹟的意義總不領會,也總不懷念你眾多的恩惠……很快就忘了上主的作為,不再堅持順從他的旨意」(詠一O六6、7、13)。
然而,上主是忠信的,祂永遠懷念自己的盟約,因為「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看哪!我已把你刻在我的手掌上」(依四九15 — 16)。但另一方面,上主對以民的懲罰和捨棄(申八19),也好像是遺忘了祂不忠的配偶。原來祂是以磨難來教訓他們,為叫他們在困苦中會回頭歸向上主。的確,考驗將使記憶活潑,災難會催促人重新想起天主(編下十五4;歐二9;五15)。事實上,天主所記憶的,只有愛︰「……我幾時恐嚇他,反倒更顧念他;對他我五內感動,不得不施愛憐」(耶卅一20)。所以,無論何時,當人重投上主懷抱,祂就必會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耶卅一34)。
從記憶到期待
在以色列的歷史中,從「記憶」而逐步導入未來的「期待」。逾越事跡雖已過去,但將來仍要再來比這更大的新事。在將來,那已局部實現的上主的許諾必要圓滿完成。在流亡充軍的日子裡,光榮的過去便成為將來得解放的保證(詠七七;八十)。於是,回憶成了期待,回憶也叫人準備迎接未來新事蹟的來臨(依四三19f)。

三、「記憶」在新約裡完成
耶穌在聖神內實現了記憶
踏入新約的紀元,許諾的記憶與盟約的記憶,在耶穌基督內決定性的實現了;天主的恩許在祂內都成了「是」(格後一20),因為祂就是「厄瑪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瑪一23)。現今,人不必再從往事中去尋找天主,只要在耶穌基督內,人就能認識祂了;耶穌說︰「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若十四9)。這位降生成人的耶穌,是父的啟示者,是天主對人的記憶與愛情的標記。耶穌因聖神受孕,自始神就在祂內,祂的一切作為都在神內開始並完成。由於天主把聖神無限量地賞賜了祂,所以無人能與祂相比,祂是如此超出一切限度的擁有神。甚至,聖保祿還更深一層說︰「祂就是神」(格後三17),「最後的亞當(耶穌基督)成了使人生活的神」(格前十五45)。
聖神——教會的活記憶力
當耶穌還在血肉之軀時,祂不能完全表示神與祂的不同。為使聖神降臨並被人認識,耶穌必須先離世,「聖神還沒有賜下,因為耶穌還沒有受到光榮」(若七39;十六7)。這位聖神,是使耶穌來到世上,並使耶穌從死者中復活的德能,也是使我們獲得新生命的原理(若三5)。只有靠著祂,基督徒才能過真正相稱天主子女的生活。為此,耶穌給我們許下聖神的恩惠,升天後就從父那裡給我們派遣了言位護慰者。祂是父賜給我們的另一位護慰者,使祂永遠與我們同在(若十四16)。祂也是真理之神,神要把我們引入一切真理(若十六13),這真理就是耶穌所宣講的真理;就是耶穌自己︰因祂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由此可見,是聖神使我們與基督相遇,是聖神使我們接觸到仍生活在我們中間的主基督,是聖神使我們明瞭耶穌所說的一切。因為聖神就是教會的「活記憶力」︰「他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若十四26)。而教會的宣講和見證,便是一個不停的回憶過程。在這過程中,歷史中的耶穌不斷以「現在」的新姿態出現在信友心中,受光榮的基督繼續日夕生活在教會團體中。教會並非只是「靜態」地想起歷史中的耶穌,在紀念中,教會不斷經驗到耶穌基督真實臨在我們當中,天主的救恩不斷實現在我們身上。耶穌基督本身就是「過去」與「未來」的結合︰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元始和終末(默廿一6),同時亦是整個救恩史的中心和高峰。
「記憶」原只是一個思想的過程,何以能使門徒們由回顧而「看見」、「明白」、「瞭解」基督受光榮和復活的事蹟呢?從聖史若望的反省,這就是「聖神的力量」(事實上,在若望反省時,聖神已在他身上工作)。藉著聖神的引導,基督徒團體把納匝肋人耶穌的一切言行重現眼前,有著更深、更新的了悟。若望福音第二章記載耶穌驅逐聖殿的商人,在耶穌復活前,門徒對這事蹟只具經歷,卻不明白;但在復活的光照下,藉著聖神,他們能以全面性的瞭解去回顧這事︰「……耶穌所提的聖所,是指他自己的身體。所以,當他從死者中復活以後,他的門徒就『想起』了他曾說過這話,便相信了聖經和耶穌說過的話」(若二13 — 22)。再看若望福音十二章,若望宗徒藉著記憶描述耶穌當年榮進耶路撒冷的情形︰「……起初他的門徒也沒有明白這些事,然而,當耶穌受光榮以後,他們才『想起』這些話是指著他而記載的」(若十二12 — 16)。真的,耶穌在世時,門徒對許許多多的事都無法明瞭,「他給我們所說的……究竟有什麼意思?我們不明白他講什麼」(若十六17- 18)。「我本來還有許多事要告訢你們,然而你們現在不能擔負,當那一位真理之神來到時,他必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因為他不憑自己講論,只把他所聽到的講出來,並把未來的事傳告給你們……他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傳告給你們」(若十六12 — 16)。如此,聖神要把基督的話帶進另一嶄新的領域,聖神要啟示基督的心意,要延續基督的工程,更要光榮耶穌基督。聖神伴同並帶領著新生的教會,使這由聖神而生的教會充滿活力,直到天涯地角不斷宣講、不斷作證。在聖神的妙化下,我們對基督的啟示將獲致更深的超見和明達,基督救恩的工程將更圓滿地綻放異彩。

四、結語——記憶重現,創新一切
在這個角度下,「記憶」已不再是重溫舊夢,懷緬過去或舒發一番往日情懷而已。「記憶」確是一種新而實在的真知識。因為藉著聖神,在「回想」中,我們對基督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瞭解,這種新的洞見將賦予人動力,使我們以生活去實踐真理,而真理必會使我們獲得自由(若八32)。所以,在我們的宗教經驗裡,我們並不止於回顧耶穌的所言所行而在理智上相信罷了。藉著聖神,我們能作更深的皈依和投身。因為基督的救贖工程在紀念中是真實地在我們生命中不斷重現,不斷重新創造救恩事件,我們在基督內亦不斷成為新的受造物,就在這「動態」的記憶過程中,我們不斷賴著聖神的德能,偕同基督,回歸天父!

 

參考書目
1.  若望福音中的「記憶」,梁宗溢  神學年刊2.頁3 —17
2.  聖經神學辭典——記憶  卷三309號
天主的神  261號
護慰者  262號
3.  記憶力,哲學心理學  袁廷棟,頁203 — 209
4.  記憶與遺忘,心理學  西爾格德等著,頁311 — 346
5.  學習、記憶、遺忘、心理學  張春興,頁214 — 221

 

 

本檔案未經整理

 
| 神學論集主頁 | 鄺麗娟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