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谷寒松 . |

 

74
神學論集
(1988)p.591-594
   

評《突破——大宗教發明家的重要領悟》

 

谷寒松

 


本書1.作者霍斯比特(Clifford Hospital)是澳洲人,一九六三年?理教會按立為牧師。他所研究及所執教的領域是世界宗教。他特別專門研究印度的宗教傳統。除此之外,他對神話,象徵及宗教表達的模式也特別感到興趣。
我們閱讀本書可以感到作者是一個好老師。他嘗試以一種新的角度向他的學生(讀者)介紹人類主要宗教的傳統。他向我們展現出在宗教歷史上最著名及最具爭辯性的人物。那些人的思想就是我們全體人類的遺產。他一方面介紹每一位宗教領袖的教訓,一方面也描述他們的傳記。霍斯比特試圖:「發展一種新的釋經學,使得最基本的經典之作,能夠直接讓現代人了解。」
本書相似「奧秘的說明」(mystagogy)。作者的用意是要使讀者進入七位宗教上著名人物的宗教神秘世界。這七位就是釋迦摩尼、訖哩什那(Krishna)、老子、孔子、梅瑟、穆罕默德和耶穌。用心的學生(讀者)閱讀之時,就會以其自身的經驗參與本書中宗教家的經驗。因著回溯這些大宗教的傳統,本書有助於我們與其他宗教交談的準備工作。因為我們愈能了解宗教家的精神淵源,各宗教就愈會接近,也就愈能夠突破自己而走向「地球村莊」了。
天主在西奈山上頒給梅瑟的十誡—十句話。這個「十」的數字讓作者也在其他宗教之中嘗試選出十句話。說明的次序是從印度的釋迦摩尼開始,而終止於耶穌。大致說來是從東而西。訖哩什那如同釋迦摩尼一樣屬於印度的世界。孔子和老子代表遠東的世界。梅瑟和穆罕默德以作者的看法是屬於同一事件。「因為他們的生平和對生命的看法都有類似的地方。」(導論之中)依霍斯比特的說法,耶穌應被視為梅瑟及穆罕默德之後的一位。因為沒有人能夠了解耶穌,除非他先了解梅瑟及穆罕默德的背景。從釋迦摩尼到耶穌的過程共用了五章加以?述。
第六章展現作者極富吸引力的見識:「要更深入了解並認識其他宗教的方法就是『突破進入地球村莊』」。或者用孔漢思(Hans Kung) —瑞士著名神學家的說法:「在與遠東、中東、近東無數的交談之後,我深信將來所有的大宗教都會意識並且關心人的基本權力、婦女解放、社會正義,戰爭的不道德性等問題。今日各宗教為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已經有了顯著的進展。」2.
「突破」為一些封閉的基督教世界是一個打破傳統神學的特殊標記。事實上,一位?理公會的神學家即引用教宗保祿六世的說法,甚值稱讚。教宗說:「非基督宗教不應再被視為敵對者,而該視之為一個有活力的,可尊敬的對象。」3.第六章即是此可敬的「新態度」的一個極好的例子。
現在用批判的眼光來看第三章:「方正的草蓆及未經雕塑的木材:孔子及老子」(頁六八至九七)。我們應知道作者並無意在孔子及老子的學說上做太多功課。而是要帶領讀者進入這些古代先賢的神秘世界之中。他要幫助我們參與他們的故事,而那些故事對整個宇宙生命帶來極深的認識與體驗。雖然歷史上已肯定他們的存在,但由以上觀點看來,這兩位大師在歷史上的正確性乃屬次要問題。在傳記中,作者描述兩位大師的生活實況(Sitz im Leben)。因此我們可在此特殊的歷史背景之下,更正確地了解他們的教導的意義。
由論語和道德經的零碎語粹、能夠各選出十句金言的這番功夫,即可顯示作者的智慧及透視力。在作者選擇耶穌的語粹上,讀者有理由懷疑是否作者也能表現出同樣的智慧。因為十句之中有九句是由瑪爾谷福音中選出,一句是由瑪竇福音選出。而路加及若望?沒有機會說一句話。人們會懷疑這裡的「耶穌的言語」是否表達出耶穌核心的訊息;也就是要問是否它接觸到為大多數基督徒所謂的福音—天主對全人類的愛。
若問作者為何選擇耶穌十句言語的理由,可能是因為作者如同在面對其他六位宗教家一樣,用「奧祕之說明」,或用「神話之說明」的方法,引導讀者進入宗教家的世界。而比較少注意到基督信仰中神學完整性的問題。
以上是讀者應注意的事。但我們仍舊以一顆敬謹的心,推薦霍斯比特的書給所有願意分享他偉大的夢想的讀者。但願一切宗教經過痛苦的精神突破之後,能夠發現他們原來深深地結合在一個絕對的奧跡之中。而此奧跡是超越一切姓名、法律、權威和結構的。

註釋

  1. Clifford G. Hospital, Breakthrough. Insights of the Great Religious Discoverers, Orbis Books, Maryknoll, New York 1985, 191 pages.
  2. 孔漢思,「什麼是真宗教:走向大公性的批判準則」(What is the True Religion? Toward an Ecumenical Criteriology)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孔漢思在台北的講演。
  3. 教宗保祿六世一九七四年九月在梵蒂岡第四次世界主教會議的開幕講詞。
  4. 在同樣的演講中孔漢思作以下表示:「那麼今日基督徒面對其他宗教的基本態度應該如何?有三個態度:第一,對信仰的「純正性」(Orthodoxy)要具有一種成熟的態度,不應以權威或武力保護之。另一方面,也不應完全置之不理。反過來說,我們不贊成信教無差別論(indifferentism)。第二,培養對人類一切事情的相對性(relativity)。能更敏銳地發現基督宗教與其他宗教的關聯性(relationality)。我們不贊成相對主義—就是那種否認一切絕對奧跡的態度。第三,我們努力推動宗教之間的綜合(Synthesis)及真正的和平。但不贊成一種融合主義(Syncretism) —即將一切不同的東西,無論可能不可能的都融為一爐。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