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本一百七十多頁的小書,在香港公教報上已經有過不只一篇評介。神學論集中的這篇書評仍有其必要,首先因為此書雖不大,內容卻很豐富,可以藉本文略予發掘。其次,有些可商榷的地方願在此提出,以與作者羅國輝神父開始初步的交談。說是「初步的交談」,因為「踰越」這本書打開了討論禮儀問題的大門,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表達的「願望」:「期待?讀者的指正,和彼此?手繼續深入發展本地化的四旬及聖週的信仰生活」。
一 一本力作,值得推介
「踰越」一書的寫成很清楚花費了不少心血。只須注意每章附註的數目,就可看出作者善於蒐集資料及整理資料。「四旬期」一章有五十二註,「基督苦難主日」有四十二註,「聖週星期四」有八十四註,「聖週星期五」有五十三註,「踰越節守夜慶典」有四十八註,四篇附錄中有兩篇共有十註,總計共有二八九條附註。
附註以外的另一特點是,本書共有三十幅插圖,都是跟四旬期及聖週有關的一些古今照片,這為照明禮儀的各種活動是一些有力的見證和解釋。敘利亞及其他東方教會或意大利古教堂的照片固然能發散懷古之幽情,今日香港及韓國的禮儀照也啟發人對禮儀及其實效的沉思,在那些接受洗禮的人身上看到自己得救的寫照。本書不是一本畫冊,須用沉思默禱的心看這些照片。
最突出的當然是本書的彩色封面及其封底的解釋。用「圖文並茂」四字來讚美作者一句仍覺不夠,因為這幅十五世紀東方禮「基督踰越冥府」的聖像,不但美麗可愛,還蘊含?極深的救恩大道理,正如封底所引的聖週六日課經中一篇佚名的古老講道詞「主下降陰府」所說的。作者羅神父很恰當地將這幅聖像的意義應用在我們身上說:「主親自進入墳墓,打破死亡的枷鎖,把我們從死亡的幽谷中拯救出來」。
二 選題得當,擊中要害
談禮儀先談踰越奧蹟,及其準備時段四旬期及聖週禮儀是十分恰當的。雖然聖誕子夜彌撒吸引最多的人,但很多是未信主而來看熱鬧的人。聖週禮儀則不然,前來參加的都是信友。他們在深沉的哀思及新生的希望中參加整個教會的禮儀祈禱,在今日具體的生活中體驗救主的大愛和大拯濟,及其達致救世的十字架坦途。「踰越」一書為此而寫,希望天主子民在這中心奧蹟中一年比一年更深入,更活絡,更體現出死入生的救恩之路,而將之傳給別人。
今按照該書的頁數順序,擇要指出筆者認為「擊中禮儀要害」的主張或講解,望能引起以中文舉行聖教禮儀的各堂區及各團體的注意。
1. 頁60所說「祭與宴的合一」。這是聖週四黃昏彌撒的集禱經所指明的:「在這晚餐中,基督把萬古常新的祭獻,同時也是愛的聖筵,交給教會」。神學論集70.期周克勤神父的一篇長文稱彌撒為祭筵就是這個意思。望彌撒而不參與聖筵,也不與兄弟姊妹交流,一定是美中不足。
2. 頁128說到領洗禮後的「穿白衣」:虛偽地將白手帕在肩頭上放一下。禮儀中的象徵做到虛偽的地步,實在「不如免了」,「如果要做,那麼應是一件像樣的真正衣服,而非一塊白手帕」。在此可以加上一句:為了領洗這樣一件大事,整個堂區的團體為新領洗者每人提供一件新衣,難道做不到嗎?最重要的是盡力避免禮儀中的虛偽作風,以免養成壞習慣,把禮儀看成是虛偽不實的。
3. 頁138~143附錄一所談的四旬期與春節的協調問題為所有的中國基督徒都很實用。尤其頁140所提議的把握四旬期的真精神:慕道、更新、與天主及人修好等,來配合春節的團圓、迎新、納福、一年之計在於春等民風。此外羅神父建議,拉丁彌撒書四旬期首二週不合春節氣氛的選經和祈禱文,可重新予以編寫。
4. 頁153:附錄二:「如何在堂區籌劃聖週禮儀」談到復活慶典的夜間禮儀時,以「入教聖事」(聖洗、堅振、聖禮)為整個逾越節三日慶典的核心和高峰。這為我們傳教地區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提示。經過長期的慕道準備,候洗者如果能在這一夜讓死而復活的基督通過教會,在自己身上實現祂的逾越奧蹟,該是多麼豐富而深刻的一個體驗,不僅為候洗者本人,也為整個參與的信者團體。
5. 頁166有另一個重要的提示:洗禮和堅振是入教聖事的兩個行動,因為接受聖神的印證和在基督內度天主子女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為此成人入教禮典規定:成人不能接受堅振聖事的,就不該為他施行洗禮。羅神父在此提出兩個問題,為香港以外的其他中國教會團體似乎也有效:這重要的教會訓導是否落實執行?它又是否充實了我們的慕道內容?
三 糾正台譯,可供參考
「踰越」一書頁21的三個附註對台灣所譯的梵二大公會議文獻及感恩祭典有所批評糾正,是中文教會著作中少見的現象,值得在此一提。註40說台譯梵二文獻禮儀憲章109號將Paenitentia(補贖)譯為「苦行」是為不當:因為補贖不一定是苦行,也可以是善功,如行愛德等。
註42:「非常可惜,一九八○年九月台灣版感恩祭典第十五頁把原文Quadrasimalem observantiam即善度或遵行四旬期,改譯為「遵守聖齋」,重覆梵二之前對四旬期的誤會;四旬期的遵行不單是守齋,還有其他善功呢!」
註43中羅神父仍以「非常可惜」四字指出「感恩祭典」第一冊,第20頁取消了拉丁本首選的谷一15:「你要悔改,信從福音」,而只保留了原是次選的創三19:「人哪!你要記住,你原是塵土,將來還要歸於塵土」。
頁31:主日感恩祭典中「主苦難聖枝主日」的集禱經是:「全能永生的天主,?為使人取法謙遜的榜樣,令我們的救主取了人性,接受十字架的苦刑,求?使我們服膺基督堅忍的教訓,分享祂復活的恩惠」。羅神父認為這一字面直譯太強調倫理、德行和教訓的層面,而忽略了基督空虛自己、聽命至死,所帶給們的救恩效果。因此羅神父主張意譯為「全能永生的天主,?的聖子,承行?的旨意 屈尊就卑,降生成人,服從至死,死在十字架上,求?助祐我們,步武謙抑自下的基督,承行的旨意,俾能分享祂的復活」。
四 處女之作,不無瑕疵
頁98解釋聖週五的禮儀時,三次說(1)不是哀悼,而是......(2)不是追念,而是......(3)不是死亡,而是......頁150說救主苦難紀念「絕對不是『追悼會』」,似乎都說的過火一點,這更是西方哲學論證的一些說法,我們東方人也許更喜歡聽到:是哀悼、追念、死亡,但更是逾越、救恩重施、奧蹟實現在我們身上等。
有些中文的成語說法似乎有誤:頁2的「切身處地」該件「設身處地」,頁12的「歸根究底」該是「歸根結底」,頁18註2.及他虛的「修道院僧侶」應作「修道院隱修士」。外文印錯的地方相當多,無法一一枚舉,這是印中文書時很難避免的現象。
還有兩件事不是錯或對的問題,而是台港,以至大陸及海外,是否值得統一起來的問題。一是引用聖經的章節寫法。「踰越」一書所用的是英美系統,如頁4:羅6:3~14;頁5:出34:28;列上19:8;瑪4:2等。其實中文有一更好的系統。即以中文數字寫章,阿拉伯數字寫節,這一寫法已在台灣漸漸普遍化。用上面所舉的例子就是羅六3~14;出卅四28;列上十九8;瑪四2等。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推廣開來以後,用起來確有很多方便之處。
關於「修和」和「修好」的用法,不知羅神父是否有一定的標準,講聖事時用,「修和聖事」(頁6 7等),講與天主及與他人和好時就用「修好」(頁31, 138, 140等)。筆者查了幾部辭典,發現:「修和」:整飭政教;「修好」:實行親睦(王雲五大辭典;新編國語辭典)。「修和」謂修政化、和諸夏也;「修好」(1)謂敦睦邦交也;(2)行善修福也(中文大辭典)。可怪的是辭海裡修和及修好兩條都付闕如。由以上三部辭典的解釋可見,將「修和」或「修好」用在我們的信仰詞彙裡,只能取其類比的意義,而「修好」有「重修舊好」的意義,似乎更接近和好聖事的本義。
五 結語
為評介「踰越」這本小書竟寫了三千多字,似乎有些不相稱,其實不然。這正說明這本書寫的很紮實,提供許多值得討論的問題。筆者只覺言有未盡,很想跟對禮儀感興趣的人繼續討論下去。羅國輝神父在羅馬唸完書回港後不久,就能寫出這樣一本有分量的書,實在應該為我國禮儀運動高興。
筆者目前的希望是我國散居世界各地的讀者?能善用這本好書,準備一九八八年的四旬期及聖週禮儀,由之獲得更深更廣的信仰復甦,及與主基督同死同生的深切體驗,好向億兆同胞解開人生的生死之謎。也虔祈復活的主及祂的神庇佑啟?「踰越」的作者繼續為我教的禮儀生活及生活的禮儀寫作效勞,振興所有參加禮儀的天主子民,使他們由禮儀的活泉中汲取生命及更豐富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