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綜合
1. 不同的背影,必然產生相異的價值觀(有時可能一致),以致影響到不一致的判斷,甚至相左的行為取向。例如:
(a)陳正德同學說當今之耶穌是受過濃裝、醜化了,而須從經濟、政治之層面來研究,卸掉濃裝,還其本貌(長老會於台因曾受政治迫害以致反動必更激、情緒必較昂。)
(b)蘇耀文修士則說考慮台灣當地主教之省籍問題,更提出關心不只在政治、經濟上,更以福音為基準。
2. 我認為老師與學生之間看法真有差別。如學生強調“當看到某一特殊之點或現象時,就該去關心”;而老師們卻強調該是各個相輔之不同幅度,是整個立體之上下,前後,左右之廣面做整合,而非只是片面的角度就以偏概全地下定論。
3.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與魔鬼交鬥難免須要些技巧。因此要將基督的福音宣揚於台灣或整個中國,重要的乃先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民間宗教,甚至其意識型態等。
II 試看整個基督宗教之合一的可行性
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只是合一的程度到哪兒?是整個教義的合一?還是事工上的合一?
我對次共融有相當樂觀,這只是合一的一個開始而非結束。如孔漢思博士所說須於各人基要、終極關懷內找尋那可交談之共通點來開始。
像基督教的強調實際的人權社會福利......可能會走向“失去理性之勇士”的福音來奮鬥之患。天主教之強調普世之觀點,亦有捨近求遠之嫌,忘記耶穌之救恩乃於困苦者身上。
III 結論
綜合整個會議、交談。套用水滸傳之開宗明義“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句話,在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該是走向合一的時機,只是在接合之際,必生苦痛,在所難免,而接合之際亦當先肯定對方的真理,隨時回到信仰準則的反省上。
如前所述,這次的交談只是個開始,至於合一的程度就有待今時的神職人員,神學生一起來催化整個信徒全體來作信仰反省,在耶穌基督裡找尋、建立合一“大而公的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