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劉賽眉 |

 

72
神學論集
(1987)p.180,200,294
   

寫博士論文與讀神學

 

劉賽眉

 


我返北不覺醒已有一個月,這個月來相當忙碌,一方面固然要辨理許多開學的手續,另一方亦開始著手預備論文大綱,見指導教授、找資料、做tentative的參考書目。經過一個月的工作之後,論文的初步大綱已通過,但這只是非常初步的general outline。尤其第二及第三部份,一面做,一面修正及擴充,無論如何,做論文猶如建築,必須有初步圖則,也就是說必須搭起一個架子,架子雖空,但卻是主要的骨幹和方向,初步搭架的工作,並不容易,我把一份大綱寄上給您,希望您和各位教授給我一些意見,並多提供給我這方向的資料,這個架構,我的教授頗為滿意,認為架構初步,已有方向,後來可以逐步修正,我認為初步大綱仍然是「瞎子摸象」,只是摸到個大概而已,無論如何,這是必經的階段,逐步繼續摸索,最主要是有方向。我會把重點放在「地方教會」上,其實整篇論文圍繞的只是幾個大問題,而其中只有一個焦點:即是「什麼是地方教會?有何構成和必需的因素?」所以,一開始便從歷史角度出發,由N.T.,教父及教會訓導,尤其以L.G.為主,去發掘何謂地方教會;接著是進入Vat II以後各地神學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對這個主題的看法(即是探索Vat. II以後,多元的發展:有人把地方教會與教區等同,有人把它與堂區等同,有人從文化角度去看,拉丁美洲更把地方教會與基督團等同……)。最後,我自己來一個批判和綜合,再經過反省之後,把幾個問題挑出來,應用到中國地方教會的問題上去。這就是我的初步構思,教授到目前為止,很同意我的方向,但有許多細節及內容、方法等尚待討論及進一步工作。
我現在同時在修三種語文:德文、法文和Advanced Greek(聖經希臘文),這是工具,不可或缺,而且最近我在圖書館的地庫內找到了許多(未出版)的vat II文件——都是神學家們在大公會議中的文章及演講,(unpublished documents)十分珍貴,讀這些unpublished doc. ,可更清楚大公會議文件的背景及受某些主流神學家的思想所影響。(這些文件大部份是用這些神學家的本地語寫成——法文、德文居多)
第三部份有關中國的資料,我已在Berkeley時做了些工夫,資料不少,我在Berkeley的STM論文是寫中國教會的,資料應當不成問題,只要稍為update一下。我今年相當忙。不過,很喜歡做研究工作,雖然辛苦,但亦樂在其中,只是做研究工作要很集中精神,心力耗費得很,恐怕論文完成之時,我已「滿頭皆白」,不過這也是智慧的象徵呀!
我發現讀神學時的基礎很重要,上課只是背誦筆記和應付考試真的不夠,必須多看參考書,自己反省、注意方法:具有創新及獨立思考、批判的能力十分重要,來到歐洲的學府,如果沒有好的的預備,則如入到寶山,空手而回。在歐洲,您可以看到學生讀書方法的不同對他們的收獲有很大的影響,有人只應付考試,取得高分數,但結果一如果中學生,以後無法獨立做研究,有人卻十分靈活,居然對一個問題可造出一千多頁的巨著!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