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柯成林 著. |

 

71
神學論集
(1987)p.037-058
   

得撒洛尼前書詮釋(上)

 

柯成林

 



得撒洛尼前書
得撒洛尼城是當時馬其頓的省會,也是一座自由城,就是說,有自己的政府和警政。五、六位長官(Politarchai)執政並維持公安。
得撒洛尼位於羅馬帝國東西交通大動脈的Egnatia公路上,並靠近作為一自然海港的Thermatic大海灣。這一理想的位置使它成為重要的交通重點和國際貿易的樞紐。居民種族複雜。希臘與羅馬人之外還有亞細亞人,其中猶太人很多。
保祿在第二次傳教行程中,自斐理伯城來到這裡,開始建立教會(見宗十七1∼10)。他先照常例在猶太人的會堂宣講耶穌為默西亞,一連三個安息日。結果:猶太人中只有少數人信了,但是有眾多的外邦人反成了基督的信徒而與保祿和息拉聯合。其中也有不少顯貴的婦女。
這事使不信的猶太人心生嫉妒。他們唆使街上的無賴,煽動平民,領他們到保祿停留的雅松(Jason)家中。因為沒有找到保祿和息拉,就把雅松和另幾位教友拉到本城當局前,控告雅松說,他收留了「背叛凱撒諭令行事,說另有一位國王,就是耶穌」的人(宗一七7)。當局聽了,驚疑不安,由雅松等取了保狀,就釋放了他們,保祿和息拉因此當夜離開了得撒洛尼而往貝洛雅,這是一座鄰近Egnatia公路的城市。
保祿可能想等風波平息之後,再回到得撒洛尼去(見二18),其間在貝洛雅的會堂他又開始宣講耶穌的福音;有不少的猶太人和眾多的外邦人信了主。
得撒洛尼的猶太人得知這事之後,來到貝洛雅,又煽動這裡的群眾。保祿又不得不離開,而到雅典去了,這是希臘著名的學府之一。但是他所講的道理,不為自負的雅典人所接受,特別是復活的道理:「有的譏笑,有的卻說:關於這事,我們後來再聽罷!」(宗十七32)。
只有少數人信了主,其中有受人重視的阿勒約帕哥的官員之一狄約尼削,按照傳說他以後作了雅典的第一位主教。
由於傳教的結果不佳,保祿便離開雅典而往格林多。他擔心在困難中的新教友的信德會動搖,就從雅典派弟茂德去訪問得撒洛尼教會(三5)。弟茂德回來帶來了好消息:得撒洛尼教友的信德沒有問題,他們並懷念保祿(三6)。這好消息使保祿的擔心變為滿心喜樂和安慰。在格林多寫的這封信反應他所懷的情緒,時間約在五十或五十一年。
不錯,本書信不是保祿「大書信」之一:篇幅不多,日後所追究的重大神學問題,在本書信中尚無蹤影。雖然如此,但沒有得前,新經就缺少了無以取代的一封書信。因為得前是當時的一個地方教會最早的記錄。它不但使我們知道教會和保祿宣講(Kerygma)的早期形式;它也在我們的神目前展開了一個新立的外邦教會的生活環境和信仰生活;並且顯露保祿宗徒的心腸,他深切的責任感和對教友們的慈愛及猶如慈母(二8)和父親般(二11∼12)的關懷。
附記:有些聖經學者,因信中的不通順及重複,認為得前原來是保祿兩封書信合併而成的。最近,一九八四年,天主?聖經學者Roudolf Pesch 寫了一本小書:「最早的保祿書信的發現」(Die EntdekungDes altesten Paulus-Briefes)。
他不但贊成上說,而且肯定為一個事實。但是他提出的證據尚嫌不足。第一,他只提出支持他的意見的資料;第二,他提出的證據並非都有同樣的分量。因此他的意見未必超過可能性。
按照Pesch,最早的保祿書信是他四十九年在雅典寫成而託弟茂德帶去的。弟茂德從得撒洛尼回來後,保祿五十年在格林多又寫了一封信。蒐集保祿書信時,把在雅典寫的信編入了那在格林多所寫的。
在格林多所寫的信包含得前一1∼10,三6∼10,四9∼18,五1∼28。在雅典所寫的是二13∼16,1∼12,二17∼三5,四1∼8。有興趣的讀者可按以上所提的次序,閱讀這兩封假設的書信。

得前書的內容綱要
致候詞:一1;
感謝詞:一2∼3;
(一) 正文的第一部:一4至三13:保祿與得撒洛尼?會。
(1) 一4 至二16:記憶開?的情形:可分為一4∼10和二1∼16兩段;第二段多發揮第一段的陳述。

  1. 二17至三13:記述離開後的情形:懷念,擔心,安慰等。

(二) 正文的第二部:四1至五22:各種勸告和訓誨:

  1. 論成聖:貞潔,相愛,正當的生活動(四1∼12):
  2. 論去世的教友與基督光榮來臨的問題(四13∼5 11);
  3. 附加的一些勸告(五12∼22);

祝禱(五23∼24):
結束:致候與祝福:(五25∼28)。

得前書的詮釋
一章—一節:致候詞
保祿寫信的時候採取當時通用的方式:
信的開始有致書者和受信者的名字及致候詞。
但是,他改變致候詞的內容,以宗教性的致候詞來取代希臘人所用的Chairein (祝喜樂)。
寫信的是保祿,但是他附加息爾瓦諾和弟茂德,他的合作者的名字,為給信的內容增加分量。這是他的慣例。

保祿:這是他的羅馬名字,其希伯來名字是Shaul (撒烏耳),掃祿。在書信中他常用保祿。(有關此點可參閱神學論集66號,四八五等頁)。

息爾瓦諾(宗:息拉):耶路撒冷教會的重要人物(見宗十五22)。如保祿同樣具有羅馬公民權(見宗十六37∼38),代替巴爾納伯作保祿第二次行程中的伴侶(見宗十五36∼40);按照伯前五12,後來與伯多祿在一起。

弟茂德:生長在保祿第一次行程中到達過的呂斯特辣城(Lystra)。父親為教外的希臘人,母親為信基督的猶太人(見宗十六1)。
自從保祿第二次行程中再度到達呂斯特辣直到在羅馬被囚,他常陪伴著保祿(見宗十六1∼3;廿4;斐一1;二19;哥一1;費1),是保祿親愛的弟子並值得信任的同事(見斐二19∼23;得前三2∼6,格前四17;十六10∼11)。按希十三23,他本人也曾坐監。按Eusebius(教會歷史III,4,6;約在第三世紀末葉),他在保祿死後回到厄弗所,成為當地教會的主教,並在此去世。

「天主父及主耶穌基督內的得撒洛尼人的?會」
「得撒洛尼人的教會」:請注意:保祿不用「分教會」的名字,因為無論哪一個地方的教會,都不是教會的一部分,而是代表某一地方的整個教會。在格前保祿更清楚地表示這個意思:他寫道:「致書給格林多的天主的教會」(格前一2)。格林多的教會就是「天主的?會」。「在天主父及基督內的」:這一句發揮並加深「教會」(ekklesia)的含義。在居民眾多的得城內,這小小的平民團體有其獨特的高貴:它是與造物主「天主父」和萬有的「主」基督有極密切而神秘的關係。保祿簡短地說,它是「在天主父及基督內的」。
稍微發揮這一句的意思,便可說:?會存在的根由,它發展和加深其生命的力量來源,和它永久而光榮的歸宿,都是「天主父及主耶穌基督」。
附註一:「天主父」這對天主的稱呼似乎是保祿在大馬士革附近所經過的超性經驗的一項回音。見迦一15∼16:「…….天主卻樂意將他自己的聖子啟示給我」。
二:「主耶穌基督」:「主」(Kyrios)間接地表達耶穌的天主性,因為這尊稱認定,耶穌分享天主的王權;並且Kyrios也是古經七十賢士譯本所用,以取代希伯來語聖經為天主用的名字Yahwe。
三:「天主父」及「主耶穌基督」兩句同屬一個前置詞「en」(在…….內);這暗示,他們的作?是同一的而地位相等的。

「祝你們蒙受恩寵與平安」:這是保祿在一切書信中所用的致候詞;普通函件的問候詞Chairein(祝喜樂)變成有宗教意義的祝福語。「恩寵」(Charis)並不指天主的什麼恩賜,而指他對我們愛的眷顧。宗徒大事錄供給我們這Charis(恩寵)意義的好例子。保祿和巴爾納伯在第一次傳教行程後回到安提約基雅。「他們原來是從那裡被託於天主的恩寵(Charis),作現在已完成的工作。」(宗十四26)。我們由天主所蒙受的種種恩惠,都是他這「恩寵」的表示。
「平安」:希臘語的eirene,一般來說,是「無戰爭狀態」的意思。保祿和七十賢士古經譯本一樣,以它來翻譯希伯來語的shalom。意義就廣泛多了。宗合來說,是祝候全面的,身體和精神上的康泰。舊約先知們用它來描寫默西亞時代完全的幸福。
從新約的角度來看,它就是默西亞耶穌已帶來的,而在他光榮的來臨時要完成的神形幸福。也能說,這「平安」是聖父藉著基督所賞賜諸恩的結果和總括。
一2∼3:感謝詞:保祿在每一封信的致候詞和正文間為入感謝詞。只有迦拉達書是例外。在迦拉達教會似乎沒有可感謝天主的事。這樣的感謝詞為保祿並不只是形式,而是保祿對天主的感恩心的自然流露。
本書信的特點是,它不但一次,?有三次感謝詞(一2∼3;二13;三9)。可以說,第一部全
部(一4 ∼三13)是在感謝下所寫的。
第二節顯露保祿宗徒與他的教友們精神上的密切連合。他「常」,「不斷地」記憶他們「眾人」。第3節指出真信徒生活的本質,即信、愛、望三德在日常生活的實踐。
附註:本處是全新經內連合這三個基本德行的最早的記錄。在格前書的愛之詩歌中(第十三章),將再提及;這一次按照我們所習慣的次序:信、望、愛。
「為你們眾人感謝天主」:「為你們」意思是,因為你們的緣故;他們,就是說,他們活潑的信仰生活,是保祿感謝天主的緣故。保祿深知,且自身經驗過了(見迦一15∼16a;格前十10),信仰和它的發展及效果,終究都是天主的恩賜。所以他在五章18節囑咐讀者:「應……事事感謝……」。
「因信德所作的工作」:保祿所紀念而含蓄讚賞的、本來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他們在日常生活的事上所表現的信德。
「因愛情所受的勞苦」:著重的又是愛德。它不只是感情上的事,更肯受種種勞苦,這樣它才是真正有基督精神的愛情。
附註:保祿所用的詞「Kopos」(勞苦),包括身體的勞頓和精神上的辛苦。
「因盼望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有的堅忍」:再一次,保祿所強調的不是「堅忍」本身,而是它作其屬性的盼望。這堅固的望德,曾使得撒洛尼的教友不氣餒地忍耐所經歷的磨難。這盼望的對象是「主耶穌基督」,就是說,祂將來光榮的來臨和他們同祂永久在一起的幸福(見四17)。
附註:以「堅忍」所翻譯的希臘詞是hypomone:在(壓力之)下(hypo-)仍支持不移(menein)。七十賢士譯本慣用它來描寫舊約的義人或以色列人民特別在受壓迫時的堅忍。其根基是他們對天主預許的救援的固的盼望。新經的hypomone也依據這樣的盼望,但是我們望德的對象已經清楚了,並且在光榮復活的耶穌身上已得到了保證。
附註:在原文上「盼望」(望德)如「信德」和「愛德」同樣是名詞而「主耶穌基督」是在屬格(genitive)。這屬格能指望德(或信、愛、望三德[B.Rigaux])的對象(objective genitive),也能指這些德行的來源(genitive of origine)。
「在天主和我們的父前」:中文譯本以這一句開始第3節,把它和「紀念你們……」連起來。可以這樣作。希臘原文卻以它結束第3節,所以也能把它和信愛望三德相連。如果這樣作,保祿所願意表達的意思是:教友的生活,並不是禁閉在這世界內的一個孤零無倚的生活,而是一個在以父親的愛,關懷他們的天主前的子女生活。這是與耶穌的教訓完全相符的一項意義(見瑪六4,8∼9,25∼32)。
附註:保祿用天主(和)我們的父,這一句十多次,而且非常自然,可以看出,稱呼天主為父,是在教會內早已流行的習慣。其來源無疑地是耶穌親自的教訓和先例。

一章4至三章13:保祿與得撒洛尼?會
一4至二16:記憶開教的情形
一4節:「天主所愛的弟兄們,我們知道你們是蒙召選的。」
「弟兄們」:這是保祿對教友愛用的稱呼(在得前出現14次)。這不但表示保祿的心情,也指出?徒互相的實際關係。其理由是上一節的「天主我們的父」所說明的。
同有一個父親的人,便是弟兄。亦見羅八29:「祂所預選的人,也預定他們與祂兒子的肖像相同,好使祂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我們知道你們是蒙召選的」。
「我們」:保祿,息爾瓦諾,弟茂德。
「蒙召選」:指他們歸主耶穌基督的事實。
「召選」:ekloge是聖經所用的一個術語,表達所有天主與人的關係,都是天主先選的結果。信仰也是一樣;它不是人力自然的結果,而是天主所賜予的恩典。
5節:「因?我們把福音傳到你們那裡……」:
嚴格地說,保祿並沒有寫:「我們……傳到……」,他寫了「福音被傳到,來到……」(egenethe eis…….:被動語態)。這微妙處(nuance)值得注意,因為保祿這樣暗示:天主的旨意是福音傳到他們那裡的最後原因。保祿只是天主手中的工具。
附註:被動語態,按新經的用法,通常暗示天主是主動者。類似的神學觀也宗徒大事錄顯出:一再地提及聖神在領導傳教者的角色。
「不僅在乎言語」:指人的話,可能也包括「言詞巧妙」的含義。
「而且也在乎德能和聖神以及堅固的信心」:這一句話與以上的人的「言語」對立。因此「德能」(dynamis)應懂為天主的德能。這也是它與「聖神」的連接所表示的。這德能有了什麼具體的表示,保祿沒有說,收信者自然會知道,為我們現在的讀者卻不然。
附註:原來dynamis也能夠是行奇蹟的能力。但是如果指奇蹟,新經通常用複數dynameis,這裡的德能可
能有與羅一16的相同的意義:「福音正是天主的德能(dynamis),為使一切有信仰的人獲得救恩。」
「聖神」:指聖神作用的某些表示,也許指聖神的奇能神恩(charismata)。這樣的神恩是初期教會慣常視為得了選召的記號 ( 見宗十一15∼17) 。
「以及堅固的信心」 ( 或「充分的確信」:full conviction):
原文的plerophoria通常是這個意思,所以大多數的學者採用以上的譯文。蒙受這「信心」恩惠的就是傳教者 ( 保祿等人 ) 。
plerophoria?也可用「充裕」來翻譯,如拉丁通行本作plenitudo。採納這意思的學者中最近有Rigaux, Staab Forestell。按照他們的意見,保祿想強調得撒洛尼教友從天主 ( 德能、聖神 ) 所蒙受的神恩的豐富。這樣讀法更能保存全節的一致性。
「如同你們也知道,我們為了你們,在你們中是怎樣為人」 : 保祿叫他們
回想開教的情形。
「我們…….是怎樣為人」 : 保祿所願關注的,不是他們的「為人」,人格,而是他們的傳教行動。
「為了你們」 : 這行動不曾出於求光榮或自利的心 ; 他們是惟獨為教友們的神益而出力的。
6∼7 節:這兩節仍屬於第 5 節的「因為」。它們提出另一件使保祿知道他們蒙召選的事就是:「你們…..成了效法我們和效法主的人」。如果我們把這一句改為:「……效法我們和在我們身上效法主的人」,或許並不誤解保祿的思想。因為在格前十一 1 保祿寫過:「你們該效法我,如同我效法了基督一樣」。
比較點是 : 他們「在許多苦難中……..懷著聖神 ( 賜予 ) 的喜樂接受了(原文的dexamenoi帶有「歡迎」的含義 ) 聖道 ( ton logon:福音 ) 」。
7 節: 他們「甚至成了馬其頓和阿哈雅眾信徒的模範。」
這兩節中可注意的有兩點:
(一) 與道理的傳授(tradition)並行的,還有基督生活的「傳授」。兩種「傳授」 ( 言教和身教 ) 都以基督為起點,都繼續他的救贖工程。
(二) 基督救主的生活所包含的一個主要因素 (essential element) 是苦難。
見路廿四26:「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 ( 苦 ),才進入祂的光榮嗎?」按宗十四22保祿和巴爾納伯「到處堅固門徒的心,鼓勵他們堅持信仰,說 : 『我們必須經過許多困難,才能進入天主的國』」。亦見得前三3。這個道理應歸因於耶穌本人的訓勉。 ( 見谷八34 瑪十六24 路九23 ; 亦見瑪十33 路十四27)

 

附註:
(一) 開始第 1 節以「因為」所翻譯的「hoti」也能有「就是」的意思 ; 這樣讀,5∼7 節所寫的不是「蒙召選」的什麼表示,而是蒙召選的說明 (hoti epexegeticum)。
(二) 苦難中的喜樂是基督徒生活的一種貌似矛盾 (paradox),是聖神在教友心中化工的結果和表示。
8 節:這一節講明第 7 節:「主的聖道」 ( 就是福音 )
「從你們那裡…….聲聞於馬其頓和阿哈雅」:
得撒洛尼教友本身又成了傳播福音的人。
「聲聞」:原文的exechetai(現在過去時態:perpect tense)
原來說 :「響徹過而還能聽到」。
「你們對天主的信仰也傳遍了各地」:
「各地」不應拘泥字義。保祿寫信時滿心感激,用詞難免誇張。
第 9 和10節扼要地講明第 8 節的「你們對天主的信仰」,更使我們瞥見初期教會對外邦人宣講的主要內容。
9 節:「我們怎樣來到了你們那裡」:
「怎樣」指第 5 和第 6 節所提及的傳教成效。
見二 1:「我們來到你們那裡,並非沒有教果」。
「你們怎樣離開了偶像」:外邦人的進教,與猶太人的不同,是一層深入的改革,是和他們向來的宗教生活全然的斷絕。可是奉教並不限於消極方面,而更是一件棄暗投明的積極行動。
附註:「偶像」不但指神像,也包括它們所代表的神明。
「歸依了天主,為事奉活的真天主」。
「歸依了天主」:用許多的神與獨一無二的天主交換。祂是
「活的」:與他們所曾崇拜的偶像正相反。
這「活的」不但包括祂自己本身充滿著生命的意義,而且指出祂是賦予生命的那一位,是所有生命的受造物的來源。
「真天主」:與各類神明對立。他們以前「服侍了一些本來 ( 原文:本性上 ) 不是神的神」 ( 迦四 8) 。
古經稱它們為「elilim」,就是「虛無者」。
「真」:原文:alethinos:因以這希臘字翻譯希伯來語的 emeth,所以兼有「忠實可靠」的意義。
「事奉」:原文的douleuein不但指「事奉」本身,而且指惟如doulos「奴僕」的事奉,就是承認天主為絕對而惟一有主權的事奉。
10節:「並期待他的 ( 聖 ) 子從天降下」:以上所說的「事奉活的真天主」,對於猶太教徒和基督信徒都能適用。本節指出其間的區別:
基督徒的生活是一個圓滿,並因耶穌的復活已確立的末世希望的生活。他們期待完成救贖工程的「聖子」在光榮中 ( 「從天」 ) 的來臨。
「期待」:原文:ana-menein:
「ana」能有兩種意義,或謂「重新」:這樣暗示基督已來過一次 ( 在祂的降生為人時 );或指「以忍耐和堅信的心」等候祂將來的來臨。天主「聖子」就是死在十字架的納匝肋人耶穌。祂由於「從死者中」的復活,被立為「光榮的主」 (格前二 8),和末日的審判者。
「為教我們脫免那要來的震怒」:
「震怒」orge 對天主來說,是擬人說法,指出至聖的天主與罪惡絕對的不相容,此處表
達在末日的決定性的判罪。光榮中要來的耶穌,要救信祂的人脫免這將來的「震怒」,賞賜他們不會再失掉的救恩。
附註:
(一) 耶穌的復活按原始教會的宣講慣常源自天主的德能。見10節的「就是祂使之從死者中復活」。
(二) 請注意耶穌的復活與祂在末日來臨的聯繫。「提及耶穌的復活,不是為了證明祂是天主聖子……,它在此處被視為耶穌末日來臨及眾人復活的一項前奏 (prelude)。」(B. Rigaux) 。

 

章1∼16:開教情形的復述 ( 二章1∼16補充一章4∼10)。
二1∼12較詳細地記述傳教者 ( 特別保祿 ) 的精神和傳教方法。
二13∼16指出教友們對於福音的超性態度 ( 他們把它「當天主的言語接受了」二13 ) 並且指明教友所受的「苦難」 ( 一 6) 的來源 (「你們由自己的同鄉遭受了苦害」二14)。
二章1∼12:他們的傳教精神和方法:
附註:保祿強調他和他同伴息爾瓦諾及弟茂德對得撒洛尼教友所表示的心腸和為他們所接受的各種勞苦。
這些話能視為保祿對教友所懷的深切感情的自然流露。
但是,保祿可能也用它們來堅固教友對他的信心,和對所宣講的福音的忠信。此外,似乎還有辯護的意思 ( 見二 3,5∼6,10)。
在這假設下我們可以問 ..他的辯護針對誰呢 ?
是針對懷疑他傳?動機的某些教會分子嗎 ? 由書信的內容來看 ( 特別見三6∼10),這似乎是沒有很據的意見。
或許是針對那些處處阻止他傳教工作的猶太人嗎?( 見二章15∼16 ; 宗十七 5,13) 。
這似乎更有可能。但如果這樣,保祿大約要說得更清楚。
可能保祿只是擔心,他離開得撒洛尼後,猶太人已用或要用二章3∼6所提及或類似的毀謗來破壞他的名聲,和教友們對他的信心。這樣看來,他所寫的也有一種預防的作用。
1 節:「弟兄們,你們自己也知道」:
「弟兄」:見一章 4 的解釋。
「你們自己也知道」:保祿在這一段內一再提到教友們自己的經驗。
本節以外還有第 2 節的「你們也知道」,第 9 節的「你們應回憶」,第10節的「你們自己……..可作證」和第11節的「你們也同樣知道」。
這無疑地是預防毀謗者最有效的方法。
「並非沒有效果」:這一句話所暗示的情形是一章3∼6所描寫過的。
2 節:「吃了苦」指身體上的苦 ; 見宗十三50 ; 十四2∼6;19∼20;
「受了凌辱」指心靈上的苦。 ( 見宗十六 19∼24)
這都是他來得撒洛尼前在要斐理伯城( 見宗十六19∼24 )和他傳教的其他城市所受的待遇 (見宗十三50;十四2∼6;19∼20)。
「可是依靠著我們的天主,我們還有勇氣」:雖然有過這樣的經驗,他們一到了得城,就重新展開同樣的活動。這毫無畏懼的「勇氣」(parresia) 為宗徒大事錄所強調,是宗徒們宣講的特徵。見宗二 29;四13,29,31;在宗九27;十三46;十四 3 用同義的動詞parresiazesthai。
「在艱鉅的格鬥中,給你們宣講了天主的福音。」
「格鬥」:原文agon:指外在或內在的窘迫中的奮鬥。
3 節:「我們的講勸並不出於幻想」:
「講勸」 (paraklesis) 是根據福音的勸勉和安慰的話。
「幻想」:原文的plane是離開真理之道,錯誤的意思。
「也不出於不誠」:「不誠」無誠意 (insincerity) 。
以「不誠」所翻譯的原文是akatharsia:污穢。如果把這字用來指倫理方面的事,就有「不誠」的意義,或指性方面的罪。
保祿所願意說的是,他的傳教工作不基於不良的動機。這「不良」或許也包括淫行的意思。
「欺詐」:有意地欺騙輕信的聽眾,為求自身的利益。
附註:這一類的不良動機,是當時講各種哲學或神秘宗教的雲遊演講者的流弊。保祿提這些事的目的,無疑在使讀者明白,他和他的同伴與這一類的「傳道者」,精神及道理上的重大區別。
4 節:的意思是:他們是受天主考驗過,而被認為適於傳福音的人。因此,他們宣講福音「不是為取悅人,而是為取悅那考驗我們心的天主」。
附註:「心」 (kardia) 照閃族人的看法是整個內在生活、思想、感情、意志等的所在地。 ( 思高譯本譯為「心靈」 )
5 節:「……沒有用過諂媚之辭」:是當時演說家的一個毛病 ; 帶有「出於自利之心」的含義。
「也沒有託故貪婪」假裝善意,實在是貪婪。
附註:「如你們所知道的」和「天主可以作證」兩句的用意,都是在證質保祿誠實無欺。
6 節:「沒有向任何人尋求光榮…..」:不求威名。
7 節:本節的前一半應該和第 6 節相連 ; 意思是:他們沒有向任何人尋求過光榮 (6 節 ),雖然「當基督的宗徒(……)有權利令人敬重」他們。
「當基督的宗徒」:希臘原文與通常的用法相反,把「基督」放在「宗徒」前 ; 這表示重點是在基督一名上 ; 保祿以此方法來提醒讀者,派遣他們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主」基督:宗徒的權威是由祂而來。
「令人敬重」:原文說「成為重擔」:enbarei einai。
因上下文的關係 ( 見 6 節 ),這一句大約不指物質的資助 ( 如 9 節 ),而指宗徒地位固有,?在於得撒洛尼不曾強調的權威。
8 節:他以同樣的語氣繼續:「我們如此眷愛你們,不但願意將天主的福音交給你們,而且也願意將我們的性命交給你們。」
「我們的性命」:性命:psyche。這希臘字也有「自己」的意思;所以也能夠翻譯「整個的我們」,「將我們自己完全交給你們」。
9 節:「弟兄們,你們應回憶我們的勤勞和辛苦」如將「你們應回憶」譯為「你們記得」,則更為正確。保祿引證他們親身的經驗。
「勤勞」:文是那個kopos( 見一 3:愛德的苦 ) 。
保祿在這裡增加「辛苦」 (mochtos);兩個言詞一起更強調他勞苦的強度。
宣講福音時他們「黑夜白日操作」:「操作」:大約指做帳棚的勞工 ( 見宗十八 3) 。
「免得加給你們任何人負擔」。「負擔」在這裡意謂物質方面的資助。
附註:這種「自食其力」的生活,除了免除教友的「負擔」以外,也使他們那些雲遊演講者之間的區別更為顯著 ( 見以上 5 節 ),並且為教友是可效法的楷模 ( 見得後三 7∼9) 。
10 節:保祿再引教友及天主為見證,重新強調在宗徒工作上所有的純潔意向。 ( 前一次,見 5 節 )「我們對你們信友曾是怎樣的聖善,正義和無可指摘。」
「聖善」:指對天主所懷的虔心。
「正義」:應該作的都作了。「作」的對象是天主,也是信友。
「無可指摘」:無罪可指,是在末日審判者前的理想狀況,見三13。
11∼12 節:以上保祿以慈母的比喻來表達自己對信友的心情,現在以父親的比喻來表達對信友的輔導工作。
「你們中每一個人:「他不但管理教會,領導信友團體,他也父親似的注意到每位信友的個別需要,隨機「勸勉,鼓勵,忠告他 ( 她 ) 們」。
「那召選你們的天主」:見一 4 「蒙召選」。
「祂的國和光榮」:「國」和「光榮」表達同一件事,是人生的終向,人心深切願望的充實。
附註:「叫你們的行動相稱於召選你們…….的天主」:
「相稱於」原文有axioz( 英文:worthy ) 。
意思是:度一個宜於獲得天主這恩賜的生活,就是一個有以信、望、愛三超性德行 ( 見一章 2∼3) 為基礎的生活。
13∼16 節:信友們怎樣接收了福音。
13 節:感謝語不但指以下要說的 ( 「因為」 ),似乎也指以上所說的 (「為此」) 。
「不斷地感謝天主」:保祿是富有感激之忱的人。
他的感恩心又深切又活潑,特別對於天主,「一切美好」的最後來源 ( 見雅一17 )。
「因為你們由我們接收了所聽的天主的言語」:講那「言語」 (福音 ) 的是宗徒,所傳達的言語?是天主自己的。宗徒們只是天主的代言者。保祿感謝天主,因為教友們也這樣看:你們「沒有拿它當人的言語,而當天主的言語領受了。它實在也是。
附註:思高譯本翻譯:你們「實在當天主的言語領受了」。這與原文不合。「它實在是」是保祿自己的信念。
「這言語在你們信者身上發生效力」 ( 也能譯為:天主在你們信者身上有效地工作) ):就是藉宗徒們所宣講的福音 ( 「天主的言語」 ) 。
14 節:本節的意思是:天主的言語在得撒洛尼教友身上發生了教力 ( 13節 ),其證據之一是,他們和在猶太的各教會遭遇了同樣的命運,「成了它們的效法者」(原文:mimetai,如一章 6 節一樣 );像猶太教會一樣,他們也因福音的緣故受了同鄉的苦害。
15∼16節: 這兩節或許使生活在合一運動時代的我們感覺不安,實在也是全部保祿書信中對猶太人的最嚴厲的批判。
我們首先加以簡單的解釋(一),然後指出應注意的幾點,以免誤解保祿的原意(二)。
(一) 保祿已提過得撒洛尼教友所經過的苦難 ( 一 6) 。迫害他們的是該城的居民,煽動者?是當地的猶太人 ( 見宗十七 5∼8;亦見本信三2∼4)。提起這事,他不禁聯想到猶太人其他的,阻止天主救援計劃的事,在舊約時他們「殺害了……先知們」,然後也「殺害了主耶穌」。( 請注意:在「耶穌」(人名) 前的「主」是重點。殺害了「主」 (ky-rion) 是他們最大的罪,因此保祿在信中先提耶穌,然後才提先知們。) 最後才提自己:他們「也驅逐了」 ( 或:迫害 ) 了我們…….阻止我們給外邦人講道,叫人得救」
( 見宗十四 2、5、19;十七 5∼8,13) 。
因此「他們不但使天主不悅,而且與全人類為敵」;天主願意使所有的人得救 ( 弟前二4),他們?阻擋保祿,給外邦人講使人得救的福音。
「以致他們的罪惡時常滿盈」:「以致」 (「eis to…….」) 也能有「為的」 ( in order to ) 或「也就」 (consequently) 兩種意義。
「滿盈」:原文的動詞有「使…….滿盈」的意義;全句的意思是:以致他們時常 ( 罪上加罪 ) 使 ( 預定的 ) 惡貫滿盈。
「天主的憤怒終必來到他們身上」:
「憤怒」表示天主末日審判時的判決,指明至聖的天主與罪惡的勢不兩立。
「必來到」:原文有「已來到了」 ( 簡單過去時態 (Aorist) 。這一時態,在先知性的語言能表達確定性:「必然來到」,但是也能有「現在已發生它的效能」的意思。這「效能」按保祿的看法,也許是他們所顯示的硬化無悔改之心。
「終」:原文「eis telos」能指時間關係 ; 直到最後 (a),也能指強度:直到極端(b) 。若是 (a):天主的憤怒已來到他們身上 ( 而停留在他們身上 ),直到最後 ( 就是到末日的審判:那日要顯出 ) 。
若是 (b):天主的「憤怒」已極端地來到他們身上。
附註:這句話似乎有決定性,排除一切得救的希望,卻不否認將來悔改而得救的可能。這一類的話屬於先知斥責語的類型。
(二) 應當注意的幾點:
1. 保祿熱愛他的同胞, 猶太民族 (見羅九1∼5)。以上的話不能歸因於他對猶太人的任何惡感,而應歸於他多情善感的心所激起的一陣深切的傷感甚至憤怒。其原因為不是他個人所受的傷害,而是福音所受的連綿不斷的阻礙:「他們……阻止我們給外邦人講道,叫人得救 ( 16節 ) 。
2. 猶太人「殺害了主耶穌和先知們」這嚴重的指控,並不是保祿所創始的,而是取自教會內的傳承,甚至耶穌自己的一些話 (見瑪廿三37 路廿一34;瑪廿一33∼41谷十二1∼9? 路廿9∼16 惡園戶的比喻 )。他們「殺害了…….先知們」的指控並且在猶太人 (辣彼們)的傳授已有了,保祿所特有的只是「他們驅逐了我們」一句。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