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柯成林 著. |

 

70
神學論集
(1987)p.423-427
   

耶穌受洗的奧義

 

柯成林

 


(谷一9 ~ 11;瑪三13 ~ 17;路三21 ~ 22;若一32 ~ 33)
耶穌受若翰的洗禮這回事,是四部福音都記載的:可知主的受洗為初期教會是重要的一件事,教會以節日來表達這重要性。但就初期教會而論,應該辨別受洗本身和與它相連的聖神降臨,以及從天上來的聲音。最後這兩件事,四部福音都同樣重視,但有關耶穌受若翰洗禮的事卻不然。
獨有馬谷質樸地報告這件事,不覺有任何問題:「耶穌從加里肋亞的納匝肋來,在約但河裡受了若翰的洗」(谷一9)。其他的三部福音作者似乎感覺耶穌受若翰的洗禮,是一件尷尬的事。何故?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表面的:若翰死後留下了不少門徒。他們把老師放在耶穌以上:耶穌不是受過若翰的洗嗎?第二個理由是神學性的,若翰所施的洗是悔改的洗禮,而悔改假定有罪。馬谷這樣描寫若翰的洗禮:「洗者若翰在曠野裡出現了,宣講悔改的洗禮,以得罪之赦。」(一4)耶穌不是無罪的嗎?無罪的耶穌領受悔改的洗禮不是矛盾嗎?其他的聖史都感覺到其中存有問題。
因此路加首先敘述黑落德怎樣「把若翰囚禁在監裡」(三20),結束了他的使命。此後才提及耶穌受洗的事,卻避免提出若翰的名字:「眾人受洗之後,耶穌也受了洗。」(三21)
若望更進一步連耶穌的受洗隻字不提,但間接加以暗示,他重視的是若翰給耶穌所作的見證:「我看見聖神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來,停在祂身上。我本來不認識祂,但是那派遣我來以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神降下來,停在誰身上,誰就是要以聖神施洗的人。』」(一32 ~ 33)。有關這以聖神施洗的人,他以前已經說過:「他在我以後來,我卻當不起解他的鞋帶。」(一27)又說:「在我以後來的(指時間),成了在我以前的(指地位):因為祂原來是在我以前的。」(一30)最後這一句話指向若一1~2,是關於聖言的。
瑪竇的反應更為明顯。他寫道:「耶穌從加里肋亞來到約但河若翰那裡,要受他的洗」以後,引述若翰與耶穌的對話:「若翰想要阻止他(「阻止」原文為過去不完成時態,卻含「一再地」之意)說:「我本來應該受你的洗,你卻到我這卻來嗎?」他明示耶穌超越他,他就是第7節所說的那一位:「祂在我以後來,我卻當不起解他的鞋帶。」但是耶穌卻答說:「你暫且(原文arti意為現在,目前)容許我罷﹗」這一句話暗示耶穌自認比若翰大。他所以仍然要受洗的理由是:「我們應當這樣完成全部的義。」(三15)就是完全實行天主的旨意:這一句解決了問題:若翰便給耶穌施了洗。
既然耶穌受洗是天主的旨意,其本身必定有其意義。有些學者想過,耶穌的行為表示祂的謙德。祂從公開生活開始,就踐行這一重要的德行,正像祂歡迎一切勞苦而負重擔的人到祂跟前來,跟祂學習(即做祂的門徒),因為他是良善心謙的(瑪十一28 ~ 29)。
他加入要求領受悔改洗禮的罪人行列,和他們一起站在河邊,可說是謙德的表示,但用於他的受洗卻不太適當。無罪的耶穌要求悔改之洗,不能稱為謙德,因為為正的謙德須有真理作為基礎。因此一個有罪的人要求悔改之洗,公開地表示他是罪人,這是謙德的行為,而耶穌卻是無罪的。
另外一個意見更值得我們注意,就是耶穌的受洗暗示祂在自己身上接受了全人類的罪,代表一切有罪的人受洗,這樣便象徵祂是那要「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一29)。                                        
這意見在聖經中有其根據,如伯前二24:「祂親身承擔了我們的罪,上了木架,使我們死於罪惡,而活於正義。你們因祂的創傷獲得了痊癒」。亦見格後五21:「天主曾使那不認識罪的,替我們成了罪(即待他猶如罪的化身),使我們在他內成為天主的正義(獲得成義之恩)」。這樣來講,耶穌受洗自有其深遠意義。
在三部對觀福音裡,聖神的降下和天上來的聲音是受到注重的一點。按照馬谷(最早的福音),耶穌一人(在一種神視中)看見天「裂開」(默示性語法)及聖神「如鴿子般降下」,同時聽到由天上(天主)來的聲音:「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
聖神降下及天上的聲音都和耶穌受洗緊緊相連(是在耶穌從水裡上來的當時發生的),而所聽的聲音又與「看見」有密切的關係,因此這聲音也必然是耶穌一人聽到。這樣便可以說,這一事件,聖神的降下和天上來的聲音,是耶穌默西亞地位的祝聖。(註一 ~ 四)
瑪竇的描寫不是直接的,而有講要理(Catechesis)的方式。天上的聲音不說:「你是……」,而「祂是我的兒子……」。這樣瑪竇的?述得到了宣告耶穌為默西亞的特性。
路加寫道:「眾人受了洗,耶穌也受了洗。祂正祈禱時,天就開了,聖神藉?鴿子的形象降在祂身上;並有聲音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
這裡值得注意的有兩點:1.路加只提及而不描寫耶穌的受洗,可見他不注重耶穌受洗這件事。他所著重的是後面的一部分,即聖神的降下和天上來的聲音。2.在這受洗後的一部分,路加略為改動,加上兩句話:
第一句:耶穌「正在祈禱時」天開了,聖神降下。耶穌的祈禱是路加所一再強調的(見五16;六12;九18? 28;十一1;廿二41),時常與耶穌生活中較為重要的事相連。路加無疑地願意表達耶穌與天主密切的聯繫,同時強調祈禱在生活中的重要。
第二句:聖神「藉著鴿子的形象降在祂身上。」路加「藉著……形象」一句,其目的在於強調聖神降下的真實性。
總結:耶穌受洗的奧義:
1.耶穌受悔改之洗,象徵祂是有罪人類的救主,正如伯前二24節所說:「祂親身承擔了我們的罪,上了木架……,你們因祂的創傷得了痊癒。」
2.聖神降到耶穌身上,祝聖祂為默西亞:若一33:(若翰的作證):「那派遣我來以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降下來,停在誰身上,誰就是那要以聖神施洗的人。』我看見了,我便作證:祂就是天主子(默西亞)。」以後耶穌在納匝肋會堂裡讀到依六一1 ~ 2:「上主的神在我身上,因為祂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窮人傳報喜訊,向俘擄宣告釋放,向瞎子宣告復明,使受壓迫的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讀完後,祂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就是在他身上應驗了)(路四18 ~ 21)。依撒意亞先知書的這一段,可以說是默西亞生活的「藍本」,耶穌將來在聖神的引導下要加以履行。福音給了我們一些具體的例子,如谷一12:「聖神立即催促祂到曠野裡去。」亦見瑪四1;路四14:「耶穌因聖神的能力,卻到加里肋亞。」瑪十二28(耶穌的話):「如果我仗賴天主的神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經來到你們中間了。」
3.有關天主的話:「你是我的兒子,我所喜愛的」,上文已說過,所附加的「我所愛的」一句話,說明耶穌與天主的父子關係是特殊的,超越一切其他的父子關係。為若翰這話指示耶穌默西亞與天主的特殊關係,而福音的作者大約已經聽懂「天主聖子」的意思,因為撰寫福音時,這一信理已經是普遍的信條了。

 

附註

  1. 瑪三17節的「你是我的愛子」在聖詠第二首的第7節有其先例。天主在國王登基的時候對他說:「你是我的兒子」。繼續所說的:「我今日生了你」,有天主今天(登基的日子)使他成為國王的意思。「你是我的兒子」這一句只是表達國王與天主的義子關係。對耶穌所說的是:「你是我的兒子,我所愛的那個(ho  ),這一句話表示,耶穌與天主的關係是特殊的,超過一切其他人與天主的「父子」關係。
  2. 馬谷說:「那時候,耶穌從加里肋亞納匝肋來」。請注意,耶穌是和其他的人一樣有本省(加里肋亞),故鄉(納匝肋),也有系屬。納匝肋人關於他說過:「這人不是那個木匠嗎?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雅各伯、若瑟、猶達、西滿的兄弟嗎?他的姊妹不是也都在我們這裡嗎?」(谷六3)他們看他是和自己一樣的一個納匝肋居民,他們社會的一分子,正如若望所說,「於是聖言成了血肉(Sarx:一個軟弱的人),居住在我們中間。」(若一14)。
  3. 按照谷一5,所有受若翰洗禮的人「承認自己的罪」。關於耶穌卻不提這件事。正相反,天上來的聲音稱祂是天主的兒子。這樣,馬谷暗示耶穌沒有可承認的罪。
  4. 鴿子在這裡是聖神的象徵,它在敘利亞和巴肋斯坦被視為神聖的鳥;為撒瑪黎雅人是天主光榮的象徵;在猶太教裡也曾是聖神的象徵。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