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黃麗玲 整理. |

 

68-69
神學論集
(1986)p.174,242.358,376
   

小組分享綜合報告

 

黃麗玲 整理


本屆神學研習會的主題是探討教會禮儀的本地化,除了四天的十二個專題演講外,在第二天晚上,還有一個小組討論時間,在短短兩小時內,各小組都很熱烈地分享。我們將各組豐富的報告內容綜合分成下列三部分:

(一)目前所面臨的困難:
(1)禮儀無法生活化:
禮儀原是天人之間的橋樑,藉?參與禮儀,表達出信仰的核心。然而,今天教會的禮儀卻使人感到僵硬,各種禮儀不夠生活化,幾乎與信友的生活脫節,無法表達出我們該如何在實際生活中答覆所遇到的具體問題。譬如彌撒,這是信友最常接觸的禮儀,可是絕大部分的信友仍不明白每個禮節的意義。有時神父的道理講得很長,而教友卻把握不到重點,不知道讀經、福音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在禮儀中不能滿足真正的需要,久而久之,就會覺得浪費時間,禮儀也就自然變得毫無意義了!
(2)神父與教友的溝通:
「莊稼多,工人少」,也正因此,現在很多神父每主日都要舉行好幾台彌撒,自然沒有太多時間與教友溝通,不能了解教友們有什麼需要,甚至有些神父每次主日的道理常是指責、批評多於鼓勵、讚美,使很多教友感到來參加彌撒真是「受罪」,還不如待在家裡看歌仔戲!
(3)各種不同的需要:
很多堂區面臨一個共同的困難,就是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堂區中有老年人、小孩子、家庭主婦、知識分子、平地山胞……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需要,而我們的禮儀卻是一致的。這樣,對很多從事堂區服務的神父、修女、教友便產生了很大的困難。

(二)各組提出的建議:
(1)重視民間的禮俗:
中國是一個民俗風情相當多的民族,而民俗習慣對人們的影響也是看得見的。因此在民間禮儀中,有些優良的部分,應該加以採用。譬如:敬天祭祖中上香的禮儀,中秋賞月或其他節目的特殊禮儀,到信友家中舉行婚喪禮儀,出殯前夕的告別式,七七禮儀,中元普渡禮儀。甚至可將聖經章節印在黃色紙上,以供信友用來壓在墳墓上。此外,教堂的佈置、裝飾的氣氛等等,只要是好的、適合的,教會禮儀中都可以嘗試接受。只是在舉行這些禮儀之前,必須先向信友說明這些禮儀的意義,便能達到提昇和淨化的目的。
(2)培養禮儀人才:
需要整體地、有計劃地栽培禮儀人才。教會在這方面的栽培訓練相當缺乏。培養可分兩方面:一是專職的,如講道員、司儀;一是教友禮儀的教育。
彌撒分為聖道禮儀和聖祭禮儀,因此可以嘗試訓練堂區的講道員負責聖道禮儀部分。或是由講道員證道,或是邀請其他教友作生活見證;而神父則可專心準備聖祭禮儀,使參與彌撒的教友能真正體驗到與基督奧體合一。此外,好司儀也需要培養,任何禮儀中,好的司儀會幫助整個禮儀氣氛更為圓滿,使禮儀真正達到共融的目標。
再者,信友禮儀的教育也很重要。要讓教友充分了解禮儀結構及各部分的意義,這樣才能使禮儀成為信仰核心的表達。這種訓練最好能以教友家庭為單位,除了培養家庭的宗教氣氛外,也可以每個家庭為單位,負責彌撒禮儀中的各種職務。這樣不但可以使教友積極參與,也使彌撒禮儀更加活潑。
(3)注重教友靈修生活:
有信仰基礎來參加禮儀,和沒有信仰參加─無論禮儀怎麼美,所得的效果迥然不同。參與禮儀,信德很是重要,而這信德是來自教友平日靈修生活的培養。在教會中,有各種教友組織的善會,如聖母軍、青年會、基督活力運動,聖神同禱會等,都可以鼓勵教友視各人適合的情況前去參加。
還有,可以藉堂區讀經班一起查經、研讀聖經。配合是著主日彌撒的讀經,相同層面的人合成小組,分享福音中與自己生活有關的經驗。這樣分享可彌補神父的講道不能滿足每個人需要的遺憾,同時也可幫助教友度一個更有意義的信仰生活。
(4)神職人員的進修:
神父或禮儀的主禮者若真正關心他們的教友,對目前的社會現況有深刻的敏感度和關懷,並且在舉行禮儀前妥善準備,則他們所主持的禮儀會更有生命,也能使參禮者投入其中,產生共鳴。因為感動人心的不是講者的口才,而是天主的言語。
但是,無可否認的,目前很多神長,都是以「一套道理」用於任何對象、任何時間。這樣的道 (下轉P.376) 理,實難觸及信友內心的需要。教友每天要不斷面對社會中新的衝擊,如果信仰為他而言,只是一個理想的桃花源,將他與現實生活相隔離;或者,當他帶?疲憊的身體回到父的家時,只聽到神父責罵說:「縱然你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你又有什麼好處呢」,這樣的彌撒實在是教友的負擔。
由此,建議由主教們來推動神職人員進修的計劃,五年或十年進修一次。其實,這間隔已嫌過長,但希望藉助這樣的進修,使神職人員的道理不再是大鍋菜,而是精心配製的佳餚。而且神長們也可多拜訪教友家庭,常與堂區團體接觸,透過這些活動,實際去了解教友們的需要,真正在彌撒中傳達天國的喜訊,使信友們體驗到基督愛的奉獻是可在生活中具體活現出來的。

(三)結論
禮儀問題涉及整個社會,並與我們每個人對信仰的態度、甚至與我們每個人的內修都有極大的關係。禮儀不限於感恩祭,還包括行聖事、各種形式的祈禱等。
在禮儀的改革中,除了找出地方教會所需要的象徵表達外,也不可忽略普世教會由宗徒傳下來的救恩記號。不能只停留在外在形式的改進,更要進入內在深湛的意義中,藉著禮儀把人帶向天主,也使天主的恩寵在禮儀中傾注於人靈,這樣,禮儀才真正是現代世界的救恩記號,也才能表達出「基督是生命之糧!」

 

 
本檔案未經整理
 
| 神學論集主頁 | 黃麗玲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