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雷蕙琅 . |

 

68-69
神學論集
(1986)p.349-357
   

 

教會入門聖事與傳揚福音

 

雷蕙琅

 

 


引言
因有傳揚福音者,才有領受教會入門聖事者(參閱禮儀憲章,第9號)。
每個人自母胎中形成時,就有天主給與的自然生命;但都還是教外人。人必須經過入門聖事,才能進入上主的庭院,成為天主家裡的人。雖然每個人進入這庭院的經驗都不同,但一定是經過他人。經過傳揚福音者,我們才想認識教會,願意加入教會;沒有傳揚福音者,也就沒有人加入教會。所以,因有傳揚福音者,才有領受教會入門聖事者。
每個人接受信仰的歷程不同,但最先一定是有一個印象:這印象得自神父、修女、教會學校、教友朋友、書籍、電視節目、或電影等;經由這些傳播福音者,而願意更進一步去認識教會。聖保祿宗徒說:「人若不信祂,又怎能呼求祂呢?從未聽到祂,又怎能信祂呢?沒有宣講者,又怎能聽到呢?若沒有奉派遣,人又怎能去宣講呢?」(羅十14~15)。
若我們細心閱讀教會禮儀憲章第9、10節的內容,一方面我們會發現禮儀與傳揚福音者的密切關係;另一方面,會認出禮儀是教會行動所趨向的頂峰。


入門聖事:
「未有入室不由戶者」(禮記禮器),這句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入門聖事:若要領導人進入教會,就必須經過門,這就是教會所謂的入門聖事。入門聖事指洗禮、堅振和聖體三件聖事。


成人入門聖事的過程:
這裡所要提的成人入門聖事的過程,是指在經常的情況下,教會所行的成人洗禮。為什麼特別強調「經常的情況」呢?因為教會所安排的正常情況中的成人洗禮分為四個時期、三個階段。但目前在台灣為成年人授洗時所採用的洗禮卻大多是「特殊情形」下的禮儀。這是因為不少神父怕麻煩,認為一次完成洗禮是最方便的,於是選擇「成人入教禮典」中的第二章—「成人入教禮儀簡式」。事實上,教會安排這些時期和階段,是有其意義的。因為信仰生活的成長,需要一步步培養,需要時間,不是一蹴可及的;正如一個剛出生的嬰兒,要細心照顧,使他慢慢長大;剛開始聽道理的人也是如此。
為在經常情況之下的成人,教會安排四個時期,三個階段的過程:
(一)慕道期:
一個人剛開始希望接觸耶穌基督和教會,願意聽道理的時期,按「成人入教禮典」的名稱,就是慕道期。這個時期,依教會的指示是:培養對救主耶穌的初步信仰期。
我們要一步步引導慕道者,讓他們對救主耶穌有初步的認識。在這時期內多用交談的方式、將耶穌基督最主要的事蹟介紹給他們,並且培養他們初步的信仰。培養時間的長短,完全因個人背景的差異而有不同。有的人本來就有一神的信仰觀,早已具備了某部份基本的信仰;有的人原本信仰多神,那麼培養期可能就須較長。無論如何,當人有了初步的信仰時,教會為這一階段規定了專用的禮儀:
進入望教期儀式
教會安排一個特別的儀式來歡迎慕道者,並不是所有一起聽道者都可參與這儀式,而只是為那些達到了慕道期目標的人。
這個儀式要在團體中,例如一個堂區或一個總鐸區中一齊舉行。進入望教期儀式包括:棄絕教外禮或首次表示歸主;在慕道者的五官上畫十字聖號;授與十字架(十字架,可以按照個人需要,或是戴在身上,或是掛在家裡。舉行「進入望教期儀式」的前後,應將家中其他的偶像除掉,換上教會的聖像)。第一階段的儀式還包括:進入教堂,象徵進入了教會的禮節,參加聖道禮以及接受聖經禮。
準備並參加這些禮儀的過程,是宣揚福音的良機,因為這當中的每一步驟都有其意義,必須經過解釋,讓接受者了解這些禮節與日常生活的關係。這個階段對慕道者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公開宣佈信仰,並具有在教會內的身分:成為望教友。
(二)望教期:
第二個時期是望教期,稱為基督徒生活學習期。在這時期內,主要的目的是學習度基督徒的生活:不但聽道理,也實際參與禮儀生活並學習愛德的生活。
望教期的時間至少一年。在這培養時期內,要看信仰生活怎樣影響望教友的日常生活。譬如,若是一個愛賭博的人,或是愛喝酒的人,或是跟鄰居不睦的人,在這時期內,應該有一個生活上的改變。我們「考」望教友的要理,不只是考理性上懂不懂要理,更要看他的生活有沒有力求合乎福音的精神。
教會在望教期內,安排了一些禮儀來陪伴教友走這段路程。
除了主日彌撒的聖道禮儀以外,還可以為他們舉行一些特別的聖道禮儀。這些禮儀要配合他們聽道理的階段。
也可以為望教友們舉行「覆手禮」,實際上就是「驅魔禮」,往往我們不敢直說「驅魔」,其實這是很需要的。我們不能否認的確有惡勢力存在;不慬是一個籠統的惡勢力,而是有位格的:就是所謂的撒旦、魔鬼、惡神等。這並不是說,這位望教友是附魔的,而是說我們活在這個現世的環境裡,包括我們自己,都常受到反對天主的那一位的困擾。所以,教會以它將近二千年的經驗,充滿智慧地安排了一些經文,在聖道禮儀以前或以後,以很簡單的方式,按每個人不同的需要念驅魔的禱詞。
除了驅魔禮以外,另外有「降福禮」。在教會內,每一次有消極的行動,例如驅魔,緊接?就有積極的降福,使望教友充滿恩寵,得到力量,好能繼續望教期的路程。
還有望教友的「傅油禮」。在聖週四祝聖聖油的彌撒中,主教祝聖三種聖油。其中有聖洗聖油,更好說是「望教聖油」。這聖油幫助望教友在領洗前做更好的準備,增強他的力量和心靈的健康。通常為望教友解釋這個傅油禮時,我用一個很普通的例子:我們現在常用萬金油、綠油精;我們什麼時候用這些東西呢?是在不舒服的時候,需要藉這些來恢復身體的健康,得到新的活力。同樣,望教期內的這種傅油禮,在精神上便有這樣的作用。
舉行這些禮儀時,應該都有教友團體在場,因為這樣才能使望教友真正體驗到,在這個團體內,他是被接受的。不然,我們說:「教會是耶穌的奧體,我們都是肢體」,或「教會是一個大家庭」,可是當舉行禮儀時,?只有神父和兩、三位朋友在場,望教友當然就不會有在團體內被接受的經驗。
代父母是一種值得注意的角色:從加入望教期的儀式開始,代父母就應該在場。代父母的責任是作代子女的保證人,並向代子女宣揚福音,培養代子女的信仰生活。在禮儀中代父母有特別的角色。從前的看法是:代父母只要比領受聖事者進一步就可以。現在已規定:代父母必須都領受過入門聖事;但如果我們希望,望教友得到更完善的照顧,那麼代父母的培養和訓練是值得重視的一件事。
望教期的時間不怕長,只怕太短。原則上正式的望教期至少一年,並不算太長。到了四旬期第一主日或領洗前適當的一段時間,從望教友團體裡,特別選出願意直接準備領洗的人,並為他們舉行專有的禮儀,就是人門聖事禮的第二階段:
甄選禮
此禮儀該於四旬期第一主日或領洗前一、兩個月,在彌撒聖道禮中舉行。
事先將準備領洗的望教友名單寫好,在禮節中請他們蓋章或簽名。在我們的習慣裡,用印、簽名都是很重要的事,表示我們的決心。教父們解釋這種禮節說:「當你們用印、簽名的時候,就是把你們的名字給了教會;同時你們的名字也已被記錄在天上的生命冊上了。」
按照禮規,甄選禮如果和彌撒連在一起舉行時,有為望教友的遣散禮。有些教友覺得不好意思請望教友離開聖堂,其實望教友應該會很高興的,因為現在他們已經成為「被選者」,加入另一個新的階段,但還沒有資格參與彌撒。他們所能做的只是「望」彌撒,不能參與奉獻和領聖體。在聖祭禮儀時,教友繼續參加感恩祭,而望教友被遣散離開聖堂。這時該有一個教友小團體陪?他們在一個合適的地方,一起分享,一起祈禱,談談對當天禮儀的感受,以及個人信仰歷程和經驗。按我的經驗,為望教友舉行遣散禮後,做這樣的聚會效果很好,望教友們都很高興。


(三)洗禮準備期:
事實上,「四旬期」為望教友而言,特別是淨化和光照的時期,好預備領受教會入門聖事。
四旬期的第三、四、五主日,有三次的「考核禮」為讓教友認識福音中的耶穌基督,並與自己的信仰生活作一個對照。在第三主日福音中耶穌對撒瑪黎雅婦人顯示自己為活水的泉源。第四主日的福音提出耶穌治好胎生的瞎子,證明耶穌是世界的光。第五主日宣讀耶穌復活拉匝祿的福音,證明耶穌是復活和生命。考核禮是在讀完福音,主祭講完道理後舉行:包括為望教友的特別祈禱驅魔禮和祝福禮。要注意的是:為望教友舉行考核禮,無論是在丙年或乙年,一律要採用甲年的福音,因為這樣才能與考核禮配合。
成人入教禮典中,還有幾項禮儀可以在四旬期中舉行或者更好在望教期內提前舉行。例如授予經文禮:一個是指信經,另一個是天主經;還有開啟禮,選聖名禮等。


入門聖事
洗禮
望教友領洗的最好時刻是在復活前夕的禮儀。這是一年一度慶祝主耶穌從死者中復活的奧蹟,並讓望教友在洗禮中參與這奧蹟最隆重的禮儀。這時一切都準備好了,用來付洗的水也祝聖了;然後望教友就要領受第一件入門聖事:洗禮。
無論什麼時候舉行隆重的洗禮,聖洗聖事應該是從「讚美天主聖三為所賜與的水」開始,而不是從倒水禮。以後候洗者棄絕魔鬼,宣布信仰。接?主禮以倒水的方式因天主聖三的名給望教友授洗。
洗禮後有釋義禮:這些禮節把洗禮的意義更進一步地表達出來。
洗禮後的傅油禮:主禮用堅振聖油敷在新領洗者的額上(若隨即付堅振聖事,則省略洗禮後的傅油禮)。
授白衣:每個人應該有一件白衣,而不是用一塊白布替代;也不要請即將領洗的人穿?白衣服來。穿上白衣表達出穿上基督,這樣一個莊嚴的時刻,不該草率或簡略。
授燭禮:這蠟燭該是新的,漂亮的;蠟燭代表信德之光,是由代父母從復活蠟點燃,再傳給剛受洗的代子女。


堅振
堅振聖事是入門聖事的第二件。在三件入門聖事中,堅振聖事可以說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九八五年十二月祈禱宗會的意向,教宗指定「使信友們重視堅振聖事」的祈禱意向,我們也要為這樣的意向祈禱,並付諸行動!
洗禮後可先唱一道聖神歌,以後舉行堅振聖事的儀式。在洗禮和堅振聖事的過程中可加以說明,使大家更有意識地參與。堅振結束時可唱一首適合的聖歌(目前這類適合的歌曲在賀三納聖歌本中可以找到)。


聖體聖事
新領洗者將禮品、餅、酒一起奉獻到祭台上。這是他們第一次真正「參與」彌撒的時刻。在念或唱天主經時,新領洗者首次以天主子女的新身分向天上的父親祈禱。以後,他們先領聖體聖血;給他們講道理的人,他們的代父母、配偶等也可以一齊先領聖體聖血。彌撒後,可以其他方式慶祝入門聖事的完成。
(四)釋奧期:
這是洗禮後的訓練期,也就是新領洗者信友團體生活的培養期。新領洗者至少在復活期內(或洗禮後三個月之久)繼續聽道理;除了主日彌撒外,也學習參加教會和堂區的善會和活動。代父母要陪伴代子女在信徒生活上成長。
在整個教會入門聖事的過程中,傳揚福音者包括信友、講道師、代父母、神父、教友團體,還有禮儀本身—「雖然禮儀本身是為敬禮至尊的天主,可是也包括訓導信眾的偉大作用」(禮儀憲章第33號)。
慕道者從不同的背景、年齡、職業、以及不同的路而來,共同走上願意認識基督的道路。聽道理的人經過了慕道期,進入了望教期:在這個時期,一方面接受,一方面已經開始給予。領洗後,成為一個傳揚福音者:向教外朋友、同事、以及周圍的人宣講福音。
以上所談的是成人在正常的情況下加入教會的過程,雖然所需的時間相當長,卻是真正培養成熟的基督徒的好工作!


兒童入門聖事的過程:
兒童該如同成年人度慕道期和望教期,並參加為兒童專有的「加入望教期儀式」,甄選禮等禮儀,在復活節前夕,領受洗禮和聖體兩件入門聖事。若兒童年齡比較大,並有宗教生活的良好環境,可同時領堅振聖事;不然便要等幾年後再準備領第三件入門聖事,即堅振聖事。


嬰兒入門聖事的過程:
洗禮:嬰兒先受洗,之後,在家中接受宗教教育。
聖體:上小學時,聽一、兩年的基本道理後,先特別預備領和好聖事,以後準備領第二件入門聖事。兒童初領聖體後,該成為勤領聖體的教友。
堅振:兒童或青年領第三件入門聖事之前,應參加專有預備領堅振聖事的「長期」課程,好能實際地作耶穌的見證人和門徒。


結論
—領受教會入門聖事者該成為傳揚福音者。
—入門聖事與教友生活有密切的關係:
1.入門聖事影響基督徒的一生,而不是過去的事。
2.在教會內我們要常利用機會培養或加深各時期應有的效果:例如教友退省的題材,或教友及使徒訓練班,常可以發揮入門聖事禮儀的意義,並幫助他們反省這些聖事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了什麼果實。
3.在這基礎上,教友們可以繼續建立信仰生活,也就是傳揚福音生活的加深和發展:學習在教會內擔任各種服務角色;不斷地在信仰生活,包括祈禱生活方面進步;利用機會向教內或教外的人宣講主耶穌。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