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武金正. |

 

65
神學論集
(198 )
   

「拉內基督論中的聖言 —— 象徵」一書簡介

武金正

谷寒松

 


Joseph H. P. Wong, 黃克鑣Logos-Symbol in the Christology of Karl Rahner (Roma : LAS – ROMA, 1984) 280 pp. Forward by Karl Rahner, S. J.

去年由羅馬的鮑斯高大學出版的「拉內基督論中的聖言—— 象徵」一書特別引起讀者的興趣,尤其看到拉內自己寫的前言介紹本書。作者黃克鑣是一位中國慈幼會士神父。他曾在香港、耶路撒冷、倫敦唸過神學和英國文學;目前在羅馬教書。此書是作者在一九八一年在 (Gregoriana) 大學所發表的博士論文。作者和拉內自己幾次研討過神學問題,他也特別將此書獻給拉內慶祝他八十歲的大壽 (一九八四年三月五日)。指導本書的教授以前是拉內的研究助理。所以其研究的資料為他十分熟悉。作者的觀察力非常的敏銳,將「聖言」和「象徵」的兩個觀念作清晰而有條理的反省。本來拉內本人不太注意這兩個觀念在他神學系統中的關連。作者經過刻意的研究和整理,使這兩觀念成為結合拉內基督論思想的關鍵點。如拉內在前言中所表達:「黃神父在聯合此二個概念上將我對基督論的看法表達的淋漓盡致,一方面將原意表達出來,另一方面使一些離散的觀念組合起來,為此我非常感激」。
本書的內容共分為三篇,六章。第一篇作者研究拉內象徵神學理論的背景。然後述說拉內基督論之「真實象徵」(real symbol) 觀念的意義。最後作者以「聖言 —— 象徵」的觀點來評論和補充拉內的基督論。
接下來我們較深入他說明本書的思想。首先按拉內的看法,「象徵」的看法是『一種表達和呈現。讓另一位或另一個事物能夠「在這兒」』(44註28) 或者說「以一個可見的事物來顯示一個更深的現實,就是那被象徵的現實,使它得以臨在。」(44)
因作者信服了「使拉內的靈修、哲學和神學的著作,最有效地聯合在一起是象徵的觀念」(32) 如果作者能對象徵在今日思想中意義加以更詳細的討論,將對讀者有很大的幫助。作者在32自註23中引證了一些不同作者對象徵這方面的著作,但他?沒有應用這些作品對拉內著作中象徵觀念做更批判性的分析。事實上,拉內並沒有花費任何力氣,以系統化的方式來澄清象徵的意義。他似乎用了「象徵」這字一般通用的意義。然後藉著許多神學思想加以發揮。此象徵在拉內的博士論文「從基督的肋傷」(E Latere Christi) 已經嶄露出此思想的初步,象徵和基督論已有密切的關係了 (45)。意即,象徵的根源是由敬禮耶穌聖心而來的,但其更深,更廣的背景基礎是依納爵的神操:以基督為中心。
拉內如何理解此「真實象徵」呢?在「聆聽聖言」(Hoerer des Wortes) 和「在世的精神」(Geist in Welt) 二書裡,他已建立其哲學的基礎。拉內以人生基本問題為出發點,就有關存有及存有物的問題,每一個存有物都超越自己,而且在超越自己中指著更深的事實。所以「本質上,每個存有物都擁有象徵性 (76)。但此「更深」是什麼?人的精神能力會向誰皈依?拉內證明,那些像康德、尼釆、海德格的答案,其實都自相矛盾 (90);人一方面要求理解整個的對象,他如何能只停留在時空內的可知方面,或走向虛無飄緲處呢?所以人的精神能力超越自己走向無限的境界,往一切存有的根源,一切象徵所指的最深的事實。總之,因為有限的精神不斷追求絕對存有,則人自己本身是最適合存有的表現,人是天主自己的可能象徵 (94)。在信仰光照下人只在耶穌基督的奧跡內達到最圓滿的意義,因為在祂身上人得到「真實象徵」的啟示,就是說祂是天主的絕對唯一「真實象徵」(94)。
從基督論觀點來看,「聖言」是天父的「真實象徵」。天父本身 (Deus in se) 是不可測量的問題。人類在這無限境界內有超越的經驗,但對天主的經驗只能用類比來描寫:祂是無窮、不可確定、無形的 (116)。因此,天主是在一切變化之外,其本身不變,但可以自由的愛來選擇進入變化的世界:「聖言成為人」(144)。聖言是全能的天主在人類歷史顯示的愛 (198)。天主空虛自己降生成人是人唯一最高本質的實現。另一方面聖言降生成人並不失去自己的天主性,因為人發展的目標就是絕對的奧跡。經過拉內真實象徵」的解說,如天主的永恆和祂在歷史中的救恩 (150下)、或永遠和時間 (155下)、天主性和人性 (195下)……都得到妥當的解釋。總之,在「真實象徵」的神學思想中可說基督論是人類學的開始及終點。換言之,基督論是超越自己的人類學,而人類學是不圓滿的基督論 (135)。
黃神父在評價拉內的觀點上,在許多方面表達的相當仔細。如拉內聖言象徵的基督論超過加釆東大公會議的兩性之靜態及抽象的表達方式,因為他以由下而上基督論為基礎來解釋加釆東大會的信理 (144f)。在聖言象徵的觀點上他能替拉內回答巴搭索 (H. U. Von Balthasar) 有關「代替的理論」(theory of Steuvertretung) 和「為我們」(Pronobis) 的批判 (200下)。但他也指出拉內的缺點和不一致之處。拉內最大的困難在如何了解里? (Lyon) 第二屆 (127a) 和佛羅倫斯 (Florence, 1438-1445) 大公會議所說的「單根源及單生發」(one principle and one spiration)。因此拉內雖然承認由天父至聖子有單向的愛,但不能雙向互愛 (222)。拉內以為,如果有彼此相愛的話,那麼在天主內就有二種行動 (two acts in the godhead) (222)。如此則違反單源原及單生發的訓示。黃神父認為拉內因激烈反抗「三個天主」(Tritheism) 的危險說法,則忽略了天主聖子內在的彼此的關連。如此造成在其思想系統的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一方面他確定內在的 (Immanent) 和在救恩歷史中的 (economic) 是同一的 (identical)。天主聖三另一面不承認天主聖三內的各別意識和彼此交流的對話 (208),提出此缺點,黃神父用多瑪斯的複和位格 (persona composita) 的觀點來補充拉內位格 (persona) 的看法,並解釋為 (person is a relational subsistence of the rational order) (216)。此定義表明出二個要素:「自主」及「和其他性體有關係」。黃神父以為拉內會同意此定義,因為它和聖言象徵的基督論合起來的;但他懷疑拉內是否同意用在解釋三位一體天主的關連。黃神父舉聖文篤 (St. Bonaventure) 的神學來肯定此「位格」的定義用在父、子、神三位都可以 (221下)。在這一點上,非常顯然地顯示出,拉內神學的出發點並非天主自身的奧秘,而更是人的奧秘。因此拉內自己很正確的稱他的神學是一種帶有人學味道的神學。
拉內的出發點是在對人主體的哲學中 (「超驗方法」的氛圍中)。這種對人主體的哲學,產生拉內在聖三論中的困難。他的聖三神學變得比較抽象,並且有些與聖經不容易相吻合。以人的主體是「對自己臨在的存有」(84) 為出發點,使拉內很難把關係基本的範籌整合到天主聖三的奧蹟中。黃神父很清楚地批判了拉內神學這項缺點 (參看214 ~ 274)。
作者也觸到了拉內對無名基督徒神學理論這個問題 (106 ~ 109、239 ~ 240)。
拉內以自己所創造的範籌「超性的存在基本狀況」(supernatural existential) 來表達他對無名基督徒的理論。他的意識如下:每一個具體的人並沒有所謂純粹本性的超越經驗。在人的超越經驗中所遇到的絕對存有,不再是個抽象的存有,而常是那賜給超性恩寵而自我給予的天主。拉內以為在具體的歷史狀況中「純粹本性」的觀念,是一種「剩餘的觀念」(Restbegriff)。它是經過了抽象化過程的產物,即從人具體經驗到的本性中減除了恩寵而剩下來現實。因為啟示告訴我們,現在我們具體所接觸到的本性,已在恩寵中。拉內辯稱,天主召叫人到達超性終向的救恩計畫,不僅存在天主的意念內,它也是在具體人本性內的一項本體因素 (ontological element)。不過這項內在本體因素並非人本性構成因素之一 (否則「超性」就不再是白白的恩賜了),而更是一個目標或方向的因素。但這個內在的目標或方向本是超性的,但?非天主欠人而應給他的。這項內在目標的因素,亦存在於每一個生存的人內,被稱之為「存在的基本狀況」。
按拉內的意見,所有人都有這種「超性的存在基本狀況」,因為一切的恩寵都是來自基督。即使對那些並不知道這一點的非基督徒來說,這也是真的。所以每一位人都能被稱之為「無名的基督徒」。正如作者所說:拉內在德國慕尼黑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五日的訪問中,拉內同意作者所提出對超性的存在基本狀況的一個區分,因為基督事件給救恩史帶來了一個新的末世的階段。因此,這種存在的基本狀況在與基督來臨前一般的存在基本狀況有所不同。基督在祂的降孕、生活、死亡及復活中,帶來了一個特別的完滿的基督的存在基本狀況。
在處理這個相當微妙的主題時,讀者們可能盼望作者對拉內這個相當有影響力的理論以及他一些具體的應用做一個分析的批判。非基督徒的宗教並不喜歡拉內的這種觀念,如同只有很少的基督徒大概喜歡被稱為「無名的佛教徒」。具有真正宗教信仰的非基督徒這種反應,可被視為一種指標,表示拉內的這項理論還有很多可改進的地方。實際上,許多天主教的神學家也發展了許多反對拉內理論誠懇的批評。作者似乎太快地把他對拉內思想的同情當作他正確性、可行性思想的保證。
最後,我們該提起的是黃神父將「聖言象徵」和耶穌聖心聯合起來,我們看過聖言是天主愛的象徵。此愛在人間是用「心」來表達。「心」能理解一切矛盾 (64 ~ 69),也是超越的泉源及和其他人的彼此相通的官能 (162)。在這整體的了解中,耶穌聖心不只是天主不可了解的愛的記號,而且是在耶穌聖心因愛被刺透而被感動的人認出,聖心是最適合象徵天主因愛空虛自己,同時也最圓滿表達出耶穌的人性。像拉內的基督論能把形上、心理和救恩等方面連合起來,同樣的,耶穌聖心也表達天人合一、存有和存在、本質和行動合在一起 (263)。
黃神父一方面說明今日敬禮聖心低落的情況,另一方面在拉內的著作都可找到有關聖心原來正確的說明 (269)。但耶穌聖心敬禮的重視是否靠這正確的觀念或該找到更深的理由,像如何將個人主觀的熱心 (267) 應用到社會具體的生活裡面。如此才能希望將人的痛苦、壓迫、歡樂……等的經驗融入耶穌慈悲為懷的心。此引起另一個有關的問題:如何使一個超越的系統思想,在邏輯上有相當的程度並且同時腳踏實地。一個理論「由下而上」包括生活和理解、現世和超越;但太快往超越、邏輯、理性走而忽略事實的價值,則產生問題。
此書用拉內的聖言和象徵兩個觀念來了解及說述拉內的基督論,作得相當成功。在表達中他也說明「聖言」和「聖心」的象徵是天主愛的奧秘的兩面。最後他暗示,他如此了解拉內的基督論,巴不得能在東方思想找到回響,因為東方人對「心」的「邏輯」特別感興趣 (268)。這是一個非常讓人興奮的訊息,也是任重道遠的使命。
黃神父對這世紀最有領導地位的天主教神學家之一的高超思想和研究上所做的努力,是非常值得讚美的。他的作品顯示出他以清晰的思想及有條不紊的處理方法把如此眾多的材料組織起來。
如果一位年輕的亞洲人能完成這樣一項研究實在使人有強烈的希望。亞洲人亦能對天主在耶穌基督內所說的話的了解做一些基本貢獻。

 

 

本檔案未經整理

 

| 神學論集主頁| 武金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