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汪德明 . |

 

64
神學論集
(1985)p.289-298
   

BILA及義務使徒

 

汪德明

 


喜訊中的喜訊,號外中的號外
台灣地區天主教近來所推行的兩大傳教事件:
——亞洲主教團協會教友委員會東北亞地區教友傳教研討會
——使徒推廣訓練工作
這兩件事有相同的意義,就是說,教友時代已經來臨
——教友接受使徒身份的召喚
——神職人員接受教友做他們的伙伴
1.神職人員與教友面臨一個新的形勢: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挑戰、奮門與適應,才會帶給教會進步、成長與希望。
2.神職人員應開誠佈公與教友作真誠的交談,在具體的傳教工作上共同負責。
3.面臨新形勢的實況:教友一方面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害怕接受使徒的召喚,另一方面又誠意尋找訓練課程來充實自己,準備負起使徒的使命。
4.面臨「時代訊號」神職人員豈可坐失良機而不重視教友們對教會的努力和貢獻?
這次演講的主題最重要的不是報告上述兩件事情,而是藉這兩件事天主所啟示給我們的意義(Not the News, But News behind the News)

亞洲主教團教友委員會東北亞地區教友傳教研討會 (BILA I)
1.音訊(The News)
——去年十一月一日在彰化靜山靈修中心召開,並於九日圓滿閉幕。
——參加代表有主教、神父、修女、教友五十多人,熱烈討論今日教會中教友的使命與角色。
——這次研討會由亞洲主教團協會教友委員會主任狄剛主教與執行秘書汪德明神父共同主持。
——來自東北亞地區之代表有中、韓、日、香港及澳門等地,研討重點在追求具體的方法,來激發與訓練教友在教會中及社會上應扮演的角色。
——經過熱烈討論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收穫豐碩,同意推行此次研討會中的思想與模式並各自立刻採取行動。
——研習會中最重要的不是討論教友角色的神學理論而是分享與檢討實際激發與訓練教友的經驗。
2.喜訊中的喜訊 The News behind the News
(1)兩年前亞洲主教團協會感到迫切需要組成一個與教友傳教有關的特殊小組,因此組成教友委員會,並交代執行秘書完成以下事項:
1.出版一種有關教友使徒的刊物,專為亞洲地區教會使用 (LAITY)
2.為教友們擬定三—五次的研習會,探討今日亞洲教會中教友的使命與應扮演的角色。
3.第一次研習會已於去年十一月舉行,今年中預定在新加坡舉辦第二次研習會,專為東南亞地區之主教、神父、修女、教友,第三次研習會預定在斯里蘭卡舉辦,專為南亞地區之主教、神父修女、教友。
如此在聖神引導下,亞洲主教團協會積極地推動教友傳教的工作並把梵二大會有關教友傳教之要求,付諸行動與實現。
(2)這次之研討會富有挑戰性的開端,有其獨到之處。
(3)在這次研習會中,主教、神父、修女、教友們都體會到我們都是「一身一家」,共同分享基督賜給的救援使命。
(4)參加代表都坦白承認——尚未嚴格實現梵二大會之要求。
——梵二大會之理想與各地教會的表現尚有一大段差距,尤其是與教友的溝通,及共同負責傳教工作。
(5)另一方面大會認為大家需要心靈的轉變與態度的更新:
——神職人員應歡迎教友們不但成為好幫手,更是好伙伴。
——教友應勇敢的負起傳教責任,並在必要時接受訓練。
(6)堂區若只有外在組織與結構而無神職人員與教友們內心誠意的改變是難以有成的。
(7)一般的事情,神職人員應與教友彼此商討並共同參與計畫的決定與行動的一致。
(8)這次研習會的經驗可作為各地教區研習會的模式,幫助神職人員與教友溝通並共同計畫教會工作。
(9)在目前的形勢下,在俗教友之參與傳教工作應視為「理所當然」的職責,因為:
1.領洗時教友已領受傳教使命與權利。
2.神職人員聖召之缺乏。
3.有教友參與的教會,當地教會必蓬勃發展。
3.結論:
(1)教友時代已來到,神職人員應把握良機善用教會無限的資源。
(2)這是來自天主的「時代訊號」,神職人員與教友雙方應識適此時機近在眼前。
(3)對未來的教會充滿著希望與活力。

使徒訓練計畫

第一部份:(The News)
l.喜訊:「不可能的夢想已經實現了」!
——自民國六十七年以來承蒙各位神長及教友的贊助,各地已舉辦了五屆兩年制的使徒訓練班:南投縣地利村及霧社訓練班,新竹縣竹東山光訓練班,台東市花東訓練班,花遵阿美族訓練班。
——正在進行中的五班訓練課程專為市區教友舉辦,課程時間都安排在週內一個晚上或週末、週日下午。另加上每月一次週末信仰生活營。
進行地點:新竹一班,高雄二班,苗栗、中壢各一斑。
——另在三市區在預備中:台北、基隆、台東、台南地區的教友原已熱烈地響應,目前尚需另作安排。
——以上各訓練班的主辦人都是當地神職人員與教友志願負責推動。本中心同仁視各地訓練班之需要,予以贊助、建議及鼓勵。

2.片斷事實的回顧:
——七年前試辦使徒訓練班時,屢遭本堂神父或教友的婉拒。理由是:教友工作忙、水準低,時機尚未來到等。
——今天有三百多位男女教友已接受或正在進行訓練課程。他們的教友生活表現正為本課程做一個有力的見證,他們正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源,為本地教會提供實力,推行堂區傳教工作。本堂神父應妥善地運用這些人力從事堂區發展事業。
——「路」畢竟是人走出來的,不可能的夢想,在使徒訓練班上,成為事實彰明的成果。

3.目標:激發、動員、訓練教友,培養教友答覆天至召喚的崇高使命。提供嚴格、有效的訓練課程去完成這項召喚與神聖使命。
4.動機:基於啟示及梵二大公文獻的訓導,絕不是因為缺乏神父、修女的聖召,而是因為天主自永遠就召叫了他們每一個人來分沾基督救贖的使命,做另一位司祭、先知、君王——僕役。

5.參加資格:凡是教友皆可參加,只須有虔誠的信仰,志願從事傳道,貢獻部份時間為教會工作即可參加訓練班。
受訓之使徒自動參與本堂之各種傳教善會,不必另成獨立小組。

6.訓練課程的程序:
(1)預定幾個月為「預備期」堂區牧者與卅至五十位教友共同體驗天主的召喚,透過在教會內、社會上及個人信仰經驗上,許多事實證明天主是在召叫我們。
(2)準備期:使那些響應天主召喚的教友更瞭解受訓的意義和目的,使他們逐漸感到需要受訓而努力充實自己。
(3)正式報名:學員切身明白和接受天主的召喚後,就填寫志願書,報名參加兩年訓練課程。
——參加訓練之教友,不是在畢業後才開始做傳教工作,應即時按照個人能力,從實際工作中去學習,「邊做邊學」才是使徒訓練課程的最好學習方法。
——學員必須完成各項訓練與實習課程後,才能被主教正式認定為堂區之「使徒」。

7.訓練課程的內容:按學員的水準及各堂區之需要而決定。
(1) 基本課程:聖經、聖事與禮儀,教理、祈禱、梵二重要文件,在俗教友之聖召與傳教使命、信仰生活等。
(2) 補充課程:口才訓練、群體動力、領袖訓練、社區發展、大眾傳播、家庭訪問、夫婦懇談會、海報設計、宗教音樂欣賞,堂區各種善會組織、話劇等。

8.訓練方法:
——偏重於實用課程,強調能付諸行動的構想。
——學員主動參與,強調練習、行動、自我發展的訓練。
——定時測驗課程內容,準時出席及遵守紀律。
——神修輔導可由本堂神父或講師擔任。
——團體和個人祈禱的經驗。
——設法在本堂區內實習所學的課程,並應有本堂神父的考核與報告。
——分享傳教經驗。

  1. 訓練課程之適當場所,設法在堂區內籌辦,且應有本堂神父在場旁聽,表示精神上的支持與合作,使徒訓練之成敗取決於本堂神父之是否支持,這是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的。
  2.  

9.期待成果:
(1)最高理想:每位教友都成為使徒。
(2)現階段中:成為使徒的教友人數日增。他們在教會的傳教工作上做使徒,在生活和工作上成為基督的見證人。
(3)日常訓練:受訓教友應參與堂區之日常工作。
行動與經驗是使徒訓練課程成果的表現。
——受訓學員不肯參與堂區使徒工作,便無法接受課程的要求,而應除名退訓。
——有關參與堂區使徒工作之成效,全屬本堂神父、修女及傳教員之輔導與妥善安排。
——在山地使徒成為全日服務的傳教員。在市區使徒積極參與堂區工作成為各種善會之贊助員,為信仰作有力的見證。

10有何困難:
——教友大都贊同這使徒訓練工作。
——有些神父或傳教員未甚明瞭這訓練的內容而與使徒發生了不協調的情況,甚至認為使徒威脅了他們的工作。
——最大的困難便是本堂神父不太會善用教友們的神恩,也不支持他們參加使徒訓練課程。

11追綜輔導與未來展望:
——寄發各種刊物及資料,舉辦檢討會、靈修日等進修活動,也特別注重個別拜訪,保持密切連繫。
——若干受過訓練的使徒也許有一天可以祝聖為已婚的六品執事。
——使徒的家庭及子女中已開始出現神父與修女的聖召。
——當地牧者的鼓勵與支持是成功之鑰,自始至終不可缺少。
——教友開始參與並真誠合作。

12出版的刊物:
(1)「義務使徒工作概論」。(2)「光榮的召喚神聖的使命」介紹教友聖召之面面觀「You Called me I am here」。(3)「家家有本該的經」天天是聖經日。(4)「使徒之聲」及「合作之路」雙月刊誌(5)基督使者雜誌「Laity」。
中心地址:台北市郵政信箱8-342
電話:(02)312-3108, 361-2361

第二部份:喜訊中的喜訊(The News behind the News)
現在我們用信仰的眼光來看這三個問題:
1.為何使徒訓練工作得以在今日的台灣教會蓬勃發展?
2.如何一個很多人都認為絕不可能的夢想,現在竟然成了事實?
3.為何受訓的山胞肯花整整的兩年的時間,每個月犧牲一個禮拜,來參加使徒訓練課程?
又,在都市中,平日工作繁忙的教友,仍然能夠每週利用一段時間,有始有終的參加各種課程?明顯地,此地可找到一些使人信服的理由,願與各位分享這喜訊中的喜訊:
1.首先感謝天父:相信天父每天在推動著各地的教友、神父和主教朝向共同負責教務的路線進行。此種路線不僅是在台灣地區,更在世界各地教會中早已進行著。我們實在太緩慢了,今天正是教友傳教的時機!這也是天父奇妙的安排:聖召低落後繼無人而讓教友負起傳教工作的良機。讓全體教友藉著洗禮與堅振聖事來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任務,負起散播基督福音的工作,(梵II教會33;新法典225 #1, 211, 204)
2.其次,經過神學反省後,教友們已意識到自己聖召的偉大和至善。在天主的救恩計畫中,我們感到每位教友都滿懷神恩,以便實行天父的計畫。
——但需要用一種合適的方式與訓練來發現他的神恩,讓他(她)在家庭中、工作上、社區及社會中顯揚出來,人人都是天父救恩計畫的執行者,無人例外。
——由此我們可看出在俗教友之使徒使命是神聖的,富有意義的,深度化的成就感及內心的喜樂,在整個訓練課程中受訓學員會逐漸找到以上所提之神恩(參閱”You Called me, I am here” Part I)
3.教友使徒感日趨成熟:
今日有些神職人員,經過一番觀察及反省後,已逐漸提升教友之使徒地位,讓他們負起傳教工作。
4.我們已看到,在堂區中,神父們愈開放愈能獲得教友大量的回饋,而教務日趨成長。
——在下屆世界主教會議中,我們希望主教們對教友參與教會的工作有更進一步的具體措施(參閱梵二教會37,教會法典221-3及” You Called me, I am here)
5.在教會中教友是「另一個基督的化身」的意識,日益明顯。
6.目前教友已慢慢瞭解他們也分享司祭、先知與君王的身份,也可以做基督第二。我們更盼望教會的神學家們能注意加強教友的靈修神學。
7.實際上使徒訓練以後,教友們


(1)敢說敢做以前所不敢說不敢做的。
(2)會說會做以前所不會說不會做的。
(3)享受現在所說所做的。

這便是我們所謂「喜訊中的喜訊,號外中的號外」。

 

 

本檔案未經整理

 

| 神學論集主頁 | 汪德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