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八十歲的卡爾•拉內依然在提出問題。自一九O四年三月五日開始,在他大部份的生活時期,拉內給我們樹立了一個詢問精神的表樣。按他的神學來看,這正是我們所以為人的原因。
拉內的問題並不常受人歡迎。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耶穌會士在Breisgas,Freiburg大學唸哲學的時候,他寫了一篇遠勝只是重覆聖多瑪斯和他的評註人的論文。拉內推廣了聖多瑪斯知識論的路線,以下列的事實為知識論基礎:我們以整體的現實為對象而追問它的意義。他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針對他這種努力的創新,並不喜歡,沒有通過他的論文。
以探討神學為專業的途徑上,拉內並未放棄追問的藝術。一九六二年,因他對傳統士林學派對教會道理公式化表達的追問,使他被置於羅馬預先檢查的行列之內:沒有教會適當權威人士的准許,他不准出書或做公共學術演講。
今天他的最主要語言寫成的作品書目,超過三千五百個題目。他最近所出的神學論文選集 (Schriften Zur Theologic) 包括他對一些問題的評論,諸如:留在有罪教會中的勇氣;婦女的晉鐸;對自己決定負責應有的條件;以及耶穌會在與梵蒂岡齟齬之後的情形。這些文章雖在某方面激起了一些不自在的困擾,而這些問題?繼續存在未受阻遏。
假如不是因為有拉內,第二次梵蒂岡會議會毫無疑問的,變成另外一種樣子。今天我們所有天主教人士因為他而有所不同。然而無數受過教育的教友,有神學知識而頗有了解他的能力,卻仍對他的思想一無所知;多是以他有名的行文晦澀而拒讀。
即使最老練的讀者,要與拉內所用的分詞?爭,把他在一連串附屬子句中所包括的信理神學解析出來,也要費些力氣。但是,拉內常指出,清楚並不是真理的唯一標準。他的寫作風格表示了他的信念:神學在於保持以前已建立的,然再從新追問方能進步。然而要從何處下手去探討他廣泛的全集,而不致在不熟悉的觀念和暗示中迷路呢?當然不是按年代的秩序去讀他的作品。
拉內最早的著作,雖然含蓄,也是他作品中最使人可怕的。他的第一本重要的書,在世界中的神體 (Spirit in the world, 1936) 是他的導師所否決的哲學論文。在此論文中,他對康德關於我們的所知多於以感官所得的經驗的問題予以答覆。拉內回答說,由於我們從不間斷地追問問題,這一事實可證明我們有個超越時間和空間,而趨向絕對現實的目標。我們的回答只能引發新的問題。再者,我們問是什麼和為什麼;不只是追問這個或那個,而是問所有的存在和我們自己的存在。
假如我們研究我們的問題和發問的我們自己,那麼我們發現我們不只了解個別物體,但是也嚮往一個無限的視野 (infinite horizon) 而伸展。這種超越感官而向一個無限的絕對伸展,使我們成了有神體的存在,這就是人的特徵。如果我們對最後現實和我們本身存在的問題停止追問,我們會退居於聰明動物的地位,而不再是有位格的人。我們是人,因為我們追問沒有止境的視野,那不可透視的奧秘,那就是天主。就如拉內以後在他的寫作中所說的,當我們問我們為何發問,想我們為何思想時,我們發現我們自己不但是在世界中存在精神的個體,而也是站在宗教的門檻上了。
拉內雖然摒棄了康德的結論,卻承認他的出發點,就是人和人的思想方法,也就是一些實際或可能的現實之所以存在的必需條件。在他的第一本書內,拉內討論了人類知識的必需條件。在他的第二本書聖言的聆聽者 (Hearer of the World, 1941) 中,他討論了自由而有理性的人接受可能的神聖啟示的必需條件。
從開始,拉內的神學就是以人為中心的神學;他的人學是神學的人學。這並不是說,他以人來代替天主成為中心。然而他的用意是當他設法了解或解釋天主、基督或教會道理的時候,他不以與自然界有關的宇宙觀念,而是以人和人的範疇。如知識、自由、愛情、時間、空間和歷史開始。
最後這一範疇在拉內的神學中特別明顯;這是他於Freiburg在Martin Heidegger之下研究的結果。我們是歷史中的人,我們所有的抽象觀念和高貴價值沒有一個不受歷史的影響。我們生活及存在的每一面都受歷史的影響。人的一切沒有在它之外的,就是人的本性也不例外。所以,(拉內毫不猶豫地下了結論) 如果人的本性受了歷史的放變,則自然律也是一樣。
為拉內來說,歷史性不可能與人類分割是一個「極深的基督信仰的觀念」。只有在歷史中,我們才能夠找到救贖。只有在歷史中,我們才能從天主聽到可能的啟示。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斷了拉內在Innsbruck大學的教書工作,使他到維也納的一個牧靈機構去工作。從那時以後,他對牧靈工作的關懷是顯著的。等他回到了Innsbruck的職務以後,他已不能專心於長篇大論的著述。他忙於應付報上讀者向他提出的個別問題,他覺得有答覆的責任。最重要的,是現代人如何能夠「清醒的批判,同時又是一個基督徒」。這個問題是他著作顯然的目的。
拉內決定放棄撰寫一本神學大全,?樂於編輯並寫一些文章。他的論文集現在已有十五本,在德文約有八千頁譯成了英文,題名為Th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譯者按:中文可譯為「神學探討」。在英文共計二十集]
他廣泛的編輯工作,以十本的Lexkon Fur Theologie Und Kirche (1957 ~ 1965) 開始。他在三萬多題目之中,他寫了其中的一百三十五篇。從那時起,他也幫忙編了一系列的專文,討論有爭論性的神學論題,就是Questiones Disputatae,一套四本的牧靈神學手冊,和一套六本為牧靈而寫的神學百科全書為傳教用途。書名Sacramentum Mundi,現在已經銷售一空。但是其中的主要文章,又重印了一本簡要神學百科全書。一九六五年他協助創辦了國際神學雜認Concilium。
在如此廣大的產量之中,從開始某些主題就在拉內的寫作中顯得突出。無論何時,不論碰到任何題目,拉內就把集中在恩寵神學上的主要觀念提出來一起討論。「天主自我通傳」構成了拉內神學的中心焦點:天主的德能與臨在在基督內降生於世,啟示了自我給予的天主是無所不在的,祂以賜予恩寵的方式處處臨在。
拉內的神學是普世恩寵的神學。這就是他把教會想成是一種聖事的起源。這項道理被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所接納。這也是他的多受詆毀的「無名基督徒」一詞的根據。雖然他不堅持使用這個名詞,他?堅信這種現實,不知道用什麼更好的方法稱呼它。反對使用這個名詞的評論者,也不能給這種現實起一個更好的名字。
「無名基督徒」代表拉內為了使耶穌中介的獨特性和天主普救世人的意旨以及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的教導能夠協調所做的一種努力。就是甚至在觀念上,自認為無神論的人們,也能做出具有救恩價值的信望愛行為。慈悲的天主的治癒力量,不但是教會中能為人自覺地體驗到;有些人也能不自覺地,不思想地體驗到。凡是有勇敢、信賴和愛情的所在,天主就能在「每日生活的奧秘中」被體驗到。這是拉內的耶穌會士靈修的特別標誌。
拉內在耶穌會中已六十二年;很難把會祖在他身上的影響完全說出。每天經驗到天主、在萬物內看到天主,對永遠更偉大的天主開放,這些都是依納爵神秘主義的真諦,而在拉內的寫作之中獲得了新的綜合和說明;其方式與內容多應歸功於對依納爵神操的經驗。
他在「羅耀拉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 1979) 的對天主直接經驗的討論,說明了拉內從開始就在探討信仰基督者對天主的經驗。這就是他在研究神學上的一貫論題。事實上,他的卓越貢獻,就是使人類在歷史中的經驗和聖經與傳統並列,成為教會神學的泉源。這是我們今天應該向拉內特別表示感謝的。
在拉內的倫理神學中,依納爵的影響也是明顯的。教會中的動力因素 (The Dynamic Element in the Church, 1964) 中有一章,討論依納爵分辨神類規則的邏輯及它的前設。一個人可在實際的情況下,凌駕、超越抽象倫理的普通準則,可以找到天主對他的具體旨意。一種「無法表達的個別」因素存在於每一實際的情況中,同時帶來一般或普通原則所不能列出的具體要求。在這些原則以外,我們也得面對個別要求的規定。
在拉內對人工節育與遺傳工程所寫的文章中,人的個別性和歷史性的倫理含義是明顯的。在他最近所寫的「對成年基督徒的反省」,這種倫理含義也是明顯的。此文將在一九八四年夏季出版的「神學文摘」發表。
在這篇文章之中,拉內召請人達到一種成熟,他尊重普通的標準,但是也承認這些標準並不如通常所想證明的那樣清楚和毫無含混。在政治上,經濟上,削減軍備上,在所謂的「其他生活方式」(alternative life styles) 和家庭 (節育) 計劃上,問題的複雜不是普遍原則可以答覆的。個人自由的選擇範圍比普通假設的大的多。教會可以提供解決問題的方針,而不是實際的解決方法。
拉內最重要的新近著作,無疑的是他的「基督徒信德的基礎」(Foundation of Christian Faith, 1978)。雖然他把它形容為對基督信仰觀念的「第一層次研討」的「序論」。這本書比他所寫的任何作品更適合做為他的神學的綱要。這本書並不是為初級程度的人寫的,不該推薦給對拉內的範疇不熟悉的讀者。即使有耶穌會士O’Donovan神父所編的最好的手冊「恩寵世界」做為補充讀物,「基督徒信德的基礎」也不是初學者的讀物。
初次閱讀拉內的一個方法是經由別人專為介紹和解釋他的神學的作品,這類書籍正日漸增多。Robert Kress的拉內手冊,是其中最好的一本。至於閱讀拉內本人的著作,沒有比從他的靈修和牧靈的作品開始更好的了。
在他的道理和默想中,我們可以發現拉內在從事於神學事業所做的一切,最明顯的就是回答問題,對生活在日益多元世俗化的社會中的人們的宗教需要予以響應。拉內的靈修和牧靈寫作,在內容上仍一樣地學術性;但是在言詞和文體方面裡更吸引人。
「徬徨歧途的基督徒」「你信天主嗎?」「永年」「每日的信德」和已經提到的「羅耀拉的依納爵」是他較不艱澀的著作。在他牧靈的作品中,「將來的教會形像」為以後千年開闢了道路,並邀請讀者接受無政治影響的、民主的、合一的教會觀念。
假如其中的一些書藉已絕版或無法獲致一本關於拉內最近二十年對靈修和牧靈事務的廣泛選集,最近已由「crossroad」公司出版,題名「信仰的實踐;現代靈修手冊」。其中搜集了六十五個短篇摘錄,論題由「為什麼我今天是一個基督徒」和「將來時代的靈修」,到「祈禱」、「瑪利亞」、「公義」和「和平」。
一個人只需要對拉內重覆的論題一熟悉,唯一剩餘的工作就是按照興趣從他的「神學探討」和其他各種的著作中選擇有用的論題。他最新被翻譯的著作是「愛耶穌和愛近人」,其中收集了一個默想及兩篇演說:「愛耶穌的意義」和「誰是你的兄弟姊妹?」在此當中讀者可讀到容易了解,並常富有靈感的散文。讀者會找到一個多元的基督論,非教長統治的世界教會;在此教會中,大家是平等的基督徒;在真正的彼此溝通之中找到天主。
拉內的著作時常要經過好幾年才能編成如上所舉的選集。要找到他大多數尚未成書的新近論文沒有比「神學文摘」更好的來源了。幾乎每期都有一篇拉內近作的譯文。
在讀夠了拉內的論文,體驗到他所談論的是什麼之後,就可準備好需要毅力去閱讀他的四百七十頁的「基督徒信德的基礎」了。在拉內令人不可相信的多重的作品中,有許多主要論題是他神學的標記。這書沒有包括所有,但已收集了大部分的論題。
在大約八十年中,卡爾•拉內一直在問問題,提供答案。問這些問題有時需要勇氣,但是在他的答案中,常是忠實的。在他的燦爛光輝之中,卻有一種不平常,幾乎是使人甘心降服的謙虛。
拉內曾這樣描寫過他生活的目標:「我只是願意做一個普通的基督徒,並希望……以卑微的方式在現世和永遠能夠體驗到救恩。我也願意做一個普通的天主教神父,並能以此身份幫助別人也成為基督徒。」
本文譯自:Ronald Modras, “Karl Rahner at 80: Still Asking Question”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Vol 20, No.20 (March 9, 1984) . Ppa,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