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有關青年神修與成年神修的著作汗牛充棟,但是對於「高齡神修」應該是怎樣的,卻很少有人提及。老年像青年或成年一樣的重要,因為要活得老,而又活得好,並不比只成長得好來得容易。當然,老年的問題比較不同。因此,如果我們希望在這段歲月裡,能夠獲得心理和精神雙方的和諧,就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了解。今日大眾對於如何幫助老人在晚年過得幸福這個問題,寄予莫大的關懷;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神修態度,則將於事無補,因為正確的神修態度賦予老年以意義。
肉體衰退,精神反而成長
當我們的體力開始衰退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已經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坡了,終將走到盡頭。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還故意裝出一副年輕的樣子,想說服自己或向別人證明,我們還像年輕小伙子一樣活力充沛,那就很不適宜了。
高齡神修的最主要特徵就是在於接受身體和心理雙方這種逐漸衰退的事實。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而不再故作年輕,只有當老年人接受自己實在的年齡時,才會顯出他們的美來。也許他們已無法付出更多的精力,但是他們卻可以完美而又和諧地善用僅剩的精力,把學識與經驗變成智慧。
聖保祿在寫給格林多教會的教友們的信上,已經把這種神修的重點提出來了。他說:「為此,我們絕不膽怯,縱使我們外在的人日漸損壞,但我們內在的人卻日日更新。」(格後四16) 高齡神修是建立於精神在我們內成長的這個事實上。此一精神包含激勵一切人心的精神,及賦予信者活力的基督的聖神。當我們在成長年齡時,身體和精神雙方的力量和諧地發展;可是,現在肉體艱辛地趨向毀滅時,精神卻在我們內繼續地成長。關於這一點,保祿又告訴我們說:「我們知道:如果我們這地上帳棚式的寓所拆毀了,我們必由天主獲得一所房舍,一所非人手所造,而永遠在天上的寓所。」(格後五1)
在「神的氛圍」一書中,德日進神父曾有一段很美麗的描寫:「當我的軀體上,尤其我的思想上開始留下歲月的痕跡時,當那折損並攫奪生機的力量從外邊或從內湧起向我侵襲時,當我突然發覺患病或變老而痛苦時,尤其在這最後一剎那,當我在未知力量的擺佈中,絕對無能為力地離我自身而去時,在任何晦暗的時刻中,我的天主,請教我憑著足夠的信德,懂得是你拉開我生命的纖維,為能進入我本身的精髓中,把我帶入內……
噢,吾主的大能,不可抗禦的活力,因為我們間是無限量地比我有力,所以在我鎔而為一的結合中,該由擔任燃燒我的職務,請賜予我比的信者所企望的聖寵更為寶貴的東西,死於領聖體時為我還是不夠,教導我死於和結合中。」(鄭聖沖譯「神的氛圍」光啟出版社七一 — 七二頁)
當我們開始感到歲月不居,並感到身體和精神的力量均在減弱時,我們必須懷著最堅強的信德,相信天主的大能在我們內成長,祂將於我們臨終時成為一道強烈的光芒。日日死於自己的經驗,將會在我們跨越死亡門限之前,就啟示我們如何接近那永恆之光的奧秘。這兩種經驗是沿著同一路線,而它們的過程也是出奇的類似。接受這種自我撕毀且向天主奧秘開放的逐漸死亡,是我藉死亡的橋梁進入天主的光明的神秘經驗。一旦走過這座橋梁之後,我們就將在天主生命的最深處,永無止息地邁向光明。
怎樣活此偉大的奧秘
我們不要夢想,可以藉著其它的途徑走到路的另一頭去。我們應該以越來越純樸和越來越謙卑的步履,日以繼夜地走下去。高齡神修雖然沒有成年神修那樣有光彩,卻散發著聖經裡所描寫的老年人那種深邃的智慧。
這種智慧有兩種來源:第一種是與年齡俱增的經驗;第二種是由於歲月的增長,使我們注意那來自天上的呼聲。而這些呼聲乃是我們的歸向,也是早已在召喚我們或吸引著我們。孔夫子對這種發自另一世界的光芒的遞增的注視,曾寫過一段瑰麗的文字,奇妙地描寫出人的成長與這種對那來自天上的智慧漸漸增強的注視:「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論語「為政篇」)
孔夫子的這一席話,實在道盡了人如何不斷地認知天命,直到心不被任何偏情所羈,完美地順從天主的聖意。這種智慧亦即舊約裡所說的,老年人所有最大的特權之一。但是我們也得承認,這種智慧得之不易。它要求一個自感力量衰微的人,對一切智慧之源的天主,懷著極其謙卑的態度。惟有天主能教導祂依自己肖像所造的人,那從永遠隱藏在祂內的智慧。老年人的祈禱應該像撒羅滿王的祈禱一樣。當他還正處於青春的顛峰時,就已經獲得了智慧:「求賜給我侍立於座旁的智慧.........我是的人。是婢女的兒子,是病弱短命,對正義與法律絕少認識的人。在人子中,即使有人是完人,如果沒有出於的智慧,他實算不了什麼……有死的人的思想,常是不定的,我們人的計謀常是無常的;因為這必腐朽的肉身,重壓著靈魂;這屬於土的寓所,迫使精神多慮。世上的事,我們還難以測度;目前的事,我們還得費力追求;那麼,天上的事誰還能探究?」(智九4 ~ 6;14 ~ 16)
由於老年時較有空閒時間,所以這個時候應該是一個專注的時期:一方面回顧經年累月所獲取的人生經驗;另一方面展望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嶄新歲月,這個新的歲月,我們稱之為「永生」。
但是我們需要面臨雙重的誘惑:一種是針對過去;另一種則關係著未來。老年人的一大誘惑是生活在過去的回憶中。真的,我們的年齡越大,最遙遠的往事也越顯得更強烈、更清晰和更揮之不去。這種現象看來似乎是正常的,因為我們追溯到我們生命的源頭。而當我們回到這個源頭的時候,我們就會記起那銘刻於我們生命最深處的最遙遠的往事了。所以,這種誘惑是很自然的,不過我們還是應該以我們對永生的內在渴望與嚮往,求取一種平衡。
第二種誘惑跟第一種同樣危險。那就是,一個人對現在所發生的事情顯得漠不關心,並且假借「神修」之名,把自己封閉在一個既不屬於現世,也不屬於來生的不真實的世界裡,我們愈以為它是屬靈的,而它卻愈來愈變得虛妄。
如果年齡使我們把注意力轉向即將迎接我們的永生,無論如何,我們不應忘記,我們現在仍在世上,我們可以經常革新自己,讓心靈與精神都保持年輕。但是這樣做,需要我們付出一些大的犧牲,包括放棄自私、自認有經驗和智慧。當我在法國波提耶 (Poitiers) 聖若瑟中學擔任教職的時候,高級班學生的神師是一位曾在中國傳教的老神父畢齋 (Puget)。他曾以幽默而深邃的筆調翻譯聖依納爵的「三級謙遜」給老神父們讀。他說:「為老年人,或開始步入老年的人,第一級謙遜或成全,也是得救必備的等級,是不使年輕人感到討厭。第二級比前一級更完美,並且如果經常勤加習練,還能獲得天國的入場券,那就是嘗試了解年輕人。第三級是最完美的,保證不經入學考試,即可直升天國:那就是幫助年輕人去實現他們的計劃,即使你並不了解他們要些什麼 (也沒有關係)。」
這種神修理論乃是根據一個事實,那就是因為歷史繼續不斷地演進下去,今日的年輕人將是明日的主人翁、歷史的創造者。雖然年齡不一定會使我們失去活動力,但是卻會讓我們的行動變得比較單純和安靜。我們對於那賦予活力後我們而來者的生命的力量,必須發信德,並且不要用我們過去的標準去判斷他們。與其浸淫在歲月不再的哀傷中,倒不如高高興興地擁抱現在所有的一切。
高齡的喜悅
老年的第一種喜悅並不是指未來的歲月,而更是由於發現如今還活著的這一個事實。誠如孔夫子所說的,當一個人活到四十的時候,他已不再有所疑惑了……。但是,漸漸地,我們開始懷疑,我們是否真的有所成就。不錯,我們會拿我們從前做過的,跟我們是二十來歲時所夢想要做的,做一個比較。為許多人來說,此刻是一個覺醒的時期,而有不少人會在這個時候遇到一種危險,那就是被某一種程度的悲觀主義所攫住。不但男人如此,女人更是這樣。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接近五十大關的時候,心中就會產生一種怕老的恐懼感。四十開外所遭遇的種種困難會使我們感到前途茫茫。我們且不必幻想十字若望所提的「黑夜」,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會在這個階段經歷一種黑夜。不過這種經驗有它的特色,那就是孔夫子所說的「五十而知天命」的境界。孔夫子的話實在是充滿了人性與神修的智慧。
五十大關一過,我們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踏上了人生的另一段坡路。我們可以帶著笑容去迎接呈現在面前的新生活。存在的喜悅已不再像往日一樣。我們的喜樂不在於事業的成功,或戰勝心神。事業、知識、愛情,一樣也沒有失去,只是此刻它們已被提昇到另一個境界罷了。這一切都漸漸地建立在一種平安與安全的基礎上,而成為喜悅的源泉。已不記得是哪位著名的作家曾這樣說過:「成功的人生就是快樂。」如今,當我們越過危險的五十大關之後,我們就該相信,我們的人生是成功的。
不過,為許多人來說,他們的問題卻在於,他們多少感覺到,他們的人生是一種失敗。如果我們只一味看我們所完成的,那麼我們很可能會告訴自己,我們並沒有多少成就。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不應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一生中的所做所為,而更應看生活把我塑造成怎樣的一個人。或許周圍的人會認為我們一事無成……而事實上,為那些只重外表、事業,和成果的人來說,這也是真的。但是,當我們活得愈久,我們也就應該越發相信,將來我們憑以進入天國的並不正是我們做了些什麼,而是我們將成為怎樣的人。有許多人從外表看來,做得的確是少之又少,但是他們卻「成為」了不起的人。他們的心充滿了一種沒有人能奪去的喜樂。他們早已知道,我們的工作並不會進天國……只有我們才能進去……除了我們之所是,我們是一件也帶不進去的。
老年仍有著它的誘惑與偏情。雖然它們並不那樣強烈,但能夠是潛伏的和厲害的。不過,只要我們能夠處理得當,它們再狡詐,我們仍然可以用自制力和智慧誠實地去面對它們,而不受到欺騙。它們已不再能擾亂我們的寧靜,因為天主所賜的智慧,能夠幫助我們活在它們中間,而不受到它們的騷擾。我們應該相信,在人生的各種境域中,多年的與主接觸,已經給予我們一種神修意識,讓我們知道如何分辨:什麼是來自惡神,和什麼是來自善神。
歲月的累積應該幫助我們分辨出,天主如何在我們還是嬰孩的時代裡,光照並領導著我們的重要性。這跟心理分析家所做的迥然不同,不是對過去反覆盤查,而是在我們人生的歲月與變遷中,認出來自天主,並吸引我們歸向祂的那條聖寵與愛的源流。我們與我們生命之源的天主重逢,但是祂已是「另一個」天主了,是一位我們藉著數十年豐富的經驗所認知的天主......是我們終極的喜悅,因為我們知道天主一直在引導著我們。當我們誤入歧途時,祂只是把我們領回正路,毫不囉嗦……。那時,由於眼見天主為我們所做的竟是那麼的多,我們會體驗到幸福,而這種幸福並不是因為祂為我們做了些什麼,而更是因為祂在我們內所完成的。我們可以跟保祿一齊說:「然而,因天主的恩寵,我成為今日的我;天主賜給我的恩寵沒有落空。」(格前十五10) 這應該是所有的基督徒在離開人世和進入那讓我們活在世上的天主的平安與喜樂時的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