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Jean Galot, S.J. |
 

 

57
神學論集
(1983)p383-390
-    

救主之母反映出聖三的作為 ()

      

Jean Galot, S.J. 著
岳  雲  峰 編譯



「在天神報訊時,童貞瑪利亞以心身承受了天主聖言,為世界帶來了生命,因此被認為並尊奉為天主和救主的真正母親。由於她兒子的功績,她在一種優越的方式下獲救,並且以一種緊密而不可解除的聯繫與祂相契,她享有天主聖子之母的崇高任務和殊榮,並因此而成為聖父特別寵愛的女兒、聖神的宮殿;為了這一特殊的恩賜,她遠遠超出天上人間所有的其他一切受造物。」(教會憲章53節)
除非藉著基督的奧蹟之啟示,我們無從探索到天主聖三偉大的奧蹟。但是,天主在救援計劃中揀選了童貞女作為救主 —— 聖言成了血肉 —— 的母親,已經隱隱約約地反映出天主聖三在救贖工程中每一位格的固有特徵,使聖母學在神學的領域中奠定了基礎,童貞瑪利亞在基督奧蹟內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成了教會的典型。
現在基於此理,分述救主之母的身分所反映出的聖三之作為:
一、聖父的女兒。
二、聖神的淨配。
三、聖言的母親。


一、聖父的女兒
始胎無玷的起始恩寵,應是天主在救援計劃中塑造瑪利亞之角色的首要作為。由於這恩寵是例外的,以一種全然特殊的名義,使瑪利亞成為永生之父的女兒。天主從未以如此的父愛對待過一個受造者。事實上,瑪利亞從生命伊始便脫離了魔鬼的任何控制,免除了原罪帶給人類的惡果。在這意義之下,她是天父獨一無二的女兒,毫無約束地在天父的柔情內被懷抱著。
無可置疑的,始胎無玷的恩寵乃是在基督之救恩的預見下賜給了瑪利亞,亦即聖父提前把救贖人類之功效恩賜給貞女。子嗣的身分真實地授給弟子們是在耶穌復活的時候;由復活的基督向他們宣佈「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並且稱他們為「兄弟」(若二十17)。瑪利亞卻好早便在滿盈的恩寵內成了天父的愛女,因為天父從起始便愛著她。這是藉著聖子的血對得救之人類將要顯示的愛,卻提前以卓越的慈善和大方盈滿地向瑪利亞表露無遺。祂預定了瑪利亞該先於人類獲得父愛的初果,因為祂使瑪利亞成為眾子女中之首,並且在此名義之下她已經基於某種途徑,擁有了未來之救主藉其悲劇所表達的愛。天父經由聖子的死亡與復活使瑪利亞成為自己的女兒。祂把對於 (自己) 聖子所懷有的永生之愛轉移到瑪利亞身上。
為此,瑪利亞在被召之下,應以一種兒女的情腸答覆這種愛。在她所接受到的宗教教育中,天主父性的啟示尚未如同新約中所揭示的那麼確切。但是瑪利亞已經藉她某種超然性的直覺維繫於一切有關這種父性的暗示。從她所接納了的教義中,瑪利亞蓄意牢記在雅威身上揭示出的一切有關慈善和仁愛之父的觀念。


父女情深
瑪利亞的家庭環境孕育了她對天主懷有兒女的深情,導致她把對父母之孝愛適用在天主身上。她對自己的父母百依百順,因而此種柔順往後也在耶穌上看到了:「屬他們管轄。」(路二51) 瑪利亞就是以這種態度,對天主絕對服從,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因為天主是萬物的主宰。舊約特別描述了雅威對宇宙和人類的主權:雅威以智慧創造了一切,祂的思維超越一切人性的意念,因此祂的計劃具有奧秘性。天主治理著萬物的運行,就是祂為猶太子民的命運所指定的途徑,掌管著每個人的生命。瑪利亞所受的教育,深刻地烙印著雅威的最崇高之主權與超越,因而她的心靈絕對隸屬於上主,擁有最完美的崇敬與信賴的宗教情操。她面對天主採取一種婢女的姿態,完全聽命於她的主子,並依據當時的思想懷有對主子的忠貞,以最徹底的虔敬事奉上主。瑪利亞身為主的婢女,在心靈最深處都意識得到,因而她將自己整個地置於天主的權下,盡其一切力量投身於主內。
可是,瑪利亞的靈魂卻從未感受到天主之權力的壓制,她雖是婢女,卻不是奴隸。在事奉上主時,她是出自敬愛之心,透視著自己人品的一切富源和自然。她對超越之神所具備的柔順,常是合乎信仰的領悟,尋求更能適當地翕合主旨。我們看她向加俾厄爾天使詢問有關問題時,其動機是要更妥善地答覆天主的旨意。領報時,瑪利亞流露出自己慣有的態度,毫無做作:期以在自由和明確的服從精神下,向天主獻出自己為婢女的萬全準備。
她的柔順特別刻劃出兒女的情腸。對她來說,宇宙的主宰有如一位父親,而且是先於一切之父。正如日後法利塞人要向耶穌說的「我們只有一個父親:就是天主」(若八41):所以天主父性的觀念為瑪利亞並不陌生。從這種得自舊約的觀念,瑪利亞在理解上獲得對天主之最基本的認知,令她無比地讚賞。至於天主之全能的概念反而令她感到深奧莫測。遠在聖若望還未如此書寫之先,瑪利亞就想到天主是愛,祂為人類所作的一切無非就是基於此愛。天主是一位富於慈愛的父親,瑪利亞在自己的內修生活中真實地體驗到被天主所愛,並由這種振奮人心的情愫所主宰。在她的生命過程中,基於天主的關懷,她無論何時何地都經歷著一種無上的父愛。
我們已經發現瑪利亞重整以色列的宗教經驗,將之提升到其強度的頂點;尤其是為成全選民的信德和望德,瑪利亞將這種經驗表露無遺。她也為以民復興了天主之慈善的經驗:以民的全部歷史就是雅威之愛的歷史,使這民族在歷史過程中滿渥主恩。這種愛並沒有因著猶太人的罪過而減退;天主反而在遭遇到自己的子民的不忠和叛逆後,彰顯出祂的愛更為深厚和更為寬大。當然,也發生過某些被先知們描述成天主之義怒的事件,但是瑪利亞還是把這義怒解釋為天主的仁慈,因為這是天主用以嚇阻罪人繼續犯罪的行動,尤其是為促使他們回心轉意,能夠獲得天主的寬恕。其實是天主的仁慈堅守著祂對選民的許諾。瑪利亞廁身在選民中,並同他們一起體會到自己命運的特恩,因為那位應被稱為父親的雅威,透過許多不同的方式憐愛著這特選的民族,甚至遭到其他民族的嫉妒。瑪利亞就是在這種無止息的愛中成長的。如果祂在領報後唱出了那美好的頌謝詞,這無非就是在歌頌「他的仁慈世世代代至於無窮世」(路一50);另一方面也流露出瑪利亞的知恩之情,說明她之所以歡躍於天主,「因為祂垂顧了祂婢女的卑微,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為有福。」(同上48)
由此可知,瑪利亞在自己心靈深處體驗到她是雅威之特寵的對象,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罪過從未進入她的靈魂,在天主對她凝視的面目上從未有過怒氣,因而她比任何受造者更能體驗到天主的父愛。
如果天主的全能令瑪利亞敬畏,那麼天主的愛卻把她帶到神魂超拔的境界。但她並未如同其他的神秘者那般感受到強烈的徵兆和外在的非凡表情:瑪利亞的神魂超拔只是內在的,深藏在她的心底。這是一種對愛的陶醉,恐怕難以用人的尺度來衡量,天主如此豐厚的仁慈超越了人性的一切鑑賞力。在瑪利亞身上,她的神魂超拔並未失去知覺,反而更增強了她的認知,更生動地領悟到天主仁愛的真實,並在天主的恩賜下逐漸地直接觸及天主。這是一種跨越一切限制之被愛的情愫,無法以人間的言語來讚賞這種愛。
浸潤在這種感受中,瑪利亞讓自己開懷向天主綻放,同天主交織在父女的深情中。其結果是被愛的覺醒,在瑪利亞身上激起兒女情懷之最高度的洋溢,並且這種覺醒在她身上是如此生動,使她的女兒心對人間的一切毫無牽掛,這正是她為何被稱為終身童貞的理證。
瑪利亞慣於對雅威披露出一個孩兒對父親的依恃,對天父的愛排斥任何可能的猶豫,致使在她生命的一切境遇中,極其自然地投奔天主。本能地,她把孩提及少女的所有願望都托於天主,並將自己所遭遇的任何困難置於天主手中;她堅信天主的全能絕不會摧毀受造物,而只會予以保護和援助。連最微小的顧慮也不要說是不配天主的關懷:瑪利亞理會到天主對她生命中的種種都會關心,因為在愛的凝視下,被愛的人身上沒有什麼是微不足道的。讓天主參與自己的憂心和痛苦,乃是對天主的父愛的崇敬。
瑪利亞的德行深深地浸潤在這種父愛的氛圍內。有人把修德行看成是冷酷和嚴肅的行動;在瑪利亞身上德行卻具有兒女之愛的溫馨。這正是因為她的貞德擁有一種父女情深的特徵,絕對不能容許任何不中悅天主之處:她的潔德是如此細膩,細心躲避著任何細微的缺欠,正是得自這種深情的活力。同樣地,瑪利亞的謙德之所以如此深厚,正是因為她對造物主絕對服從,並且是受到對天父所洋溢之愛的領導。後來,當基督向自己的弟子教導謙德時,祂特別將一個兒童帶到他們中間。祂願意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謙德應是自然和純樸的,有如兒童的謙虛,不會想到要自我標榜。在瑪利亞的心靈中,謙德正是順其自然,就如同出自天性,因為導源於孩童的純樸,不必爭辯就認同父親的權威,從來不顧慮自己的利益。瑪利亞喜歡面對天主的偉大自認是卑微的,因為她的赤子之心藉著這種謙虛而滿溢。能夠擁有一位如此偉大的父親,豈有不欣喜若狂之理?又豈能不盡其可能希望自己微小,而讓這種偉大更為顯耀之理?她之所以幸福,因為她的謙德是發自愛的喜悅。如此的謙德排除一切怨尤和輕視的壓力,使瑪利亞的心靈開暢,將自己的視線投射在天主的無限上,雀躍在天主內而消失自己。
而且瑪利亞的謙德所具有的特色足以衡量耶穌未來的謙德。這是一種既甘飴又可愛的謙德,毫無人為的做作,更不必醜化自己。瑪利亞不希望對自己的形象有所顧慮,但也不願使自己受到壓制,她只凝視天主的偉大和仁愛:她從來不將視線停止在自己身上,而只是專注著天主。這常是一種知恩的注視,感謝天父賜給如此豐富的恩典,是她無功而獲的。她自己敏銳的感受,從不更改地維繫著她的良知,使她對天父的愛知恩戴德。


孝愛的躍進
瑪利亞的整個內在生活,童女或少女的心腸,都刻劃著孝愛的精神。她的人品全為一種類似天生的超然本能所引領著,也就是嬰兒對父母的依賴。瑪利亞面對天父不需用理性來行使身為子女的本分;她是如此地意識到,除了孝愛別無他途。在她身上愛德具有一種循乎自然的天性趨勢,因為這種天性從未遭遇過悖逆的傾向,即從未受到原罪的干擾。她的孝愛無比地純真,所以擁有超凡的特徵;但是那在瑪利亞內行動的超然本能,就該是尋求領導整個基督徒之生活的動力,基於一種謙卑的精神和愛德的依恃朝向天父奔馳。
瑪利亞並不會將自己對天父的情意予以誇張,卻是埋在心底。誰若略加注意她的祈禱,便會發現她的女兒心所擁有的熱忱;但是,卻沒有人想到要去觀察和探索,並且瑪利亞在與天主交往上,持著極謹慎和純真的態度,致使她的熱忱瞞過了眾人的眼目。她的外在純樸正是反映著內心的冰清玉潔,形成最好的自衛途徑,瑪利亞深藏著一種令人驚奇的孝愛。
在青少年時代,從童女變成少女,其轉變基於這種心態,使其更為自主和篤定。事實上,人品之決定性的形成往往是在這種年代。從童年開始,對父母的看法基於彼此的關係和情感,就已更具理性地意識到從父母所獲得的一切,會以更自由和更知恩的心去愛他們。在瑪利亞身上,一種類似的進步在她與天主的關係上形成著。達到她的人性之圓滿的自主時,瑪利亞更活潑地理解到天父的仁愛和關懷。這種領悟在超性的本能上,給予她的愛德增添了孝順的美德,她深加理性的透視,更明確地分辨出天主之愛的真實父性特徵,更自由地以行動把自己托靠天上的父親,這便是她的自我肯定。瑪利亞下定決心,透過整個的自我,永為這位奧妙之父的孝女。
她愈是自由地認同這位父親,也就更是在一切事上依附著祂。少年的時期正是人性掌握自己的一個階段,開始實現自己在宇宙間應佔有的地位,並對環繞自己的世界產生多方面的認知。於是瑪利亞經由自己與天主的父女關係描繪出一副多采多姿的美麗圖像:她對宇宙的發現,正是她對父愛之更豐富的認知。在自然界,她到處都看見一種愛心的關懷在行動著:天上飛鳥證實天主之父性的照管,祂使飛鳥飽食,就如一位父親養育自己的孩子,白白地恩賜牠們,不需牠們勞動;田園中的百合花雖小,卻擁有足以讓撒落滿妒嫉的艷麗,但牠們從未紡織過什麼。必定在瑪利亞的心靈深處充滿高雅的詩意,對這些常見的景物都能令她讚賞天主的愛,所以她的一片孝心和祈禱美化了瑰麗的詩境。在一切事物上,她都找到了天父的偉大和慈善。在如此貧乏的生命中,如飛鳥或花卉之類都烙印著天主的父愛;那麼,在人類身上更會光耀奪目地揭示出這種父愛來;在看到同她生活在一起的人們時,瑪利亞把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看成是天父所恩賜的:他們的生命無非就是天父的傑作,匯集著天主的許多美善。他們的快樂就是天主為自己的子女所施與的幸福,而他們的痛苦則是天主堅強他們的勇氣和提升他們的靈魂巧妙措施。在天主的父愛上,瑪利亞掌握著詮釋一切事件的原則,即治理宇宙的基本動力:在她的眼中,一切都是和諧的,因為都是發自祂的愛心。
這種父女連心的敏銳良知,以及被天父之愛所塑造的宇宙觀,正是準備瑪利亞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接納一個偉大使命。她的孝心被陶冶的目標,正是為她未來的母性作準備;她的宇宙觀則是玉成她整個地奉獻於救贖計劃,亦即父愛的頂峰。在瑪利亞身上反映出父愛的痕跡,並能滿全天父的一切願望。

貞女心、主母心
瑪利亞的成長過程無非是經由子女之愛到達母性之愛。難道這兩種情懷不會相對立嗎?子女之愛發自一種晚輩的心靈,而母性之愛則要求一種權威。但是,經驗可以作證,兒女的孝愛是一種卓越的準備,為了培育自己來日作人父母時能具備仁愛和柔情。其實,教育子女順從父母,無異是陶冶他們成為未來家庭的好父母。
最基本的道理乃是學習如何去愛人:於是愛的發展妙在能轉移到不同的人身上。愛德在瑪利亞的生命中,並非僅是某種天性的情操,尤其是建立在超性之愛上。並且在這種超性的層次上,最主要的還是在乎愛的發展,使其達到最高境界:即便面對天父所懷有的愛具有子女的心態,卻能更完美地發展成對基督應有的母性之愛。在瑪利亞的心靈中對天父所懷有的一切柔順,在她撫養耶穌時並沒有減低她對天父之愛。她不斷地委順於天父,因為她把基督看成是天父之子。但是她卻綻放自己,為她貞女之心靈作了最完美的準備。在她的一顆童女心中,她具備了赤子之最深厚的孝愛,流露出最灑脫的綻放;在她的一顆婦女心中,卻具備著母親之最柔和的愛。瑪利亞只不過是從一種全德轉向另一全德,都是在以天主為中心的超性之愛的氛圍內,完成了她的女性之完美的理想。
如果瑪利亞經由恩寵的推動,啟發她幼年時期便向天父奉獻自己,這也無異是促成她未來能為天主之母的使命而奉獻的理由。天父在她內激起一種孝女的柔順,為的是使這種情意能變成母性的柔和,藉以接納自己降凡的聖子。瑪利亞之所以能如此完美地成為聖言的母親,正因為她曾是天父的孝女。
若要更完善地理解瑪利亞如何準備自己的母性,必須強調她的女兒心之順服,這是天主塑造她的靈魂最主要的合作基礎。兒童肖似父母不只是呈現出遺傳性的因素,尤其是藉著與父母之親密的接觸。兒女從父母所接受的言教與身教,深深地滲透在他們的整個生命中,因為他們的孝心正是對父母之愛的回響,往往反映著父母的想法和作為。天主按照自己固有之父性塑造了瑪利亞,她勝過其他的一切受造者烙印著天父的肖像,因為她比所有的受造者更為孝愛天父。從來沒有人對天主如此柔順,只為天主付出如此完整的愛;從來沒有人會如此讓造物主完美地佔自己。天主的肖像反映在瑪利亞身上毫無瑕疵,因而在她身上天主實踐了人性的理想,這是祂在創造人類之始便計劃了的理想:塑造一個具有祂的肖像之受造生命。
在創造亞當和厄娃時,天主就願意把自己的父性傳授他們分享,因為祂願意他們成為人類之原始父母。但是這種傳授遭到他們的叛逆;在獲得母親的權威之前,厄娃拒絕了對天父的服從,與天主之最高權威為敵。這樣,她的母性為原罪所污染,並遺傳給她的後裔,如此的母已經失去了天父的肖像。瑪利亞免於原罪的沾染,在她內洋溢著對天父的孝愛和柔順,這正是天主所鍾愛的女性,適於在她身上塑造一顆能反映天主之父性的心靈,取代厄娃作為眾人之母,天父的肖像更完美地在貞女身上得以重整。
這種陶冶在瑪利亞尚幼時就完成了。因為母親的本能通常在女娃身上就顯露出來。但在瑪利亞身上,這種本能還得到超性之愛的滋潤而成長。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在她牙牙學語的時期,必定會從她的母親就開始學習對天主的崇敬,透過愛德的成長,小女孩的傾向不只以自己的母親為典型,這是自然之事;而且她還會以天主的父愛為最崇高的理想。基於這種神秘的境界,年青的聖方濟•撒肋爵都會說:「好天主和媽媽都很愛我」。可想而知,這話早就該由瑪利亞說過。在從眾人中被選者的心靈中,被天主鍾愛的覺醒,必定會與被母親所愛的良知相維繫。為此,天父之愛與母親之愛理所當然地都是她應效法的楷模,尤其是她會在一切的事物上領悟到天父的愛,前面已提起過;那麼,如果她願意擁有如同自己母親的愛心,她更該如同天父,願在一切生命中散發自己的仁愛。小女孩的夢想願意具備一顆如此寬仁的心靈,這不正是天父最完美的肖像嗎?
瑪利亞把宇宙的萬物都看成是天主的仁愛,因為是祂創造並管理著這一切,並且她的宗教經驗在會堂的訓誨之下增長著,當然她會逐漸明確地指使自己的靈魂適合天主的父愛。當她欣賞宇宙的壯觀時,她發現了一個父親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她豈有不比聖五傷方濟更愛大自然之理?由此不正是反映出她的女性所擁有的母愛之美德嗎?瑪利亞在同天主關懷宇宙的一切之時,她應自我感受到在她內有一種對一切事物之母親的情意在增強,教會尊稱瑪利亞為「造物之母」和「天地元后」可是名正言順。瑪利亞的女兒心就已經開始分享雅威之父愛的偉大。
我們可以由此證明由於瑪利亞的孝心,使她能躍上母愛的高峰。


父性的反映
瑪利亞之所以能反映出天父的肖像,正是因為她的愛放射出最廣闊的幅度。經由她的謙德,即使對極微賤的生命也毫無保留地洋溢著細膩與柔和,因此她的心靈肖似天主之父性的偉大。瑪利亞成了母親之後,還是願意自己是天父的謙卑女兒,但願在這種女兒的深情中展示她的母愛。於是在領報後繼續讓天主的崇高父性影響著,並以真摰的孝心接納天父的愛。就是因為這種執著的態度,她才能獻給自己的聖子一個忠實地反映天父的靈魂。在瑪利亞的感情上,耶穌找到一種經由人性所傳出之天父的永恆愛情。
瑪利亞為自己的聖子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提供給祂一種浸潤著天父之臨在的氣氛。一位母親的角色不只是生理性地把他生到世界上來,而且還包括了心理性的功能;透過自己的感情和關懷,使自己的孩子感到快樂,接納圍繞在他四周的一切真實。貞女的使命就是要領導耶穌的人性心理進入我們的世界。她應為自己的聖子創造一個適於發展自己的環境。只是有一個不同於其他的孩子之處,耶穌有祂的過去,或者說得更確切,祂有自己的「先存」,意即永恆。經言「從起初」便存在,祂常是面對天父存在著。在降凡人間時,祂還是面對這位天父的臨在而生活。唯一適合祂的地方,應是讓祂能同天父常在一塊的場合。瑪利亞之貞女的心靈曾是祂的第一個處所,在她身上耶穌獲得愛的溫暖,即天主之父愛的最美妙的反映。
誰能描述這種良知的初覺,嬰兒在自己母親的笑容上認出了天父永恆之幸福與恩愛的美貌呢?耶穌在注視瑪利亞的眼神時,祂憶及在另一境界「已經見過」的形像。耶穌的天真和稚情對瑪利亞的凝視,無異是導引祂對天父的默觀,並藉此而滋養著祂與父的結合。聖言在人性的貧窮生活中隱藏著自己天主性的光輝。但是透過祂極其謙虛的人性經驗,在瑪利亞身上發現了天父之光輝的絕倫反射。
誕生於白冷的巧妙安排,好似在證明天主的旨意,祂要提供給自己聖子的處所,只該是瑪利亞的母愛。當然,這也是向瑪利亞的要求,要她放棄在納匝肋的一切準備,應在絕對赤貧的條件下迎接救世主。但是,與其說這種遭遇是天主對瑪利亞的一種考驗,不如把它看成是天主對貞女的讚禮。因為瑪利亞在此所呈現出天父的仁智和熱忱:在此山洞的赤貧之下,人間所供給新生的救主只有瑪利亞的熱愛,彰顯出貞女的母性光輝,這正是天父自己所願意的。此乃瑪利亞的光榮,能經由她的母性之情愛與關懷獻給耶穌永生之父的形像。這是她在未來的教會應延續的使命,透過她仁慈的愛心,供給所有的基督徒一幀天父之仁愛的圖像。
耶穌的基本態度是全心瞻仰天父,於是祂從不間斷地在自己的母親身上尋求天父的像,而且從未說是會有缺失的。這就是耶穌對瑪利亞之服從能如此完美的原因:祂的母親以一種成全的途徑代表著天父,因而耶穌對天父的服從和祂對瑪利亞應盡之責才能如此相吻合。甚至祂對自己母親的依附能夠毫無保留,因為由此亦能滋養祂對天父的情感。
不過,仍然可以發問:是否耶穌脫離孩提時期尚須繼續在祂的母親身上看到天父的烙印呢?在祂十二歲時,不是曾經與母親分離而留在天父身邊嗎?在這時刻,是祂預示將要在加爾瓦略山上與母親別離回到父家的事件。但是,這種預像並不阻止祂繼續注視貞女有如天父之全德的崇高形像。如果在祂的公開生活的期間,能夠在一些弱小和謙卑的靈魂上看到天父之行動的臨在,並基於信德將之歸於基督,就如西滿•伯多祿認出基督就是生活的天主之子那樣,豈能在瑪利亞身上不該找到天父的同樣臨在嗎?何況她的信德是無缺欠的,愛德是不熄的呢?就如同祂興奮地讚揚伯多祿的認同不是出自他的「血和肉」,而是來自上天的啟示,祂豈能在納匝肋或公開生活中不驚奇祂母親從未受到人性影響的靈魂嗎?因為瑪利亞無時無刻不受到天父之光輝的照耀。
為此,在耶穌的眼中,瑪利亞從未間斷過代表著天父。在祂童年的最柔順時期,祂凝視著貞女就如嬰兒看自己的媽媽一樣,乃是祂整個宇宙的中心。即使隨後看到環繞自己的廣闊世界,祂仍舊把瑪利亞置於萬物的頂端。因為祂在一切事上默觀天父,但在瑪利亞身上祂卻能找到祂心愛之天父的最逼真的反映。對耶穌來說,貞女應凌駕一切生命之上。耶穌在瑪利亞身上讚賞著她的恩寵優渥,超過其他的一切受造者,是在宇宙中堪稱崇高之后座者。在教會內卻要等待許多世紀之後才發現這種卓越地位,因而明確地宣佈她為元后的尊稱作為敬禮;但是救主卻立即並完美地認出瑪利亞之靈魂的這種偉大,這種屬於祂本能的認知,慢慢地才在聖神的光照之下為教會所認同。要在一切生命之集體或個體上辨別天父的臨在,瑪利亞該是天父最完美的映像,真正地閃爍著元后的光芒。
基督對祂母親百依百順,全是受到祂對父愛之調教,所以是置身在超性的層次上。事實上,耶穌多次顯著地表達出祂是特別基於這種層次對待自己的母親,並不僅憑血肉的親屬關係:祂在聖殿內答覆瑪利亞的詢問,以及在加納婚宴中的回話,還有祂對人們誇獎自己的母親,或是論及祂的母親和親屬時,祂的語氣處處流露著祂對瑪利亞的愛深具超性的特徵。祂在自己母親身上特別欣賞的是她承行天父的旨意,無意間證實祂的母親乃天父的愛女。
藉此,基督將這種對自己母親所提升的愛也運用在祂對眾人身上,置此愛於同樣的層次上,祂不允准被血肉之情所超越。祂愛瑪利亞,對她讚賞,都是基於祂在貞女身上看到天父之神聖的肖像,就如祂愛了並欣賞眾人身上所反映出的天主的聖善一樣。但是,由於瑪利亞以一種最卓越的途徑擁有這種肖像,所以耶穌也就無與倫比地依戀自己的母親。
就是因為瑪利亞完全接納並滿全了天父的肖像和祂的旨意,她才能經歷救主之慘劇的極大考驗。為此,耶穌在開始公開生活時與自己的母親暫別,以及後來死在十字架上與她永訣時,在對自己的母親之情感與對祂天父的愛情之間並沒有裂痕。貞女自己也堅認天父的旨意應與自己的聖子分離;耶穌在注視瑪利亞時,在她身上只看到這種對天父之決定的絕對忠實;為此原故,耶穌繼續以不變的神聖熱火,毫無保留地愛著自己的母親。
在這位佇立十字架下的母親身上,耶穌依然認出天父的形像來。天父為人類的得救獻出自己的聖子作犧牲;瑪利亞基於這種心態肖似天父,奉獻自己的孩子作祭品。她為世人的幸福獻出自己的獨生子的慷慨符合了天父的大方。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瑪利亞的心靈承受著最刺心的傷痛,比任何時刻更加揭示她是天父的愛女,全心順從天父,也完全肖似天父。這是她的愛心之勝利的力量使她能佇立十字架旁,就如天父以祂的全能無形地臨近在聖子身旁一樣。耶穌看見她母親無比的堅強,明辨出天父之全能的映像。
這也就是為何耶穌此刻更是空前地與瑪利亞心心相印。耶穌與瑪利亞最親密地契合,共同承行天父的旨意。基督之為人子的孝心,最後一次在貞女身上瞻仰到天父之女兒因自己的犧牲所遭到的怨苦:一個女兒如同聖子那般飲盡了苦爵,並將自己交付天父手中。耶穌明知在最後高喊交付自己的聲中,將會有瑪利亞身為女兒的心聲之呼喊伴隨祂。就在如此殘酷地受到與自己母親永訣的煎熬時,耶穌仍然在死亡中覺醒著,與瑪利亞一起共同隸屬於天父。
基於在考驗中全心翕合主旨,貞女接受到另一新的權力,即對拯救人類之王權的能力。基督在自我奉獻時,直到剝奪並空虛的極限,匯集人類與宇宙的宰制權,為能聖化一切而歸屬於天父。瑪利亞由於她參與這種奉獻的名義,也接納了參與自己聖子之王權的權利,能夠有效地為眾人轉禱,期以為每人獲得救恩。她成了宇宙的元后,並等待榮升時而成為天后。藉此,她將從天父獲得一種新的形像,即天地的母后。復活之後,耶穌基督歡躍於迎接瑪利亞的歸來,向這位天父更為完美的形像請安,並在祂的王國和天上繼續向天父的女兒致敬並讚揚,瑪利亞同自己的聖子共享天父之國的光輝。


本文取自 Jean Galot S.J.: Le Coeur de Marie第五章。

 

 

本檔案未經整理

 
| 神學論集主頁 | Jean Galot, S.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