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胡國楨 編介 |
 

 

56
神學論集
(1983)p255-266
   

簡介「天主實義」

 

胡國楨編介



在正式評介「天主實義」的天主論前,必須先給這本書做一簡介,也算是為以後四講做非正式的開場白。
首先我們把天主實義(下稱「實義」八篇篇名,與以羅明堅神父名義出版的天主實錄(下稱「實錄」)十六章章名作一比較(請看一六四頁和一六五頁):實錄前四章全部在講解有關天主的各方面,相當於實義的首篇;實錄的第六章和實義的第三篇連題目都完全一樣。由此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實錄的出版是實義編寫過程中的一環,實義是重新增刪修訂實錄內容,而最後完成的作品。
由這個角度來看,實義開始編寫應該是在澳門的初期耶穌會士。利瑪竇尚未抵達澳門,天主實義的編寫工作就己經開始了。
最早時期,我們應該回溯到聖方濟.沙威,他在日本停留了一段時間,對日本、中國等地的傳教環境稍有了解後,曾寫了不少信回歐洲,給那些對派遺傳教士東來有決定性影響的人:像耶穌會總會長、葡萄牙國土等,建議將來要派到日本的中國的神父,不單要會講道理,而且還要會寫書,因為在這個文化區中,文字作品最被尊重。這一傾向似乎成了當時的政策,所以羅明堅一抵達澳門,尚不了解中國風俗,也不會說中國話、寫中國字時,就由范禮安神父處受命編寫一本中文的要理書,時在一五七九年。
與羅明堅一起合作編寫的人是 Piero Gomez 神父;另有資料顯示,在羅明堅扺澳門之前,他已開始蒐集資料了。他們找的基本材料是一些在羅馬所用的教理講義。有一位中國的讀書人幫助他們,把整理好的材料以中文寫出。這本書就是「新編西竺國天主實錄」,直到一五八四年,羅明堅與利瑪竇定居肇慶一年後方才完成出版。
「實錄」真是一本天主教的要理書,啟示因素的部分內容實在不易讓初步接觸天主教義的中國人接受。按當時的情況看來,傳教應先讓中國人以頭腦來了解一些事實,若先介紹啟示部份就無法溝通了。所以,後來范禮安也覺得不能再繼續使用「實錄」,就告訢他們該設法修正。
一五九一年,利瑪竇開始用拉丁文翻譯四書,在翻譯的過程中,他不但更深入體悟中國文化的精蘊,也找到了該如何修正改編那本不適用的要理教本的方向。當時他寫信告訴范禮安,說他想開始重新編寫要理,范禮安答應了。這是一五九一到九二年間的事。
從此,他一方面翻譯四書,一方面構想如何編纂新要理。一五九四年他譯完了四書,緊接著就開始讀六經。六經如些之多,任何人十年也讀不完,利瑪竇卻一年就讀完了。他並非一字一句地細嚼慢嚥,而是速讀,專門尋找為編寫新要理有用的字句,而摘錄下來:例如有「上帝」的句子,能與天堂、靈魂不死等教義發生關聯的片段等等。這項工作延續了一年。一五九五年中開始寫初稿,一年完成,速度快得驚人。這表明利瑪竇寫天主實義並非從頭開始工作,而是以用羅明堅名義出版的天主實錄作底稿,加以增刪重寫而成的。
現在我們所讀到的天主實義,除了辯論部分外,大概都是初稿:其中包括純正的士林哲學,包括為了證明天主存在、靈魂不滅、天堂、地獄等而引述的中國古籍經句,可能也包括有關修身的章節。
從一些文獻裡,我們發現好像羅明堅到澳門後,讀的第一本中國書是三字經(雖然外文資料很不容易確定,但是半讀半猜大概可以體會出是三字經)。所以從他們一接獨中國思想時,就意識到中國人對修身養性的渴望,而其基礎就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利瑪竇讀了這些基礎讀本,又在中國住了十年,並與中國人士結交之後,開始編寫的天主實義,就是以修身為主。其出發點是修養,其寫作目的是修養。他講天主論、靈魂論、人論……,無一不是在為以後的修養論舖路。
他以修養為出發點,而以推理、以哲學,用人們可以用自己腦子懂得,而不需太多啟示就可了解接受的內容,作為本書的材料。所以這本書不適於稱做「要理教本」(Catechism),更好叫做「傳教預備對話錄」(Pre-evangelical Dialogue)。
初稿中既無辯論部分,那麼辯論部分由何而來?這是初稿被批淮印刷以後,利氏把他在各地與中國人交談辯論的一些內容加上去而重新編過的,例如昨天羅總主教所說,他在南京與三淮和尚的辯論。要分辨何者是利氏原有的思想,何者是經過辯論而加上的材料,並不很難;只要看看文章脈絡是否連貫,是否整體一氣呵成即可。若然,很可能是初稿原有的思想;像他描寫有關輪迴的材料,就必然沒有經過辯論,他以為佛教徒這樣想,他就這樣批駁,寫得很順,理由也能自圓其說:可是其中就有一些地方連當時佛教徒也能一眼就看出錯誤;可惜卻沒有人指正。相反,有關天主的事情,有一部分寫得很順,條理分明,這些屬於初稿:另一部分就不同了,甚至連結論也沒有,這就是經過辯論的材料。
現在天主實義在臺灣影印出版的是李之藻、汪孟樸等人於一六O七年在杭州所刻印的第三版。而利氏自己於一六O三年在北京所刻印的第一版,世界上現存的大概不多,不過至少在羅馬卡薩那圖書館(Bibi. Casanatense)有一套,這是利瑪竇於出版後寄呈耶穌會總長阿瓜未瓦的,書後附有利氏親筆以拉丁文所寫的簡介。簡介中利氏很謙遜地指出:這書還不是完美的作品,有些部分中國讀者還不能全懂,協助編寫的中國友人建議重新改寫,但他沒有時問如此做。這些部分內容都是士林哲學:如四因說、範疇論之類。
本書共分八篇。由表面上看來,篇篇是獨立的;可是整體看來,利瑪竇是有其編輯方針的。這方針可以用今天整個神學思想結構來說:首論天主,後論人,最後第八篇再加上幾個附錄(請參閱「天主實義思想提綱」,二五七~二六四頁)。論人的這一部分又分兩大單元;第一單元講人是什麼、結構如何(靈魂、肉身),這是下午岳神父要講的主題;另一單元講人要完成完美的人格該怎麼做,這是修養論。在具體談修養方法之先,應先解釋人能如此修養的先天因素,即倫理基礎所在。倫理學與修養論是明天早上的課題。利瑪竇編寫天主實義的終極目標是在給中國讀書人介紹天主教的修養論。

天主實義各篇篇名

首  篇   論天主始制天地萬物而主宰安養之。
第二篇  解釋世人錯認天主。
第三篇  論人魂不滅大異禽獸。
第四篇  辯釋鬼神及人魂異,而解天下萬物不可謂之一體。
第五篇  辯排輪迴六道戒殺生之謬說,而揭齋素正志。
第六篇  釋解意不可滅;並論死後必有天堂地獄之賞罰,以報世人所為善惡。
第七篇  論人性本善,而述天主門士正學。
第八篇  總舉大西俗尚,而論其傳道之士所以不娶之意,並釋天主降生西士由來。

天主實義思想提鋼
甲、論天主
(1) 定義 (第一篇)
(2) 辯駁 (第二篇)
(3) 名號


乙、論人
(一) 人生真諦:非在現世,而在後世。(第三篇)
(二) 現世狀態:魂魄
1. 與禽獸異
2. 與鬼神異(第四篇)
3. 不和天主為一體
4. 不和萬物為一體
5. 沒有前世(第五篇)
6. 萬物均為人所享用
(三) 邁向後世永生之道:為善修德。
1. 齋素真正意義(正志)
2. 為善應有動機 (第六篇)
3. 修德需下工夫(第七篇)


丙、附錄第八篇
1. 介紹西方世界組織狀況
2. 說明耶穌會士終身下娶理由
3. 簡述天主教援史
4. 說明入教手續:悔前過,領聖水。

「天主實義」內容思想脈絡的分析
內容所在    思想脈絡


「引」 引言:說明寫作本書之緣由
「首篇」前言:說明本書目的及方法論
(A)修己之學與天主經旨及後世之事有關
(B)本書的討論以靈才(理智)推論為主


甲、論天主

  1. 定義:天主就是宇宙的創造者及主宰者

(A) 證明宇宙宰的存在,稱之天主。
(B) 證明此主宰就是宇宙的創造者。
(C) 說明天主是自有的,無始無終。
(D) 說明天主如何創造萬物。
(E) 證明天主唯一。
(F) 說明天主的性質。

「第二篇」(2) 批駁各家主張的「物之原」
(A) 指出三教 (道、佛、儒)的修身之學的根本理論。
(B) 駁斥道佛之「空」,「無」。
(C) 駁斥宋明理學家之「太極」或「理」。
(3) 天主的名號在中國
       (A) 上帝(非道家之玄帝、玉皇)
       (B) 天


乙、論人
   「第三篇」

(一) 人生真諦:非在現世,而在後世。

  1. 今世乃禽獸之世,人生其間一生痛苦。
  2. 人生此世乃為修道求常生天常福樂。

(二) 現世人之狀態
(1)人與草木禽獸不同 

(A)人有魂及魄,兩者全而生焉。
(B) 世上魂有三品;生魂,覺魂,靈魂;人魂乃靈魂。
(C) 說明生魂、覺魂隨形消散而滅亡,靈魂卻永存不滅的理由。
(D) 說明為何禽獸之覺魂屬形,而人之靈魂屬神。
(E) 證明人的靈魂不滅(理由大多建基於後世賞報之說)。


「第四篇」 (2) 人的靈魂與鬼神不同
(A) 說明鬼神(包括人的靈魂)存在,以古籍為證。
(B) 說明人死後靈魂雖永存不滅,但亦不常逗留現世(在家),除非天主
使然。
(C) 說明鬼神靈魂並非所謂的「氣」。氣可聚可散,是有形的,鬼神靈魂
則否。
(D) 說明鬼神在物(外在地攀附)與靈魂在人(屬內本分)的不同。
(E) 分別「氣」與「鬼神」。
(3) 人(物)與天主並非一體
(A) 駁斥「天地萬物一體,天主與萬物一體」的說法。(佛、陸王派)
(B) 說明人的有限,不能等同天主。(創造能力,人心只含天地之理,
會沉淪,心亂)
(C) 說明天主不可能與人(物)同,或為人(物)之內本分之理由。
 (D) 說明人(物)性善而理精者,乃是「天主之跡」,而非天主本身。
(4) 人與天下萬物並非一體
 (A) 說明先儒欲借此說以勸人從「仁」,反有違「仁義之道」。
 (B) 說明各物(人)不可能為一體之理由。


「第五篇」(5) 人有前世嗎?沒有!

1.佛教輪迴之說主張人有前世,但此說創立之最初本意乃在勸

阻人為惡,非實情之敘述。

2.沒有人能記得前世之身事,故人不會有前世。(少數佛老書籍

所載乃魔鬼誑人的伎倆)
(C) 人魂不可變獸的理由。
(D) 人魂乃神體,不佔空間,不必以輪迴來銷變之。
               (6) 天地萬物的創造是為給人用。(不必戒殺生)
               (A) 殺生非殺人。
               (B) 舉例天地萬物為人所用者。
               (C) 於人身有害之物,乃助人戒慎,使人勿忘後世天堂。
               (D) 說明草木禽獸均為有血、有生命之物。但食之用之,反而對
之有益。
(三) 邁向後世永生之道。(成為有德之人,善人)
 (1)  齋素的真正動機 (正志):為了修道
  (A) 齋素真正動機有三 
(B) 第一個動機:悔過贖罪
(C) 第二個動機:清心寡慾
(D) 第三個動機:助人修德
(E) 守齋的各種方式(說明不只是吃素而已)


「第六篇」(2) 人行事(為善避惡) 應有動機(意):
(A) 儒學亦主張「誠意」
(B) 老莊主張「無意」之說,無異把人等同金石草木禽獸。
(C) 說明行為的善惡由其心內動機(意)而定。
(D) 說明「善行」,除了要動機(意)正之外,其行為也應要正才行。
(E) 藉中國古籍說明行善動機(意)與功效、利害、賞罰之關係。
(F) 說明追求「來世之利」的必要性。
(G) 說明行善的三種正當動機(正意):小人動機在天堂地獄之賞罰,
君子、聖人則在翕合 天主聖旨。
(H) 說明善惡之報在後世(不在今世)的必要性,並證明天堂地獄必定存在。
(I) 說明現世亦有賞罰。
(J) 以中國古籍證明天堂地獄的存在。
(K) 說明死後賞罰之判定準則及煉獄(另一處)。
(L) 說明君子必信有天堂地獄之說,因為上帝是至公至仁的。
(M) 描述天堂地獄的狀態。


「第七篇」(3) 人修德需下工夫
(A) 界定「性」,「人性」,「善」,「惡」論詞彙的意義,以說
明「性本善」。
(B) 說明「性之善」(善良)與「德之善」(習善) 之不同。善人聖
賢乃有德者。
 (C) 說明修德之難。
 (D) 論「修已之學」貴在「神修」,以求翕合天主聖旨。
 (E) 說明「成己為天主」即是「為己」。
 (F) 修身下手工夫(與上文齋素正志相呼應):
   (1) 首先省察痛悔。
   (2) 次乃明通天理事理,遵而行。
   (3) 對天主誦經禮拜,謝恩求佑。
 (G) 說明拜佛像之誤謬。
 (H) 駁斥「三函教」。


「第八篇」丙、附錄
(1) 介紹西方世界組織
(2) 說明耶穌會士終身不聚理由
  (A) 專心修德傳教。
  (B) 釋「孝」
  (C) 敗壞世代需要如是全心救世之人。
 (3) 簡述天主教援史
 (A) 天主創世,人犯罪墮落,天主耶穌降生救世,而後升天。
 (B) 說明耶穌就是天主
 (C) 門徒佈道西方,中國亦曾遣使西往求經,惟誤取佛經。
 ( 4) 說明入教手續;悔前過,領聖水。

 

 

本檔案未經整理

 
| 神學論集主頁 | 胡國楨 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