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高慧琳 |
 

 

51
神學論集
(1982)p83-103
   

路加福音中「旅程敘述」的一個意義

—— 訓練門徒 ()      

 

高慧琳 譯


本文是菲律賓東亞牧靈學院 (EAPI) 合作研究小組,參考了路加福音「旅程敘述」中的培育精神,針對初學會士及大修院修生培育計畫提出的建議。作者共有六位: Agnes Browne RSM, Philip Callaghan SM, Desmond Howard FMS, Merrytin Lee FDNSC, Kathrine Mair SSpS, Elaine Morzone OSF.                           —— 譯者謹識 


前    言
    路加福音寫成時的基督徒團體,已不再認為基督第二次來臨是一樁迫在眉睫的事了。因此路加福音作者所急切期望散播的訊息是如何建立基督徒團體,並培育真正的門徒,好能為天國價值作證。


    「旅程敘述」(九51 — 十九41) 是路加福音的一大特色。旅程甫始,耶穌率領門徒「決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邁向旅程的終點。旅途中,耶穌著手訓練門徒,讓他們逐漸了解天國的性質,並讓他們認清自己在歷史中作證的角色和責任。因而福音中充滿了濃厚的教育意味。


    跟隨耶穌的門徒是被召徹底委身於祂的,所以旅程一開始,就可看出他們的義無反顧,絕無「手扶著犁往後看」或是重行舊道的現象發生。由此可知培育門徒是件賡續不斷向前進展的冒險事業。其根本的動力在於要求與主同行的門徒 (或朝聖者),先做一個斷然的基本抉擇,而後還要求他們的行為必須與此基本抉擇一致。

    用心研究過了「旅程敘述」後,我們確信:今日不論對修會中的成年會士或是年輕的初學會士,都應有一套完整有效的培育計劃。「旅程敘述」中有許多主題,但耶穌一再多調的卻是信仰、祈禱及財富。


    以下我們將要由某些角度討論「旅程敘述」,這些角度都是經過我們祈禱、深思、研究、註釋和討論後所決定的。我們建議從下列兩方面開始深入「旅程敘述」的核心。

  1. 與團體一起伴隨耶穌而行:在培育者的指導下,團體分享、反省和祈禱是有價值的,能夠因此而建立起穩固的基督徒團體。
  2. 個人獨自伴隨耶穌而行:每位門徒被召由人性深處自獻於基督 —— 這過程須人不斷的悔改皈依 (metanoia) 和自我棄捨 (kenosis)。按照「旅程敘述」,這方面每人都需要培育者給予個別的神修指導。


一、朝聖 —— 走向聖城
    雖然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對朝聖的觀念和經驗不很熟悉,但是此處我們還要用朝聖的觀念來看「旅程敘述」,是因為最先伴隨耶穌走往耶路撒冷聖城和巴斯卦奧跡之路的是宗徒們,而後又有許多人加入了這行列。這兒我們將看看對耶穌和宗徒們來說,這「旅程」意味著什麼。宗徒對這旅程的看法一如耶穌,做為這朝聖旅程一分子的我們 —— 基督徒 —— 應把我們的生活視為正在走向耶路撒冷聖城。初學期也可被視為如同門徒們走的這段旅程的期間。所以我們要略述「朝聖」的意義。

    「所謂朝聖,是信友們所從事的旅行,其目的地是一處被天主明顯祝聖過的聖地,以便在那聖善的環境中祈禱。」在這定義中,我們可考慮幾個名詞 —— 「旅行」、「信友」、「祈禱」—— 的意義:這些是獻身於信仰的人表達「讚美」與「朝拜」的一些行動。因此朝聖是追尋與主遇合的過程。


耶 穌 與 宗 徒 (路九~十九)
    宗徒們獻身跟隨耶穌,和祂一起生活一段時間之後,耶穌才開始這次的朝聖旅行。「當祂被接升天的日子快要來到時」(九51),祂開始做祂的最後一次旅行,是要走去與父完全的結合。這朝聖旅程的起初階段包括九51 ~ 十二59。
    各章主題如下:
    第九章:旅程的方向
    旅途的缺乏安全感
    第十章:「做門徒」的意義
    第十一章:祈禱
    第十二章:「做門徒」的意義
    耶穌沿途一再提醒門徒,必須接受和祂同樣的使命,這使命人安全感,連每夜安枕之處何在也不得而知 (九58)。面對無所知的眼前的途徑,所以門徒必須目不反顧 —— 放棄以往所有的安全感 (九62)。

    然後耶穌打發門徒們出去,獲取一些「使徒的經驗」,他們體驗和老師一樣的任務、力量、貧窮和困難 (十1 ~ 16)。他們回來之後,又教給他們「宗徒」的其他含義:與主結合 (21 ~ 22),愛的法律 (25 ~ 28),為被遺棄的人服務 (29 ~ 37)及聆聽天主的聖言 (38 ~ 42)。


    講解完作耶穌門徒所必備的基本心境之後,耶穌又教給他們祈禱生活的要素。祂和門徒們一起分享祂對父的祈禱。他們從父那兒接受怎樣的寬恕,他們也應如何寬恕別人。耶穌答應派遣聖神來給那些祈求的人,祂是與父合一之神。


    第十二章再度回到「做門徒」意義的主題:做門徒缺乏安全感 —— 若有寬恕的精神及對天主的信仰,就會獲得「不靠財富」而會有的安全感了。耶穌要求門徒們接受與祂同樣的考驗、危機 (十二11 ~ 12)、同樣的信賴和平安 (十二2 ~ 7)、同樣的一生 (十二8 ~ 9、51 ~ 53)。


    門徒們開始上路了,他們知道要往何處,該期待些什麼及如何達到他們所尋求的與主合一。不管怎樣,這旅程剛開始。未來漫長的旅程將使他們逐漸意識到:現在對老師教導內涵的了解是太膚淺了。


    往耶路撒冷的途中,各章主題如下:
    第十三章:耶路撒冷 —— 旅程的方向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悔改 —— 尋求自由 —— 愛及成長的內在、自由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慷慨 —— 服務的準備
    第十五章:亡羊返棧時團體的喜悅 —— 悔改
    第十六章:悔改的阻礙 —— 財富

    第十七章:信仰
    老師現在已使門徒們走在正確的途徑上了。為能達到旅程的終站,就必須培養出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有的態度與價值觀。耶穌每天不斷的指出悔改及寬恕的必要性。悔改之前,門徒須先了解由於人性的弱點所造成的人類無助的情況 (十三10 ~ 17,十四1 ~ 6)。耶穌顯示了祂的仁慈與憐憫 (十三6 ~ 9),但祂不勉強人接受,這種內在的自由,表現於芥菜子的成長及酵母發酵的比喻中。


    漸近旅途的終站,門徒們日漸了解老師所說好客的真義。一路上,他們全仰仗他人供應食宿,十四章宴席的比喻乃講述待客之道。


    與老師同行朝聖的旅途並不孤獨。在十五章中,耶穌用三個比喻說明團體對迷途知返者的歡迎,這是用來說明門徒之間需要有一個團體存在。在團體中,一方面對悔改的罪人表示歡迎;另一方面,他們也那九十九隻羊一般,分享老師重獲亡羊的喜悅和歡欣;這和蕩子回頭比喻中,長子所表現的態度大不一樣。


    他們並常為眼前的事,使自己對旅程的終點的意識模糊不清。因此在十六章中,耶穌告訴門徒,應以「天主的眼光」來看財寶;而法利塞人、狡猾的管家和富翁等人物,卻以「人的眼光」來看他們的財富。


    一路上朝夕相處 —— 或聆聽老師的訓言,或觀察他人對耶穌及情境的反應 —— 門徒盡量試著去了解耶穌所表現的態度 —— 在十七章中,門徒學得信仰使人與天父交往所需的信仰深度。


    信仰表現於團體作證中 (十七1 ~ 3)、寬恕他人中 (十七4)、祈禱中 (十七5 ~ 6)、服務中 (十七7 ~ 10)。因著信仰,撒瑪黎雅的癩病人獲得徹底的痊癒 —— 首先是身體,接著是整個人。信仰生活就是對那隱而不顯的天父臨在的信念 (在心中的天國)。因此門徒們在與主同行朝聖中加深了自己的信仰。

    旅程的終點已經在望,耶穌再次強調祈禱的態度。寡婦的信心表現在她祈禱的恆心 (十八1 ~ 8)。稅吏向天主祈禱,法利塞人卻對自己祈禱 (十八9 ~ 14)。祈禱時,門徒們須有兒童般的虛心開放,不迷戀世物 (十八18 ~ 29),並準備伴隨老師前往耶路撒冷 —— 迎向旅程終點的十字架和天國 (十八31 ~ 34)。


    耶里哥城外的盲者和城內的匝凱都認出:旅途中的老師就是他們所要尋找的主 —— 一個是由於個人的需要,另一個卻是由於自己的好奇。因此渴望與耶穌相遇是祈禱的另一必要的心態。


    耶路撒冷近了,但門徒們對天國的真義仍是懵懂無知。耶穌就再給他們講另一個比喻,為的是在未來能鼓舞他們,他們必須善用天賦的才能,信賴老師的支持。


    光榮並完全獻身給父的最後時辰已近,耶穌允許門徒們視他為君王、默西亞。進入耶路撒冷時,祂同時也是哀哭耶城命運的受苦僕人,然後祂進入聖殿,對父獻上崇拜者的赤誠。


    伴主同行時,下列主題一再重覆:第一是耶穌對事物意義的準確透視,當然其間也攙雜著門徒們及其他人的看法;其次乃是門徒們藉著各種的情境,逐漸在心靈上領悟了許多事,這也是重要的;最後是以天主的眼光來看事情,這才是旅程的終極目標。


準 確 的 透 視
    旅程一開始,耶穌警告門徒,不要回顧往日的足跡 (九62),他們必須面朝耶路撒冷 (天堂) —— 旅程的終點走去。沿途耶穌告訴他們,看見你們所看見之事的人是有福的,因為這些事是許多人夢寐以求,卻又不得一見的 (十23)。門徒們驅逐孩童,耶穌卻吸引他們,並和他們一同遊戲,而且祝福他們 (十八16)。沿途耶穌注意到人們的需要,如病魔纏身十八年的婦女 (十三12)、十個癩病人 (十七14)、匝凱 (十九13)。當祂看到耶路撒冷時,痛哭它的需要,因為它不知道自己的貧乏和需要。

心 靈 的 領 悟
    門徒對於耶路撒冷旅程中各種事性的領悟,有如逐步揭開的幃幔。旅途中,耶穌藉著每一階段的比喻,幫助他們了解更多路上的所見所聞,這些比喻一點一點揭示某些必要的教訓,那就是以天主的眼光來看周遭的世物 (十二21,十六15),這不再屬於心靈之見,而是超性之見了。


    黑暗使人看不見,魔鬼常和黑暗有關,所以心盲的人,常受邪惡的影響 (十一31 ~ 36) 那些把燈置於燈臺上而眼明心清的人,即是準備接受耶穌治癒的人。自知貧乏的人,耶穌也知道他的需要並治癒他 (十三13,十四5,十五18,十七13,十九10)。


以 天 主 的 眼 光 看 事
    各個比喻的目的,都是要人體會到對事物的深入觀察是必要的 —— 每人都該不斷地探索,直到發現天主願自己具有的態度為止。這在下列章節美妙的表達出來 —— 尋找無花果 (十三6),在祈禱中尋找 (十一10),迷失的亡羊 (十五4 ~ 7),浪子回頭 (十五11 ~ 32)。

匝 凱
    將近旅程終點,匝凱出場了。這一幕對「看」(seeing) 有一總括的說明,它用很多字眼,表達那可見的行動 —— 「出現」(appearance)、「看見」(see)、「瞥見」(glimpse)、「定睛注視」(look at)、「尋找」(seek)。
    —— 看見耶穌本人
    —— 讓耶穌看見我們
    —— 接受天主子一瞥中所含的意義
    —— 讓尋找我們的牧人發現我們
    旅程終點,一位陌生人,也是罪人的匝凱「看見」了,然而伴同耶穌走完全程的門徒卻「視而不見」。(十九11)


基 督 徒 的 生 活
    耶穌及其門徒的朝聖旅程,可以與基督徒生命之旅作平行的對照。門徒們在生活中,踏著老師的足跡,走向耶路撒冷。如同門徒在加里肋亞時一樣,基督徒的旅程開始於他成熟的自獻於主耶穌。那時基督徒再次學習作「門徒」的意義和祈禱的重要性。


    整個生命旅程之中,他將在悔改、寬恕、好客及共融的氣氛中成長;並且學習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財寶,為能得到天上的產業。這雖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但當他內心的自由不斷成長,他與天主相交的結合也越來愈深。旅程逐漸接近終點,一般說來,基督徒會在老年再次學到祈禱的意義和耶穌對他是誰。最後,他如老師一樣地對天主完全投順;這種崇拜行動是為了能面對面地看見父。

初 學 培 育
    我們也可拿門徒的旅程來與初學過程相對照。朝聖者、門徒們及初學會士都是在從事一次旅行,其目的是為了去朝拜。進入修會接受培育的人,都是已獻身於主的。一如門徒,初學會士必須明白旅途中是沒有安全感的,也不可依賴世俗的資財。初學們可出外,分擔老師 (或團體) 的使命,體會「宗徒經驗」。回來經過檢討評價之後,就能學到更多有關作門徒的意義和祈禱的意義。


    初學期開始,是他們在靜默中與主結合而成長、發展 (如同芥菜子和酵母般) 的時候。在初學訓練期中,應為團體生活的價值,如喜樂、悲哀、好客和自我捨棄奠定基礎。


    自我交付的日子近了,耶穌一再強調祈禱和認識「祂」是誰的重要性。初學會士在完全自我交付、並宣發誓願的時刻近了時,應如老師一樣;在一切的讚美和崇拜行動之後,他們也應如門徒般,再次對所有的人宣報福音。


    為使初學會士更深刻的意識到這旅程的意義,帶他們旅行一次是一樁再適合不過的事了,讓他們親歷其境,儘可能在外盤桓幾天,如此,缺乏安全感、好客、困窮、寬恕、和諧共融的喜樂和祈禱等,這些活生生的經驗,將永遠銘刻他們心頭。


二、主題與象徵

甲、旅程敘述中的主題
    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中,由加里肋亞起,就一直被門徒及男女群眾所跟隨。祂領頭前行 (十七22,十八36,十九1 ~ 3  11  28),不時轉過身來跟他們說話 (九55,十四25),祂在旅程中的一切教訓和言論彼此相接,卻不與任何特定的時間或地點相關。耶穌常單單把「正道」指給門徒,對自己的言行教導跟隨者天國的要求和遠景。祂引導門徒經歷淨化和成長的過程。


    在這種境遇中,耶穌廣泛地談論各種事情或主題。但他把重心放在強調財富、權勢和名望上。跟隨祂的門徒須有良好的心理準備:放棄物資保障;將遭受到的會是被拒、甚至迫害;做門徒的代價是要付出全部生命。另外的兩個主題特別提到「信德」和「祈禱」。門徒發現他們唯一的保障在於「信」,即對天父的信賴。耶穌教導門徒正確的祈禱方式期望加深他們的信仰,在心靈上能和耶穌合而為一。

財 富
    耶穌宣稱自己沒有枕頭的地方 (九58),也嚴格地如此要求祂所召喚的人,一個人對財富和權勢的態度是顯示他接受或排斥天國主要的標記。


    作為門徒的人常處於被考驗的情境:他對財富的態度和抉擇表明他自己內心的傾向。若有肯定的答覆,是皈依的記號,就是對天父的照顧無條件地順服。他變賣家產去施捨,就會使自己不受掛慮和錯謬的安全感所束縛,而能更自由地去宣報天國已經來臨,因為他已把天國的宣報看成比其他任何事情更迫切、更要緊的了。這樣的人才是準備好一切迎接天主的人。

    否定的答覆顯示他內心已為財神爺這尊偶像所佔領,想藉著積蓄財富,確保自己的生命、權勢和威望。如此他就無法答覆老師的召喚,終至失去自己的錢財和生命。


    相反的,一個人放棄了錢財,才能展示真我、接納鄰人、和他人分享一切,也才能創造和諧共融,擁有天國的財寶。因為他變賣了一切,施捨給窮人,就和窮人一起分享天國了。
    放棄財產的章節如下:
    九57:狐狸有穴
    十1:旅途中不要穿鞋
    十二3:糊塗的富翁
    十二22:信賴天主的照顧
    十二33:真正的寶藏在於施捨
    十四28:捨棄財富,籌算費用
    十六1:不忠信的管家
    十六19:富翁和拉匝祿
    十八18:富少年
    十九1:耶穌和匝凱


祈 禱

    門徒看到耶穌常祈禱,老師的榜樣鼓舞他們請求說:「主!請教我們祈禱。」由此,他們曉得了耶穌的祈禱和猶太宗教有所不同。耶穌教他們唸「天主經」,並且指出接近天父的新方式。「天主經」是新式的祈禱,是基督徒團體的祈禱。


    祈禱是門徒和天主及天國關係的指標。只有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對天主的依賴,並無條件的信任祂之後,才能做真誠的祈禱。門徒也只有在曉得自己有什麼需要之後,才會伸手助人。經常謙虛的祈禱,天父就會賜與門徒們豐富的恩寵 —— 天主聖神及其滿盈的喜樂。
    十21:耶穌的祈禱「父啊!我稱謝你!」
    十38:瑪爾大忙碌工作,瑪利亞靜聽
    十一1:主的祈禱
    十一5:半夜懇切祈求的朋友
    十一9:祈求、尋找、敲門。聖神的賜與
    十一27:聽天主的話並持守不渝的人
    十一45:認識時代的記號
    十八1:不義的法官和寡婦
    十八35:耶穌的祈禱文 —— 耶里哥的瞎子
    十九28:耶穌榮進耶路撒冷,門徒歡欣讚美。


信德

    耶穌滿懷歡欣及信賴天父的心「出發」,面朝耶路撒冷走去 (九51),在那兒祂將蒙難受死。但是耶穌對天父將「舉揚祂」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


    門徒很難接受只靠信仰建立安全感的生活方式。他們沒有把握能排除一切的煩惱和畏懼 (十二6 ~ 7、29 ~ 31) 的信仰。信仰是天主所白白賞賜的。如果一個人以全心接受天主的話來答覆天主恩賜給他的信仰,他的全身必將充滿光明。只有在完全委順於天主時,他才能認識耶穌。一個人必須接受信仰之光 (十一35 ~ 36),才能認出天主的啟示。


    門徒領悟信仰的意義之後,才能體會不論做什麼都是要服侍天主。他對天主不能要求什麼權利。他聽天主的話並照樣去做,只為了單純地順服天主。他所接受的一切都是天主的恩寵。如此在毫無保留的服侍中所顥示的信心,能夠完成一切不可能的事,能使人原諒他的弟兄,跟他們和諧相處。


    信仰就是對天主恩賜感謝的答覆。人由於認識了天主救援的行動,而被整個的、完全的治癒,成了天國的一員 (十七19)。福音中的治癒通常不只包括肉體方面,當一個人看見了主 (十八42),才顯示他的信仰是健全的。


    天主的國並非以可見的神蹟方式來到世上;相反的,天國就在你內心中。它雖隱密卻真實存在。門徒在此世,除了信仰外,沒有其他的保障,藉著天主聖神恩賜的信仰,他在此世即可看到天國的臨在。(十七21)


    信仰和祈禱是緊密連在一起的 (十八1 ~ 8),儘管人子遲遲不來,門徒必須繼續祈禱,絕不失望。假如不義的法官只因寡婦不斷要求,而答應了她的請求,天主又將如何寬厚的應允門徒不斷的祈禱呢?耶穌鼓勵門徒做持久不懈的虔誠禱告,如此,當人子來臨時就能在世上找到信德 (十八8)。

    獻身天國的決定,包括對人子命運的認識。耶穌的命運是按天主的計畫而實現的 (十八31 ~ 34)。因為門徒缺乏信心,所以他們不懂。藉著對盲丐的治癒,耶穌指出門徒必須睜開眼睛,才能認識達味之子 (十八35 ~ 43)。為了看見主,認出祂是默西亞,需要有信心。


    從加里肋亞一路跟隨耶穌的門徒,在旅途的終點,終於宣稱祂是「默西亞」,是「主」了。
    九51:耶穌堅定的信仰
    十一33:身體的燈
    十一35:警醒的僕人
    十二6、28:信賴眷顧人的天主
    十七5:信仰 —— 增進我們的信德
    十七7:僕人的責任
    十七19:返回謝恩的癩病人
    十七20:天國的來臨
    十八1:法官和寡婦
    十八31:耶穌第三次預言死亡
    十八35:耶穌治癒瞎子
    十九11:金幣的比喻 —— 無懼的冒險
    十九28:旅程的終點 —— 門徒表白信仰

喜 樂
    旅程敘述的另一重要主題是「喜樂」。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宣布了救援的喜訊。祂在喜樂中引導門徒確信自己經歷考驗和痛苦所要得到的光榮。


    門徒很高興得到了驅魔的能力,這使他們親身經驗天國已降臨此世。但是耶穌提醒他們,快樂最深的泉源來自與天主的相知相契,並與祂為友 (十七20)。


    耶穌充滿聖神的喜樂,因為天父把救恩的計畫啟示給窮人和不學無術的人。


    耶穌治癒傴僂婦人的奇跡,是天國來臨的記號。「所有的人莫不歡喜」(十三17),因為天主的救恩已來到這世界,因此天主的國帶給眾人喜樂。


    天主無限的慈愛,不斷在尋找迷失的人,一旦找到,便歡喜慶祝。回頭的罪人恢復了和天父之間的父子關係,能參與天國的婚宴和父再度結合,因此他的喜樂是圓滿的。


    救恩賜與眾人:窮人、稅吏和罪人。耶穌指名召喚每一個人,當人們和耶穌相遇的一剎那,即是救恩的時刻。


    匝凱變成了最小的人物中的一個:他悔改,把錢財分給窮人,邀請耶穌到自己家中,然後分享了天主子女的喜樂,因為他也變成了亞巴郎的後裔。
    十17 ~ 20:七十二門徒歸來復命
    十21 ~ 24:耶穌的喜樂
    十三10 ~ 17:耶穌治癒傴僂病婦
    十五1 ~ 7:亡羊的比喻
    十五8 ~ 10:失錢的比喻
    十五11 ~ 32:蕩子的比喻
    十九1 ~ 10:耶穌和匝凱


其 他 的 主 題
耶路撒冷
    九51:耶穌面朝耶路撒冷走去
    九52:撒瑪黎雅人不接納耶穌,因為祂是面朝耶路撒冷走去的
    九57:他們正朝耶路撒冷走去
    十38:耶穌和門徒繼續前行
    十三22:耶穌續朝耶路撒冷走去
    十三33:我必須 (往耶路撒冷) 前行
    十四25:群眾與耶穌同行
    十七11:耶穌往耶路撒冷去時,經過撒瑪黎雅及加里肋亞邊界
    十七14:他們去的時候便潔淨了
    十八31: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
    十九28:耶穌領頭前行上耶路撒冷去
    十九37:當祂走近耶路撒冷時
    十九41:祂更近耶路撒冷時
喜  宴
    十二37:主人邀請僕人入席,自己前來伺候
    十四7:在宴席上爭選首位
    十四12:選擇被邀的朋友
    十四15:盛宴 —— 被請的人不來
    十五1:祂交接罪人,又同他們吃飯
    十五11:浪子回頭的歡宴
    十六19:拉匝祿渴望吃到從富翁宴桌上掉下來的碎屑
先  知
    十1:使命 —— 被派遣和傳福音
    十一23:不妥協
    十一37:法利塞人 —— 他們殺害先知
    十二1:公開無畏
    十二49:苦難 —— 投火在世上
    十二51:分裂的原因
    十三32:如狐狸的黑落德,先知不宜死在耶路撒冷以外
    十三34: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拒絕了我
人間的關係
    九58:任憑死人去埋葬死人,不要回頭
    十一27:懷過你的胎是有福的;那聽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
    十二53:不是和平而是分裂,父親反對兒子
    十四25:一個人除非惱恨父母……
    十八18:富少年 —— 伯多祿!我們怎樣?
悔  改
    十13:不信的城市
    十一32:悔改的尼尼微人和不悔改的猶太人
    十三5: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
    十五1:悔改的罪人和自以為義人的法利塞人的對照
    十五7:一個罪人的悔改,在天上要歡樂,比對九十九個無須悔改的義人歡樂更大
    十五10:在天上一個罪人悔改的歡樂
    十五32:人們悔改歸向父,而非歸向法律
    十六30:悔改的必要 —— 富翁的五個兄弟
    十七4:友愛的規勸 —— 悔改、寬恕
    十八9:謙虛的悔改或自充義人
天主是父
    十21:稱謝天父的禱詞
    十22:耶穌、唯一的子
    十一2:天主是我們的父親,是仁慈寬恕人的父親
    十一13:天父給人更好的禮物
    十二30:天父知道門徒的需要
    十二32:天父召選了你們,並把天國賜給你們
    十五11:以父親的角色比喻天主
王  權
    十三35:預言耶穌以救世主的姿態進入耶路撒冷
    十四15:耶穌自述為君王式的邀請者
    十八38:盲者以「達味之子」默西亞式的頭銜稱呼耶穌
    十九28:耶穌君王式的進入耶路撒冷
普世得救
    九55:耶穌斥責門徒意欲焚毀撒瑪黎雅的村莊
    十13:被斥責的諸城 —— 特別是異教徒
    十25: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十三29:從東方和西方來的外邦人獲得救恩
    十三30: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
    十七16:只有一位撒瑪黎雅人回來感謝天主


乙、旅程敘述中的象徵
    旅程敘述中只有三個有意義的象徵:
宴    會
    耶穌通常在進餐或宴會時,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教導門徒,訓誡法利塞人,並駁斥反基督的價值觀。基督、聖保祿和許多早期基督徒團體中的使徒,都負有巡迴傳教的使命,他們獻身為福音徹底的作見證。他們從一個團體到另一個團體,和人們接觸,也就利用機會,把進餐和宴會當作最理想的場所,來勸告教友,鼓勵他們增進對基督的忠信。


財    富
    人心或是傾向天主,或是傾向財富。一個人決定加入基督徒團體時,就把田地和房產變賣了,並帶著價款來見宗徒,把錢放在宗徒的卻前。這象徵人們把自己的生命和幸福託付給基督徒團體。尤有甚者,它顯示了人心最深沉的皈依和實行天國的價值觀。


耶路撒冷
    路加福音的寫作圈在寫這一旅程敘述時,已經明瞭,耶路撒冷是整個事件的高運,因此它象徵著基督在世時代的結束及教會時代的開始。跟隨基督的門徒,在接受祂的培育之後,應該由這裡開始繼續向前邁進,為天國的福音作證。


本文譯自 “Luke's Travel Narrative: Forming Disciples”, East Asian Pastoral Review, 18 (1981) 58 ~ 64; 138 ~ 144.


 
*本檔案未經整理*

 

 

 
| 神學論集主頁 | 高慧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