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Cardinal Eduardo Pironio 陳寬薇   譯 |
 

 

50
神學論集
(1981)p507-518
   

希望在人間    

 

 

Cardinal Eduardo Pironio
                                                              
陳寬薇   譯


一、動亂時期即最具福音性的時期

教會和世界既然都是各種事故的舞臺,那麼為這些事故操心並承受它們,是理所當然的。人們在自相殘殺中衝突,我們眼見日益囂張的扣留人質、謀殺、仇恨鬥爭,形形色色的迫害與暴力。這一切帶來恐懼、不信任、憂愁、苦悶和悲觀厭世。
教會本身並不能不受困擾。它內部遭到爭論、批評、基督徒的分裂等的侵害,以及俗世主義和福音政治化的危險,很多人的錯亂,獻身生活失卻其認同,至一的教義和法規遭受破壞的危機,而這種種還都是為了耶穌基督之名和關懷祂的福音呢!
另一方面,又有教友指控教會遠離了它的福音性使命。很遺憾他們未能了解教會承繼基督之身,為父所派遣並為聖神所祝聖,就是為了將福音喜訊傳給貧困者、自由帶給囚禁者,並使盲者復明。
不錯,我們活在動亂的時代。內心孕育這份苦楚於事無補,但更無濟於事,甚至更糟的是,存心忽略這個事實,認為一切都很好,或者任由它逼迫反正已是無可救藥了!
基督徒總不可忘記有天父掌著歷史的舵,有基督作教會的頭,有聖神在痛苦中產生新時代,以期到達創造的終極。換言之,就是要觀察動亂時期如何顯示了天父的計劃,而且它正是寵遇和救援的時期;同時看清耶穌,如何在動亂中生活,祂救援使命的核心所在,以及祂如何用巴斯卦奧蹟戰勝它們。耶穌指示克勝難關的最大憲章,是山中聖訓,而祂本身工程的最高峰,是十字架上的死亡和復活。
絕不可忘記的是,正是動亂中,上主與我們同出入。「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我天天同你們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你們為了我的名字,要為眾人所惱恨,但是你們連一根頭髮都不會脫落」。
主宣報逆境
整部福音是一項邀請,邀請享受內心的祥和,民族間的協調,人際間的共融。因此,聖誕夜的禮儀傳送給我們歡樂與希望。在同一觀點下,依撒意亞描述基督的來臨,是穿越痛苦混亂的黑暗,祂是光明、和平與盟約:「有一個嬰兒為我們誕生了,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祂的名字要稱為和平之王」(依九5)。耶穌本人來宣報和平:「基督是我們的和平……祂來把和平傳給你們在遠處的人,也傳給在近處的人」。(弗二14~18)。尤有甚者,祂帶來的和平是祂的復活果實:「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給的。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不要膽怯」(若十四27)。
然而,主又經常為祂自己和我們預報動亂與逆境。祂從未向門徒提過舒適順暢的生活狀況,相反的,祂要求他們喜愛貧窮。精誠團結和十字架:「誰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路九23)。耶穌自己是「反對的標記」,而「僕人不能大過主人……如果他們迫害了我,也要迫害你們」(若十五18~20)。
但是,這些話全都閃爍著希望之光:「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要痛哭哀號,世界卻要歡樂,你們要憂愁,不過你們的憂愁將變為喜樂」(若十六20)
勇者強者的時刻
基於這些擔保,基督徒不可以自陷失望之淵或低頭認命,他應該視困難的時機同時也是福音性的時機。它的意義是「天主的國近了」(路廿一31)。
所以,今日比已往更需要希望的先知,帶來真實希望的先知,一些內心為聖神所充滿的人們。換言之,就是一些靜觀自得且透脫自在,優遊於貧乏和聖神的動力與愛情的人,他們就這樣成為既安詳且活躍的復活證人,他們坦誠的陳述天父,流露基督,傳送給我們聖神之恩。
他們的希望並不是滿腔熱火而缺乏實際基礎的,它是建基在雖敗猶勝的十字架上的。當一切,在教會內部和在歷史中,都呈崩潰狀時,其實,正是為人間湧現歡樂與希望。基督徒的希望,是從不可避免的荒謬和天意所形成的十字架中展現出來的:「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苦,纔進入他的光榮嗎」?(路廿四26)。這也是一種積極性的希望,充滿耐力和毅力,足以防避今日困擾著我們的相反希望的種種誘惑。在動亂時機中,產生恐懼、憂愁、失望,由此而暴力叢生。暴力是蒙蔽真理、忘卻正義、喪失愛德等的標記,暴力叫囂的時代,是最為可悲,最為貧瘠的時代,它明顯曝露的是缺乏一種精神力量,另方面,人們又有意以不合理的強制力來取代這種精神力量。
總之,目前的時刻,不是儒弱無能者的時刻,不是屬於那些選擇基督作為救援的保障或作為他們的獎賞者的時刻,是在聖神內的勇者、強者的時刻,是屬於那些為顯揚上主聖名而選擇祂,並選擇為上主的光榮,而服役大眾者的。這是英雄與殉道者的時刻。
基督、我們的希望
實際上基督才是我們的希望。祂並沒有來消除逆境,而是教導我們如何以平靜、喜樂和能耐勝過它,同樣祂並沒有取銷十字架,而是給予它意義。祂囑咐我們三種基本態度:祈禱,十字架,精誠團結。這是三種與父相通的方式,藉此我們深深感受到活在祂內,也經驗到服務他人的樂趣。但總而言之,能在逆境中生活而且超越它們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態度,不可置疑的,就是對天父之愛的信任。
耶穌走在我們前面,為我們開闢一條路,教導我們如何在困境中抱持希望而生活。在祂誕生的剎那,歷史就滿載動亂困擾,祂的一生也全是這種現象。例如祂自己的人拒絕祂,「祂來到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祂」(若一11);又如祂的門徒間的分裂,某些人面對「這話生硬」時的變節,這必然是主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刻之一:「從此,門徒中有許多人退去,不再同祂往來」(若六66)。當然,最難的畢竟是苦難的時刻,祂盼望又盼望的時刻。耶穌就是這樣教導我們制勝難關。由於祂無條件的在十字架上自獻於天父,祂將死亡轉變成生命,憂愁變成喜樂,奴隸變成自由,黑暗變成了光明,罪惡變成恩寵,暴力變成和平,失望變成希望。
祂也向門徒預報關係著他們命運的逆境,一點都沒有隱瞞那等待著他們的真象:「我派遣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因此要機警如同蛇,純潔如同鴿子」(瑪十16)。
所以,耶穌沒有消除逆境,也沒有使它變得好過些,祂只是將它們全轉變成恩寵,祂邀請我們用十字架所產生的希望迎接它們。

二、貧窮與靜觀,希望之鑰
當人們自信把握到一串解決全部難題的萬靈鎖時,那也就是最最混亂的時候!例如,在教會裡有些人認為只有他們是懂得福音的貧窮者,發現了最大秘訣和與基督相契之道;或者認為只有他們真正投身謀求人們的解脫;另一些人又自認唯獨他們忠於傳承的富藏,或自認是同道們的標準導師。
社會上也有同樣的情形,人們由於只看到事情的表面,便武斷別人什麼事都沒有做,而且只有他們擁有改造世界的不二法門。
貧窮者才是有希望的人
老實說,要以愛的根基和希望的活力來面對並跨越逆境,就必須作貧窮者。懂得追求真貧窮的人,他不在自己內找保障,他沒有權利作任何要求,也沒有任何的野心,他們把全部信心放在天主身上,他們滿足於所擁有的。
真正的貧窮者絕不會是急躁的人,但他們卻是唯一持有深度變化的秘訣的人。這話聽來似乎有點飄飄然,但如果我們置身於天父的計劃(我們不能理解的計劃)和聖神的作用中,就不是這樣了。
非貧窮者的一個不可置疑的指標,就是自負和蔑視他人。「天主,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其他的人」(路十八11)。相反的,我們自感貧乏與卑微時,天主會離我們特別近和親密。純潔的良心且安於我們人格上的有限度和本身的卑微,能使救主耶穌基督進入我們內。基督徒的貧窮是以天主的全能全善作依據。要以天主為支柱,就得是貧窮的。基督徒的貧窮的是全面性的困乏,包含自己和其他人事物的放棄,它渴望天主,急需祈禱以及虛心信任同道們。所以說瑪利亞、最貧窮的人,對天主有那麼大的信賴,對天主之言投下那麼大的忠誠。瑪利亞的讚頌辭就是貧窮者的希望之聲。
靜觀、走向希望的途徑
把持基督徒的希望而生活的另一條件是靜觀。只有靜觀者懂得去期望那應該期望的!
希望帶來大量內心的平穩。一般而論,如果我們缺少必須有的時間和平靜的心境,以便祈禱時,我們便陷入失望與苦惱。如果我們在隱修者身旁,找到一份安詳,那是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將來勢必實現者的標記(等待著我們的未來富藏),而是他們給我們介紹了天主不可見的真象,使我們體驗了祂的親臨。祈禱中對天主的經驗,帶給我們希望的喜樂(羅十二12)。一位隱修者放棄默契靜觀,受幻覺的引誘而要立即採取行動來改造世界的話,這實在是件很不幸的事,他改造世界,承繼歷史和拯救人類的特有方法,就是持續作一個深契的靜觀者,真正的天主之人和祈禱的導師,一位正確的未卜先知者。
當然,靜觀不是忽略生生不息的歷史,也不是躲開困難重重的世界,否則,它就顯得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自我陶醉,而天主常被置於陰影中。真正的靜觀是聖神之恩,只有心境純淨,渴望貧窮才能領受它。靜觀使我們發掘天主的計劃,祂留在歷史中的訊息,和聖神的不中斷的再造行為。正確的靜觀使我們把握到三項真理:唯一可靠的實體是天主;耶穌曾在人間生活,祂帶著我們一起走向天父;永恆已經開始了,我們與基督相偕邁向王國的高峰(格前十五24)。靜觀使我們不斷發現基督是「我們的希望」(弟前一1),它帶給我們逆境中的天主;「是我,不要怕」(谷六50),它使我們對他人開放:「你們對我最小弟兄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40)。
有能力發現天主
某些情形與希望,基本上是有關聯的,這些情形對靜觀者而言,也是很容易捕捉的:例如無形價值的深入、預嘗永恆財富、全能全善的天主的親近與居住、時間和人類的價值衡量、耶穌在歷史中的出現、受造界的活躍直到它完全重歸於基督(羅八18~25;弗一10)、聖神的不中斷的再造行為、祂住在我們內、復活我們必死的身體、使它相似主基督光榮的身體(羅八11;斐三21)。最主要的,希望將我們置身在與天主肯定相遇的路上,這天主是在耶穌基督內賜給我們的。
不過,為了能真實的希望,應該在團體中生活,愛德的確是基督徒的希望所必需的。有時我們須要以朋友的希望而希望之。當疲倦和失望令我們退卻時——像厄利亞在曠野一樣——總會有一個人來,以上主之名呼喚我們:「起來,吃罷,因為你還有一段很遠的路」(列上十九7)。靜觀就是這麼個能力,能及時在朋友身上發現天主的臨在,他們是上主的工具。像厄瑪烏的兩位門徒,氣餒了,又在擘餅時重新認出耶穌來(路廿四31)。
動亂不安的際遇,應該用默契靜觀的深度去探討它。我們應該看得遠,一直看到事物的深處,譬如一些惡行的原因。那麼多不幸事件的理由。靜觀幫助我們,在最紊亂、最不合理的人類事蹟中,發現天主救援性計劃的痕跡,靜觀之路,使我們獲得保證,即在人這方面不可為的事,在天主面前變成可為的,而且也只有祂行。要知道天主的門路是很奧妙的,多數情形是與人的路子不相謀的。如果事情的進展沒有困難,那是因為人們從中歪曲,或是改變了天主所刻劃好的路線。觀看宗徒大事錄中保祿的行為,總是令我們感動:「聖神阻止他們……」(十六6~7)。
天主無所不能
靜觀使我們謙虛順從聆聽天主的話,由此,天主的要求傳遞了給我們,通常是在亦明亦暗的信德中傳遞,還有某些事件的原因,以及我們必須做什麼去轉變歷史進展等都傳給了我們。瑪利亞用她謙虛的無執著,將奴隸的歷史改變成自由的歷史。
靜觀使我們活潑生動的觸碰天主的話,由此,我們獲取救恩史的意義,我們學會玩味天主怎樣「眷顧、救贖了祂的子民」(路一68)。我們尤其能明白,在天主這方面,沒有辦不通的時刻,我們所需要的是耐性,救恩的到來,能從人認為不可克勝的光景中出現。
靜觀幫助我們認清十字架的奧妙,超越它的愚妄和阻礙(格前一23);靜觀使我們克勝恐懼與失望,因為它協助我們去享受痛苦中的樂趣,和它的真蘊。恐懼、苦惱、憂傷可以和靜觀暫且共存,它們就曾共存於山園祈禱的基督的寧靜深沉中,但也全都散失於無條件的自棄,和完全忠守父的旨意裡。
靜觀給予我們內心的平穩,因為它使我們直接接觸耶穌基督——「我們的和平」(弗二14),而且藉著主的神,在我們的寧靜中,以不可言喻的歎息呼喊(羅八26);它讓我們品嚐天主的奧秘;它將我們沉浸在愛的深淵,而愛驅逐恐懼(若壹四18)。
恐懼是人性經驗之一,但耶穌基督已經降來,將我們從恐懼中解救出來了,這也就是祂讓自己暫時隸屬恐懼之下的理由,祂藉此告訴我們不要害怕。歸根究底,恐懼這經驗是可讚賞的、屬基督徒的,同時是貧窮者的特徵。非基督徒的恐懼,是一種令人崩潰癱瘓的苦惱,它封鎖心靈,使其不與他人相通,不以赤子之心投向天主、我們的父親。所以,救援與神恩的福音,不斷邀請我們享受安詳,不斷勸告我們不要害怕恐懼。從天使預報,到耶穌誕生,到復活都是:「不要害怕」。(路一30,二10;瑪廿八10)。

三、希望,勇者之行
希望是勇者的操行之一。保祿寫道:「我只以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來誇耀」(迦六14)。這也是大使徒勸勉教友的一件事,他要求他們:「生活度日應合乎基督的福音……一點也不要畏懼敵人……為了基督的緣故,賜給你們的恩賜,不但是為了相信祂,也是要為祂受苦」(斐一27~30)。
不過,這種苦中真福與穩健的希望是相連的,而希望又是從天父的摯愛中汲取力量的,這份父愛由耶穌基督顯示,由賜予我們的聖神通傳。
希望勢必含有力量,以便跨越困難、欣然擁抱十字架、持守和平並傳播和平,以及泰然踏上殉道之途。它從不是弱者的操行,也不是遲鈍、懶散、無聊者的特權。希望是堅強、活躍和富創造性的。希望的對象是危險的、困難的而不是易行的(聖多瑪斯)。沒有人對容易的事,或立即兌現的事寄以希望的。「所希望的若已看見,就不是希望了,那有人還希望已看見的事呢?但,我們若希望那未看見的,必須堅忍等待」(羅八24~25)。
困難重重的時機需要力量,這有兩方面的意義:態度要剛毅、穩健、堅忍,而在實行上要積極,果敢和具創造性。要按照真福精神改變世界,將它引入和平,必須靠聖神的力量:「聖神臨到你們身上時,你們要做我的證人」(宗一8)。作復活證人的首要條件就是希望,就是靜觀默契(聽到、看到也遇到生命聖言,若壹一1~5);第二是十字架(深深的歸於基督的死亡與復活,羅六3~6);第三是勇敢(能夠大步走向殉道)。
夢想的危險
在動亂與逆境中,有一種誘惑足以威脅希望,那就是作無用的追憶,或妄想暴風雨的即將結束,對新機遇的開創,則什麼都不做。希望是一項極具創造性的操行,所以說到終了時,一切都完成時,希望也就停止了。天堂是信的追尋、望的持續、愛的活動所贏來的安息(弟前一3)。
希望雖然是富創造性和積極性的,但它不具宰制性和侵犯性。我們從某些人身上可以得到證明,他們並未擁有任何事物,但卻對一切懷有希望,整天其樂無窮。因為由於天主的照顧,他們精神飽滿堅強,他們擁有天主,在十字架的寧靜中,深深體會主的臨在。
同樣,做個和平之人,也應該是位強者,唯有那擁有聖神力量的人,才可能是諦造和平的人(瑪五5)。
要能高高興興接納十字架,把它看成天父的恩賜,新時機之開展的前奏,力量是不可缺少的。面對十字架,有人是哀傷,憂愁和反抗,這樣的話,十字架勢必毀了我們。其實,它是人生避免不了的,對基督徒而言,它更是追隨耶穌的基要條件,我們天生就是為十字架而存在的,並且懷抱著它才能進入光榮(路廿四26)。
特選的人,才承受大量痛苦,我們甚至可以說,十字架組合成他們卓越的特權。他們的朋友卻像約伯的朋友一樣,設法躲開十字架,也像伯多祿一樣,完全不明白所預報的苦難(瑪十六22),或是和猶太人一樣,面對被釘的耶穌,要求祂從十字架上下來,以便相信祂(瑪廿七42)。今日,我們寧願相信一個以歡樂和希望的言語,向我們談論十字架的人,因為他的證詞來自對天主的深沉體驗。
應該準備殉道
曾有一段時期,我們以虔誠之心閱讀致命者的行實,我們在那裡找到打動心田,注入勇氣的故事。今日,任何人選擇澈底按福音訊息生活,就應該準備做一殉道者。在很多情況中,人們投石和殺害是「因基督之名」,這也正應驗了耶穌的話:「我給你們講論這些事,免得你們信仰動搖……凡殺害你們的,還以為是盡恭敬天主的義務……我給你們講這一切,是讓你們在一切都發生時,想起我早已告訴過你們了」(若十六1~14)。
現在我們來到福音的精粹所在:耶穌遭祂自己的人排斥,釘死在十字架上。宗徒們也遭同一命運,但是他們很得意分享基督的十字架,平平安安的準備殉身。保祿連在監獄裡還繼續宣講,他最高的榮銜便是「主內的囚犯」(弗四1)。我們從宗徒行實中,讀到一段非常美的記載,又是柔情又是果敢,它顯示了保祿的無執著與歡愉,也就是他離開厄弗所的那一段:「看,我為聖神所束縛,必須往耶路撒冷去,在那裡要遇到什麼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聖神在各城中向我指明說:有鎖鏈和患難在等待我」(廿22~23)。
應該成為新人
今日生活在世界逆流中的基督徒,受著兩面誘惑的包圍:一種方便而危險的趨勢,要將福音政治化;同時又有一種明顯的意圖,要將福音凍結在抽象的方案裡。其實,凡是推動我們從事福音工作,顯揚天父,服務大眾和創造歷史的種種,都帶有危險性和破壞性。在這種情況中,比任何時候更需要聖神的安穩,因為,我們會有漸漸陷入不過問、麻木或恐懼的危險,或者也可能任由風暴席捲或被立竿見影的假歡樂所牽引。一方面不願意有絲毫改變,唯恐動搖秩序,喪失致一性,另一方面又推行過度的外在改變,而且用激烈的方法進行之。
實際上真正的問題,就在於一個快速的轉變,所以,新時代勢必動亂叢生。靠聖神的力量,對一切作內在改變,並非輕而易舉的事。
動亂與逆境能使人失去安穩,而缺乏安穩能使新時代的困難惡化,因為人們已失卻了內心的平靜,那足以放大視野的靜觀心態,以及屬神之人的勇敢作為。喪失了安穩,便生出消極的恐懼,或暴力的侵犯。
動亂時期所要求的是堅強勇敢的人,生活在剛毅堅忍的希望中的人。所以說我們需要貧窮者和靜觀者,完全放棄對自己的信任,以便一心仰仗天主,懷著特有的心態,每日明察歷史中的天主訊息,同時甘願服務人類,以建設一個基督化的大同世界。
總括一句話,我們需要新人,能夠證明基督臨近了,輸送給世界希望的人;需要在曠野中經驗到天主的人,他們學會品嚐十字架的芬芳,而且明瞭動亂不安的時期,實是最具福音性和最具天命的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