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穆宏志 |
 

 

48
神學論集
(1981)p203-216
   

新約中的天主聖神                                                       

 

穆  宏  志


由字面來看,講「新約中的天主聖神」這個題目相當容易。至少「新約」和「天主聖神」兩個詞彙並不難懂。「新約」一詞指確定的幾部書 (它的綱目問題已成過去),它們都是有具體內容的著作,也有其專名。「天主聖神」這個名詞由於教義的肯定也有它確定的意義,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應產生困難。
    然而,當我們對這個課題正覺得優哉游哉之際,困難就來了。在上面提到教義的肯定,即教會對啟示資料的反省和了解所得,並不是在聖經外建立的一套天主聖神的道理。但教會這種努力有助於聖經的解釋,這也就是釋經學的工作。顯而易見地,假若在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以前,天主聖神的教義就如此清楚無誤,那麼,教會不必多此一舉,而召開此會議。
    釋經學上有一種危險,就是把從聖經以外所得到的思想,滲入經文的解釋中。避免這種危險的方式就是保持經文的純正描述。把新約有關天主聖神的經文,依照著作或作者及主題歸類。但這只是在表面上免除了前面暗示的危險,而先入為主的觀念所產生的影響仍存在。明顯地,教會是先有天主聖神的經驗,然後才有概念。事實先於思想,而非從構想中選出教會的生活。教會把在生活中體會到的活聖神及其作為設法表達出來,新約即是把這表達收集成文。因此,我們可以說天主聖神先存在於教會,而後在新約中。研究新約有益於對此經驗的深入領會,從表達的話我們了解經驗,即從文字來領悟事實;這正與教會從生活表達到文字的途徑相反。
    我們要研究新約用那個字或那些字表達經驗的事實,因此需進到語言的領域,這是新約的一個特點。事實上,它代表文化的組合「最初的基督徒是猶太人,他們以信仰納匝肋的耶穌是以色列國期待來臨的默西亞與他們的同胞區別。」但同時,他們用以傳遞給我們原始基督徒的信仰語言卻是希臘文。「我們絕不會過份重視這基本事實,即全部新約是用希臘文寫成的。」我們應對猶太神學和希臘文配合應用加以注意,因為兩種因素都很重要。
    因此,上一篇文章「舊約中的天主之神」,不論其所使用的希臘文詞彙有何含義,常該注意它們是在表達在猶太氛圍中所經驗到的。
    另一方面,傳遞的媒介是希臘文。關於這一點,該知道新約並不是第一本猶太神學和希臘文組合成的文學作品。早在基督時代以前和基督時代初期,在散居各處的猶太人中,就有此種文學流傳下來,古經的七十賢士的譯本就是一個例子,它正是初期教會和新約教會所用的聖經。如此,我們有一個廣泛卻有限的範圍來研究新約論及天主聖神的詞彙。
    除了七十賢士本外,並不意味新約文學應用希臘化的猶太思想。我們更好設想是在同一地區,類似思想型態的影響。新約中的一句話反映這情況。在耶路撒冷聖殿營救保祿的千夫長問他:「你懂希臘話嗎?」(宗廿一37) 保祿「生後第八天受割損,出自以色列民族,屬於本雅明支派,是由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法律說,是法利塞人。」 (斐三5)「他在耶路撒冷長大,受教於加瑪里耳。」(宗廿二3) 保祿會講希臘文,是羅馬人在法律上所要求的;它另一方面實行天主的計劃。
    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份,前一部份是研究字彙,將新約用來表達聖神體會的字彙作一探討。第二部份是把關於聖神所有的材料作系統的介紹。

一、語言學的資料
    新約專門用pneuma (神) 這個字來表達關於天主聖神的體驗。pneuma在希臘文有多層意思,有時指風,也指人的氣息。因此,推演而指生命。可是,靈魂是生命的原因,所以,pneuma也指靈魂。這種含義在詩篇中,也以比喻的方式使用。尤其指人際關係中的神,在羅馬多神教的背景中,它也指降到人身上的一個神。在宗徒大事祿中,就有一個占卜之神的例子 (參閱十六16)。在禁慾學派中 (stoicism),有神的神 (Spirit of God) 的說法,中文很難恰當表示出來。這些哲學家們藉著pneuma這個字進入神的氛圍。可是,我們該注意哲學家用這個字是在物質的範圍內,應該有一個超越純粹物質性的原因。因為他們體會到在宇宙中有物質和神的因素。因此,原因不可能是物質,而也是神。但由於他們對物質和神的觀念,他們所用的pneuma與我們現有的觀念並不相同。
    與我們較接近的觀念,出現在猶太人所譯的聖經中。上篇文章關於這點已討論了不少,我現在只簡述一下。
    七十賢士本用pneuma來翻譯希伯來文的ruach。基本上,它們有同樣的含義:氣、風、生命。問題在於希伯來文用ruach來表達人的感情,而希臘文pneuma沒有這個意思。我們要注意兩個地方,在希伯來文沒有神的意思,譯者卻把pneuma這個字加進去了。第一個是戶二三7,巴郎是外方人,被請來咒罵以民,因為受到天主的推動,而讚美並降福以色列人。在原有希伯來文,於是吟詩說之前,譯者加上了一句話「他領受了天主的神」。另一處是匝一6,有一句「但是我吩咐了我的僕人先知們……」,譯者加進去「但是我在我神內吩咐我的僕人先知們……」。我們看這兩個地方,都與天主所作的啟示有關。這種譯法使我們對神及聖神的了解都有關係。
    另一處原文為「天主,賜給一切血肉生氣的天主!」(戶十六22)卻被譯為「天主,賜給一切神和血肉的天主!」這個神是與血肉對立,而不是指那些血肉的生氣。因此,產生了一個新的觀念;神與有肉體、有血肉的相對立。最主要的改變是在七十賢士本中用pneuma來翻譯。希伯來文的ruach來表達與天主有關的現實。在以前,哲學家也把pneuma與神相連,但從未稱此神為聖神。
    從七十賢士本中的思想再轉到希臘化的猶太思想,我們願意討論的是pneuma與天主有關的一部份。至於與人的神有關的一部份,暫時不提。猶太作者的基本思想是猶太神學的觀念,從而影響到他們的文字表達。他們認為天主基本是一位聖而具有倫理性的天主。他們對聖的強調,首先表達於聖神 (pneuma hagion) 這個詞彙上。智慧篇的作者寫了「智慧是愛人的神」(智一6),如此把智慧和神視為相同的。他又寫道:「你若不賜予你的智慧,從高天派遣你的聖神,誰能知道你的旨意?」(智九17) 這是第一次說到「你的聖神」。從此,我們可了解作者以為神分享天主的本性。「你那不死不滅的生氣 (pneuma) 在萬物之內」(智十二1) 既然是不死不滅的神,好像是說天主本身。此外,我們常可聽到的「實在上主的神充滿了世界」(智一7) 亞歷山大的斐羅也說過同樣的一些話:「如同天主是不可見的,神也是不可見的;如同天主是單純的,神也是單純的,也不可分開,也不可切斷。」猶太的歷史家若瑟夫,也講出同樣的思想。他把「願你的眼睛晝夜垂視這座殿宇」(列上八29) 翻譯成「派遣你神的一部份來住在這一座聖殿」。因為在另一個地方說過天主自己住在聖殿,所以,派遣你的神是指天主自己住在那邊。
    以上所引證的這些話,表示作者強調神的超越性。不過,我們也應注意他們也強調神的內在性。天主的神充滿了世界,或是萬物都有不死不滅的生氣,都表達神也是在這個世界上。因為神一方面是超越,另一方面是內在的;能作天主與世界的中介。斐羅對創世紀的創造敘述中ruach一字作了如下的解釋:在原始的混沌中,ruach(神) 不是混沌的一部份,而是天主藉著ruach使混沌分開而有秩序。洪水一來,把有秩序的宇宙又歸於混沌。可是,天主又藉著神使洪水終止 (參閱創八1)。因為神內在於世界,所以世界能夠與天主有關係。因此可說,世界 (宇宙) 是天主所創造的。另一方面,神也為中介作用。散居的猶太人願意強調他們的思想優於哲學,為達此目的,他們對理智和智慧加以區分。理智雖然是天主所賜的,不能使人達到天主;哲學是理性的產物,可作一個很好的準備。那時,已經肯定了哲學是神學的婢女。先知有了神才能得到最高峰的知識。因為有神,先知有權柄。接受從天主來的神,有一些倫理條件;因此,罪人不能接受這神。此外,在我們身上從天主來的神不能久住;因為人是肉性的。談到擁有神的倫理條件,有一個問題,一方面這人應該是善的;可是並不是每一個善人立刻就擁有聖神。因為神是一個恩賜。這是一個矛盾:一方面人要為善,必須先有神。另一方面,善人才擁有神。從另一觀點來看,每一個人都需要神,因為神就是智慧,因為智慧 (sophia) 是「施訓的神」。另一方面,智慧不進入存心不良的靈魂裡,也不住在一個被罪惡所束縛的身體內。實在施訓的聖神遠離偏差及物質的思念,「不義一到,即刻退去。」(智一4 ~ 5)
    我們曾提到過神是天主與世界的中介,但不是中介者,因為它不具位格性,最多只是文學擬人化的表達。在以上所提的作品中,尤其是智慧篇中,中介的作用是由智慧產生,而不是神。
    現在我們再談論「聖」這個字。以上所提到希臘化猶太思想的轉變,以聖神一詞與我們最為接近,在一般希臘文學中找不到這種表達方式。在神上加上一個聖字,使它有一個更狹義的意義。一說聖神我們立刻明白它不是指風或是人的靈魂。因此我們可明白他們常用聖神而不用新經所有其它字彙來表達他們的經驗,新經的其他字彙是天主之神,也曾被耶穌自己用過。他說如果我仗賴天主的神驅魔 (瑪十二28) 可是,這句話的上下文是耶穌正與人辯論褻瀆聖神的問題 (參閱瑪十二31 ~ 32)。在瑪竇福音耶穌受洗的敘述中只講到天主之神從天降下 (參閱瑪三16),而沒有用聖神 (思高聖經誤譯)。在宗十六7也用過耶穌的神,可是前句中,曾用了聖神這個字。明顯地,他們把聖神與耶穌的神平行使用。保祿在羅八9也用了基督的神,把它與聖神平行使用。此外,也有主的神或上主的神出現,與古經的用法相同。用耶穌的神和基督的神的表達方式,一方面強調耶穌的工作和神的工作相關連,但不能分清楚。主的神意義不清,我們可能把他想為是希伯來文 ruach Yahweh 或 ruach Adonai。按新經的信仰,主就是耶穌 (參閱宗二36)。因此,用主的神有一個問題:因為使人聯想到古經中天主之神的一些現象,它不適於來表達新經中新的體會。這種問題使是否促使新經的作者以聖神來表達他們的經驗,這一點我不清楚,也沒有時間來討論。事實上,他們用了聖神,因此,我們注意「聖」這個字。
    希臘文中的「聖」字,常與超越這個世界的現實有關。在古經中常與聖所有關,是大眾所不能進入的地區。亞歷山大大帝以後,「聖」字也與神相連,不過是受到中東思想的影響。新經中的用法是植根於希臘化的猶太思想。在我們關於神的分析中,猶太人的用法與希臘人的用法稍作改變。而猶太人對聖的用法卻與希臘人大不相同。他們並未按希臘人的原始用法,而用它來翻譯希伯來的另一個字 Kadosh。Kadosh來自客納罕文化,它的原意是與禮儀或禮儀的地方有關。創世紀應用較少,以後的書藉應用的較多。梅瑟看見荊棘被火焚而不燬的那個地方被稱為是聖的 (參閱三 2 ~ 5)。以民在巴肋斯坦的基耳加耳,也被稱為聖的。耶路撒冷更是如此。聖殿本身和聖殿的物品都是聖的。古經很快很早,把聖字加在天主的名字上。用天主的名字來表達天主的本性。因為天主的生命位在天主的名字中,以色列也變成一個聖民。「因為你是屬於上主你天主的聖名,上主你的天主由地面上所有的民族中揀選了你作為自己特屬的人民……成為屬於上主你的天主的聖潔人民。」(申七6,二六19) 耶肋米亞也有同樣的思想,「以色列成了上主的聖民」(耶二3)。
    再進一步,這個聖字不與聖地有關,而是用來作為天主和人的區別「我不再按我的盛怒行事,不再毀滅厄弗辣因。因為我是天主而不是人,是在你們中間的聖者,而不再是伏在城門的仇敵。」(歐十一9) 天主是聖的,與人的惡行相對立。因此,天主對以民的判斷是確定的。不過,經過這個判斷所要達到的是救恩。在依撒意亞蒙召的神視中,他看到革魯賓天使向天主高呼「聖、聖、聖」(依六3) 這影響他的神學,喜歡稱天主為以色列的聖者。以色列民族面對這位聖者,應該成為一個聖民,但這聖民不是以色列人全體,而是一部份「凡留在熙雍的,遺在耶路撒冷的,即凡登記在耶路撒冷生命冊上的,都必將稱為聖者。」(依四3) 第二依撒意亞也繼續這個思想。
    以上所說,當神字加上聖字,就與原來的意思不同了。神不是與肉體、有形可見的相對立;而是把受造的與非受造的相對立。「聖神」一詞強調的是它的倫理性,而非它的能力 (pneuma)。新經的教會的成員,因為充滿了聖神,成為聖的。新經中有五十六次以聖者來稱呼教友。新經中不用pneumatikoi (屬靈的人) 這個名詞來稱呼教友,至少用得很少。有時用的時候不是稱全體教友,有些用法也有諷刺的意思。
    現在我們可以進入討論新經的聖神。首先,我們作一些統計。「聖神」一詞在新經中一共出現九十三次。瑪竇、馬爾谷和若望福音用的很少,一共只有十三次。路加福音共用了十三次。在宗徒大事錄中共用了四十三次,成為一個專門的名詞。保祿書信只用了十九次,也許我們會感到訝異,希伯來書信五次,其他書信三次,默示錄沒有用過。所以,「聖神」這個字在路加著作中比較普遍。可是,有一次路加自己描述五旬節聖神降臨的時候,還是用神,而不用聖神 (參閱宗二4)。我們都知道聖神的效果是什麼,而這是來自迦拉達書信;但它一次也沒有引用「聖神」這名詞。講這兩個例子是要我們注意新經基本上是用「聖神」這兩個字,新經希臘原文有時也不需加上「聖」這個形容詞,因它對「神」這個名詞所帶來的意義,已經變成了名詞的一部份;在翻譯時,必須加上「聖」字;在中文中祇說「神」,就沒有聖神的意義了。
    新經中,另外還有一個字護慰者 (paracletos),為表現聖神。它被用的不太多,一共只有五次。四次都在若望福音耶穌最後晚餐的演講 (參閱若十四15 ~ 17,25 ~ 26;若十五26 ~ 27,十六6 ~ 7),另外一次是在若望壹書中「我的孩子們,我給你們寫這些事,是為叫你們不犯罪;但是,誰若犯了罪,我們在父那裡有正義的耶穌基督作護慰者。」(二1) 這些話給我們的印象,是犯罪的信友在天主前被控告,但有耶穌基督保護我們。因此用護慰者來翻譯。可是,在福音中用paracletos 一字,其上下文並非都與審判有關。只有一次paracletos 與作證相連 (若十五26),明顯地,作證是審判或法律的字彙。
    原文的希臘文paracletos,雖沒有審判的意義,但至少與法律有關,但也不是現在所有的意思。我們可以說,護慰者指一種角色,而非是指一種職業。亞歷山大的斐羅也這樣用,他說:「我們猶太人,在天主面前有三個護慰者。第一個是天主的仁愛本身;第二個為以民聖祖的轉禱,第三個是罪人的悔改」。可是,我們不能狹義的來懂福音,以護慰者是在受審判時幫助我們的一位。與paracletos 相連的動詞原意是全免,也有安慰之意。因此,護慰者應被解釋為安慰、鼓勵的那一位。我們大概應把這兩個意思連起來,是護也是慰。可是,因為在若望福音中,他與聖神連接在一起,還有許多本來沒有的作用而行動,如同教訓、幫助,讓我們想起來耶穌所講的話。藉著護慰者一字,使我們對聖神有更多的了解,因為聖神與天主、父、子都有關係,主與宗徒們和世界有關。另一方面,我們看到護慰者與pneuma 聖神是同一的。這個護慰者住在門徒們內,與他們在一起;祂由父而來,把聽到的教訓教給我們,光榮耶穌,引人進入全部真理,使人為之作證。祂不但發生一些行動,也接受一些行動。祂被派遣、被賜給,不被世界所看見或認識,也不被世界接受。因為護慰者 (神) 所有的這些關係,我們可以肯定天主聖神為天主三位中的一位。
    在新經中,藉著對聖神的了解,更認識了天主的本性 (參閱若四24;弗二18;格後三8、17、18)。我們明瞭聖神是末世性的恩惠 (參閱格後十三13)。與喜樂有關係 (參閱宗十三52;路十21;羅十四17,十三13)。用人領受聖神來表達新生 (參閱羅八10 ~ 11),若望福音中也提到因聖神重生 (參閱若三5、8;弟鐸三5)。
    聖神是末世性恩惠,在基督身上顯示出來。例如,耶穌受洗 (參閱谷一10);「聖神立刻催祂 (耶穌) 到曠野裡去」(谷一12)。聖母受孕 (參閱瑪一18;路一35)。「因此,祂因水和聖神能施洗」(參閱若一32 ~ 33) 若翰洗者講這句話,也證明他看到了聖神來到耶穌身上。耶穌復活,聖神在他身上更圓滿的表現出來 (參閱宗二33)。因此,聖神可說是基督的神或耶穌的神。這些以上已說明了。
    天主聖神末世性的恩惠也是在教會內。「當聖神降臨在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能力,要在耶路撒冷、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宗一8)。這樣的能力原已在耶穌身上。「天主以聖神和能力傅了納匝肋的耶穌,使祂巡行各處,施恩行善」(宗十38)。不但宗徒們都體會到,連保祿也感到在耶穌身上有聖神的能力 (參閱羅十五19)。在教會內,這樣的能力專門是為了傳教「並且我的言論和我的宣講,並不在於智慧動聽的言詞,而是在於聖神和他大能的表現。」(格前二4;參閱得前一5)。聖神是恩惠「因為我渴望看見你們,把一切屬神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得以堅固」(羅一11)。而格林多前書把聖神的恩賜表現出來。
    「神恩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聖神所賜;職分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主所賜;功效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天主,在眾人身上作一切事。聖神顯示在每人身上雖不同,但全是為人的好處。這人從聖神蒙受了智慧的言語,另一人卻由同一聖神受了知識的言語;有人在同一聖神內領受了信心,另有人在同一聖神內卻領受了治病的奇恩;有的人能行奇蹟,有的人能說先知話,有的人能辨別神恩,有的人能說各種語言,有的人能解釋語言。」(十二4 ~ 10)。
    耶穌復活那一天,門徒們所得到的恩賜就是聖神 (參閱若二十22)。「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五5) 聖神是義子的標記 (參閱羅八15 ~ 16,八23)。並是神印 (參閱格後一22;弗一13)。這樣的恩賜與信仰相連 (參閱若七39;宗五32;迦三2)。因為是末世性的恩惠,不會過去,而是住在信友內 (參閱羅八9;格前三16)。藉著聖神,天父已住在我們內 (參閱若壹三24)。
以上描述聖神在教會內,是因為聖神在教會的成員內;可是,基本上聖神是給與整個教會的恩惠;因此,領受聖神與教會的禮儀 (洗禮、服從與祈禱) 有關。關於聖神與祈禱,我唸一段比較不常用的新經來說明「可是你們,親愛的,你們要把自己建築在你們至聖的信德上,在聖神內祈禱」(猶20)。聖神在教會內工作,使教會統一。「盡力以和平的聯繫,保持心神的合一」(弗四3)。並領導和扶助教會 (參閱谷十三11),是領導耶穌建立教會 (參閱宗一2)。耶穌升天以後,祂直接地領導教會 (參閱宗九31)。使外邦人皈依教會 (參閱宗十19,十一12)。推動宗徒們首次傳教的旅行 (參閱宗十三4) 與教會一起作決定 (參閱宗十五28)。指定傳教的地區 (參閱宗十六6、7)。領導保祿作最後的見證 (參閱宗二十22 ~23)。聖神在教會內說話 (參閱默三6)。使教會的宣講有力量 (參閱宗十三9、10、12)。甚至可以說是祂自己宣講「現在藉著給你們宣講福音的人,依賴從天主派遣來的聖神,傳報給你們」(伯前一12)。祝聖的工作與聖神是相連的 (參閱羅十五19)。關於聖神的效果在迦拉達書中有詳盡的說明 (參閱五16、22、25)。聖神最基本的效果則是愛「也就是他給我們報告了聖神所賜與你們的愛」(哥一18)。

結 論
    現在我們暫且對於新約中的聖神做一結論,我前面所說的似乎有點複雜、瑣碎,給人一種大雜燴的感覺。事實上 (幾乎是如此),我只是將新約中已有的主要思想連貫起來,加以注釋。目的是強調在新約中的聖神,是那麼多釆多姿。因為時間的關係,我不能詳細解釋,僅能簡單的介紹。這簡單的講解,再提醒大家對於聖神已有的認識,同時也整理的稍微有秩序,重新複習新約中的聖神,幫助大家更了解後來幾天的演講。我只願澄清我們對聖神的觀念,同時給以後幾個演講舖路。
    但我們的演講在沒有提到五旬節日聖神降臨的事跡以前,不能結束。我們沒有時間唸宗徒大事錄第二章,但請大家記得那章的事跡,第二章開始敘述五旬節日發生的事跡。繼續有很長的一段講那事跡的結果,及來自各地的人所有的詫異。接著伯多祿做了很長的演講,解釋那事跡並給予它天主救恩計劃的意義。那一天,事跡和演講的結果是:許多人歸依了,開始一個新的團體,但歷史並沒有因五旬日太陽下山以後就停止。因此那章繼續給我們介紹那剛由聖神形成的團體,它已經在救恩的道路上。
    這麼豐富的材料,若要仔細分析,一本書也講不完。我只願意注意一點,聖神降臨的統一作用。
    (1)  首先聖神表示它是標記的統一性:暴風、火、舌頭,三個標記,綜合在聖神內。風就是「pneuma」的原始意義。火與末世有關,因此與聖神有關,因為聖神是末世性的恩賜。在若翰洗者的宣講中提到「他要以火及聖神洗你們」(瑪三11)。舌頭:請我們聽伯多祿的宣講。
    (2)  五旬節日來臨的聖神統一了時間。過去、現在和未來。過去的恩許影響現在,在它實現時刻將未來提前,「到末日,天主說,我要將我的神傾注在所有有血肉的人身上」。過去在這裡,未來已到。過去、現在和未來都綜合在聖神內,成為天主永恆的今天。
    (3)  空間隨著時間的消失也消失了,聖神將天地綜合為一。「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充滿了他們所在的整座房屋」。「我要在天上顯示奇蹟,在下地顯示徵兆」。在空間的平面上,「帕提亞人、瑪待人、厄藍人、夫黎基亞、旁非里雅和埃及,僑居的羅馬人和猶太人……」。整個空間都因聖神的聲音集中在耶路撒冷,「你們和你們的子女及一切遠方的人」(v39)。在巴貝爾因語言的複雜,使人分散,又有了空間的距離。而現在複雜的語言,只講一旬,「天主的奇事」卻聚集了各民族到耶路撒冷。同時創造了不需要空間的「一心一靈」。
    (4)  沒有空間和時間,也不會有許多行動,聖神整合天主的行動。天父的恩許和聖子的救贖工程,因著聖神降臨達到圓滿並臨在於那一時刻。在救恩史中天主的許多行動,「天主的奇事」在這有動力決定性的時刻而終止了,「這位耶穌,天主使他復活了,我們都是他的見證人,他被舉揚到天主的右邊,由父領受了所恩許的聖神你們現今所見所聞的」(32 ~ 33)
    (5)  其餘的都是延續,繼續這最後的一刻,「主日的救恩」在每一個信友內,「主天天使那些在得救中的人加入會眾」(v47)。
    (6)  統一教會的傳教行動,他宣講和做證的行動,在教會內實現這行動的是那些聽到,「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大能,要在耶路撒冷以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做證人。」(宗一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