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夏偉 著  譚璧輝 譯 |
 

 

46
神學論集
(1980)p573-580
   

聖經中的象徵 :  

古代近東圖像學及聖詠集                               

 

夏  偉  著

譚璧輝  譯


今日的世界是一個強調視覺的時代,視線所接觸的盡是廣告、電視、交通標誌等。因此,以圖片來解釋聖經似乎不足為奇。本書作者柯樂教授竭盡心力將那些與聖經有關的古代近東文獻,以及藝術作品連接在一起。經過詳細的研究之後,他寫了一本以藝術作品來解釋聖詠的書。筆者所評論的是一本早期德文版的英譯本。
柯教授對聖經,尤其對聖詠的獨到見解,使讀者藉古代近東的藝術、對聖詠的內容獲得直接的啟示。他的目的是要表明聖經的主題與古代近東的繪畫、彫刻等及古經中不同的表達方式之間的關係。換言之,便是要連接近東那些代表某種思想的古蹟與希伯來聖經啟發性的文字。
傳統的聖經圖片書(例如ANEP (1))重點集中在地理、歷史,及古代用具,而本書的重點卻在聖經中的整體觀念。這是第一本將聖經中的象徵與全部古代近東圖像學作有系統的比較的書。
柯教授對他自己的看法解釋道:「當代的解經著作都多多少少將古經與古代近東文獻作了比較。這些文獻以多種文字寫成(叔默爾文,阿加德文、埃及文、赫提特文等),並且難以學習,大部份古經教授和幾乎所有學生都必須採用譯本,並以此為滿足;而圖像學的觀點能說明這些文獻的獨特性及正確性,任何一本古代近東文獻的譯本都未達到這目的。為作更深入的研究,圖像學不能代替文獻的研究。但是這並不表示圖像學是多餘的。我們在這裡講到兩種不相同、但卻互相有關的方法,二者各有其特點。無疑的,分析言語的方法仍是進入古代近東世界『最正確的方法』。圖像學的觀點仍具有其特殊的優點」。(第七—八頁)
柯教授將他豐富的圖像學資料分為六個主題:一、宇宙觀(天、地等);二、毀滅的力量(死亡、黑夜等);三、神殿(聖山,各種祭臺等)四、代表天主之物(磐石,天主的翅膀等);五、帝王(登基,帝王為司祭等);六、儀式(祈禱的姿態、樂器等)。五百五十多幅的線畫(大部份是作者之妻的精心傑作),許多照片使聖詠中的一些想像及象徵觀念具體化。水、天、眾神、獅子、公牛、馬、蛇、陷阱及羅網、祭臺、司祭、神殿、燈臺、香、號角、樹、泉水、神聖的審判、聖戰、神的仁慈——將許多的想像呈顯在我們眼前,頗能使人賞心悅目,也可使那些用腦過度的聖經學者們得以輕鬆一下。
當然,柯教授所搜集的圖片不是希伯來人的。他將藝術圖像與聖經文字所表達的圖像並刊在每一頁上。例如,論及惡人時,「天主要以箭射中他們,他們要突然受傷」(詠六四8),這些藝術圖像來自埃及、亞述、巴比倫及希臘文化(參閱三O三圖,與詠六四8有關)。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希伯來經文出自一種廣大的文化背景。我們可以用埃及圖像證明人祈禱的姿式(參閱四一二圖),美索不達米亞國王登基儀式可證明以色列國王的登基大典(參閱三四三圖)。聖經中的圖像如國王、宇宙、惡魔、潔淨等。可用古代近東其他文化的藝術作品予以證明並解釋。


   


柯教授不甚注意歷史的演變,他以這種方法寫成本書,隨心所欲的將不同時代的歷史資料放在一起,例如,他將屬於放逐後的資料與佔領客納罕時期的藝術作品放在一起。他往返於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小亞細亞之間,範圍包括全部近東,涵蓋時期至少有三千年。一篇聖詠寫於放逐前或放逐後,毫無關係。圖片所表達的思想超過以色列的國王時期或放逐時期;也沒有注意到耶路撒冷的毀滅。文化的結構保持不變。柯教授這種研究方法,尤其在這些廣大的比較宗教範圍中,在許多方面使傳統的研究方法受到考驗。他大膽的忽略了傳統的研究對象,例如放逐前的末世論、國王時期、放逐時期,馬加伯王國時期、這三個時代之間的分別;他只提出數千年以來在古代近東產生作用的共同思想,及其表達方式。這種使我們看到古代近東文化的大膽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然而柯教授的特殊觀點也有一些困難。筆者要批評他,感到有些猶疑,因為他是我在瑞士攻讀聖經神學博士時的教授。他的課常能引人入勝:他用很多圖像學的資料使課程生動活潑。
但是有些學生開始懷疑他以圖像學來解釋聖經的這種方法。因為至少一部份希伯來文化是反對圖像的。出二十4便是很清楚的例證:「不可為你製造任何彷彿天上、或地上、或地下、水中之物的雕像。」(參閱:出卅四14∼17;肋十九4;申四15∼20;依四十19∼20,四十一6∼7,四十四9∼17;耶十1∼16,五十一17∼19等章節)。
柯教授並不想解決這個很重要的神學問題。但是他的書提供了一個間接的答案:作者所用的資料採自四周的文化,小部份採自客納罕,極少部份直接採自希伯來。我們只有極少數的希伯來藝術作品,因此,我們要謹慎的以圖像學來解釋聖經。
關於柯教授看法的另一困難,便是他不注意歷史背景及不同的文化;以這種方法他不能分析在這些資料中的潛意識力量,他只看圖像,而沒有看到圖像之間的關係。採用這種方法所引起的困難是,這些資料或者支持一個預定的概念,或者產生出某種超文化的混合物。柯教授除了在短短的第一章裡(第七∼十三頁)作了深刻的反省外,在其他各章裡,他都沒有說明解釋的原則。但是,若他不作這些反省,則本書便會給予人錯誤的印象,並顯得極為天真。
例如,柯教授以埃及女神向一男一女獻食物及飲料來表示聖詠六五5(「你所選拔而使他居留在你庭院的人,真是有福!願我們得飽享你居所的福樂,你殿宇中的聖物。」)(參閱二五四圖),但是在聖經的信仰中,已無女神獻食物這類的事了。雅威是食物的賜予者。女神屬於異教世界,敬拜雅威的希伯來人、強烈反對異教的女神。我們如同柯教授一樣,假定非希伯來文化的多神論儀式、能解釋希伯來文化的模式及其特有的一神崇拜儀式,由字面來看,這種觀念能使人誤入歧途「除我以外,你們不可有別的神」(出二十3)。柯教授所作的比較或者應該討論歷史、社會和文化的不同背景;或者如同心理學、人類學、及其他科學,研究隱藏在文字下的典型及結構,在這層面上、埃及、巴比倫、以色列有很多共同的深刻思想,雖然他們彼此在表面上互相反對。

柯教授沒有注意到的第三個問題是哲學美學問題。圖像並非僅是以繪畫表現的觀念。一件藝術品有其自身的表達方法,自己的知識及情感的生活。雖然我們能用人類的言語及理智的觀念來透視並解釋一件藝術品,但是它卻不說明我們的言語,也不倚賴我們的理智觀念。藝術作品引我們進入物質及潛意識的層面,這些層面表現在範圍,色彩、圖像、建築空間之上或之內。無論我們用哪種方法,有一件事是很明顯的:藝術的世界及視覺的空間具有其本身的邏輯,其本身的情感與理智的次序。柯教授好像不了解藝術這一重要層面。他不尊重藝術的獨立。為他而論,古代近東的藝術只不過是一種工具,可以利用來解釋聖經。他似乎缺少在較大的文化背景中去了解圖與字相互關係的遠見。他不能超越實證立場來解釋他的資料,也不能解釋蘊藏在藝術中的力量。
柯教授提供我們一本有價值的書,雖然他沒有將我提到的三點加以發揮,但是他並沒有抹煞它們。他讓我們能自由發揮我們的思想,而重要的是他提供許多圖像及思想的資料。攻讀聖經的中國學生很難了解古代近東的文獻及與古經有關的圖像,這種圖像學的觀點能夠是引起興趣的第一步,希望由此能將莘莘學子引入更深一層的研究。

本文譯自:

Othmar Keel, The Symbolism of the Biblical World. Ancient Near Eastern Iconography and the Book of Psalms. New York: The Seabury Press, 1978.


一九八一年神學研習會日程表
            第九屆神學研習會為了紀念君士坦丁第一大公會議一千六百週年,主題定為:「天主聖神」。由於公元三八一年在君士坦丁召開的大公會議,欽定了有關天主聖神的神性之信理。另一方面,自從梵二大公會議以來,教會生活中明顯地反映出聖神的活躍,自然引起神學界中對於聖神學的研究與討論。本屆神學研習會以「天主聖神」作為主題,真可以說適逢其時。
一月廿七日

1. 君士坦丁第一大公會議與天主聖神                                    鄒保祿神父
2. 舊約中的天主之神                                                        夏  偉神父
3.新約中的天主聖神                                                         穆宏志神父

廿八日
4.梵二大公會議與天主聖神                                                    岳雲峰神父
5.天主聖三奧跡中的天主聖神                                                谷寒松神父
6.天主聖神與耶穌基督                                                         張春申神父
          

廿九日
7. 天主聖神與教會                                                              朱修德神父
8.天主聖神與恩寵生活                                                            溫保祿神父
9.天主聖神與聖經                                                                  廖上信牧師
          

三十日
10.天主聖神與禮儀                                                              趙一舟神父
11. 天主聖神與神恩復興運動                                                  宋稚青神父
12. 天主聖神與修                                                                  高士傑神父

 

 

*

 

1. J. B. Pritchard, Ancient Near Eastern Picture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princeton 1954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