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王敬弘 |
 

 

45
神學論集
(1980)p429-446
   

分辨神類的方法                                                  

 

王敬弘     


今天研習會的主題是分辨神類。房神父首先講分辨神類在信仰傳統中有何意義;繼而詹神父講:若一個人想作好分辨神類,應具備何種條件。現在,我願意對分辨神類的方法作一個分析和反省。這篇演講共分六部份:
一、前言
二、在何事上可以分辨
三、分辨神類的三種不同時機
四、分辨神類的基本過程
五、分辨神類中常遇到的困難
六、結論


前 言
首先,我們要分別平常所講分辨神類的祈禱,它有兩種不同的意義。一種是在祈禱中分辨某種經驗和感受,察看祈禱中的體會和經驗到底是來自天主,或來自個人的心理作用,還是來自惡神。分辨神類的第二種意義是已經確定來自天主的經驗中,找到天主對個人或團體的旨意。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第二種分辨神類,假設人有第一種分辨神類的經驗和能力。在這次演講中,將不討論第一種分辨神類,而只討論第二種分辨神類。
如果我們要給第二種分辨神類一個描述性的定義,可以說:這是用某一種祈禱的方式和過程,在此時、此地,具體的環境和事件中,找到天主對個人或團體的旨意。這項旨意有時是我應對某事採取什麼態度,或是我應在某件事情上作何種決定。因此,這種分辨神類又可分成個人的分辨和團體的分辨。個人的分辨是基礎。對於團體的分辨,假設在這團體中,每人都已有分辨的經驗和能力。這篇演講的範圍,再次地限制在個人分辨的過程中。
在信仰上,我們不難看出第二種分辨神類。假定天主和人有個別的交往,向人說話,向人顯示祂具體的旨意。像這一類的經驗,在舊約和新約中都有不少例子。例如,在舊約中,天主和梅瑟、撒慕爾、達味及許多先知的來往。在新約中,天主和聖母、耶穌和各位宗徒;在耶穌復活後,天主對初期教會的領導,都可以表示天主會在很具體的環境中表示祂個別的旨意。
如果用啟示的觀點來看,天主用兩種方式對人說話。一種是天主公開性的啟示;祂以客觀性的方式,在救恩史中,一次而永久性的把祂的救恩計劃宣佈給以色列民族;後來藉著耶穌的思、言、行為與祂的苦難、死亡和復活,最後藉著聖神的引導,和宗徒啟示給初期的教會。這種公開而普遍的啟示,最後筆之於書,並為教會接受,訂為聖經。天主又在教會內立定了訓誨權的制度,為給予信仰的寶藏一個正確的解釋。天主這種普遍性公開的啟示,是為全人類每一個願意接受基督信仰的人的,這是他信仰的準則。而且是永不改變的。
除了這種公開而客觀性的啟示以外,天主對信仰祂的人,還有一種存在性的話,就是天主對每位信友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所表示的旨意。換句話說,這也就是天主對這個人,在他實際的生活境遇中,或藉著他實際的環境,或藉著他的長上,或藉著他自己祈禱中的經驗,告訴這人天主願意他在此時、此地、採取何種態度,作什麼事情。這種存在性的話語,會受到當時所處環境的影響,也會受到個人或團體偏見的影響,以及個人內心心理狀態的影響。因此,它的明晰性和正確性都無法得到確實的保證。所以,對於存在性的話語,雖然是表達天主存在性的旨意,可是他並不是一種在祈禱中對天主的感受和體會,因為這種純粹主觀的感受和體會,常常只是來自個人主觀的見解或心理的臆測,也可能使個人受騙。因此,這存在性的話,常常該和公開客觀在笑示話兩相對照,以辨別其真偽。其次,這存在性的話語,也不是個人靠著理性,按照目前具體的環境,推理的結果。因為天主的旨意有時超越人的理性。在聖經中有很多例子,人確實知道在此時、此地,天主願意他作什麼;卻不懂天主為什麼要他如此去作,或天主如何讓此事完成。聖母瑪利亞接受天使加俾額爾報告她將童貞受孕,就是一個最顯著的例子。所以,簡單來說,這種分辨神類的祈禱,就是設法在我個人面對此時、此地、具體環境中,找到天主對我所說存在性的話。
從以上的解釋看來,這種分辨神類的祈禱,無法用一種實驗的方式進行,換句話說,我們無法先向天主說,假使我處在某種情形內,要我作什麼?天主的旨意常是在個人真實的具體情況中表現出來,而不是在一種假定的情況中表示出來。因此,我們無法用試驗的方式,作這種分辨神類的祈禱;而是需要人在真實具體的生活環境中,不斷地去練習,在錯誤改正中,慢慢達到熟練的地步。
在何事上可以分辨
在這一點上,也許我們先應說明,在什麼事上不可分辨。這類的事情不多,只有兩種。一是在顯然有罪的事上,我們不可分辨;因為天主已經有很明顯的旨意,決不願意人在任何的情形下犯罪。所以,在一件顯然有罪的事情上,我們應該問:「天主,我是不是要作?」第二種是在天主已經明顯表示的旨意上,我們不可再作分辨。例如,天主是否願意建立教會,或是在我們個人的境遇中,天主已經明顯地表示祂的旨意。這時,我也不可再作分辨。
除了這兩種不可作分辨的事情外,可作分辨,而且需要作分辨的事情可說是不勝枚舉。我們需要作分辨的事,大約可分三類。
第一類是對某種事情,我們應採取何種態度。例如,在我們具體生活中發生一件事情,我們願意分辨天主要我個人積極的贊成、支持或反對這件事,或是採取旁觀的態度。
第二類需要作分辨的就是:在許多可作的事情中,我們分辨應該優先作那些事;或是對某件事情,我們應該去作,還是不去作。因為在我們具體的生活環境中,我們作的事情非常多,而且這些事情都是好的。但是,由於我們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我們無法把我們「應該」作事情一一作到,因此就在祈禱中求天主的指示,分辨應該作何事,或根本不作何事。這種分辨在今日具體的環境中,十分重要。今日社會的特徵之一就是忙碌,各方面對我們的要求和壓力多而且大。有時,我們在忙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好像一天到晚都在為天主工作,但實際上又覺得自己的內心空虛,沒有什麼意義。這正表示我們在這樣的忙碌中,並沒有真正找到承行天主的旨意。愈是在各方面對我們的要求和壓力大時,我們愈應該有一個時間停下來祈禱,求天主在我們具體的狀況中,告訴我們在許多可作的好事中,作一個優先性的考慮以及取捨。使我們一方面能夠真正承行天主的旨意,同時也接受每個人在時間、精力上的有限性。因為這個有限性也是天主對我個人存在性的話語。
第三種分辨是在完成同一件事情上,可採取的許多不同的方法中,我們該分辨應採取那一個具體的方法。尤其在這種科學發達、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法來作同一個事情。有時,我們需要分辨天主到底要我們採取何方法,因為有些時候並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或是天主的旨意。因為最有效的方法,有時會花太多的錢,相反貧窮的精神。因此,這不是天主願意我們所作的。
在這三種分辨中,我們所要討論的另一個問題是,到底一個人在這些事情上,只需要偶然作分辨,或是需要時時不斷地作分辨?關於這一點,又可以分個人團體來談。
在個人方面,對於作分辨細膩的程度,完全要看天主聖神對他的推動來決定,因為在靈修生活的過程中,天主聖神在不同的階段,對每一個人作不同的要求。有些時候,天主聖神只在較重要的事情上要求人作分辨。可是,我個人作靈修輔導的生活中,也看到在某個人的靈修生活的某個階段中,天主聖神可以非常嚴格地管制他,要求他在許多生活的細節上,對聖神的指引俯順。如果一個人體會到聖神在他的心靈上作如此的推動,而又經過神師的認可,他在具體生活中分辨細膩的程度,可能要推展到許多以前他在生活中所不注意的細節。
從團體來看,並非所有的事都需要經過團體來分辨。因為這是在時間和精力上所不可能的事。團體分辨神類的具體過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只有在重大的事情上,長上可以要求整個的團體共同來作分辨;但在許多普通的事物上,在修會會院中,可以用開會的方式來表決,達到一個共同的協議。嚴格來說,這不算是團體的分辨。現在在團體中,採取另一種分辨的方式,就是長上與他的諮議員和幾個少數的人,在具體的事情上作分辨。這樣可以減少浪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所以,團體在某些事上是否要作分辨,完全要看這件事情對整個團體的重要性而決定。從以上的描述看來,最重要的是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有一個基本的態度。由於我們的信仰要求自己對天主作一個自我奉獻,也要求我們在整個的生活中奉行天主的旨意。這種奉獻和願意承行天主旨意的態度,在我們個人的心靈中,形成一種自我空虛,好讓天主的旨意愈來愈真實而確定的在我生命中顯示出來,而我願意以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將天主的旨意付諸實行。
分辨神類的三種不同時機
所謂分辨神類不同的時機,是在天主與人的交往中,天主用三種不同方式來顯示祂的旨意。因此,決定分辨神類時機的不是人,而是天主。
第一種時機,是天主在人沒收有作任何思考和祈禱之前,天主先決性地啟示了祂的旨意。在聖經中,這一類的記載非常多,例如瑪竇被耶穌召叫作祂的宗徒,這時他不需要分辨耶穌是否真的召叫了他;而是他需要決定自己願不願意回答這個召叫。另一個例子是:保祿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耶穌把自己顯示出來。這時,保祿要面對耶穌作一個答覆。在教會的歷史中,可說天主在世世代代都曾經用先決的啟示,把自己的旨意顯示給許多人(並不一定是聖人)。所以,在我們今日的世代中,我們不能說,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天主常是我們生命絕對的主宰,只有祂可以自由地進入我們心靈。祂常常可以先決地、主動地來告訴我們,祂對我有什麼要求。所以,我們不應排除在我們信仰中,天主如此去作的可能性。反之,我們要準備好接受天主以這樣的時機啟示祂的旨意。
第二種時機是天主在和我們的交往中,以神慰和神枯交替,來使我們明瞭祂的旨意。大致來說,我們可對這種時機作以下的描述:在我們作分辨祈禱時,如果我們心中有某些傾向,就可體會到天主與我們更加地接近,或肯定心中的這些傾向給我們神慰。但如果我們心中傾向於另一方面時,天主好像遠離我們,表示與我們的傾向不予肯定,甚至反對。在這種與天主接近或遠離交替的經驗中,我們慢慢地體會出,天主實際上願意我們作什麼。
在此時機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所謂的神慰和神枯到底是什麼。在神操中,聖依納爵所說的:論神慰,幾時人靈因一種內心的激動而對他的造主真主燃起炎炎愛火,或者幾時他感到世事索然無味,除非為了愛它們的造物主之外,覺得它們本身並無可愛之處:這種激動和感覺便是神慰。同樣,幾時人或因痛恨己罪,或因基督我等主的苦難,或因其他與事奉讚頌天主直接有關的事而流出熱淚,而越發愛主,這也是神慰。最後,一切信、望、愛的增進,一切內心歡樂情緒,凡是足以引人嚮慕天上事,力圖救靈,以及令人泰然棲息於他的造物真主心態,都是神慰(1)
神慰並不一定是常常感覺安慰,常常流淚感動;神慰是我們心靈整個的趨向天主,以天主為我們行事和生活最後目標,這就是神慰。另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神慰有時候並不是那樣的單純,也會有別的因素加進來。以後,我們會詳盡分辨。
所謂的神枯,更是與以上對神慰的描述相反。例如,靈修的晦暗、內心的騷擾,對卑污世物的趨向,各種煽動和惑惹起的不寧,引人失去信心,沒有希望,沒有愛情,覺得整個靈魂慵懶、冷漠、愁苦,像是離棄了造主真主一般(2)。因為神慰與神枯既全然相反,它們各自所生的思想便也截然不同。所以整個講來,神枯是人的心靈和生活趨向以受造物為目的。
房神父和詹神父在演講中都曾提過,人潛意識心理的困難。內心過去的創傷、經驗都可以引起這樣的神枯。神枯並不一定是由天主引起的,而是由於我們的心靈還沒有淨化到完全以天主為自己整個行事和生活的目的時,我們常會受到這樣的擾亂。因此,即使天主願意與我們來往,我們也願意真心追尋天主旨意的時候,我們心靈的趨向還是會有不穩定的體會和感受。一方面,來自我們個人內心因素的影響,或來自天主的吸引和拒絕;另一方面,也有外在環境所造的壓力。在這種神慰和神枯交替的情形中,我們以探索和追尋的態度去尋找天主的旨意,這個時機可以說是分辨神類正常的境遇。
第三種分辨的時機(3)是:人沒有體會到內心任何感動的境遇下所作的分辨。這時,我們所感覺到的是心平氣和,並不感到天主特別的吸,也不清楚地看到天主願意我們作什麼。但另一方面,也沒有來自外來的壓力和干擾,以及內心的衝突和矛盾。在這種時機中,好像天主願意我們憑著自己理性的思考,來作一個決定。那麼,對於這種時機和境遇,為什麼還被稱為分辨神類呢?這與純粹理性的思考,又有什麼不同呢?其不同點在於我們現在所謂理性的思考,並不是只憑著我們理性的推理,而是憑著自己的理性,必須考慮到信仰所給我們帶來的光明。在一個具體的環境中,我們作一個決定和判斷。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得到這個決定和判斷之後,我們應該把這個後果呈現在天主的臺前,請祂以內心的平安給我們作一個肯定。這也就是第三種時機的分辨神類和純粹的理性判斷根本不同之處。
在一些較複雜或時機需要長時間的分辨中,第二種時機和第三種時機會交替出現:這就是說,我們有時會感到天主在我們內心推動和工作,但也有時會體會到天主不在,更有時會感到內心的擾亂。如果我們分辨的事情對我個人有非常重大的關係,那麼在這種情形下,最好請教一位在分辨神類上有相當經驗的人,幫助我們來分辨內心所受到的不同推動。因為在一種長期的分辨中,有時第二和第三種時機的分野不太清楚。最顯著的例子,比如聖召的分辨。一個人可能經過相當長期的時間祈禱、摸索、追尋天主是否召叫他(她)作神父(修女),進入修會。在這段過程中,他可能經歷到神慰和神枯;也可能經歷到心平氣和,不受任何推動的時刻。所以,這第二和第三種時機並不互相排斥。如果我們能夠對它們的性質和精力有較清楚地認識,這可以幫助我們,在很具體的情形下,採取正確的態度來明瞭天主的旨意。
分辨神類的基本過程
這一部份可說是整個演講的核心,今分四點來描述。
第一點:事先準備。這是對分辨神類最基本的要求。在詹神父的演講中,已經很詳細地討論過:一個人如果要很好的分辨神類,應具備那些基本的知識和條件。這些基本的知識和條件,可說是作好分辨神類的遠準備。可是在面臨一件具體的事情時,我們應作一些近準備。首先,祈禱常是重要的準備。分辨神類在本質上是一個祈禱的過程。就是願意在和天主交往中,認識天主對我們具體的旨意。按需要分辨事情的重要、困難和複雜性,我們也可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來作祈禱。這種祈禱主要是使我們在天主面前培養心情。其中最重要的是瞻仰耶穌,看祂如何順從聖父的旨意,服從至死,並且死在十字架上,而成為普世和我個人的救主。
以上所述,常是個人分辨神類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我在承行天主旨意的心情和真誠上不夠確定,那麼我的分辨神類也不可能得到顯著的效果。此外,我是否確實願意在某些特定的事上去分辨,承行旨意,這也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因為,當我在某件特定的事情上,覺得有相當的困難;那麼我就應該面對這個困難作特別的祈禱。有時,這種困難表示我在內心不論下意識或是外在壓力,或是自己個人的能力給我帶來困擾和阻礙,我就需要面對這些具體的因素,以祈禱的方式一一加以澄清,幫助我達到內心的平正。也就是藉著祈禱使我願意在基督內真正自我奉獻、自我空虛,使天主的旨意能具體的顯示出來。
所以,在這樣的祈禱中,呼求天主聖神的幫助,是不可或缺的。因為聖神常按天主的旨意、在我們心中以無可言喻的嘆息替我們轉求。聖神的引導和聖神給我智慧及勇氣,常是在分辨神類中的必要因素。這裡的智慧不是指普通的智慧,而是按信仰的精神和光明去了解天主的旨意。一個人只可能在不斷地祈禱中求得。而且,這種恩惠也不是我們一次在生命中獲得,就永遠存在。由於我們的生命是在繼續不斷地變化和成長,所以,我們常需要祈求天主聖神賞賜我們,在各式各種的變化境遇中,給我們了解天主旨意的智慧,以及去承行這種旨意的勇氣。這種祈禱可以是我個人一般性的祈禱,也可能是面對一個具體問題時所作準備。
第二項準備是面對事情的準備。我們必須對分辨的對象有一個初步的界定,我到底要分辨什麼?在我所要分辨的事物中,我們已知的因素是什麼?我們不知的因素是什麼?在作了這些界定以後,就知道我們分辨的努力有了一個方向和範圍。否則,我們在毫無邊際的空洞中摸索,一定會浪費許多時間和精力;而得不到具體的效果。在這一項事先的準備上,我常可以用我的理性來進行處理。
第二步驟是資料的收集、分析。當我們大概限定了我們所需要分辨的對象,就應在這個範圍中收集所需要的資料。這些貨料可分為四方面:
1. 與信仰有關的資料:首先,要看在信仰上的價值如何,與聖經、信理、倫理……各方面有何關聯。並且也要看在這件事上天主與我個人的聖召有何關係。由於天主給每個人的聖召各有不同,他們工作的範圍也各異,每個人應在天主給他聖召的範圍內來看這個問題。天主對個人的聖召是天主對先決的旨意。所以,在極特殊的情形下,天主後來的旨意常不超越先決旨意的範圍。例如,一個修會基本的工作中,是不作醫療工作的;天主不會忽然要他們去辦一所醫院。關於信仰方面,所要收集資料的多少和繁簡,當然要看所需要分辨對象的性質及其複雜性而各有不同。
2. 個人具體的狀況:這狀況不只是我我個人心理的狀況,而是我現有心理的狀況與我的工作有何關係。如果可能,在某些重要的事情上,也求天主的光照,看看對這件分辨的範圍有沒有潛意識的作祟和干擾。其次,我個人健康的狀況也應該列入考慮。一般來講,天主在我有病時,不會突然的治好我,而要求我作一件超過我現在體力所能負擔的工作。
3. 我分辨的對象:所牽涉具體的人、事、境遇,以及別人在這件事上具體的要求。如果這件事對我是不可能的,我要如何地拒絕?這件事我可能作,我要如何進行?在這項資料中,不但牽涉到人、事、環境,也要考慮到當地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雖然這並不表示天主不能打破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要求我們在某一件事情上作一種先知性的表達,來改良或提昇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中某些因素。如果事情重要,在這方面我們所需要收集的資料,至少會幫助我們看到,在具體履行天主聖意中,所要牽連到的問題或遭遇到的困難。
4. 我們要收集分辨對象的專業知識:例如,我們要蓋一幢房子,一定要請建築師給我們專業方面的意見;而不能夠只憑著自己一點常識,替代專業人員所能提供的幫助。
在這四方面所要收集資料的多少,以及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當然要看分辨對象的重要性及其他的因素。在我們可能收集到的資料齊全以後,就應重新擬定我們分辨的對象。因為這使我們可以比在沒有這些資料以前,更清地看到為作這件事所牽連的因素和問題。實際上,在整個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其本身也是一個分辨的過程。對我們收集到的資料,我們也應在祈禱中加以考慮而判斷。這個判斷可分為幾方面。一是這項資料或這種可能性,在信仰上的價值如何?二是某種方法或某種可能性,是否違反倫理道德?所以我們要對某些資料作善惡的判斷;並要考慮當我們採取某個方法或某一個態度時,產生或善或惡的後果。第三,在我們所作的事情中,常常要對資料作一個經濟判斷。所謂的經濟判斷,不只是金錢方面的判斷。例如,所花費的人力和時間,在某些事情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第四,對我個人能力的判斷。因為我們每個人在時間和精力,以及其他的能力上,都有某些限度。我面對所需要作的抉擇,是否在我個人的能力範圍之內?為作這項判斷有時候相當困難,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評估,由於很多因素的干擾,常常一能很清楚地看出來。這也是中國俗語所說的「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特別需要祈求天主。
由上述看出,整個收集資料的過程,不只是一個理性的推理,而是需要在跟天主的來往中,以祈禱的態度追尋、探索天主的旨意。在這個過程中,常有一個基本的緊張,那就是一方面是人的罪惡、軟弱、有限;另一方面是天主的救恩和祂的德能。一方面,我們不能夠把事情太理想化,或是好大喜功;但另一方面,有時候天主的要求好像超過我們的能力、情況所能作到的。但祂上智的安排,最後會以祂的德能來彌補我們的不足。所以,分辨神類並不是常常選擇在理想中最好的一項。如果這樣,我們就不需要祈禱了。因為在理想中最好的事,實際上,常常是我們作不到的。這是在人一方面所有的限制。我們不但應承認這一點,而且也在具體的抉擇上接受這個事實。另一方面,我們常是面對一個全能、全知、全善、給人救恩的天主,我們常常要給祂的行動留有餘地。所以,一方面我們不能夠理想化;另一方面,我們不能關閉在自我的限制中。分辨的目的就在這裡。有時,我們需要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和探索、祈禱、收集資料,分辨在經歷多次的神慰、神枯中,才能夠慢慢了解天主在這件事情上對我們所有的旨意。
在談完第二種時機分辨的步驟後,現在我們再看,在第三種時機中如何作分辨。以上已說明,在這種時機內,我們體會不到天主對我們有什麼特別的感動。也沒有其他神類和來自我們自己內心的擾亂。在第三種時機的分辨過程中,我們感到平靜,用我們的理性去判斷所收集的資料,並按我們的能力和知識作一個選擇。但最後的一步,卻要求我們把所作的抉擇,呈獻給天主,請祂給予我們一個肯定。天主的肯定就是來自祂的平安。天主是使人平安的天主,常在平安中顯示祂的旨意。這種平安是天主的旨意,和人心靈願望和諧的後果。當我所作的決定和天主的旨意相合時,我們就體會到這平安。
關於這種來自天主平安的肯定,我們還應當對它作進一步地探討。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在祈禱生活中,與天主的交往稍有進步時,就常體會到天主所給予的平安。耶穌曾說過:「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把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給的一樣。」(若十四27)由於這種在祈禱中常有的基本經驗,慢慢地我們便會有一種分辨的能力:分辨什麼是來自天主的平安,什麼不是來自天主的平安。
不過,我們也應該注意幾個問題。有些人在長期的掙扎、探索後,忽然作了一個決定,這時他感到一種平安。例如,一個人不知道他是否有聖召,在長期的祈禱中,其結果仍然很不清楚。最後,他自己作了一個決定,因而感到一些平安。但事實上,這種平安並不一定來自天主,而是我們從一個猶疑不定的情況下,到達作了一個決定的平安。還有一種假平安是來自我們面對困難時,暫時找到一個逃避的方法而所感到的平安。對一個真正願意承行天主旨意的人來說,這種可能性比較少,但並非沒有。因為天主旨意並不排除人在承行天主旨意中,可能受的痛苦和所有的困難。有些人以為,如果去作一件事,有很多的麻煩和困難,就不是天主的旨意,那麼他們在分辨的基本態度上就有了問題。因為他們的價值判斷不是來自信仰的光明。因為耶穌曾說過:「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和福音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救得性命。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作為自己靈魂的代價呢?誰若在這淫亂和罪惡的世代中,以我和我的話為恥,將來人子在祂父的光榮中,和諸聖天使降來時,也要以他為恥。」(谷八34~38)耶穌的這些話才來自信仰光明的價值判斷。
關於這項平安,我還應說幾句話,那就是天主知道我們在靈修生活上進步的程度,祂容忍我們的軟弱和可憐,忍耐我們。所以,當我們事實上感到無力,但很真實地完全棄絕自己時,祂對這個真實的我有時也暫時會給我們一個較少困難的出路。可是,過了一段時期後,祂可能對我的要求愈來愈嚴格。所以,我們要分辨何者是來自翕合主旨而所有的平安,並不是那麼容易而簡單的,必須常常以謙遜和空虛的心祈求天主的光明。
上述第二時機和第三時機所有的基本步驟和過程,在時間上並不一定按演講秩序先後排列。大半的時候,第二時機所講的四個步驟是同時並進的。我們一方面收集資料,一方面面對所得到的資料,祈求天主給予光明,而對所得到的資料予以探索和判斷。由於我們整個分辨的目的,是在於尋找天主的旨意,所以決分辨過程完成的時刻,不在我們,而在天主的決定。當天主最後很清楚地把祂的旨意顯示出來時,我們整個分辨的過程就算完成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在這整個的分辨過程中,我們把實際的問題、境遇放在天主面前,在天主和我之間去看這些事。我們所應抱的態度和所作的事,就是時時刻刻警醒祈禱。這整個分辨過程,是一個富有動力的過程,也是四個步驟互相影響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常有辯證性的緊張,千變萬化。不但牽涉到我個人的心理狀態、知識、能力、具體環境,也牽涉到我和天主之間的關係,和我祈禱的深度。所以,如何具體地應用分辨神類,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和天主交往的藝術。這需要慢慢在信仰生活中培養。
為了使大家更清楚地了解整個分辨的過程和步驟,我要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當我們要從臺北到高雄,我們究竟要採用何種交通工具呢?現在我們既然確定了分辨的對象,就應收集各種有關的資料。
第一、關於信仰方面的資料。例如,神貧的問題,表樣的問題,以及事情的輕重緩急。
第二、有關我自己的狀況。例如,我個人的健康情形,以及我要去高雄旅行前後可能要作的事,以及我那時所需要的體力和時間。有時,我必須要當天去、當天回來,在這一天前後,都有重要的事要作。這就限制了我選擇的可能性。
第三、外在的境遇。這牽涉到我是否跟別人同行,以及和別人在時間上的配合。和同行者的心理和健康狀況如何。或有時出於別人的邀請,他指定要我採用某種交通工具,或他能負擔的經濟能力限制了我坐某種交通工具。這些都應列入分辨考慮之內。
第四、專業的知識。那就是各可能而可行的交通工具。例如,飛機、公路局、汽車、火車的時間表,行程上所需要花的時間,以及它們的價格。
大家也許要想,我把這樣一件簡單的事,好像弄得非常複雜,實際上, 有的時候會比較複雜,有的時候會比較簡單。因為有的時候,在時、地和境遇,以及我個人健康狀況,或事情的重要性中,已先決性地排除許多的可能性,只給我一種可能性。例如,與我同行的人會暈汽車,那麼,我只可能在火車和飛機中選擇其一。而飛機又太貴,所以,我只有選擇火車了。有時我獨自一人前往,但因為在此前後我都有重要的事情,而邀請者願付我的飛機票,那麼,我只有當天坐飛機去,當天坐飛機回來。而儘可能在高雄作我的事。但也有的時候,有空閒願到高雄拜訪一位朋友;那麼,在這過程中,我的選擇又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們在這樣的事情上,也願意尋找天主的旨意,還需要不斷在理性的考慮中,在祈禱中得到來自天主的肯定及平安。這才是我們按照信仰去度靈修生活理想的境界。希望這個例子能夠使大家看出在分辨上所牽涉到的各項不同的因素和問題。
分辦神類中常遇到的困難
在分辨神類中遇到的困難當然很多。現在我只能提出幾個平常較多發生的困難。
1. 經驗和資料不足 在經驗不足時所發生的困難,可能是分辨先後秩序顛倒。例如,我們必須先分辨天主要不要我去看電影,然後才能分辨天主要我看那一部電影。如果我們先作第二項分辨,我們可能根本得不到答覆。當然,這個例子過於簡單。在許多較複雜的問題上,可能有四、五個不同層次的分辨,我們必須先把這些不同層次的先後秩序排列,才能找到天主對我們的真正旨意。
關於資料上的不足,有時會造成我們作某件事情的可能性知道的太少,因此,在分辨上無法得到答覆。例如,本來一件事有三種作法,但是按我自己的經驗和資料,我只知道有兩種作法。而天主的旨意恰好要我用第三種方法去進行,那麼,我在分辨中就無法得到一個清楚的答覆。
此外,因個人情緒的干擾,或專業知識的不足,而不能夠作好分辨,這在詹德隆神父的演講中,已詳細地提到,在此不再多述。
2. 對神慰本身和其餘效果分辨不清。這一點在聖依納爵分辨神類的規則中曾提到。因為只有從神慰的本身,我們所明瞭的才是天主的旨意。在神慰的餘效,及許多美善的思想,可能來自我個人的推理,也可能來自其他方面的影響。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當一個人祈禱時,深深為耶穌的苦難所感動,而自己願意和耶穌一同受苦,這可說是神慰的本身。當神慰過去,他在熱心的情緒中,決定要加倍的克苦,因此他決定要減少飯量或睡眠的時間。雖然這些可能是聖善的思想,但卻並不一定來自天主的旨意。尤其靈修生活中所作的外克苦,對身體的克己苦身,需要長上或神師的指引,否則會發生很大的問題。
3. 魔鬼假裝光明的天使。此地所指的魔鬼,並不一定是我們在平常所懂的魔鬼,也可能來自我們內心潛意識的作祟。這項困難平常都是到了靈修生活中作比較精密和深刻的分辨中所發生,所以非富有經驗的靈修指導者,不容易分辨這個困難。這一點也牽涉到詹德神父所講的,在深度心理學中潛意識對我們行為的影響,牽涉到我們在作決定時,所作的心理自衛合理化,甚至自我欺騙。所以,對自我軟弱的認識,以及一般人性困難的體會,為我們是非常重要的。詹德隆神父在他的演講中,特別提出這些,並討論了這一類的問題。在這裡我願意強調,一個人若能分辨出魔鬼假裝光明的天使,可以算是在分辨藝術上達到一個相當高深的地步。這人必須在長期不斷地空虛自己,尋求天主旨意的練習中。並在富有經驗者的領導之下,才可免於陷入錯誤和惡魔的詭計。這是我們走靈修道路所常要注意的。


結論
從分辨整體的過程和方法來看,分辨神類實在是實現信仰和靈修生活的藝術。靈修生活最後的目的就是在具體的生活境遇中,不斷地承行天主的旨意而成聖。假使我們不能辨認出天主的旨意,一切靈修生活的努力都可說是空洞的。
由於天主的旨意是一種藝術(而不是一種技術),它一方面有客觀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個人的靈修度和經驗。必須兩者配合,才能使人在靈修生活中不斷進步。所以,它是一個能終生追求學習的過程,也是一位基督信徒成長必經的道路。基督徒在靈修生活中,可說沒有僅僅一次分辨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一切問題;我們必須不斷地在實習中成長。這種成長由於外在環境改變,年紀的增長,使我們在靈修生活中能逐漸於成熟,而因翕合主旨,與耶穌基督有更完美的結合。若能以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演講,我想可能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附註:
1. 見神操三一六號。
2. 見神操三一七號。
3. 見神操一七五號、一七六號、一七七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