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成世光 |

 

 

44
神學論集
(1980)p245-256
   

修身克己  

 

成世光

 


釋義
(一)「修身克己」,乍看之下,修身是靈修的積極面;克己是靈修的消極面。
但進一步推敲,修身與克己都有積極、消極的兩層意思。
1. 「修」字有修理、修補、修讀、修好、修養、修持、修練等說法。修理、修補是「修」的消極面,而修護、修好也包含有消極的意思。比如:人防護自己不陷於罪惡;若不幸犯了罪,趕快以懺悔禮修理、修補、修護自己靈魂因罪惡所遭受到的損失,進而與天主修好,恢復與天主的正常關係。這是修身的消極行為。惟修養、修持、修練等才真是修身的積極面,才真是修德的積極行動。
2.  「克」字有克勝、克服、克制之意,也有克盡所能、克盡厥職的意思。克勝、克服、克制等於說是制伏、鎮壓自己,是克己的消極面;但克盡所能,克盡厥職,是克己的積極面,比如:康誥說:「克明德」;堯典說:「克明峻德」。都是說人應該盡己所能,發揚天賦美德,修得崇高德行。這是克己的積極面。就連孔子所講的「克己復禮」的「克己」,也包括著消極與積極的兩個層面。
(二)「身」與「己」是兩個通訓字,只是在說話方面或寫作上,大家都習慣用「修身克己」,而不用「克身修己」而已。
因為修身的「身」,非血肉之身,乃倫理之身,即「安身立命」的「身」,「立身處世」的「身」。易言之,修身的「身」指的是人的生活和行為。而克己的「己」呢,正好指的也是倫理的「我」。
不過克己應與刻己相區別:刻己是刻苦自己;克己是克制自己,或克盡己能的遵行天意。所以克己不能改為刻己,反之亦然。


源淵
1. 聖經、聖傳、以及教會歷代訓導中,充斥修身克己的道理,因為修身克己是基督徒必須有的行為,是人成聖的必要條件。一個人,特別是基督徒,如果「放僻邪侈,無不為己」(孟子滕文公上),不但成不了聖賢,分享不到天主的神性生命,而且連起碼的人格也保不住。所以修身克己的道理,從基督開始,教會就常不斷的向人講解。
瑪竇福音中記載耶穌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十六24)。我不懂希伯來文及希臘文。就聖經的拉丁文義方面看,棄絕二字有徹底否定的意思。「棄絕自己」就是說徹底否定自己,不使自己興風作浪。這與中文克服自己、克制自己的意義相同。因此,吳經熊先生翻譯的福音瑪竇傳,就採用了「克己」,而沒有說「棄絕自己」。
施譯教父靈修選集第五九四條,是聖奧斯定論克己的道理。聖人說:「請大家壓制私慾偏情吧!領洗時,你們宣了誓,棄絕罪惡,可是私慾偏情還是存在。……你們若克服了自己,就克服了一切。」
2. 論語顏淵篇載,顏淵問孔子有關仁的道理,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朱注說:「己,謂身之私欲也;禮,天理之節文也」。朱子又引證程子的話說:「非禮處,便是私意」。
「己,謂身之私欲也」,這容易懂;而「禮,天理之節文也」,則需要解釋一下。中國古代所講的禮,意義甚廣,包括人對敬天、祭祀、治國、行軍、作人、作事等應遵循的各種規範,我們從禮記一書中就可以了解這一層意思。所以說禮是一種「節文」:有章節的條文,有節制的章則(有人也譏諷中國禮的繁文縟節)。但這種約束人,督導人的「節文」,應合乎天理(Lex Divina),合乎自然法(Lex naturalis),人不可以隨便制定或更改,因此朱子說:「禮,天理之節文也」。
3. 「修身」二字可以說是中文特有的辭彙,其淵源來自大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大學這一章的結論中,曾子還肯定了孔子的意思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以修身為本」。意即人不論是貴為天子,或是庶民百姓,都該以修身為敬天、治事、作人、處世的根本修養。
孟子離婁章句下,記載了孟子的一句話:「守孰為大?守身為大」。朱子注解說:「持守其身,使不陷於不義也」。朱子注解說:「持守其身,使不陷於不義也」。
論語講「身」的地方也不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學而):「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又說:「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這些「身」字指的都是倫理生活,道德行為。至今社會上仍流行的兩句話:「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實踐
以上簡單的說明了「修身克己」的意義及其源淵,而最重要的還是實踐,即實際度修身克己的生活,這才是靈修的重點。
1.  耶穌的教訓是:人如果願意作祂的門徒,跟隨祂,度祂的生活,分享祂的神性生命,必須要克制自己的私欲,否定自己的貪求,一心一意的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在祂後面走。耶穌為拯救人類,隱沒了自己天主性的尊威,成為一個普通人,除了罪惡以外,成為與我們完全一樣的人。耶穌在世卅三年的時光,完全為承行天父的旨意,追尋天父的光榮,絲毫沒有為自己打算過。僅在山園祈禱時,說過這麼一句話:「吾父乎!事苟可能,請免我飲此苦爵。」然而立即又改口說:「雖然,勿順予意,但遵父旨。」(吳譯新經全集,瑪二六39)這是犧牲、這是克己。完全犧牲了自己的意願,徹底克服了自己的私情。耶穌是我們修身克己的典範。我們身為基督徒的,特別是聖職人員與修士修女們,應該亦步亦趨的跟著耶穌走。否則,我們就不配稱為基督徒—基督的門徒。
耶穌還教給我們學習祂的良善、謙遜,以修練自身、與天父看齊。
2. 孔子教導顏淵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我們還要加一個「非禮勿思」。
「禮」的意義如前所說:是天理的節文,是人表達無形天理制定的有形條文。因為「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皋陶謨)上天是藉人間的合理制度,表示祂的旨意,表示祂的賞罰。所以凡不合禮的言語行動,也就是不合天埋、不合上天旨意的言語行動,我們絕對不能作。人,特別是基督徒,必須遵行上天的旨意,實踐內外克己的功夫,以期返歸仁德,進入神愛的境界,分享神的生命。
3. 修身的「身」,既然指的是我們的生活和行動,克己的「己」既然指的是我們的私欲,那麼我們要修身克己,就必須善度我們的生活,制伏我們的私欲,使我們的私欲完全被克服,使我們的生活完全合於天主的聖意。
為幫助我們修身克己,保祿宗徒講過「死於罪惡,活於天主」的道理。「死於罪惡」是克己的功夫,「活於天主」是修身的表現。保祿宗徒說:
「我們藉著洗禮,已歸於死亡,與祂同葬了,為的是基督徒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也怎樣在新生命中生活……所以不要讓罪惡在你們必死的身體上為王,而使你們順從它的情欲。也不要把你們的肢體交給罪惡,作不義的武器,卻該將你們自己獻給天主,有如從死者中復活的人。」(羅六4~13)
一具屍體對外界的形形色色,都沒有反應了,也就是說:世間的一切誘惑,對屍體來說,絕對發生不了作用。保祿宗徒說:「我們因著洗禮歸於死亡」,意即我們基督徒應克制自己,使私欲完全寂滅,如同屍體一樣:對於罪的誘惑,一再有反應,不再能動心。然後積極的克盡己能,修養自身的生活,時時承行主旨,完全融合在天主內,如同基督一樣。這是保祿宗徒給基督徒制定的生活標準,我們一定要全力以赴,在天主助祐下,在聖母保護下,修練我們的身心,克制我們的私欲,成為「在基督耶穌內,活於天主的人」。
最後,我們以保祿宗徒的話作結束。我講這些話;「這並不是說,我已經達到這個目標,或已成為成全的人;我只顧向前跑,看看我是否能夠奪得,因為基督耶穌已奪得了我。」(斐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