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徐 可 之 譯 |

 

 

41
神學論集
(1979)p389-394
   

聖 召 輔 導 要 點

 

徐 可 之 譯

 


(本文是耶穌會紐約省聖召輔導小組所提供的一份資料,內容簡明具體。現在譯為中文,給在臺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同道作為參考。)


近幾年來,有不少人在為「如何輔導聖召」而煞費心思,尋求良策。下面要特別指出有關神修輔導的幾個重點,給大家作為參考,因為神修輔導是「聖召輔導」的基本關鍵。現在先簡短說明神修輔導的意義,然後指出七個要點,最後與聖召輔導工作配合而作結。
若望•樂巴思 (Jean Laplace)給神修輔導所下的定義是:「幫助一個人,使他在信仰上成為他自己。」威廉•康諾立 (W. Connolly)認為神修輔導「主要是在於幫助人把自己自由地放在天主手裡,讓天主和他接觸,使他更自由。」從此可見,神修輔導的特有目標是:幫助一個人,使他變得更自由,因而對天主的吸引能更敏感勤快地積極響應。
輔導一個考慮聖召者,特別是在於協助他,使他能在聖神的引導下,自由地選擇那適合他的生活方式。為達到這目的,輔導自己必須熟悉下面要提出的一些要點,因而更了解受輔導者的內心情況,好能提供更適切有效的幫助。讓我們舉例說明:當一位精神病醫師或心理學家要寫一份「會談報告」時,他會從一個相當短的談話中而獲得許多資料。他會「看到」心理葛藤的重點,使他在案主所提的一些事件中,能發現它們的特殊意義。這裡我們無意把聖召輔導要點和心理治療會談相比,而只是願意使輔導聖召者,在會談時有更明確的方向和目的。利用下面的重點會更容易把問題早一些提出來討論 (這些問題最好在決定選擇獨身奉獻生活前提出),因為這些重點和度獨身奉獻生活的基本條件關係密切。七項要點如下:

一 聖召歷程
神修輔導不只是有關祈禱生活,而是包括一個人的整個生活歷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和長期的內心嚮往中,更容易看出聖召的標誌;這比那一時的「強烈的宗教經驗」更穩妥可靠。一般來說,這樣的人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考慮到過這問題,所以在會談時,一個很好的問題可順便提出:「為什麼現在你覺得要特別考慮聖召呢?」意思是說,他為何在目前的生活中,感到天主好像要他選擇修道生活呢?輔導在此要幫助他,使他自己發現並看出,這樣的生活方式,在他整個生活歷程的背景下,是否顯得有意義?因為在整個生活歷史的進展中,人可看出天主的召喚;聖召 (對人來說)就是接受這生活歷史的事實。這裡一定應有慷慨大方和關心他人的標誌,或是志願參加,或是他的工作本身就是在為他人服務。不要讓受輔導者只談自己的祈禱生活,其他什麼也不提。在談到他生活中不斷感到對司鐸或修會聖召發生興趣時,也可隨時加上一句:「為什麼特別喜歡這個團體呢?」

二 信仰經驗
一個人的心路歷程和長期嚮往是分辨聖召的最好依據,但在此歷程中一般常有個人的內在信仰經驗。這可能是在一次靜修或個別輔導的神操中,在個人祈禱時或是藉著生活中比較有關的人、地、事、物……輔導的任務之一就是幫助他,使他對自己的信仰經驗作一深入的檢討與整合。自然在此也要詳談祈禱生活:他平常怎樣祈禱?有何感受?祈禱的時地、多寡?祈禱對他的生活有何意義?輔導應鼓勵他,盡可能在每週內參與感恩祭,並閱讀些有關神修的書籍。
為考慮聖召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對自己的內心生活,應逐漸感到明朗化,開始會分辨內心的不同感受與動向 (欣慰或苦悶,平安或擾亂,……),並知道在這些不同情況中應如何安定自處,積極成長。在生活中他應越來越意識到,天主在過去和現在,一直都是和他有著位際性的接觸來往,這樣他可在天主前開放自己,準備響應天主的任何召喚。其實,分析到最後,確認聖召的最好標準,還是聖神在人的生命歷程中所給予的不斷推動和吸引。

三 心理狀況
1. 對權威 考慮聖召者仍處在「反抗權威」的階段否?或是處在另一極端,對權威過分尾隨順從?他是否常在注意,輔導喜歡聽什麼就說什麼?他會適當地獨立自主否?他是否開放,能接受建議、批評、改正?這裡也應談到有關服從的意義等。
2. 性本能 性本能是人性的基本一環,他對此有明確的肯定否?為度獨身貞潔生活,他有足夠的條件與決心否?這問題有兩面:一方面是他有能力過一種健康的感情生活,但同時又能節制性本能的衝動。在生活歷程中,對性本能有過什麼感受?現在在這一方面的生活情形,和他準備要選擇的獨身貞潔,能否配合一致?有手淫的情形否?(如有手淫習慣,他在怎樣使它減少,使它逐漸停止?)如果已有過性關係,那這關係是否已成過去,而他今後真能度獨身貞潔的生活?他對性的看法如何?性衝動時他如何處理?目前有異性朋友否?彼此的交往情形如何與要選擇的獨身方式配合?有否對異性不感興趣,而更喜歡同性的朋友?
當然,有關貞潔方面的問題都是很個人的事,但在輔導過程中必須提出;可是在討論這方面的問題時,也必須把有關貧窮,服從方面的問題,一併提出討論。
3. 對貧窮 對貧窮聖愿是否有足夠的了解,並決心要如此生活?是否有能力自立發展,但同時又能真誠地和團體同舟共濟?在這方面可和有關的許多問題一併提出討論,如貧窮與聖化、貧窮與追隨基督等。此外應特別注意到的是,有不少青年更是受教會、修會的事業、地位所吸引,而沒有深入了解獨身奉獻生活的意義。
4. 人際關係 他和同學、同事之間的關係如何?喜歡同人交往否?有沒有知己的朋友?和朋友來往的情形、多寡……在嚴肅與幽默上表現得適中、平衡否?如果他加入團體,你是否樂意同他一齊生活?
5. 情緒反應 感到心志消沉時,他怎樣應付?有過無法工作的情形否?內心感到忿怒冒火時,他怎樣處理?怎樣表達?遇到失敗、挫折、撲空、打擊時,他怎樣應付、自持?從這些痛苦的經驗中他學到了什麼?有沒有不良嗜好?是否接受過心理治療或輔導?

四 家庭背景
和父母、兄弟姐妹間的關係 (以前和現在)一定都要提出討論。父母雙方對他的聖召有何反應?在聖召方面他是否太受父母、親友、或環境的影響?家庭中有人煙酒成癮否?父母的婚姻關係如何?有無分居或離異?同居或重婚?如果有,他對這事件有何感受?家庭中有沒有心理不健康的先例?如果有,他怎樣應付這特殊情況?
在這些方面有困難的人,並非就因此便無法度獨身奉獻生活;而是說,這些問題必須提出討論,特別是它們如何在影響著一個人的具體生活。

五 自我意識
他有「自知之明」(深入的自我了解)否?在他人面前如何自持?對自己覺得心安理得,或不斷在努力證實自己的能力?奉獻生活陶冶的重要關鍵,是藉著神修輔導,使人越來越認識自己。所以考慮聖召者,能真誠地面對自己、接受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這裡也包括一個人在順利成功時如何慶祝、感謝,在受到打擊、傷害時,如何接受並獲得治療。他有什麼特別興趣?他特別關心什麼?他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並符合奉獻生活的貧窮否?

六 工作成效

他能有效地工作否?對使徒工作是否也會有效?如果目前正在工作,他對這工作滿意否?以前的讀書成績,是否顯示出他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司鐸或修會所要求的陶冶?他對自己認真負責否?在個人的喜好中是否顯示人格成熟?

七 輔導的感受
在輔導過程中一般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受輔導者的身上,但輔導對自己在會談過程中的反應和感受,也應加以回顧和檢討,這對輔導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如果覺得有「不舒服」或勉強的情形,最好就問一下自己為何是這樣。如果合適的話,也可和受輔導者分享這感受,共同去找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常會有些不易覺察的「盲點」,可能是潛在的敵意,難言的焦慮,或下意識的衝動等。
注意:除以上指出的重點外,當然還會有別的事項應該談起。如受洗不久 (家中都非教友),或參加過某獨身團體,但不適合;或自己身為養子養女等。這些問題最好在進入修院前提出,而不是在進修院後才發現。

結 語
大家都知道,對心理輔導和治療最有幫助的,就是輔導自己在接受輔導和治療中所學到的具體經驗。同樣,一個人對神修輔導的了解,也是主要來自他本人如何接受神修輔導。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輔導自己的祈禱生活,和他自己對奉獻生活的滿足與喜悅。這樣他自然會給人一種適切的統一感 (言行一致),而這原是投身於神修輔導工作的一項特別有力的恩寵。
雖然我們一直在用「神修輔導」這個詞彙,但很清楚地可以看出,這裡所說的輔導過程,更是在於幫助考慮聖召者,使他能達到內心自由的境界,而不是引導他走向一個已定的方向。聖召輔導本身並不是使人去度獨身奉獻生活,而是幫助那些感到受召喚的人,來分辨清楚自己是否真是蒙召而奉獻自己。對天主的有力推動和吸引,輔導者應該時常地耐心等待,懇切祈求。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