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滿濟世 樂俊仁 |

 

 

41
神學論集
(1979)p395-398
   

住 院 病 人 的 牧 靈 工 作

 

滿 濟 世


樂 俊 仁

 


一提到住院病人的牧靈工作,很容易令我們腦中出現一幅景象:一個掛著紫領帶的黑衣人,站在一個奄奄一息,或者已經昏迷的病人床前唸唸有詞,最後來一聲「阿們」,於是大功告成了!
事實上,這種觀念實在是聖事機械形式化的流毒所致。經驗上來看,在有老教友的社會中 (如歐美地區),專行傅油的住院司鐸幾乎變成了死人的司鐸 (專為死人傅油——假定他還活著);老教友的病人情況良好時根本視神父為催命鬼,家屬更是千阻萬擋 (當然也有例外)。於是神父只有在病人死後或昏迷時 (已無法反抗)才去執行自以為十分神聖的工作。
如果我們還希望我們的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那麼重點就該放到情形還良好的病人身上,至少他的神智還清醒。也許我們的領洗登記冊或傅油登記冊上不會十分的精彩,但是無形的成效會使我們心安。
瑪竇福音告訴我們:義人是那些看顧病患的綿羊 (瑪廿五36)。我們也體會出,一個人若是生了病,躺在病床上,他的心靈所接受的外界干擾 (功名利祿)較少:因而他更能收心,準備自己的靈魂,接受基督的福音。有時一位本堂神父在主日彌撒中喊了幾十年的道理,都沒被接受;但是在病床上,講了一次,就完全接收了。神父該去看望病人 (不一定是教友),不必再多強調。在此要強調的是:不在醫院傳教的神職也該多探訪病人,特別是本堂區的教友或認識的人,不要認為,掛個電話給該醫院的負責司鐸,自己的責任就盡到了。 (所謂盡本分了!多消極的觀念!)有多少教友對我們說:「謝謝你們來看我,可惜我的本堂神父不能來,他好忙啊!」這實在是多麼可惜的事,放棄了與教友直接接觸的機會,放棄了給慕道者舖路的機會,放棄了與病人家屬增加認識的機會,放棄了與自己羊群同苦同樂的機會。(羅馬書十二15)
好!一個神父要去看一位病人了:
1. 多聽少說:我們做神職工作的人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會講不會聽。任何場合之下,我們都儼然有如站在講道臺上——不給別人發言的機會,等疲勞轟炸完了之後,轉身就走。病人的感覺是:這個神父辦公辦完了,又被他訓了一頓,生了病還沒處逃。
我們最好先多聽,然後配合所聽到的再決定該說的。有的同道說:這我不會!不錯,沒人天生就會的,要練習,要學習,要反省。為了拯救人靈,我們不是該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嗎?
2. 關心病人的整體 (心靈加上肉身):如果想與病人接近,先要大概了解病人的疼痛。這樣,我們的同情心和安慰的言語才容易發自內心,才不會偽裝,(其實形式化的問候,通常病人心中清楚得很!)但是神父不要自充大夫,亂批評醫療的是非,徒增病人內心的不安。有的病人對神父的權威性 (超出信仰範圍)很有信心,神父一句無心的話,病人可以對一切的醫療失去信心不安好幾個月!
3. 因材施教:我們不是一到床邊就要把「天堂、地獄」四個字搬出來,而該就每個人心靈、信心情況的不同,積極喚起他的信心。第一次訪問通常也許還不是提信仰的時候 (特別是外教人);先要做好舖路的工作。至於誰去收成,不必過問,只要發芽生長就好。
4. 不可強迫領聖事:領聖事必須教友自發自動。我們常遇到某本堂神父打電話來要我們去送聖體,結果我們發現,病人領得大分勉強。也有電話來說,某病房某病人要領洗 (至少家屬要)。我們去了,有的真是如此;但是有時是病人本人,有時是家屬,聲色俱厲地把我們轟出去。 (有一次,我已走出了病室,他們還要趕我離開病房。我只好出示證件,表示是醫院工作人員,有留在病房的必要!)轟出去還是最理想的,糟的是病人只看面子,沒有內心的誠意而領聖洗,領聖體,領傅油聖事!
5. 也看病人家屬:不但病人需要我們探訪,病人的家屬也需要我們的探訪。我們可以分擔他們的操心及難過;透過我們對病人家屬的安慰,病人也能得到極大的安慰。這真是向非教友的家屬傳教 (舖路)非常好的機會。如果病人死了,後事的料理,更要本堂神父多所偏勞。有許多的家屬對為死者料理後事的神職,常有極深刻的懷念。(當然要盡心去辦!)
6. 與病人一同祈禱:我們常常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他的病我們又愛莫能助,深的道理也無法吸收,有時真難,那麼,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一件事:我們的祈禱。在祈禱中,我們的心靈與病人相結合,更一起與天主結合。曾有一個病人,他什麼道理也聽不進去,只透過幾次祈禱,他接受了信仰,要求受洗,因為他在單獨時,自己也開始祈禱了。 (我們看完病人後說:我會為你祈禱,常是一張空頭支票!)
7. 傅油聖事:在平日的道理中我們就該給教友灌輸清楚的觀念;這件聖事不是垂死者的聖事,更不是死人的聖事。這件聖事幫助我們善生,也幫助我們善終。人人怕死 (也有例外,我們神職中的例外未必比教友多)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們生病時的一項考驗,看看我們究竟把永生看得輕重如何?
最理想的施行傅油聖事的時刻是:病人心甘情願,病人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家屬都在床邊,人手一冊禮儀本,加上發自內心的祈禱詞。
8. 人到心到:如果病人不要領聖事,不願聽道理,我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這一點關係也沒有。只要我們人到,我們的心意也就到了,我們的關切到了,我們的信仰之光也就到了。
「常」去看,比一次「長」看好。「長看」等於疲勞轟炸,使病人勞累,防礙醫務人員作業。寧可「雪裡送炭」,多看些少有訪客的病人,少「錦上添花」,去大人物面前湊熱鬧。
以上是些我們實地的經驗,願與大家分享。
病人在生病時,往往不要聽些高深的神學、哲學的深奧道理,對這些道理不太容易吸收。他們期待於我們的是,我們有信仰的人內心對他的關切與支持。他們要聽聽我們自己對生死的看法 (不是講道式的),對病痛的看法 (不是訓話式的)。有了最基本的內心溝通,我們才能幫助他的信仰,喚起他的信心。
主說:「去吧!你的信心使你痊癒了!」(谷十52)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