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朱蒙泉 |

 

 

39
神學論集
(1979)p115-131
   

家庭中的溝通                


朱蒙泉

 


民國六十六年八月十九日至廿一日,天主教家庭生活協進會,假輔大校園舉辦全國家庭生活營,參加者有百餘位夫婦。首講由新竹磐石中學校長陳明清先生主持,題目為「今日家庭生活」。次講由筆者負責,題目為「家庭中的溝通」。時過一年,既無時間也無心整理,但經友好催促,幸得周文漣女士的協助,將舊文整理出來。除向周女士致謝外,尚期有助於促進夫婦間的溝通和家庭中的幸福。

—作者謹識


根據研究所得,我們知道臺灣近十年以來,家庭的變遷相當劇烈。從關係來看,以前父子關係是家庭的主軸,其他的關係都是附件。兩性的關係,由分而合,由疏遠而親密,由私下而公開。選擇現偶和訂立婚約,由父母代勞而自由變愛,青年往往自己選擇了對象而後徵得父母的同意,婦女的地位也在改變中,在法律和職業前,取得和男性平等的地位,又由於經濟的共同負擔,教育機會均等,婦女的地位也就漸漸提高。小家庭的組織也就漸普遍,新婚夫婦離開父母而分居,更合乎工業社會的要求,離婚不再是男方的特權,結婚的動機由家庭宗姓為主,而成為兩人為主,不僅為後代的幸福著想,也為夫婦兩人的幸福著想。總而言之,現在家庭的權威,由父親手中轉移為民主討論的方式,而且,層階級是社會變遷的先鋒,這是輔大黃俊傑教授在一九七七年研究的結果,這種變化要求家庭每一個成員都能成為積極的份子,每人按照自己所處的地位和扮演角色,負起更大的責任,更有意識的參與家庭的生活,建立彼此良好的關係。因此,現代家庭中的溝通比以往更為重要。

一. 家庭關係的性質

1. 家庭的關係是動態的

家庭的關係在表面上來看似乎是靜止的,而實際上是動態的,平靜的生活中,充滿著新陳代謝的活動,平衝的關係下潛伏著緊張和鬆弛,相拒和相吸。

2. 夫婦的關係是兩人的需要和希望的表達與完成

人際的關係和溝通不是別的,正是兩人的需要和希望的表達與完成。夫婦之間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變動和互動中形成,為此關係要求夫婦彼此適應,彼此滿足對方的需要與希望,這些需要和希望不僅屬於意識的層次,也往往是潛意識的,也就是說,夫婦自己常常觀察不到,意識不到,但這些潛意識的需要和希望卻是存在的,待機而發,因此會帶給夫婦迷惑和無法捉摸的感覺,這些需要和渴望按著年齡,健康、環境、社會和文化等等因素的影響而改變,為滿足這些需要和希望,夫婦的關係應當不斷予以調整和演進。需要可能屬於生理、心理、社會或精神方面的:如飢渴、安全、隸屬、幸福等,希望可能是自我完成、實現或奉獻,而這一切都在互動交流中表達出來和圓滿完成的。

3. 夫婦關係的兩個特色

夫婦間的溝通普通有兩種特色,就是:一、相輔相成,互補互助,也就是橫的關係,二、按著一定的階段演變發展,也就是縱的關係。每個家庭雖有具特性,但都按照一定的階段,或長或短,按部就班的發展。
首先,我們把家庭發展的過程分成五個階段來描述,在這五個階段中,家庭好像細胞一樣有他新陳代謝的作用,亦即有兩股相反的力量,一種是破壞的力量,另外一種是建設的力量,一種是離心的力量,一種是向心的力量,家庭的生活就在這兩股對立的力量消長中發展。然後,我們要談談溝通的現象。

二. 家庭動力的消長

1. 向心力得勢,離心力失勢(他(她)是我的)

在這一階段中男女雙方都放棄過去的興趣,朋友、家人、活動,不論是由於一見鍾情或是慢慢的墮入情網,按其本質來說,二者相當近似。前者突如其來,出其不意,男女雙方似乎連反省或推論的機會都沒有,等到大塊整批地接受在手中以後,才有時間和機會,有意識的反省與推論突然發生的事,這並不是說,一見鍾情沒有充份的理由,而是情感的發動,遠遠超越意識的作用,人的意識沒有辦法緊緊追隨情感的作用,至於漸漸隨入情網,因為發生的經過比較緩慢,男女雙方有充份的時間反省和意識到所發生的事。不論一見鍾情或慢慢地墮入情網,其方式雖然不同,但兩者在此階段男女雙方都專注於對方的優點上,而無視對方的缺點,即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在這階段裡該注意的,就是作進一步的反省,而不隨從一時的衝動,因為隨著本能或潛意識的動機往往會鑄成大錯,後悔莫及。雙方該反省的是自己是否能照顧到對方永久的利益和幸福。人際關係中潛意識的動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時時處處都在發生,只是在普通的情形中,其後果不太嚴重,但若男女選擇終身伴侶的時候,其後果就比較重大了,在風平浪靜時,潛意識的動機和雙方的弱點不會顯露出來,但若一旦環境改變,職業不如意,或身患疾病等的事情發生時,因為事前沒有心理的準備,就會嚴重地影響夫婦間的關係,甚至產生婚姻的危機。其實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從動機來講,一見鍾情的危機和紅杏出牆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是對象不同罷了。這個時期也可稱為蜜月時期,時間可以由幾週延長五、六年,其特徵是愛人專情於所愛者,他們感到唯有他們生活在這世界上,雙方都放棄了過去的興趣、感情、朋友和其他的關係,他們彼此達到火熱的程度,對周圍的人都抱著冷漠的態度,普通習慣所做的事,還能繼續下去,可是要求他們付出情感的事,就不易做到了。比如社交、文化、審美、宗教等等的事,都會受很大的影響,要打不少的折扣,因為雙方都強調相同和相補的地方,排除相反不同的地方,將離心力中和到最弱的地步。

2. 協調攻擊的本能(我是我,她是她)

蜜月期以後協調攻擊的本能是很重要的,情人們承受不起伴侶的反對,即使偶發的小事,也會引起罪感,甚至激起情緒上的爆炸和衝突,雙方會感到莫名其妙,甚至可能到達決裂的地步,不過男女間的關係,除非經過這種危機,不能漸趨成熟。青年夫婦很容易否認彼此間的這種差異,例如在運動場上相遇的男女,因為興趣相同而發生好感,繼而相愛,豈不知他們除了運動以外,也許沒有許多相同的志趣,因為一時高興而結婚,兩人還是大孩子,尤其男孩子往往還沒有成熟,但女方為了不願使他洩氣,不忍使他失望,而接受了求婚。人既然不能常生活在高潮中,蜜月時期一過,兩人就得面對生活的挑戰,而最大的挑戰便是發現對方並不是像自己想像那樣理想,因此隱藏在內心的攻擊性突然出現,至今否認的離心力,現在就不得不接受它的存在。其實協調離心力,能使每一個人的個性表現出來,肯定自己,再承認對方。他不再是某人的丈夫,她也不僅是某人的妻子,他是他,她是她,每人都有本身的地位,身份和價值。這種肯定使得男女雙方又在成熟的道路上邁進了一步。

3. 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平衝(我們所共有的)

離心力和向心力之間取得平衡,使夫婦關係進入新的階段。但這種平衡需要不斷革新,就在這時期中產生失和的現象,結婚多年後的夫婦之間的關係可能發生三種不同的現象,其帶來的危機會給夫婦引起不少的痛苦,封閉的態度或逃避的行為,但如處理得當,彼此之間的關係就能夠加深一層。現將三種不平衡的現象描述如下:

1. 齟齷不合,彼此攻擊,不再投資,引起破裂,增加痛苦。   發生此現象時,夫婦彼此不關心對方,而對家庭之外的事發生興趣,每日生活的壓力增加彼此的磨擦,利用對方如同東西一般,以前對伴侶加以理想化,所以甘心情願把自己交付出來;可是到此階段,夫婦雙方只為自己的利益利用對方,不加補償,也沒有服務的誠意,而以前常為表示自己的愛慕,和建立良好的關係,殷勤地為對方服務,現在男方若只要求女方服務而不付代價,因此女方將感到痛苦和創傷,怎能不引起她的攻擊反抗呢?如此夫婦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矛盾,因為結為夫婦,不能愛也不能被愛,本身就是一種痛苦和一種失敗,這種痛苦和失敗使人長期麻木癱瘓,即使不因此分居或離異,雖然因為道德、宗教種種理由繼續同居共處,也是非常悲哀的事。幸而,在這爭吵鬥爭中,彼此之間的愛雖然不如以前那麼明顯,雙方的吸引力依然存在。然而,因攻擊性和離心力的誇大,使日常生活度日如年,繼而雙方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和傷害,對伴侶冷漠不感興趣。可是這攻擊性並不消除彼此間的吸引力,也就是說離心力與向心力共融並存,其實這模稜兩可的態度在戀愛初期已經存在,只是積極的向心力飄浮在意識的上層,消極的離心力沉沒在意識的下層。而現在恰恰相反,憤恨飄浮在意識的上層,而愛情沉沒在意識的下層,有時竟然矢口否認愛情的存在。如何減少攻擊力,如何增加,發掘彼此的吸引力是這一時期的重要工作。

2. 向外攻擊,減少社交,彼此投資,引起封閉。 這種現象的發生是由於夫婦為預防分離,彼此保護,不再向外投資,怕自己的弱點暴露,不准自己和伴侶向外開放。可能一方出於嫉妒而提防對方向外發展,繼而變本加厲把配偶囚禁起來,這種保護的態度逐漸擴大,可能由於不自覺,可是日久天長地普遍控制配偶的一舉一動。這種封閉的態度使夫婦孤立起來,凡是屬於公共的興趣,對外的關係都逐漸放棄,甚至家人,親友都逐步的遠離。夫妻雙方只注意和保護對方,失去個人獨立或自由,是他們間結合的代價。這種代價使得夫婦雙方的生活越趨貧乏,他們不允許對方獨自行動,他們做什麼都在一起做,任何的事都屬於共同的事,這種現象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表面上彼此之間是很和諧,甚至於彼此的分裂看起來是不可能了;其實不然,最初,因為愛情只向伴侶身上投射,繼而因為攻擊性沒有其他發洩對象,所以也漸漸指向伴侶,這樣一來,夫婦生活變得非常貧乏,蒼老得很快,生命在減速中。最可憐的是他們孩子發展一定會受到阻礙,處在這種情形中的夫婦,必須繼續彼此投資,同時也得繼續向外投資與開放,才不致害己害人,傷害對方還是小事,阻礙孩子的成長,對夫婦自己的情緒生活,甚至將來的婚姻也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3. 向外投資,彼此不投資。    為避免人格窒息,伴侶參加社交,夫婦間最大的危機是在彼此不再投資,認為夫婦間的關係是一勞永逸的;其實夫婦關係的建立是永無止境的。一旦夫婦的關係取得平衡,認為就能一生享用,無疑的他們將要死於安樂。危機的本身原無所謂好壞,如果夫婦無論在痛苦或喜樂中,高潮或低潮中都能一起討論,交談和反省,一切的遭遇為雙方和家庭都是有益的,尤其若能預測危機的來臨,防患於未然,共同面對,檢討彼此關係上的得失,分析共同遭遇的困難,一定有助彼此之間的了解,團結和相愛。

4. 攻擊對內,吸引向外(我們都沒有)

願意改變是中年時代的危機,他們一旦遭遇到困難,就希望換一個職位,改變一個地方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對於婚姻也可能有同樣看法,和用同一手法。其實真正的方法是在於夫婦能否加強或深入彼此之間的關係,婚姻輔導在這個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善變的心理之下,如果有第三者出現在他們之間,彼此的分離也就能夠表面化了,意識到了這個危機,中年的夫婦必須採取預防。幸而這時期夫婦之間的關係已經很深,性機能已經比較安定,子女們也使他們之間的關係更為穩定,社會的地位和精神上的造詣都有成就,他們彼此之間的愛情也已經很深,如能夠同舟共濟的重新探討和建立更新和更深的關係,將使他們中年的生活更為美滿。


5. 合而為一(我是他(她)的)
 夫婦渡過中年的危機以後,兩人在反應、興趣和需要上都漸漸接近了,達到相依為命,合而為一的境界;這時期雖然還常會不和睦,分離是不可能的,或至少很少發生。這時期老年的夫婦渴望安全,因此不安全會加強舊日的怨恨怕懼、內心的不安和經濟與生活上的不安,使得老年夫婦以自我為中心。安全第一,可說是這時期的口號,夫婦雙方急需對方來求得自己需要的滿足,所以彼此之關係比較穩定,老年時代的不安和外來的威脅,使得老夫婦更依賴對方。一方的死亡,固然會帶給另一方極大的痛苦,然而,如果過去有過良好的感情和深度的關係,使得活著的一方更容易忍受,變得更為獨立,和亡者在精神上有更深的結合。反之,如過去情感不好,關係不深,又因為常久與外界隔絕,雙方沒有自我發展的機會,過分彼此依賴,便會使生活的一方感到莫大的消沉,如果在過去曾嚴重地傷害過對方,更會引起既深而重的罪惡感。老年的階段是人生在世的終點,是耕耘播種之後的收割時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千真萬確。

三. 家庭中的溝通

家庭生活經過許多不同的階段逐漸成熟。溝通,使得成員順利的渡過這許多不同的階段。人人都需要溝通,然而溝通的方式因人而異。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溝通方法;小孩子用哭笑來表達自己的感覺、與人溝通;大人以表情、言語與行為和人溝通。男女表達的方式和內容也都不同,男人多用行動來表達,女人多用言語來表達;男人會嫌女人囉嗦,女人會嫌男人木訥。交談的方式和內容因人、時、背景、教育,經驗不同而異,但溝通要求是雙方的,某夫婦在他們懇談中說:「我的眼淚流在我的面頰上,我的眼淚流在你的面頰上,你的眼淚流在我的面頰上,我們的眼淚流在我們的面頰上,其中的滋味和深度是非常不同的。」與人溝通,我們可以用眼淚,用表情、用手勢,用行動或用言語。言語不是唯一溝通的方法,也不是最深入的溝通方法,卻是最普遍、最理性的方法:因為言語可以表達自己的思想,給對方願得到的知識,言語也可以表達自我,把自己的看法、態度、立場和感覺表達出來。言語更可以和別人建立起關係,為對方的利益和幸福,獻出自己的時間、才能和精力,也希望得到對方的答覆。溝通不僅是自我表達,更是能接納對方;不僅是講話,更包括了聆聽。因此,與人溝通也就是願意向對方傾訴,願意別人了解自己的價值觀,願意人家重視他。除此以外,他也願意聆聽別人所講的,和所願意講的,不僅聽自己願意聽的。所以聽的人該放棄自己,犧牲自己。放棄自己的看法,態度,立場和感覺,他願意抱著開放的態度,願意受人家的影響和改變,換句話說,他願意變成別人,願意自我奉獻,總之,在溝通中,人所注意的不僅是他說了什麼,而是他是誰。
溝通是一種藝術,藝術是冒險性的創作。陶斯脫維基說:「採取一個新的步驟,吐出一口新的詩句,是人們最害怕的事。」藝術雖有他理論的一面,然而單憑理論無法真正了解溝通,要了解溝通,最好的方法就是與人溝通。研究個案,也是學習溝通的辦法,因此我們提供了兩個個案;第一個個案稱為「只願給,不願受」,第二個個案稱為「問題在對方」。(參閱附錄)
討論了也研究了這兩個個案以後,有關溝通,我們可以作以下的四個結論:

1. 溝通是我觀的表現和接納,所以自我認識是溝通的第一課。

直接與人溝通的我,不是客觀存在的我,真正的我,而是我對自己認識的我;也就是說,我對自己認識到什麼程度,我就以這程度與人交往。更進一步來說,有許多人對自己有所了解,但是因為他們不願意面對自己,認識了自己以後也不能接受自己,這樣的人,和人交往之中會帶給人帶來不真實和一種虛偽的感覺。為此,了解自己是非常重要,接受自己更是重要,自我認識實在是溝通的第一課。所謂自我認識,不只是片面或部分的認識,而是全部而整體的認識,至少對自我核心有所認識,所以包括很多,譬如思想、感覺、態度、價值、願望、需要等等,愈是認識自己,接受自己,愈是能與人溝通。因為自我認識,自我接受,不是別的,就是自我溝通,而自我溝通是與人溝通的一個先決條件。

2. 溝通是兩個個體的共融,所以發現志同道合是溝通的第二課。

雖然溝通的步驟,往往由表面而深入,由部份而全體,由小至大,由近而遠,由外而內;不過為能做到此點,雙方必須發現對方與自己有些共同的地方,能在別人身上找到與自己相像的地方就能產生共鳴;能夠在別人身上發現另一個自己的時候,就會發生同體和共融的感覺;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是人生中的大幸,而信仰更啟示給我們許多共有的真理與事實,就是我們都為天主所造、所愛,所救贖的天主子女,都有許多長處和缺點的人和信友,這些都是我們共融的理由。

3. 溝通假定雙方的差異,所以接受異己殊途是溝通的第三課。

這一點恰巧和第二點相反,情投意合使人引起共鳴,不致感到孤獨,在相輔相成只有具有不同個性的人才能做到,正如水之向下流,因水位有差別一般。不同性格的夫婦要求別人站在自己的立場,設身處地了解他,不採取競爭的態度,而採取欣賞的態度,不去設法強人就己,而設法向人學習,這是何等的挑戰!接受這樣挑戰的夫婦,才會有充沛的生命,創新的生命。

4. 溝通須有第三者的參與,所以超越目前的事實,追求未來的理想是溝通的第四課。

限制在兩人之間的溝通,會使生命非常乾枯和貧乏,在家庭中如有孩子產生,使夫婦間的關係,更形充實和愉快。人的生命在不斷給予時,才會充實。夫婦的生命也不例外,必須為下一代獻身,夫婦的關係就變得格外有意義。不但如此,夫婦兩人有共同追求的理想,不斷超越自己目前的成就,抱著開放的態度,聆聽天主對每一個和全家人的旨意,有目的的生活,有意識的生命,使得夫婦間的溝通更為順利,也使得離心力和向心力之間的配合更為恰當。如此的溝通雖然會暫時的帶來不安、痛苦、衡突,但是如能恆心不懈,終能為夫婦帶來安慰,滿足和幸福。
家庭生活在兩種對立的力量消長互動中發展,良好的溝通使家庭的發展按照一定的步驟達到它的目的,其實家庭生活以天主聖三的家庭生活為理想,為達到這個理想,要求我們學習溝通,協調向心和離心的力量,整合破壞和建設的力量。學習溝通,要求人付出很多的代價,心智和耐力,為追求如此崇高的理想,所付出這些代價是非常值得的。


附錄
個案甲:只顧給予而不願接受的太太

來由

王太太來訪婚姻專家,願意談談有關先生的問題,從她的口中我們知道她先生的情形:「個性懦弱,教育程度不高;王太太談論時態度輕鬆。結婚後一段時期令她回憶,他們結婚約有七年。最近王先生似乎在逃避她,有時還冷嘲熱諷地訕笑她,先生態度上的轉變令她不安和失望。」

歷史經過

    1. 相遇之初,她對王先生無大興趣,又因教育懸殊,交談乏味。他也自知不及別人;但卻有個很好的頭腦和不少的才能。他在他們未遇之前,曾遭受過一次嚴重的打擊:他愛過一位相當好的女子,她使他得到內心的平衡,可是好景不常,她在一次車禍中喪生,失望之餘,無法從悲傷中自拔,不得已,只好放棄學業,並有過自殺的意圖。
    2. 她的唯一生活目標是能慷慨為人服務,自幼即喜歡為孤苦者服務。他遇到她時,正是他最消沉的時期,多次她把他從自殺的邊緣中救出,因她的勸說,漸漸對生命感到興趣。她對王先生表示好感,但他卻不能接受,竭力勸她離去,因為他不能也不配愛她,更不能使她幸福,另一面卻不能不承認:沒有她,什麼都完了。
    3. 她正因他無我的應度,更愛上了他,並強調婚姻生活中如何該彼此犧牲和服務。但他仍不能接受他倆結合的意念,使她受苦不少。最後,他終於接受訂婚,並鄭重警告她,他們結合可能產生的後果,不久即結婚。
    4. 婚後二人感到非常幸福,相信彼此有真正的愛情。二人有許多相同的志趣,最使她得意的是從死亡和失敗中把他救出。
    5. 丈夫的態度和與人交往變得自然並有自信,完成高等以上的教育。並能自動自發,在社會中獲得相當的地位。夫婦關係中更表示男性。太太仍設法支持和一味保護他,希望他成為真正的男人。
    6. 房事不甚理想,最初即告大敗,因為他的要求非常特殊,使她受了不少苦。然而她常抱著犧牲和受苦的精神,逆來順受。一天她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拒絕了先生的要求,丈夫勃然不怒,自此丈夫的態度開始轉變。以前他很自現地接受她的協助,現在討厭她的幫助。一次爆發出來,在火頭上說,他願把「她的一切協助和好心一併都嘔吐出來」。
    7. 她堅持說自己真心愛他。一天忽然感到消沉,受到很大的打擊,這事發生在一次非常圓滿的房事之後。

太太自問為什麼因丈夫的改變和自立而不樂?
又自責為什麼那末遲才發現先生的改變?

個案乙:問題在她身上
李先生是位中年人,外表文質彬彬,衣著整齊,但不甚講究。他第一次晤談時,便說明來訪的目的,他認為由於妻子的行為,他的心已經死了。
他說:很可惜,你不能做什麼。因為我太太目前不在,而問題是出在她身上,卻不能聽到你的忠告。李先生多年來設法讓妻子去見某位專家,直到最近,她似乎願意接受了。李先生說:你知道女人都是這樣的,今天希望一件事,明天又不要了,而且你越堅持,她就越拒絕;即使你用盡方法費盡口舌,仍舊沒有效用,但是人人都知道,女人的行為都是不合理性的。這就是李先生受苦的原因。他的態度則是合乎邏輯,用理由來說明一切。為了解釋自己的態度,他加上一句說自己職業是教書,而且非常重視這工作。他做事很有原則,許多人常求教於他。他的痛苦便是接受那麼多的人向他討教,而自己卻為了妻子的事,需要求教他人。
他對妻子毫無辦法,鼓勵勸解全都失救,這可能是最後的一次機會了,他能否改變妻子呢?她是如此地抗拒他的建議!終於,由於一位醫生朋友的鼓勵而來此諮商討教:妻子要求分居或離婚,而且聲稱若不同意,便會使丈夫過得很痛苦。李先生則表示自己太愛妻子,不能同意分居,或離婚,簡直無法想像妻子投入別人的懷抱。多年來他就擔心這事會發生,盡量設法避免。先是甜言蜜語,始終無效,於是一改初衷,顯得堅定強硬而且嚴加管教。太太開始想埋怨,說自己並無任何輕佻之舉。
李先生為了監視妻子,運用各種間接的方法,常常盤問她做什麼事,工作情況如何,遇見什麼人。還調查收支帳目,又以物價高漲等冠冕堂皇之辭,要求多多節儉。妻子受不了這種監視和調查,漸漸也就想出對付之策:以模稜可的言辭回答先生的問話,又假裝遣忘一些事。這使丈夫更為擔憂。一次妻子患了輕微感冒後,顯得頗為疲倦,丈夫為了表示關切,便擔負起家務事,讓妻子有充分的休息。可是長久的空閒使妻子受不了。
李先生仔細解釋自己工作的方式,自己如何悉心照顧妻子,多麼溫存合理的愛著她。當他解釋時,很顯然地暴露了自己的焦慮。任何人都可聽得出他有很深的罪惡感,並且因此而自圓其說。他認為妻子的不合理行為,使他不得不有所措施;但沒想妻子不僅不領情,反而譏諷他,視他為暴君,說他嫉妒。李先生則認為自己是百般真誠,每一行為都出於善意,而妻子卻要爭取自由,這一點更讓先生難受。他自認是位保護自由的理想者,如今被視為暴君,實在難以承受,尤其妻子利用其弱點而取笑他,在朋友面前議論他,他到了忍無可忍時,便大發雷霆。有一次,不知不覺中,先生說妻子有外遇,妻子不承認也不否認,卻放聲大笑。李先生承認:「我雖然沒有絕對的證據,但我感到很不幸和絕望。被她鬧得雞犬不寧時,「外遇」的可能進入我的腦海。」當兩人和解後,妻子說這簡直是無稽之談,完全出於懷疑。
幾個月以後,相仿的情形又發生了。李先生現在對妻子完全不信任了,太太也忍受不了,最後表示出對丈夫的憤恨,提出離婚,聲言要和一位瀟灑的未婚王先生結婚。三個月以後,又說要和一位何先生結婚,另一次又要和林先生成婚,而這位林先生,是李太太至今仍然很討厭的人。
這些事令李先生一籌莫展,他奇怪妻子怎有那麼多男朋友?妹妹和醫生朋友都表示他太太的話不是真的。抱著這混亂的心情,他來拜見諮商人員。
李先生描述一切時非常激動,顯然受了不少苦,他述說了很多細節,會談的時間很長,最後他問道:「究竟怎麼辦?」他說他相信自然科學,因為它們的規律極為確定。
當諮商人員提出他的態度,大大影響了妻子時,李先生感到很奇怪,也不了解其中含意;諮商人員解析他的解釋和說明等,是在擺脫罪過,自我安慰,阻礙了他了解妻子的行為,李先生更不懂了,但卻盡量設法加以了解。
會談後得不到即時可用的意見,李先生多少有點受騙的感覺,不過,另一方面他也明白這些事並無秘方可尋。他可能不會再來交談,但至少他發現他們的夫婦關係還不致那麼無望,最少比他來時顯得有希望。

 

*********


以後幾次的會談中,李先生清楚表示自己患了心窄症,做事過份精密,對人則缺乏信心,往往問題出在自己身上,自己的態度影響了別人,卻一點都察覺不出:他承認自己人格並非十全十美,有幾處過份誇張,但卻能找到理由替自己解釋一切;對自己行動和生活的原則很有自信,任何意見都進不了他的思想系統;如果遇到與自己原則不合或衝突的新思想,他會提出很多理由來維護自己而推翻新思想。
李先生尚需一段時間,去發現和接受周圍的人,尤其當接受妻子的看法,與自己不同的事實;也需要時間去明白妻子也有她自己的一套思想,應該努力去了了解妻子的看法,不是只用理性去了解。了解了這些原則以後,並與諮商人員建立新的關係,慢慢便發現自己的嫉妒和懷疑性格,與童年許多不幸的事情有密切關係,而他的這種態度使妻子的人格發展受阻;例如調查詢問要求報帳,枝節上的服務等,在妻子身上產生不良後果,使得她起反感,憤恨丈夫而致有了傷害丈夫的行為。李太太很容易就發現丈夫的弱點,直覺地認為他許多的推論,只是表現出性格上的不安罷了!最後她用了最有效的武器,即碰到丈夫最弱的一點:深怕妻子投入他人懷抱。這使李先生自感沒有吸引她和征服她的能力,表現不出自己的男性。
李先生發現第一次會談時所說的話,自誇職業使得自己所想的和所做的都很合邏輯,而事實上自己並不清楚所講的究竟是什麼!同時他也了解為什麼當他妻子說有那麼多男朋友時,妹妹和醫生朋友都不相信。
李先生漸漸地對妻子發生興趣,視她為妻子而接受她,不是在尋找自己人格的平衡。他曾和自己的妻子開玩笑,不再封閉自己,也不查問對方,不再發怒!重新去征服妻子,但卻不是為了佔有她。
 一年以後,李太太笑著說,那些男朋友的事都是假的,不過她如果一直煩惱不安的話,很可能會有外遇的事發生,因為當時她先生的另一位朋友的確在追求她!

參考書

  1. 臺灣十年來家庭變遷的研究  黃俊健著 輔仁學誌一九七七年
  2. 你的危機,我的危機  格爾希海著 艾倫譯 開源出版事業。
  3. Lemaire, Jean G., Les Conflits Conjugaux, Les Editions ESF, Paris,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