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溫保祿講 韋薇紀錄 |

 

 

36
神學論集
(1978)p283-293
   

基 督 與 救 援

 


溫保祿講
韋薇紀錄

 


本屆研習會從開始到現在,我們都在尋找耶穌,更好說是耶穌不斷問我們:「你們說我是誰?」,因為若非他不斷號召我們、問我們,我們就不能找尋他。
一、 本講題的重要性
我們在主日彌撒的信經中都宣示:我們相信基督的來臨,他的死亡和復活都是為了我們人類,並為了我們的得救;這實是基督徒的中心信仰。從若四42耶穌和撒瑪黎雅婦人的對話中,我們可看出「相信基督是救主」的重要性,也可知道究竟何名號最適合耶穌。……汲水的撒瑪黎雅婦人奇怪地看著那和她說話的猶太男子,他是什麼人?是不是「先知」?是不是「比父亞巴郎還大」?最後她又稱他為「默西亞」。但似乎這些名號對他都不恰當,只有這段經文的最後一句話:「現在我們知道他確實是『世界的救主』」足以表示出耶穌的身份。
此外,在傳教、要理講授、宣講上,最重要是宣揚「基督是世界的救主、是一切人的救主或救星……」,這才是真實的基督徒的回答。至於一般人是否懂「人子」的意義及教會以抽象概念表達耶穌的天主性、人性、一位格……等種種神學思想並不那麼重要。因此,K. Rahner 的基督論提到「只要人體會到基督給予我們人類最切身的圓滿答覆,就意味著他相信基督論的一切。」
二、 採用的方法
本演講我們雖然只討論基督救贖工程的一面;但卻是相當基本的一面。我們首先要探討基督救援工程與啟示工程的關係,以便了解所謂救援工程的「圖像」;然後,以此點為基礎,才能領悟基督的救援工程是一釋放工程,是「贖價」,是一「訂立新約」的工程。我之所以選這幾個「圖像」,乃是因這些圖像常出現於禮儀中,尤其是在復活節的頌謝詞中,其意義雖不易為一般人了解,事實上卻是相當地豐富。
雖然基督的救援工程是教會的中心信仰,但教會對此信仰內涵並不曾斷定任何信理。換句話說,教會沒有頒佈一條信理解釋基督如何救人,可見此信念是如此基本,以致於教會不需肯定什麼。聖經中可找到各種傳報此喜訊的方式。我在此所採的解釋法也許有助於要理講授;當然也有人會不贊同,認為我沒有講出全部奧蹟。實際上,我認為:若有人以為能解釋此奧蹟的百分之一,他也不會了解這奧蹟的無限性。換言之,既然我承認所提出的解釋法,不能窮盡奧蹟的內涵,所以以下提出的解釋法,一定和其他正確道理連貫,彼此互補。希望各位逐步跟隨思考。

壹、 基督救贖工程與啟示工程的關係
(一) 基督的工程是一啟示工程
1. 相關的聖經經文
a 按若望福音的基督論,基督是啟示者,基督的工程是啟示的工程。既然若望福音是全部新經中最成熟的信仰反省作品,而若望清楚指出基督是天主的啟示者,因此我們根據若望福音作出發點,在序言所寫「起初已有『聖言』……」,這好像是整部福音的標題,指出基督是聖言,是父向我們說的話;序言最後一句話「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他給我們詳述了」。還有耶穌在生命結束時,他以祈禱綜合一生:「我把你的名已經顯示給世人」(若十七6、26),這兩處都表明基督的使命是將父顯示給世人。
b 聖保祿的書信中也可找到「基督是天主的啟示者」的基督論。格後四4、哥一15基督是天主的肖像 (不要忘記是被釘十字架的基督)。羅五8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天主怎樣愛了我們。聖保祿把基督的死當作天主向人所顯示的愛。
c 乍看之下,全部希伯來人書似主要說明基督是大司祭、新約的中保。但序言 (希一1~3)以「天主藉子向我們說了話」,作書信的大標題。事實上,希伯來書也把基督的整個出現視為一啟示工程。
2. 基督啟示天主的方式
他藉著言語、行動、所遭受的命運啟示天主。不僅限於此,他更藉整個存在,他的死亡與復活啟示於人。斐理伯曾說:「主!請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心滿意足了」(若十四8~9)。這句話具有很深的意義,因為人最深的渴望就是看見父;但耶穌引他到更深處「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這是整部若望福音的中心,因為在若十二44~45也以類似的話、作為福音前一部份的結束。換言之,基督的工程是教導人看見他就是看見父。
梵二啟示憲章根據若望福音的中心思想 (前述),說明耶穌如何完成啟示工程 (Dei Verbum),他以何種方式啟示了父 (第四節),「耶穌基督,成了血肉的言,被差遣到『人間的人』,『講論天主的話』,並完成了父託給祂當作的救援工作。因此,誰看見了他,就是看見了父。他以自己整個的親臨及出現,並以言以行,以標記和奇蹟,特別以死亡及從死者中光榮地復活,最後藉著被遣來的真理之神,圓滿地成就了啟示。」
自然地,我們會問:基督究竟啟示了什麼?若望福音給予一個簡要答覆 (前述),也就是耶穌在最後祈禱時說「我把你的名顯示給世人」(若十七6、26)。猶太人早已知道天主的名,他們稱天主是雅威、厄羅亨……,所以這句話在舊約背景中必有其特殊意義,意味著「父啊」、「阿爸」。按若望一書四16,綜合了宗徒與耶穌的經驗:認識且相信了天主對我們所懷的愛,也可說綜合了耶穌基督的全部啟示工程。
(二) 基督啟示父對充滿罪惡的人類所懷的愛
1 基督的來臨是對有罪的人類愛的表現。我們試看基督的家譜中,並不是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如:在其祖先中提到外邦人的妓女 (瑪一5)。達味雖是國王也是姦夫,同時又是凶手。基督躋身在這些人的行列中,藉著他的來臨表示天主沒有棄絕充滿罪惡的以色列人,沒有棄絕全人類。
2 從聖經有關耶穌教訓的經文,我們了解耶穌知道且相信天主無條件地寬恕人的罪惡 (七十個七次)。耶穌所講最有名的亡羊、失錢及蕩子等三個比喻 (路十五),都表示天主對罪人的愛。此外,他在山中聖訓論及天主對全人類的愛 (瑪五43~48)。他也不只顯示天主對人類的愛,也屢次要求人寬恕別人和愛仇人 (瑪十八21f、路十25~37)。
3 耶穌的行動處處顯示出「誰看見我,就是看見父」。他與罪人同處 (谷二1~6,路七36~47,若八1~10),表示接納他們分享他和天主父的關係。這行動的本身已具赦罪意義。他和罪人的關係也就是表示天主對罪人的態度,路十五1~2,十九1~10。
4 耶穌的死亡與復活顯示出最大的愛。
a 基督的死亡是人類種種罪惡的後果,我們難以衡量當時羅馬人、猶太人、猶達斯、伯多祿,宗徒及民眾……罪的程度 (也不重要),但無疑地基督死於這種模糊不清的罪況中。罪惡實是人類普遍的情況。
b 從另一面來看,天主和基督對這事件的回答:天主不棄絕、不審判有罪的人類,反而使復活的耶穌基督重回到人間。他重新恢復了和伯多祿的關係;給予門徒悔改的機會。他重新收納他們,派他們到耶路撒冷宣講罪的赦免,重新接受那些曾經棄絕並否認他的民族。誠如「誰看見我,就是看見父」,誰看到耶穌從死亡中復活起來,就是看到天主對罪惡世界的答覆及反應;派門徒到耶路撒冷,到羅馬帝國各地傳福音 (路廿四47)。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基督的死亡和復活是天主對有罪的世界所顯示的愛。
「他受辱罵,卻不還罵;他受虐待,卻不報復」(伯前二23)。耶穌在導致他死亡的極大罪惡中也顯示出極大的愛。誰看見他就是看見父;誰看到他的死亡和復活就看到天主對充滿罪惡的世界、不斷地寬恕及愛。由於這種愛的啟示,基督的死亡與復活是救我們的事件。
(三) 基督啟示天主對受苦且走向死亡的人類的愛
基督的全部生命:他的來臨、他的教導,尤其是他的死亡和復活,都顯示出父的名,啟示天主為「阿爸」,如此也表明天主對受苦且走向死亡的人的愛。
1 基督的教訓。
他宣講「天主不是死人的天主,而是活人的天主」(谷十二18~27);其次,看他的行為就如同看見父,他受苦、飢餓……,仍繼續宣講天主對人類的愛。
2 基督的死亡與復活,更清楚表達出天主與痛苦和死亡的人的關係。
a 基督是天主子;當他在領洗及顯聖容時,天主說過「這是我的愛子,你們應聽從他」。換言之,我們所看到受苦的基督,是天主所愛的。他所受的痛苦及死亡,一定與天主的愛共存。基督的死亡顯示天主的愛與人類的痛苦和死亡共存;所以,人類痛苦導向死亡的情境,並不否定天主的愛。
b 基督的復活顯示死亡不是黑暗,不是一切希望、生命及喜樂的終結。天主在他的死亡、復活中保證死亡是進入永生之門。
基督的教導,他的生命,他的死亡和受光榮都顯示天父的名及父對有罪的人類——受苦及走向死亡的人類的愛。

貳、 基督的救援工程是釋放的工程
在禮儀、聖經中常把基督的工程,描述為一種藉著付出代價解救俘虜,帶給人自由的恩典的工程。
(一) 贖價圖像的原本意義
新經裡有十八處把基督的死亡當作藉著付出代價而釋放俘虜的工程,如:谷十45、弟前二6。
這圖像對現代人而言,是不難了解的,如:劫機、綁票要求贖金。古代主人買奴隸,可以用錢買來,也可賜他自由。
當聖經把基督的救援工程當作一種藉付代價解救俘虜的工作,不應誤解為基督以買賣方式作救贖工程,因為聖經中並沒論及收受贖金者是天主父抑或是魔鬼。因此這圖像只是為表達藉基督的死亡、復活,使我們得到自由。(參閱感恩經第二式成聖體後經:「你藉死亡與復活,恢復了我們的自由」)
(二) 贖價圖像的主要意義
1 基督把人從死亡控制中解救出來。
在希二14「他取了……血肉,為能藉著死亡……解救那些因死亡的恐怖,一生當奴隸的人」,和復活期的頌謝詞都表達出這種解救。然而,人仍會死亡,而且會殘酷地死,使人不免問基督自死亡中拯救人究竟是何意思?我們可依據前面第壹點所述「基督救贖工程與啟示工程的關係」為基礎,對此喜訊作如下解釋:誰看見基督的死亡與復活就是看見父,看到天主的愛子也經過痛苦及死亡。這使我們了解人類的痛苦及死亡不是天主的詛咒、棄絕,不是一切的終結,實在是進入永生之門。如此基督藉自己的死亡與復活,解救了那些「因死亡的恐怖,一生當奴隸的人」。
這種自由的特質並不是脫免必經的死亡 (生理之死),卻能使人在死亡中認識世界的意義及生命的意義。它也使人體會到人的痛苦、死亡與天主的愛並存,與生命的意義並行不悖。雖然人走向死亡;但是如果他把一切交於父,他仍在死亡中走向天主父。
2 基督把人從罪中解救出來。羅六18「現今你們脫離了罪惡,獲得了自由」表達出這個喜訊。但由於世界仍充滿罪及荒謬,使我們自然會問這類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們同樣可根據第壹點所述,對此信息作以下的解釋:由於基督的來臨,他的生活教訓,以及他的死亡和復活,使我們知道天主肯寬恕人的罪。即使基督被人釘死,天主並沒有棄絕人類,仍派遣他的門徒到世界各地宣講天主的仁慈及愛。誰因門徒的宣講而看到耶穌,就看見父仍愛這世界,並體會種種罪惡並不使天主離棄人類。
這種自由的特質並不是免於罪惡的環境;反而使人領悟充滿罪惡的世界仍是天主所鍾愛。祂沒有拋棄羅馬人、猶太人,而且給予他們悔改的機會,使人從罪惡中出來,不怕罪惡。
(三) 圖像的次要意義
聖經原可採用其他許多字彙表達釋放的概念,卻只選用「贖價」的圖像,此中定有特別意義。因為此圖像恰當地表達:
1. 若無基督的釋放,人是無能而無助的。如同古時俘虜一樣,人在死亡的控制下,自己無法了解在死亡中走向何處。此外,人也在罪惡的控制下,無法使自己脫離罪惡。雖然人可重新行善,卻不知天主是否寬恕。法利賽人說「除了天主以外,誰能赦罪」,是頗具道理的;就如同中國人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贖價圖像恰當地表達出人是罪惡和死亡的奴隸,以及基督救援工程的偉大。
2 基督的釋放工程超越舊約時代天主的最大工程——天主領以色列民出埃及。舊約在出谷事件採用同樣的字「贖價」。它顯示我們所選贖價圖像表示基督帶給人自由,這工程比舊約中天主使以民得到自由的工程更偉大,至少也是同等價值。
3 此圖像也表明出基督的釋放工程是以極大的代價——基督的苦難完成。
4 聖經採用贖價的圖像時,同時也表明被釋放的人屬於基督;因此這字表達基督救援工程滿足人心對自由及歸屬的渴望。

三、 基督的救援工程是訂立新約的工程
(一) 新約的圖像
1 新約的相關經文:尤其有關聖體聖事的經文 (瑪廿六28,谷十四24,路廿二20,格前十一25),「這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都把基督的血當作建立新盟約的工程。希伯來書信把基督當作新盟約的中保 (七22、八6、九15、十二14等等),表示基督與人類訂立新盟約。保祿書信有關此類思想並不多。對他而言「基督救援工程是新盟約」是理所當然的 (參閱迦四21~31,格後六18),大概基於最後晚餐的傳統 (格前十一25)。新經中說到天主獲得新子民或新以色列時 (宗廿28,鐸二14),已隱含基督訂立新盟約的思想。
2 古經裡,此圖像表明天主與以色列人民雙方有一恆久關係——友誼的關係。
(二) 主要意義
藉基督的來臨,他的死亡與復活,天人之間有一新而恆久的關係。天主在基督的死亡復活中啟示:不論人的行為如何,甚至人把天主的愛釘死十字架上,伯多祿三次否認耶穌……,天主仍向人表示祂與人同在。祂不是報復的天主,而是寬仁的。不論人在任何情況中,天主仍保證祂是我們的阿爸;甚至當人在呼求「我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拋棄了我?」的絕望境況中,天主仍是我們的阿爸。
(三) 次要意義
1 因為在舊約裡,盟約不限於平等雙方之間的關係,戰爭勝負雙方也可立盟約;所以這圖像表達基督所建立的天人關係,完全來自天主自由地、白白地賞賜的恩寵。
2 對教會而言,此圖像還有另一相當重要的意義。舊約時代天主的盟約創造以色列子民;同樣,基督所立的新盟約不只使人與天主結合,也使信他的人組成一新民族、新子民,彼此團結起來。按舊約的思想和經驗,人只有在天主子民的團體中才能分享天主的祝福;因此,在新盟約中,人也只有團結才能保護所得到的自由。只有在天主子民中,人才能實在分享,保存天主藉著基督所賜予的自由。
3 教會—基督徒團體,至今仍承襲以色列與天主間的原本關係。天主忠實於他對以色列的許諾;而祂的許諾如今仍繼續在教會內基督徒團體中實現。

結 論
1 救援的全部意義可綜合為:藉基督的來臨、生活、教訓,尤其他的死亡及復活,天主顯示出對有罪的人類,充滿痛苦和死亡的人類仍然寬恕和愛;並藉著他打開人類走向天主 (阿爸)的路。假若我們接受天主藉基督向人說的「話」,假若我們讓這聖言改造我們的生命,則基督所給人的真理,使人得到自由 (參閱若八32)。他會使人從死亡、罪惡控制下得救;他也使人面對事實、面對世界時,仍能愛自己、愛人,因為我們知道世界最深的真理是天主對罪惡世界的愛。基督救援工程的中心喜訊藉著這幾個圖像自不同角度表達,並不能闡明全部意義。
2我們的傳教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使人了解上述的中心道理。誠如K. Rahner認為只要人了解天主藉基督向人說了這些話,即使他不能明白或不接受教會的信理,不同意信理的表達方式,他仍然是基督徒。此種解釋也許會幫助教友體會耶穌為我們戰勝死亡、戰勝一切惡勢力,體會到他使人類與世界、與天主的關係和諧。
3 更重要地,這喜訊改造我們的生命,使我們成為自由的人,不受死亡、罪惡的控制。這種生活的態度和方式是傳教上最重要而最有效的見證。所以我們應在祈禱、禮儀中再三紀念基督的死亡與復活,重新聆聽使人自由的真理,重新接受這真理,讓真理改造我們,使我們整個存在成為基督救恩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