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張 春 申 |

 

 

36
神學論集
(1978)p259-281
   

基 督 的 名 號

 


張 春 申

 


在正式討論基督名號之前,先將本屆研習會中提出這題目的目的稍加說明,使諸位能體會到它與新經基督論的關係。
日常生活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以與別人有所區別,所謂的「同名」或「同名同姓」,往往只是偶然的巧合。但是名字並不一定能完全表達一個人究竟是怎樣的人。在我們的經驗裡,往往碰到和他的名字完全不相稱的人。但是,人除了名字外尚有一些「頭銜」來使人識別他的身份,或是說明這人在某種環境中的角色。譬如:一聽到「父親」「母親」,就立刻意會到在家庭圈子中這些人的身份和作用;一聽到「建築師」「工程師」「醫師」,就意會到在社會整體中,他們的身份和作用,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名號」。由此觀之,名號是用來表達這人是誰,並說明他的作用的。為此,別人一聽見就能多多少少地認識他。在初期教會,宗徒們經驗到曾經和他們同居共處過三年之久的納匝肋人耶穌,在他復活的光榮中還是和他們在一起。在這種復活的光榮中他們信仰了耶穌的身份,並迫不及待地想把這喜訊傳給自己的同胞。但是要表達如此獨特的身份和豐富的內涵,他們深感到「辭窮」。為了要完全地表達,他們運用了一連串的名號,泰勒 (V. Taylor)曾經宣稱在新經中描繪基督的名號約有四、五十個之多。這現象說明初期教會為了描繪出這一位復活了、既神祕又豐富的耶穌,曾經費盡無數心血。他們運用各種名號,希望藉這些名號的匯合顯出基督豐盈的身份。後代教會在新經中通過不同的名號,在與初期教會神交密談之際,多少能意會到他們對這位耶穌基督的信仰。這種種原因使得基督論中對於名號有專門的研究。
有人曾以光學上的一種分析來喻意基督和名號間的關係。光學中常運用三稜鏡來分析光,當貌似無色的光通過三稜鏡,合成光的光譜就層次分明地以各種色彩顯出。光譜不是光本身,而光譜中每道色彩是光的一部份以匯合成光。我們可以光喻意基督,光譜喻意名號;通過這些名號,我們方能看到基督豐蘊的內涵。每個名號能幫助人認識基督的一面,事實上基督的身份和在救恩史上的作用是超過任何一個名號所能表達的。這種無系統地聚合各種名號來表達耶穌基督身份的方法,實在與初期教會的現象相當配合。初期教會是一個牧靈性、共融性的生活團體,在他們內尚未有系統化的神學探討,只是用最簡樸的言語和方法去宣講基督。因此,他們運用一切能想到的名號匯合在一起努力地去去通傳他們經驗到的耶穌基督。這次研習會中,種種因素使我們無法將基督的名號一一提出加以分析,只能為諸位介紹其中的三個:默西亞、人子、天主子。由於初期教會,或是一些純樸的猶太人團體,或是一些已經進到希臘羅馬文化中的僑居猶太人團體,當時教會若是嘗試在團體中表達信仰,必然是在其宗教背景中就地取材,選些眾人皆知其內涵的名號來轉化,成為在基督信仰中耶穌的名號。對純樸的猶太人而言,其來源不外乎古經,對僑居的猶太人則加上一分希臘羅馬文化的色彩,為此,在一般名號的討論中對其來源的探究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因為這與名號以後表達的內容有關。在研究名號時,主要的目的固然是要認識教會信仰中的基督,不過也能夠問一問:耶穌在世時是否曾以此名號自稱過?或是,當別人如此稱呼祂時;祂是否公開承認過?因為耶穌基督對祂自己及對祂和天父的關係都有一種不是言語所能完全表達的意識。這真實地降生成人的基督,若想在歷史中啟示出祂意識的內涵,必定取材於其文化背景中,眾人熟悉的名號來自稱,方能使人認出其內涵;但是這名號的意義必與當時的宗教、文化、歷史背景有關。若在當時這名號在歷史中已染上某些色彩,不但無法表達祂自己,反而會導致別人誤會祂的身份或作用,這時祂會棄而不用;直到復活事件澄清了這些色彩,初期教會又運用起來。為此有些名號或許基督在世時從來沒用過。由於此次研習會提出來的三個名號都源自古經,所以在介紹時都用一般的順序:首先探討古經中的意義,其次說明耶穌在歷史中是否曾以此名號自稱,最後論及教會在此名號中的信仰。

一、 默西亞:基督
1. 舊約中的意義
默西亞是宗徒時代的教會用得相當頻繁的一個名號,只要隨手翻開新經中的一頁就會發現這事實。若要明瞭宗徒們在這名號中欲表達的信仰內涵,就得追本溯源,回到古經中去析解,因為這是默西亞主義背景中的一個名號。
中文裡的「默西亞」和「基督」在根源上是來自同一辭彙,「默西亞」是希伯來文的音譯,「基督」是希臘文的音譯,意為「受傅者」。這字在古經中用得相當普遍,泛指受過聖油祝聖的人。國王、先知、司祭,都屬於這類人之列 (見:出廿八41;列上十九10),以色列的宗教傳統裡,受傅意味著此人被天主所選,在民眾間代表天主,替天行道和發言。
「默西亞主義」是以色列民族在信仰中堅不可破的一個信念。基於他們對救恩史和歷史的了解,深信著一個必然會實現的遠景,並熱誠地期待它的來臨。聖經中常稱這遠景為「那一個時日」,是一個天主親臨的時辰。如以今日較專門的術語來講,它就是所謂的「最後階段」或「末世」。這默西亞主義淵源深厚遠古,貫穿整個舊約。今日研究比較宗教學的學者都公認以色列民族中的默西亞主義確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思想。
這種遠景,上溯到遠古,很可能在納堂先知對達味王室的預言中已露其端倪,他預許一個永不更替的王朝 (參看撒下七12~16)。在以色列民族國破家亡,流浪異域的充軍時期,這信念漸漸成形,成為信仰的主要內涵。自王朝中期,戰亂頻仍,異族侵略,民生塗炭,朝不保夕,此時民心惶惶,先知們開始以雅威對達味王朝的許諾來鼓勵自己的同胞,激勵他們在痛苦變亂中堅持對雅威的信仰。王朝覆亡,天主藉著先知的聲音,對許諾的再保證,振奮了頹喪地流亡異域的以色列人,革新民族的希望。及至重返家園,重整廢墟,整個民族身受希臘以及羅馬人的壓迫,默西亞主義發展到顛峰狀態。藉著充軍前的依撒意亞和耶肋米亞先知;充軍時的厄則克耳和第二依撒意亞先知;充軍後的匝加利亞先知的宣告 (參看依七10~16;九1~6;十一1~9;耶廿三58;則卅四23……;匝三8~10;六9~14),這遠景的期待已深植於以色列人的心靈,與其信仰無法區分。
在默西亞主義中,要帶來這遠景的人物,一般來說是一位國王、達味的後裔,就是所謂「君王性的默西亞」。但是,這傳統並不固定,古經和猶太文學的資料都顯出這人物有相當大的彈性;尤其在充軍時期,由於對達味王室的失望,曾經在先知的預言中,把期待中的默西亞描繪為一位先知或是司祭,於是有所謂「先知性」或「司祭性」的默西亞出現。今日由死海邊發現的谷木蘭文件中顯示:在當時,三種默西亞都是期待中的人物。雖然如此,在信仰中期待著一位末世君王的來臨,始終是主流;尤其是在耶穌生活的時期,正值猶太人受到異邦人的統治和蹂躪,因此渴望著君王性默西亞的出現,恢復達味王朝的榮耀,所以當時最濃厚的色彩是一位政治性的默西亞。
綜合來說,在舊約裡默西亞的名號意味著一個美麗的遠景。舊約對這遠景的描繪,雖然在枝節上或有差異,但它主要地是一個充滿和平、正義和喜樂的時代。所以,默西亞主義是以色列人對這遠景的深邃信念,默西亞的作用是使得這遠景實現的人物。
2. 耶穌是否曾以默西亞自稱?
首先要說明耶穌生活時候的背景以及當時人所期待的默西亞要帶來的好日子是何種性質的,方能進一步地討論到耶穌是否曾以默西亞自稱。
耶穌時代的人期待默西亞的來臨達到高潮,因為那時黑落德為王,他並非達味的後裔。加以當時以色列人受到羅馬人的統治,在外邦民族高壓下生活,這種壓力使以色列人更熱切地等待信仰中默西亞時代的來臨。為此,當若翰洗者或耶穌宣告「天國來臨」的喜訊時,猶太人立刻心神意會到是「那時期」來臨了。但是,基當時不同身份的人,對這時代有不同的盼望:高階層的法利塞人和撒都塞人重視法律,期待的是一位完成法律的默西亞。他們希望來到的時代中法律受到絕對的尊重,其能力也得以彰顯。但是熱誠派的猶太人是一群有勇無謀的革命份子,總認為以色列是全人類的中心。因此,他們想盡辦法排斥外邦異族的統治,所期待的是一位政治性的默西亞,能使以色列重享達味王朝時的榮耀。死海邊的谷木蘭團體是一個以聖潔自傲的團體,離開人群獨居死海旁。他們所期待的是一位充滿默示性的默西亞,是一個罪人完全受到審判、一切的聖潔再顯的時代。
在上述背景中的耶穌是否會以默西亞自稱?新經中涉及此名號的記錄有三:谷八27~33 (平);谷十四61~62 (平);谷十五2 (平)。這三段記載,在表面上似乎耶穌曾以此名號自稱過;但經過學者的分析,連最穩健的庫爾曼 (O. Cullmann)都沒有肯定耶穌在世時曾如此自稱。現在將這三段記載分析於後:
〔谷八27~30〕:耶穌和他的門徒起身,往斐理伯的凱撒勒雅附近的村莊裡去;在路上問他的門徒說:「人們說我是誰?」他們回答說:「是洗者若翰,也有人說是厄里亞;還有些人說是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呢?」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耶穌就嚴禁他們,不要向任何人談及他。
如果從瑪竇福音的平行章節來看,很容易使人以為耶穌自稱為默西亞。按瑪竇福音的記載,耶穌先問門徒他們認為祂是誰;在西滿宣信他為「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後,耶穌稱他為有福的 (參看瑪十六15~17)。但是在比較三部福音平行章節,發現瑪竇的記載中比其他的兩部福音多出讚美伯多祿的一段話。今日研究瑪竇福音的學者公認瑪竇將耶穌在不同場合中的兩段話組合在一起,換句話說,耶穌讚美伯多祿的話是在另一情況下說出的。因此,瑪竇所記載不是當時的歷史實況;我們只有以其他兩部福音為基礎來討論。按字面來看,無法證明耶穌在別人稱其為默西亞時也如此自認,並且在該段的上下文中祂以「人子」的名號來糾正別人對他「默西亞」的稱呼。對這段記載,聖經批判學者的批判甚多,無法於此再作深入及廣泛的介紹,在這段福音中最多能承認耶穌對「默西亞」的名號採取中立:不承認,也不拒絕。
〔谷十四61~62〕:大司祭又問祂說:「你是默西亞,那應受讚頌者的兒子嗎?」耶穌說:「我是,並且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邊,乘著天上的雲彩降來!」
在這段記載裡,大司祭審判時,耶穌明明說「我是!」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但是,這段中的「我是」是否與今日我們通常所懂的意思相符合,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把馬爾谷的記載與其他兩部福音平行部份相比較,發現瑪竇福音在平行部份用的是:「……你說的是。並且,我告訴你們:從此你們將要看見人子……」(參看瑪廿六64)。「你說的是」在希臘文中意思與「我是」無異。但根據聖經學者的研究,這句話帶有濃厚的阿拉美語色彩,是從阿拉美語直譯而來的。在阿拉美語中,「你說的是」並非用於肯定語氣,實際上,它的意思是:「這是你講的,不是我講的!」下文是「並且,我告訴你們」,意味著所連接的是一個與上文完全相反的思想。由瑪竇福音的分析中,這段話裡耶穌不但沒有承認自己是默西亞,反而以人子的名號來糾正大司祭的錯誤。所以耶穌的答覆譯成通俗的語言是:「這是你講的,可不是我講的,並且,我告訴你們:……人子……。」至於路加的平行文裡找不到耶穌的答覆,言外之意似乎是:「與你們講也是多餘的。」可見,在這段福音中,經過批判學的分析,耶穌並未承認祂自己是默西亞。
〔谷十五2〕:比拉多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
耶穌的回答也是充滿阿拉美語風味,可見是直譯自阿拉美語的,其意思在上段的分析中已相當明顯,不必多加討論。何況在若望福音中,比拉多問及耶穌是否是國王時,耶穌並未正面答覆,只是稍作解釋 (參看若十八33),於是這段福音亦無法成立。
除了上述的三段對觀福音平行的記載外,與此名號有關的是若望福音中有關撒瑪黎雅婦女的一段 (參看若四1~26),今日的聖經研究公認這是撒瑪黎雅教會的信仰表達方式,是後來才加入的部份。由上述種種分析知道耶穌生活時未接受過默西亞的頭銜,也未以此自稱過。這項結論在耶穌當時的思想背景中來看,毫無值得驚異之處;因為在當時的背景裡,無論是高階層的法利塞人或撒杜塞人,或是魯莽的熱誠派人士,或是以聖潔自居的谷木蘭團體,所期待的是一個有政治色彩的默西亞。這與天主救恩計劃中默西亞的完全不同。為此,耶穌對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的表達,不用這名號的理由是顯而易見的了。
3. 教會在此名號中的信仰
雖然耶穌在世時沒有用這名號自稱過,但到初期教會,這名號卻運用得最多。直至今日我們猶將其與耶穌相連,稱之為「耶穌基督」。因此我們不得不討論使其發生此劇變之因素。
初期教會在當時能有兩種態度:一是如同耶穌在世時一般,不用此名號;一則是運用它。事實上初期教會不但運用它,且運用得頗為頻繁。形成這現象的理由有二,一方面因為復活的耶穌是被釘死的;如此醜陋的死亡淨化了視耶穌為政治性默西亞的誘惑,因此,當時教會才敢大膽地以默西亞來表達耶穌的身份和使命。另一方面則是基於其時代背景的作用,因為初期宣講的對象是猶太人,為使他們相信耶穌基督就是貫穿舊約時代所期待的那位人物,最簡易的方法是使他們知道納匝肋復活的耶穌就是基督,就是默西亞。因此,初期教會如此頻繁地運用這名號。
教會對基督的身份和使命,在復活的光輝中,日益深入和清晰,於是在名號的運用上表達了三個階段的過程。第一個階段,可稱之為「來臨的默西亞」:在復活的經驗裡,宗徒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末日一定馬上要來臨,因為他們經驗到耶穌復活了。祂的復活是人類復活的先聲,因此宗徒們以為末日的來臨是此刻的事;於是他們等待一個馬上要來臨的默西亞,好帶來天國的圓滿。此階段宗徒們在宣講中常說:天主立祂為默西亞。所謂的「立祂」,意味著祂要來臨完成默西亞主義——天國的圓滿。但是在復活的經驗中教會一方面稱祂為默西亞,另一方面也宣稱:既然耶穌預定為默西亞,那麼在公開生活中,祂早已是默西亞了。初期教會常會因著耶穌的救恩「作用」導引他們返回祂歷史中去宣信。為此,新經中一方面稱祂為「預定」的默西亞 (參看宗三12~26),另一方面也把默西亞的名號放在祂在世的生活中 (參看谷八;十四;十五)。在復活的顯現記載裡,路加不只一次提及耶穌宣稱:默西亞應先受苦難,才進入他的光榮 (參看路廿四26~46)。事實上這是宗徒們的宣信,表示他們相信耶穌在宣講和行奇蹟時已經是那位要帶來好日子,要來臨的默西亞。但是這位默西亞完全發揮祂的作用是在祂最軟弱的時刻;這時天主的能力在祂身上出現,帶給我們救恩,這時刻就是祂被釘的時辰。就在這種默西亞的內涵中,初期教會明瞭了耶穌所宣講的「天國」的性質:所謂的天國是一個恩寵的天國,不是法利塞人所期待的那種以法律統轄一切的天國。這天國是全人類的天國,而不是以色列人為中心的天國。復活事件是對這位預定為默西亞的耶穌所宣講的天國作證,作證這宣講的真實性。這時天主藉這一切更新、革新了舊約中相傳已久的默西亞和天國的內容,是一種革命性的更新。天主的面貌也煥然一新,祂再也不是報仇的天主,自以為聖潔的人的天主,祂不是一個斤斤較量的天主,而是耶穌所宣講的天主。於是教會在默西亞的名號裡宣稱她相信天國在復活的基督身上已來臨。這天國是耶穌所宣講的那個嶄新的天國。至於第二個階段可稱之為「高舉的默西亞」,教會在生活中所等待的末日,並未如願地如此快速來臨,但是體驗到天國已臨人間,於是承認復活的耶穌今日已高舉為主,己高舉為默西亞 (參看宗二36)。第三個階段是教會慢慢地流傳到外邦地區,外邦人的教會,教友們不再是有舊約背景的猶太人,因而這本身有「傅油者」意思的字變成為一個專名,而遺忘了原有的涵意。一直流傳到今日,教會的「耶穌基督」完全成為一個專名。事實上這名號內蘊涵著如此豐盈的信仰內容,當我們稱呼「耶穌基督」時,實在應當明瞭在這名號中所願宣佈的信仰。

二、 人子
1. 舊約中的意義
新經的名號裡,聖經學家辯論得最多的是「人子」,這名號源自舊約。這字的本身並無很深的意思。希伯來文是benadam,阿拉美語是barenacha,意思是:屬人一類的,如同光明之子;黑暗之子……意味著:屬於光明的;屬於黑暗的……。
這字本身雖意義不深,但舊約中用作名號則意義深邃。「人子」名號的來源,聖經學者的意見雖然不甚一致:或謂來自厄則克耳先知書,或謂來自達尼爾先知書。此外在猶太文學中也有聖經之外的人子神學,如在厄諾客傳和厄斯德拉四書中。但是普通來說都認為「人子」名號源自達尼爾先知書。
達尼爾用以下的話描寫了他在神視中看見的「人子」:「一位相似人子者,乘著天上的雲彩而來,走向萬古常存者,隨即被引到他面前,他便賜給似人子者統治權,尊榮和國度,各民族,各邦國,及各異語人民都要侍奉他;他的王權是永遠的王權,永存不替;他的國度永不滅亡!」(達七13~14),這是一段默示錄文體的描寫。那時猶太民族在受苦的境界中期待著救恩,所以達尼爾的人子是一個充滿神秘的默示性人物,他要帶來歷史的終點。在猶太人的想法裡,在這歷史的終點,天主把權能國度……等交給他,他是一個審判性的人物。更進一步,有人認為「人子」是一個集體性的位格,代表猶太民族,所以,這意味著猶太民族要審判普世。總之,在達尼爾先知書中的「人子」是一個默示性的人物,具有審判權,他來臨時是歷史終結的時刻。這思想形成舊約「人子」意義的主流。至於厄則克耳先知書中的人子,是天主對先知的稱呼,最多能描畫出這人子是謙卑的、低微的,並賦與他一個使命,但這內容的影響不大,所以不多加討論。因此,舊約中「人子」的意義就以達尼爾先知書的描寫為依歸。
2. 耶穌是否曾以人子自稱?
對觀福音中運用人子的名號非常多,共計八十多次,這類章節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世上生活的人子,第二類是苦難與復活的人子,第三類末日來臨審判的人子。(見文末附表)
對於「人子」的名號,聖經學者一致承認耶穌在宣講中提起過,並且廣泛地談到人子。至於耶穌是否曾以人子自稱?這是直到今日仍然爭論不休的癥結點,學者的意見能分為三種。第一種意見認為:雖然福音中有不少地方,好像記載耶穌以某些名號自稱;實際上都是教會用那些名號來表達自己的信仰。但是耶穌一定用過「人子」這名號來稱呼自己。第二種意見認為:耶穌雖然沒有自稱過是人子,但是他把自己的身份表達得和人子是如此地密切,以致於使後代教會合理地稱祂是人子。第三種意見認為:耶穌從來沒有自稱過人子,人子的名號完全是教會的宣信。
在上述三種意見中,我個人接受第一種意見,主張這意見的學者有天主教的聖經學家: J. Guillet和基督教的O. Cullmann。這一種意見在解釋上固然有它的困難,因為人子是一個默示性的人物,是一個末日來臨的人物,若耶穌以此名號自稱,必然會產生一些心理上的困難。耶穌在世的時候,怎麼能被四周的人接受祂是末日來臨的人子呢?但是這派學者之所以主張耶穌曾以此名號自稱,是因為對觀福音中出現過八十餘次,每次幾乎只是耶穌在用;而別人講話從來不用此名號。為此他們認為與其用盡各種批判方法來否認耶穌曾以人子自稱,倒不如承認耶穌曾以此自稱過來得合理。
3. 教會在此名號中的信仰
不論上面三種意見中採取那一種,我們都可以深入地去問教會在這名號中究竟表達對復活基督那一方面的信仰。由於人子在舊約中是默示性的審判人物。為此當教會經驗到基督的復活,連想到末日就要來臨,所以新經初期洋溢著急切地等待末日來臨的氣氛。這時他們認為要帶來這一個時刻的就是復活的基督,就以「人子」名號來稱呼他,意味著他們所等待的就是這位復活的基督:祂一如舊約所預報的,將以人子的身份來終結人類的歷史。
這個信仰的內涵對今日的人並不失落其意義,因為啟示中的人子是一個審判者。聖經學家共同承認耶穌親口說的幾句話中有一句是:「……誰若以我和我的話為恥,將來人子在自己的光榮和父及眾天使的光榮中降來時,也要以這人為恥……」(路九26)。耶穌在祂的生活中,對周圍的人有過一個絕對的要求,要求跟隨祂的人捨棄一切背著十字架跟隨祂,耶穌在世界上曾要求過祂的門徒要愛、無條件的愛、寬恕得罪自己的人。若我們真正地承認基督是要來臨審判的人子,則這些話,這些要求應當在我們身上發生效力,若我們不是徹底地背著十字架跟隨基督,我們就不是在承認祂;在末日祂也要在父前以我們為恥。為此,人子的名號傳遞著一種信息,促使基督徒們答覆基督的絕對要求。
最後應提及新經中的一個現象,人子的名號除了在四部福音中,其他地方甚少提及,最多只有兩三次。它是初期教會很少用的一個名號,因為當教會流傳到非猶太人的外邦教會時,「天主子」的名號出現,無舊約背景的外邦教會自然會將「貌不驚人」的「人子」名號放在一旁。直至今日教會,除了在聖經中,我們難得再應用人子的名號。(有關若望福音,參閱本刊第十號夏其龍「論若望福音中的人子」)

三、 天主子
1. 舊約中的意義
今日在教會中天主子的名號可以說是最能表達對耶穌的信仰,這和三位一體的道理是息息相關的,但是在舊約中,這名號並不算尊貴;若把它與其他名號相比,還不如人子的名號。因為人子在達尼爾先知書中的描寫是富有超越性的末世來臨的人物。而天主子在舊約中並無任何超越性。
古經中運用「子」一字時,並不一定表達血統上的關係,而是說:屬於這一類的。譬如:光明之子,黑暗之子,巴比倫之子,魔鬼之子……意味著:屬於光明一類的,黑暗一類的……等等,為此,顧名思義:所謂的天主子意味著是屬於天主的。
舊約中對這名號的運用相當地頻繁,曾經稱過以色列為天主子;國王為天主子;天使為天主子。稱以色列民是天主子 (參看出四22),因為這民族是天主所特選的,是屬於祂的,故稱之為天主子。稱國王為天主子 (參看撒下七14),因為在以色列習俗和集體位格的觀念中,國王代表全以色列民,所以也是天主子。至於天使 (參看創六2),因為他們屬於天主也能稱之為天主子。可見舊約中的天主子並不是一個太尊貴的名號。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絕不可將今日三位一體信理中永遠天主子的內容置於其中。這是在聖經後期的教會時代方才將此內容表達清楚。
2. 耶穌是否曾以天主子自稱?
這是一個聖經學家所爭辯的問題。與這名號有關係的幾節聖經如下:瑪十六16;瑪四3~6;谷三11,5~7;十二6;十三32;瑪十一25~27。有的聖經學者主張耶穌從未自稱為天主子。如果天主子的名號如上文所述,並非十分尊貴,且又不意味著天主第二位,那麼,這現象並不足以使人驚異。但是,有的聖經學者卻認為耶穌曾經以天主子自稱。上述所提出之章節,有些並不重要,我們放在一旁,只提出幾個重要的爭論點來討論。
〔谷十三32〕:至於那日子除了父以外,誰也不知道,連天上的天使和子都不知道。
這是一段論及末日來臨時間的聖經,對於這段聖經中的「子」,部份聖經學家認為是「天主子」,因為在這裡將子與天使並論,並且較天使高。但是,另一部份的學者則認為這一節是在默示錄末日來臨文體的背景中提出的。在默示錄文體背景中提出的「子」,指的是「人子」,因為「人子」與默示錄的文體方才對稱,所以耶穌並未以天主子自稱。
〔谷十二6〕:主人還有一個人,即他的愛子,最後就派他到他們那裡去,心中說:「他們必敬重我的愛子……。」
這是眾人皆知的葡萄園比喻中之一段。部份聖經學家認為這節中的「愛子」耶穌是喻意自己,於是祂自稱為天主子。但是另一部份的學者認為耶穌在講比喻時,一般來說,整個比喻只表達一個中心的訊息,祂從不會在比喻的每個枝節材料都給予一種寓意。這比喻的中心訊息是說明以色列民族拒絕天主的救恩,為此天主現在要收回它。至於比喻中的「僕人」、「兒子」。耶穌並沒有用它們來指示何人,所以耶穌並未自稱為天主子。
〔瑪十一25~27〕:……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是的,父啊!你原喜歡這樣。我父將一切交給了我,除了父外,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在笑示的人外,也沒有人認識父。
這段經文裡耶穌好似提出自己與父的關係,自認為「子」—天主子。但是聖經研究上對這段福音的真實性提出問題。有些學者認為這句話中充滿阿拉美語的色彩,一定是來自耶穌的,因此祂自稱為天主子。但是另一部份學者則認為此段記載與若望福音多處很相似,是源自若望福音而加入此處的,為此不是來自耶穌。
在指出聖經中的爭論點之後,我們能更深入地說,這些爭論的影響都不大,因為兩派學者都承認耶穌生活時稱天主為「阿爸!」。這是在猶太人生活圈子裡對父親最親暱的稱呼。今日研究此問題的學者在探討了以色列民族文學和猶太文學之後,發現在種種文件中有過稱天主為「父」的跡象,但是從來未曾有過一個團體或個人曾稱天主為「阿爸」。而且在教會以希臘文寫成的新經中猶保留其阿拉美語「阿爸」,可見初期教會相當珍惜和尊重這一個字。除了耶穌親口說過這話,還有什麼因素使初期教會會如此尊重和珍惜?若是除了耶穌以外再無他人曾用過此字,意味著在耶穌的意識中祂和父有這種相當親密的關係存在,這種親密的關係在當時的背景裡以「天主子」一字是無法表達的。為此耶穌是否以「天主子」自稱,關係並無多大妨礙。
總之,直到今日,一般的結論認為:即使有人和O. Cullmann一起承認耶穌在歷史中自稱為天主子,也該知道這名號在當時絲毫不含有後代所謂的天主子之神聖性。它所指的只是一種作用性上的意義,意味著祂自己對天主絕對的服從,對天主的使命是無條件的接受。但是歷史中的耶穌曾經獨特地以「阿爸」的稱呼來啟示祂與父之間的親密關係。
3. 教會在此名號中的信仰
初期教會在復活的光輝下,稱耶穌為天主子的具體理由有四:第一,即是耶穌對天主的稱呼「阿爸!」,教會因此看出祂與天主唯一無二的「父——子」關係。第二,教會對耶穌的解釋,主要是引證舊約;而先知納堂的神諭,影響她在復活事件中看出耶穌天主子的地位 (撒下七12~14;路一32~33)。第三,耶穌自稱人子,復活事件證實祂是末日要來審判的人子。在語言學的「對稱」之基礎上,被天主證實為人子的耶穌,也應被宣稱為天主子。最後,教會稱耶穌為「上主的僕人」,而「僕人」一詞自希伯來譯為希臘話時所用的pais,有「子」的意義,因此又導致稱耶穌為天主子;事實上,新經中,耶穌的「上主的僕人」名號日漸少用。至於天主子的名號倒相當廣泛地被運用著。現在為使初期教會在此名號中欲表達的信仰更為清晰,我們稍為將當時的過程加以探討。
第一個階段是將要來臨的天主子。在復活的經驗裡,初期教會相信天主的能力,天主對人類最後的啟示在耶穌身上出現。祂就是要將「末世」帶來的人物。因此教會在基督身上,一方面是遙望將來,一如羅馬書中的宣信:祂被立為天主子 (參看羅一3~4),意味著祂將來要以天主子的身份來完成天國,使救恩圓滿。另一方面是回顧歷史,初期教會在復活的經驗中也立刻回顧祂的歷史,承認在復活中被立為天主子的耶穌,在祂整個生命中也以天主子的身份生活。教會認識耶穌,一方面是在祂帶給人類的救恩中認識了祂;但是另一方面,除非知道並承認祂的身份,不能肯定祂的救恩;為此,初期教會立刻返回到耶穌的身份上。在福音裡有一連串的宣信:在祂受孕時,祂是天主子 (參看路一32):在祂領洗時,來自天上的聲音宣佈祂是天主子;顯容時,是天主子;懸在十字架上,百夫長宣稱:「這人真是天主子」(參看谷十四61)。所以初期教會最元始的信仰裡,一方面稱祂是將來臨的天主子,另一方面宣稱祂在世界上已經是天主子。
第二個階段是現在就是天主子。初期教會原以為立刻要來臨的末日並未來到,卻在一種新的經驗裡,更新了對天主子信仰內容的表達方式,使得在天主子名號中的啟示內涵更深和更廣。這新的經驗是來自教會生活中聖神的經驗;他們經驗到天主聖神的活動是如此地強烈。許多人因著聖神,進入教會接納耶穌基督。在這種經驗中他們體認到在今日基督已君臨,今日已是天主子。換句話說,今日的教會已經是在天主的國裡 (參看宗十三23;格前十五28;哥一13;希四14)。
第三個階段是先存 (pre-exist)的天主子。在天主子今日已君臨的經驗裡,教會願意更深地尋覓這位天主子的根源,於是有了所謂的「先存」內涵出現。因為教會在反省中,體認到祂由於在天主的內在生活中早已居子位,是天主子。因此,祂進入人類的生活裡也以天主子的身份進入,自顯為天主子 (參看希一1~2;若一14)。
其實,在初期教會裡,對天主子的信仰內涵是一個,但是這內涵在不同的經驗中有不同的表達:表達著將要來的天主子;現在的天主子;先存的天主子。在希伯來人書中如此宣佈著對基督的信仰:「耶穌基督,昨日、今日、直到永遠常是一樣。」(希十三8)祂常常是天主子。
總而言之,新經中運用天主子的名號,一方面在這名號上說明祂的作用,意味著由於祂帶給我們天主的末世啟示,天主的圓滿救恩,……因此,稱祂為天主子,這稱為作用上的天主子。另一方面也說明祂的身份。教會藉著祂的作用去反省這位天主子的根源,因此在新經中說明祂在存在平面上是天主子。為此童年歷史中說:「祂因聖神受孕,祂是至高者的天主子」。這表示祂的存在,祂的本質早已是天主子。但是在一個絕對唯一神論的宗教信仰中如何能同時接受雅威是天主,基督也是天主子,這是令人費解的事,若望福音中顯示出,新約時期的信仰內容已包涵了後來形上學的表達方式。若望聖史論及父子的關係謂:「我與父是一體」。「一體」意味著一個天主:而在這一個天主中,有父,有子……。因此,新約時期早已蘊含後代所謂的三位一體,二性一位的道理內涵,希臘化時代的教會,只是將這些內涵以清晰的概念表達,並非創造一些信仰內容。
最後,由於名號產生和運用的探討,使我們體認到一個中國基督徒的使命和挑戰。由於初期教會是一個對復活的基督有深刻經驗的團體,為了宣講他們信仰中的基督,他們曾經費盡心思用一些周圍的人都能領悟的名號來稱呼祂。於是,今日,在一個中國文化的背景中,我們這群對復活的基督有深刻經驗的團體究竟應用那種名號去宣講祂,方能使我們的同胞心神領悟,這是一個值得再探討的問題。


一、 對觀福音書中的人子

以下經節是依對觀福音書之資料編排,其資料有四:
谷=馬爾谷福音;Q=路加和瑪竇共有的資料;M=瑪竇獨有的資料;L=路加獨有的資料。依一般的分析,對觀福音書中的「人子」語錄可分為下列三類:
(一) 有關「地上的人子」

谷二10 「但要使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瑪九6;路五24)
二28 「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瑪十二8;路六5)
Q (依照路加的次序)
六22 「人們為了人子而痛恨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瑪五11略去「人子」兩字,以「我」代之)
七34 「人子來,也喫也喝,你們說他是貪吃好酒的人……」(瑪十一19)
九58 「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瑪八20)
十一30 「若納怎樣為尼尼微人是一個神蹟,人子也要照樣為這世代的人成為神蹟」(瑪十二40)
十二10 「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神的,總不能得赦免」(瑪十二32)
十九10 「人子來,為要尋找並拯救那喪失的人」(瑪十八11)
M十六13 「人說 (我)人子是誰」(谷八27沒有「人子」兩字)
L九56 「人子不是來毀滅人的性命,而是要救人的性命」
十七22 「你們巴不得看見人子的一個日子」
廿二48 「猶大,你用親吻的暗號出賣人子麼?」

(二) 有關「受難的人子」


谷八31 「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要復活」(路九22;瑪十六21略去「人子」兩字,以「他」代之)
九9 「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瑪十七9)
九12 「不是指著人子說,他要受許多的苦,被人輕慢嗎?」(瑪十七12?)
九31 「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他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過三天他要復活」(瑪十七22;路九44)
十33~34 「人子將要交給司祭長和經師,他們要定他死罪,殺害他,過三天他要復活」(瑪廿18;路十八13f)
十45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服事,而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瑪廿28)
十四21 「人子固然要去世……但是出賣人子的那人有禍了,他還不如不生在世上倒好」(瑪廿六24;路廿二22)
十四41 「看哪,人子就要被賣在罪人手裡了!」(瑪廿六45)
Q 缺
M廿六2 「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
L廿四7 「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裡,釘在十字架上」

(三) 有關「將來的人子」

谷八38 「誰以我和我的道為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以他為恥」(路九26)
十三26 「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有大能力、大榮耀、駕雲降臨」
十四62 「你們必將看見人子,坐在那全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瑪廿六64;路廿二69)
Q (依照路加的次序)
十二8~9 「凡在人面前承認我的,人子在天主的使者面前也必承認他。在人面前不承認我的,人子在天主的使者面前也必不承認他」(瑪十32~33
以「我」代之)
十二40 「你們也要準備好,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瑪廿四44)
十七24 「因為人子在他降臨的日子,好像閃電,從天這一邊一閃,直照到天那邊」(瑪廿四27)
十七26 「諾厄的日子怎樣,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樣」(瑪廿四37)
十七30 「人子顯現的日子也要這樣」(瑪廿四39?)
M十23 「……以色列的城鎮,你們還沒有走遍,就子來到了」
十三37 「那撒好種子的就是人子」
十三41 「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使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裡挑出來」
十六27 「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裡,偕同眾使者降臨。那時候,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十六28 「站在這裡的人,有些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裡」
十九28 「你們跟從我的這些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
廿五31 「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
L十八8 「然而人子來的時候,他能遇到世上有信德麼?」
廿一36 「你們要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二、 若望福音中的人子

(一) 有關「地上的人子」
六27 「不要為那可朽壞的食物勞碌,而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碌: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天主所印證的」
六53 「你們若不喫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在你們裡面就沒有生命」
(二) 有關「受難的人子」
八28 「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並且知道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自己作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
十二23 「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十二34 「眾人回答說……你怎麼說人子必須被舉起來呢?這人子是誰呢?」
十三31 「如今人子得了榮耀,天主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
(三) 有關「將來的人子」
五27 「因為他是人子,就賜給他施行審判的權柄」
六62 「倘或你們看見人子升到他原先所在之處,將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