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陳福濱 |

 

 

35
神學論集
(1978)p127-131
   

從文學觀點探究默想與神交的意義

 

陳福濱

 


靜思默想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修養,古往今來成就大事業的偉人們,都需要退修,騰出時間來作靜思默想的工夫。文學家需要靜默醞釀清新的思維,而宗教家也同樣不可 缺少獨自靜默的機會。無論吾人從事何種事業,若不喜好深思遠慮,斷難有所成就。一位大軍事家決不是喋喋不休,好說大話的淺薄之流,當他在臨陣之前,運籌幃 幄時,必定沉默不言,乃是風雨前的沉默,等時機一到,便雷動電掣,一鳴驚人了。莊子有一則寓言說:紀綃子為王養鬥雞,日復一日,一旬又一旬,直養到牠能絕 對沉電鎮定,「望之若木雞」時,才算成功,然後能所向無敵。所以拿破崙每在出陣之先,必召集將士於幃幄中,對之以沉默,真摯地與之一一握手,將士們靜肅側 立,精神煥發,抱必死之決心,此即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者也。諸葛亮何以調兵遣將,指揮若定?因其有「寧靜致遠」的修養啊!
文學作家每在孤寂思維時產生了不朽的作品。例如屈原在獨自閒吟澤畔時,才能作天問、離騷感懷境遇。陶淵明在「復得返自然」的當兒,才產生了「採菊東籬下,悠 然見南山」的心境。李白在獨棲碧山,對視「桃花流水杳然去」時,悟出「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意境。王維在「獨坐幽篁裡」演出了一代絕唱的詩文。歌德、彌爾 頓、泰戈爾等,也常在萬籟俱寂時寫出超凡高妙的詩來。因為靈感是極纖細的,若不在靜中,安能苟得?芭蕉若不是在靜默的空潭旁邊細聽青蛙跳水之聲,能寫出那些著名的俳句嗎?錢起不是旅途枯寂中,能聽到空中有「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那兩句千載傳誦不朽的名句嗎?
宗教的靈感也是這樣微妙的;梅瑟在遼闊的曠野中牧羊時,除了羊嚙細草外沒有別的聲響時,才得看見神聖的火焰在荊棘中招引他,聽見了神底呼喚。撒慕爾在夜深人 靜,有生之倫都在安眠時,聽見神底呼喚。耶穌在大事業未曾開始之先,獨自退居曠野深山中靜思默想四十天,然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聖者工作;工作雖忙碌,但他 也常獨自到僻靜處去祈禱;常於東方未白時,獨自披星戴月,走上山去,或到荒野中去祈禱;在選擇十二門徒的前夜,亦靜思默禱;當他被惡人逮捕的夜晚,眾門徒 體力不支時。他卻獨自走到一邊跪下祈禱;他一生驚人之跡在此。馬丁路德在從事宗教改革時,每天仍在祈禱默想。所有的大宗教家沒有不是在默想祈禱中得到力量 的。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靜修悟道也具有同樣的精神旨趣。
由此觀之,默想的祈禱,可以陶治吾人之性靈,提高吾人之人格,也可以堅定一個人對社會事業的獻身;由是,默想對於個人有兩大功效:
(1) 反省,默察自己的缺陷而加以懺悔,改造,希望能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
(2) 準備,以集中前進的力量。
懺悔可以成為極好的文學資料。過去有許多的「懺悔錄」,成了世界的名著,如奧斯定、盧梭、托爾斯泰......等人的懺悔錄不是早為眾所週知的傑作嗎?其中 尤以聖奧斯定底的作品最足稱道,它通體結構雄大,波瀾壯闊,千餘年來未見有如此雄奇之偉文。而聖經聖詠一百五十篇,達味的禱詞不知經過多少人反覆誦讀,言 情文辭之交堪稱千古絕唱。懺悔是每個青年人應該學習的藝術,因著每個人自我缺陷的克服,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施洗的約翰一生最大的使命是傳懺悔的福音;耶 穌也看重這點,叫人得重生的新生命。有了新生,不斷的新生,社會才會欣欣向榮,才有無限的生機與盎然的情趣。今日的青年人若覺得自己有遠大的前程,就應學 會這種藝術,決不讓自己執迷不悟,致使沈淪沒落。深刻的生活,便需要默想的準備,默察,鑑賞並體會歷史上偉大人格之所以偉大,而自己計劃生活的標準,這樣 人格才會偉大起來。例如墾多馬的人品,何以被稱為「最完善的基督徒」呢?因為他立定了生活的標準,每天早上誦讀之:
我靈速醒,與日競爭,竭力盡你一天責任,
驅除惰性,歡然奮興,清晨向主敬獻虔誠......
這就是他的名詩,此詩的前半「自我警惕」,後半「向神祈禱」,也可說是模範的默想祈禱。當然默想祈禱是無時不可的,不僅早上祈禱,日暮的祈禱反而更易引起人 的感興;大詩人杜甫的詩,不就是在暮色蒼茫時,愈覺其身世之悽涼;一位善於祈禱的人也是應該具有此心情的;試看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不就是靜思默想的 明證嗎?人需要時時默想修養自己,以成就大我完美的人格。從默想更進一步就是神交——祈禱的最高境界。神交可從兩方面觀之:
(1) 祈禱者和神交通;
(2) 在神面前的人和人的精神感應。
祈禱之所以異於普通的默想、反省者,就在於能同神交接。至於神的客觀存在與否問題,雖不在此文討論之內;可是自古以來曾有很多詩人、先知......確有和神交通的經驗。他們如同在作詩文時把握了靈感,把神把握住了。如大文豪愛默生(Ralph W. Emerson)所說的:「神由密戶進入各人底心室。」因為「神就是靈」,一切的宗教文藝都像泥塑的亞當,要有聖靈底吹氣,才得生命。創世紀:「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多麼的生意盎然啊!
和神交往,不是偶然作一次相見禮就此罷了,而是要朝夕相共,須臾不離的,我們應本著「在主恩中,宵眠甘美而安寧;更甘美者,醒來主仍相親」,隨侍左右,無論日晝或黑夜,都與天主同在,那是何等的經驗呀!十六世紀的一位宗教家諾訂(J. Norden, 1548~1625)曾 作獨善其身的神父祈禱,願獲天主的恩愛直到永遠。聖奧斯定更讚美天主是超凡的善,一切美中之美。耶穌曾說:「有二三人,同心合意地在一起祈禱時,我必在他 們中間。」可見在祈禱中有了神交的溝通,使我的心靈回歸上主,是溫馨、是甜美,因其成就了最美好的一切給了我們,我們盛讚上主的偉大。聖詠第一三九篇:「上 主,你鑒察了我,也認清了我......你由遠處已明徹我的思考......求你引導我邁上永生的道路。」不論在何時人都需要祈禱,在困苦中(聖詠六十九篇),在災禍中(聖詠八十六篇),為選民之復興,或選民於患難中(聖詠一二六,一二九篇)在危急中(聖詠一二四篇)......,祈禱與吾人不可須臾離也,惟獨依賴全能天主,默想神交超凡入境,我們才能以勝利凱歌盛讚天主:「阿肋路亞!請你們向上主謳唱新歌,在聖者集會中向他祝賀......」「......一切有氣息的,請讚美天主!阿肋路亞。」(聖詠一四九、一五O)。
個人的祈禱或集團的公禱之外,「代禱」可以說是更進一步奇妙的事;無論是代親友祈禱或代仇敵祈禱,都是精神感召;在祈禱中與天主密談衷曲。祈禱就是「要 求」、「請求」,就是對上主表示自己的祈願;近代精神分析學者把世界各大名著拿來分析研究,結果得到一個結論:一切文藝都是下意識中深藏的願望底發洩。宗 教的祈禱也是心底深處所蓄的最大宏願的吐露。可見祈禱中能使祈禱者和神交通,在神面前的人和人的精神感召;最後願引聖詠第一OO篇感恩上主:
感恩聖詠:
普世大地,請向上主歡呼,
要興高采烈地事奉上主;
走到上主面前,應該歡呼!
你們應該明認雅威就是天主,
他造成了我們,我們非他莫屬,
是他的人民,是他牧場的羊群。
高唱感恩歌,邁向他的大門,
吟詠讚美詩,進入他的宮廷,
向他致謝,並讚美他的聖名。
因為上主良善寬仁,
他的慈愛直到永恆,
他的忠信世世常存。
以上所論,是就本學期來接受聖經思想研究的心得報告,其內容若有牽強不適處,尚祈指正。


(參考書目)
(1)聖經 思高聖經學會 譯釋
(2)中國文學批評史 鼎文書局民
(3)莊子 陳壽昌著 新天地出版社
(4)泰戈爾詩集 文化圖書公司
(5)聖經與傳授 曾志罡著 聞道出版社
(6)聖經見證 徐英發著 聞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