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房志榮 |

 

 

35
神學論集
(1978)p1-19
   

哀禱與感恩聖詠
(詠四二∼四二︰四三;五一;三四; 一○七;一二四)



房志榮

 


一、詠四二∼四三︰撫今追昔,寄望將來(個人哀禱)
甲、 結構
這兩首聖詠應合成一首,是無可置疑的,最好的證據就是在四二6 12及四三重複著同的疊句。此外詠四三沒有標題,四二、四三有相同的主題及說法(如四二4 10 11與四三2 )等都是明證。本聖詠能分為以下三段︰
1. 過去的幸福日子(四二 2∼6)
2. 今日的不幸(四二7∼ 12)
3. 為明日的祈禱和希望(四三1∼5)
本聖詠的一般節奏是哀歌類的(qiua),即前句在有三個重音,後句有兩個重音,以表示傷者氣的不足。
這首聖詠的文學類型雖是個人的哀禱,但因祈禱者的特殊情況,使本聖詠也染上朝之歌及熙雍之歌的色彩。這首詩歌的另一特色是它不斷運用自我反問的說法,這在其他聖詠中是難得一見的(見詠一0三1 ;一0四1)。
四二7似乎指出本詩歌寫作的地點︰作者是一個放逐在外,遠離耶路撒冷、遠離聖地的人。寫作地點究竟何在?根據四二7 、8 來推測,好像是約旦河的源流一帶,即Banyos,此處約旦河的源流形成許多瀑布。由聖詠內容推知其寫作地點還有另外一首聖詠,即詠一三七。
本聖詠的寫作年代應在放逐之前,進一步確定其年代則不可能。
乙、擇 要 詮 釋
四二2︰「牝鹿渴慕溪水」的意義不是一隻母鹿渴望著一道離自己很遠的水泉,而是指河水乾涸後站在河床(Wadi)中的鹿,一籌莫展。這一圖像十分古老,迦南古文學已採用過。對生活的天主的想望很自然地與口渴的概念相連,因為聖詠作者覺得他的生命直接有賴於天主(詠四二9 ;八四3 )。
四二3︰表達渴望天主的方式是渴望在聖殿中、在禮儀中見雅的面。3b應譯為︰「我何時能進去瞻仰天主的面容?」動詞b?’(進去)是一術語,指謂以天主子民的身份隆重地進入遊行的行列(參閱詠一一八19),去見天主的面(依一12 )。在全部舊約中,天主的面容指謂盟約尚有效,天主子民的團體尚穩享救恩(詠四六2∼4;四八4∼6;七六3∼5等)。一旦盟約破裂,天主也就離去(參閱歐五6;則十18、19 )。
四二4︰聖詠作者本人的信仰問題,在外邦人所問的那個基本問題裡表露無餘︰「你的天主在那裡?」(參閱詠七九10;一一五2;岳二17 )。信者的不幸常引反感,使不信的人要問天主存在與否,天主有效與否,而信必須設法自衛。
四二5︰正像舊約各處一樣,是傳統支持著人民的信仰和希望,是記憶在人的不幸中支持著他個人的信仰和希望(參閱詠廿二10∼12;七一6;七七6 等。關於此點請參閱B. S .Childs, Memory and Tradition in Israel, London SCM press 1962。)本節最得注意的是,它肯定了在禮儀中對天主的親身經驗,是多麼的親切有力。
四二6b「還要」兩字用在讚美天主上,指明目前聖詠作者的情況十分悲哀,沒有任何永生的希望。
四二8︰這裡所說雙重瀑布大約指約旦河的許多湍流。不過用上「深淵」兩字(teh?m),還另有所指,即宇宙當初所有的洪水,那天上的水(創一6∼7;七11)及天下的水(則廿六19),目前的災禍教人想起原始的大水。
四二9︰本節打破一般節奏,該是作者故意的更動,因為這裡有全篇祈禱的核心︰作者求天主還給他所企盼的恩寵慈愛(hesed)。
四三1︰ 本節的三個動詞說出所祈求的事及其次序︰1.為之伸冤(?apat);2.為之起訴(rid);
3.加以救拔(p?lat)。作者所要求的是宗教的正義,這裡首先應該來干預的是雅威自己。話中暗示作者自身的清白,但並不過分,像其他一些聖詠所說的那樣(如詠十七;廿六)。作者要求伸張正義是根盟約,自視為雅威的同伴,期望許諾的實現。
四三3:這裡所說的真理(’emet) 是指雅威的作證及判詞,使被告獲得釋放 (參閱耶四二5;則十八8) 。這一有利判詞的結果是使祈求得以進入聖殿(由本節看來,本聖詠作者又好像不是於放逐在外或坐監的人,而更是受誣罔而被棄絕的人)。
四三4︰語氣應與上節相連︰「好讓我走向天主的祭壇,走近我最喜悅的天主面前,上帝、的上帝啊!我要彈琴歌頌你」。
丙、神、學
本聖詠(與詠五一)是個人哀禱中最富創造性的作品。文中有嚴格的辯證法及抒情的進展穿插著運用,作者的希望就在這兩種寫法下穩健地向前邁進,由第一詩節到第二詩節,然後再到第三詩節。
主題結構的三階段︰失去的幸福 — 目前的困苦 — 回到熙雍的碓切信心,其實就是基督徒希望的同一格式︰失去的樂園 — 放逐遠方 — 重獲救贖。同樣,四三1用來描寫敵人的詞句 — 狡猾而邪惡 — 正適用於基督徒生活在現世的實況︰他們無法被人了解,因為他們的境況是特殊的、是似非而是的︰一方面他們已進入了得救世界,另一方面他們仍然活在這個古老的、已受判決的世界。
教會在禮儀中接近基督及祂的唯一的、有決定性的祭祀時,知道本聖詠作者在放逐時期所描寫的那充滿希望的狀況(詠四三),在目前業已實現。當然教會仍然生活在希望中, 但那已是進一步的希望,即保祿所說的「完全自由」︰「我們知道,直到現在,一切被造的都在痛苦中呻吟,好像經歷生產的陣痛。不只被造的是這樣;我們這此得到天主所賜的初熟果子,就是有了聖神的人,也在心中嘆息,等侯天主收養我們作他的兒子,使我們得到完全的自由」(羅八22∼23)。


二、詠五一︰一首有代表性的個人哀禱——懺悔聖詠
甲 、結 構
標題(1、2節)
小引(3、4節︰呼喊,求救)
主體(5∼19節)
1認罪︰(5∼7︰不幸的描寫)直陳法(indicative)。
2求赦(8∼11︰祈求援助)祈使法(imperative)。
3求賜永恆的恩寵(12∼14)︰祈使法。
4謝恩及許願(15∼19 )︰半過去式的直陳法。
增 補(晚期重讀時加入)︰為熙雍的不幸代禱(20、 21)。
寫作的年代︰1、2兩節的標題使本聖詠與撒下十二發生關係,好像有相當理由,例如撒下十二9、13就和詠五一6所說的相投合。不過事實上,這只證明加入標題的人是如此懂法,並不足以證明是達味作了這首聖詠。為更正確推測本聖詠寫作的年代,可由兩點來看︰1.12∼14節所求的「純潔的心」及「順服的精神」與耶廿四7;卅一33;卅二39及則卅六25∼27非常接近;2.18、19節關於祭祀所給的相對價值的判斷又與亞五22;依一11;米六8;耶六 20十分接近。因此能結論說︰本聖詠的寫作年代不會早於公元前八百年。
至於後加的20、21兩節暗示對耶路撒冷城垣重建的希望;這一希望似乎是在乃赫米亞的重建工作上才得實現,那將是公元前四四五年前後的事。
乙、擇 要 詮 釋
3a節的話是採自出卅四6(雅威典)天主關於自己的描寫:「雅威,雅威,慈悲寬仁的天主,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依照」祂豐富的慈愛,就是指出谷紀中天關於自己所說的。
3b4︰這裡有三個關於罪的說法︰叛逆(pe?a),惡意(’aw?n),及軟弱或錯誤(hatt?’t )。相對的也有三種關於寬恕的說法︰免除債務的「豁免」(參閱出卅二32 ;戶五23),洗滌衣物的「洗淨」(參閱出十九10、14;耶二22),及治癒身體不潔或疾病的「清除」(參閱肋十三6、34)。
5︰「認清」在此有知道及承認的雙重意義,所指是經驗上的認知,半過去式指常存的行動。
6︰標題的書寫人自然認為本節暗示撒下十二13,但事實上是一種公用的文學類型,即在宗教性的訴訟中常以這種認錯為收尾,最清楚的例子是蘇七19、20,厄上十7……「我作了你視為惡的事」,這是關於罪的第四種說法︰是雅威所不喜歡的。
7︰這裡是指原罪而說嗎?至少說到了舊約裡一個常出現的思想,即人在的一生歲月中常是罪人(創八21;約十四4;十五14、15;廿五4;詠一四三2)。大部分的教父及一部分近代詮釋學家認為這裡也肯定了原罪的的存在。但在舊約聖經裡,由創二∼三至德廿五33及智二23、24,從沒有明白言及原罪,因此這裡也沒有理由視為例外,而更好將之視為舊約的一種普遍看法︰罪惡普遍的存在,並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 「在罪惡中懷孕」並不指交媾生子是有罪的)。
8︰本節兩句話之間似有某種連繫,內心的誠實及內心的智慧在承認已罪上都有其作用(參閱耶十七9)。
9︰牛膝草——長在牆縫中——是以灑血的(肋十四4、6;戶十九6),或是巴斯卦羔羊之血(出十二22),或是盟約之血(出廿四8,參閱希九19的解釋)。
10︰「聽見」快慰和喜樂,是指在洗淨之後聽到得赦的神諭,許他進入聖殿。「你所粉碎的骨骼」(參閱詠六3;四二1011;卅二3)是指全身,當時視病痛為罪惡的後果。
11︰這是寬恕的另一面︰罪惡的被拭去。求雅威掩面不看就是求祂寬恕的意思,並不意味罪惡存留,只是不歸咎的神學(路得派曾一度有此解釋)。可與詠十三2;卅8相比。
12︰這是寬恕的積極的一面。「再造」的造就是創世紀裡所說的創造(b?ra)(參閱耶廿四7;卅一33;卅二;則卅二39;則卅六25∼27)。在撒上十9、10也說天主在撒烏耳為時曾給他「另一顆心」及「厄羅亨的精神」,這神控制住他(參閱撒上十六13、14關於達味的同樣情形)。「使我重獲堅固的精神」指謂給我一個新的精神,好像第一次獲得一樣,只有這精神能使人忠信到底。現代中文譯本因此將此句譯為「求你賜給我一個又新又忠誠的靈」。這一祂求已指向末世時期或默西亞時代的恩賜(見上段耶及則的經句),因此是本聖詠最具創造性的貌之一。 使我重獲堅固的精神」指謂給我一個新精神,好像第一次獲得一樣,只有這精神能使人忠信到底。現代中文譯本固此將此句譯為「求你賜給我一個又忠誠的靈」。這一祈求巳指向未世時期或默西時代的恩賜(見上段耶及則的經句),因此是本聖詠最具創造性的面貌之一。
13︰這裡是求恆心之恩。「不被拋棄」在舊約中含有教會或團體的幅度,正如上文所說的快慰與喜樂是指聽到神諭後可以進入聖殿與大家一同慶祝而言。
14︰慷慨(或服從)的精神清楚明白地與耶及則所說的新心及新精神有關(參閱詠一四三10)。在這幾節裡所說的「心」和「神」為舊約的心理學來說,並不是同義字。希伯來文的「神」(r?ah)是天主所賜的一種力量,用來支持人的心(leb),使[它活躍。人心是使天主的神內在化的地方。
15︰關於作證的許諾。誰親身體驗過天主的慈愛,會成為這一慈愛的優先證人,特別是在罪人面前(參閱詠廿二23)。
16︰所謂的「血債」不是指死刑,因為本聖詠從未提及這類的判決,而是指一種疾病在威脅著祈禱者的生命(見10節)。所以血債是指死亡,這也見於其他多處(詠卅10;約十六;18;箴一18;十二、16)。在舊約中早死往往被視為天主的處罰(詠六5;十三、4;廿二21;卅10…)。16b的「慈愛」原文是正義,但應作「慈愛的表現」來講(好像天主在顯露祂的偉業時那樣,如米六、5)。
17︰日課經開始所習念的一句。
18、19︰本聖詠的文學類型要求祈禱者許諾奉獻一個犧牲(參閱詠五四、8等)。作者在此獻上他破碎的心來代替祭獻。這能有好幾個解釋︰是因了先知們抗議那此沒有內容的祭獻禮儀,是因為在放逐時根本不能獻祭,是要藉此對立指出最重要的是一顆懺悔的心。不少詮釋家喜愛第二種解釋(放逐時無法祭獻),但這解釋有其困難,因為本聖詠其他多處更易解釋為在殿中所作[的祂禱。既然如此,最好的解釋是,在此,聖詠作者所要強調的是,他自的心、他自己是真實的祭獻,種祭獻天主絕不能加以拒絕(參閱詠卅四19;依五七15;六一1)。
20、21︰大約是乃嚇米亞時代所附加的兩節,用以表達對於復興聖殿敬禮的渴望,渴望將有一日要按照先知所宣講的,給天主獻上祂所喜悅的祭品(參閱詠一0二14;一四七2;耶卅一38;依廿六1;卅三20;六二6)。


丙、神學
有三首聖詠與本聖詠很接近,就是詠六;卅八12、13、17、20∼23),而在詠五一中,罪的寬恕,不再求消滅敵人,而祂求永久回到天主的恩寵中,不再許下謝恩的誓願,而吘諾下要在其他的罪人前作證,並為他們求情。
本聖詠還有其他的一此神學主題︰關於罪的意識,認罪的意義,懺悔的來源︰天主,罪赦是至高的恩寵,罪赦的消極價值。這此主題=都來自本桯詠的一個中心靈感,即人的真實災禍是罪惡。
本聖詠毫無異議地是一首個人哀禱,但其精深的程度達到了每個人的生活情況,因此教會用之於禮儀中,而使之成為集體哀禱,在此集體祈禱中個人並不消失,也不放棄他的, 責任卻在教會的氣內加深了自的責任感。

三、詠卅四︰個人怠恩及智慧的教訓
甲、結構
小引(2∼4節)︰以讚詩的形式申言自巳要歌頌上主,並請會眾與他一同來歌頌。
主體︰感覺部分(5∼11十23?)︰中心思想是天主的報應,尤其是由第9節開始。
訓誨部分(12∼23節)︰
1. 邀請(12)。
2. 說明酬報的方法(13)
3. 獲得酬的方法(14、15)。
4. 雅威義人及惡人的待遇不同(18∼21)。
5. 繼續發揮上主對待義人的態度(18∼21)。
6. 及祂對待惡人的態勢度(22)。
7. 再說義人的酬報(23︰大約應在6節後面)。
本聖詠是字母聖詠之一(其他尚有詠九∼十︰廿五︰卅七;一一一;一一九;一四五)。這樣按照字母次序來寫詩是一個很古老的學手法,在迦南時代即巳存在,其目的是幫助人記憶。當然,每一行(或每一段)詩須順序由一個相稱的字母開始,會給筰者製造困擾,因此所有的字母聖詠多少都有此不自然。但哀歌一書的成就卻告訢我們種寫法也能產生很好藝術作品。本聖詠缺少以Wau為首的一句詩,一般學者認為第23節應移6節之後,而冠以Wau字,其意義是「因為」。這樣不但補足了廿二個字母的整整數,並且23在6之後,意義也十分投合。
寫作年代︰無法完全碓定,但由以下的事實可知本聖詠是於以後的作品︰1.字母聖詠好似全部來自分元前第六世紀(亦即哀歌寫作的時代);2.本聖詠的後部所反映的關於報的智慧道理,只在於逐以後才清楚的形成;3.在以列民內這樣斷然的分「信者」及「惡人」兩種人,大致說來,也是於逐以後的事。
乙、擇要詮釋
1. 節︰使人懷疑此節標題準碓性的主要理由是,在`此加特王阿基士與阿彼默肋客混為一談(事見撒上廿一11∼15)。
3. 節︰ 「願謙卑的人聽到而歡樂」。「謙卑的人」即「雅威的貧窮人」,這在五個不同的希伯來字眼下,出現於聖詠集三十次左右。這此人是誰?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學者 們曾相信,那是於逐回國後,在以民中漸漸形成的一個宗教和政治派,嚴格而排外,因此不見容於其他比較和緩的同胞。但這種假設今日巳被放棄。「雅威的窮人」 事實上是一種精神動,其基礎是以色列很古老的社會及宗教傳統,那就是窮人、特別是壓迫的窮人,是雅威的「門人」按照神律特別受到雅威的保護;他們隨時可用 投奔聖殿避難的權利要求君王及首領的保護,因為他們所依恃的是保護弱小者的雅威的名(參閱依十四32)。由這樣一個宗教傳統出發展成一種貧窮人的神修這種神修比舊約的另一傳統—以富貴為天主祝福,更接新約關於貧窮的神學。「雅威的窮人」多次自稱為義人(詠10;卅一19;卅四18等等),因此他知道自巳會受雅威的歡迎(詠十五),反之,「惡人」絕得不到天主的接受(詠五5)。
由以上所述看來,「貧」 既不是一個政黨,也不是一群宗教人土、因了他們的德操所鑄成的一種神修典型。「貧窮的人」是一個普遍的稱呼,指一切窮苦、軟弱、受壓迫的人,但他們知道呼 求雅威給弱小者所許諾的保護。引伸開來說,也指那此不依靠任何人間的方法以獲得救恩的人。不同類型的「貧窮人」可在不同的聖詠中出現(詠四018;七06;八六1;一0二21)。
5︰節「尋求上主」多次是一個術語,即指謂到聖殿去祂禱︰亞五5、6;編上廿一30;編下一5。
6︰節︰「喜形於色」原文是「發光」,指謂一人受到款待而容光煥發(參閱依六05);反之,「面有愧色」指人受到拒絕時的表情(詠七03;七一24;八三18;約六20)。
8︰節︰雅威的使者,給人帶來救恩,是以色列的個很老的傳統(創卅二1、2;出十四19等)。
9︰節這句話能有兩種懂法,或指作者巳體驗過的救恩,而請別人也加以體味;或指他目前要使聽眾有一種新的體驗,即在看他、聽他感恩時,會體味到雅威是麼好。但根據下一句所說的「投奔他必獲真福永歡」第一個懂法可能性更大。
10︰節︰「聖民」是指熱心的以色列人,此處是舊約中唯一碓指個人的地方(另一個可能的地方是詠十六3)。其他的地方「聖民」是指天廷,或整個的天主選民(如申卅三3)。
12︰節︰由此節起本聖詠開始其智慧訓導部分,此後巳不屬禮儀的情節。用「孩子們」(原文「兒子們」)來邀請是智慧文學的一貫做法(箴二1;五7;七24)。下一句將智慧的教導說成「敬畏上主」是標準的以色列人思想,因為其他東方智慧,特別是埃及智者教給人的,是一個完美的「生活藝術」。這一種藝術為以色列來說,就是敬畏上主。
14、15︰節︰敬畏上主的具體表現首先是管制口舌(參閱箴四24;十三;德廿八13…瑪十二、36;伯前三10);誰在言語上持守正義,實行愛,巳足夠表示他離上主很近。其次敬畏上主就是皈依(sur),停止作惡,轉而行善(參閱亞五15;米六8等)。最後,敬畏上主在於尋求和平。這一切是標準 猶太「義人」的特徵,他知如何按照盟約生活。
19︰節︰這裡所說與詠五一19的法很接近,「破碎的心」是雅威的窮人」的特徵之一。
20、21節:這兩節及上面的19節為分辨本聖詠的「報應道理」十分重要,這道理在此巳表達的相當深刻︰義人像任何人一樣,要受考驗,並且多次比別人受的更多,但義人的骼不會被敵人所折斷,上主要加以保全。可見這裡所等的幸福巳限於今世的享受—雖然也是上主賜給祂的好友的。若十九36將「連一根骨頭也不容許折斷」這句話用在基督身上,正像在吃巴斯卦羔羊時不容許折斷羊的骨頭一樣(出十二46),那應該是一個很早的預象。
22節︰惡的毀滅不是天主的作為,而是惡人的自食其果。
丙、神學
本篇聖詠全在講論報應 問題,但重點不在講道理,而分享經驗,那是一個宗教經驗,充滿了作者的心靈,使他不得不說出。當他將這生命中對天主的體會加深領悟時,他便使這經驗成了為 大家都有用的訊息。這訊息不是一個生活小康、虔誠信的主人所說的「熱心話」,而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報應神學︰真實的喜樂不來自即刻的、可捉摸酬報,而來自一 個深刻的意識,意識到自巳是與天主救主契合無間。本聖詠毫未談及天主的正義問題(參閱約伯書及詠七三),卻充滿了一個剛體驗到救恩的人的信心。「敬畏上 主」是聖詠中屢次提及的,這一詞句的含義是︰承認上主是救主,因為祂實在如此;承認之外,還要按此信念去生活。

四、詠一0七︰富教會意識的個人感恩
甲、結構
小引(1∼3節)︰請人感謝上主。
主體︰
1旅行者的感恩(4∼7、8∼9節);
2坐監者的感恩(10∼14、15∼16);
3患病者感恩(17∼20、21∼22);
4航海者的感恩(23∼30、31∼32);
5脫險者向歷史主宰、類救主雅威的頌讚…集體(33∼35節),個人的(36∼43節)。
前四部分個別的感恩有著同樣的結構,即︰
a危險或災禍的描寫;
b呼求天主幫助;
c雅威的干預;
d請每種得救的人感謝主恩。
其中b及d每次都一樣,形成6、8、13、15、19、21,及29、31的31的疊句。
寫作年代︰10∼16節關於囚犯所說,好像是指由放逐之地的歸來(參閱依四二10…四九10…五一9、10);特別是第16節幾乎逐字採自依四五2。放逐歸來是第二次的出谷, 這是因了某些囚犯得到自由而前來感恩時所聯想來的。4∼9節則使人想起第一次的出谷,即出離埃及,那是因了一批旅行者安抵故鄉而前來感恩時所聯想起來的。由這兩看來,全篇聖詠都是逐後的作品,有賴於第補,其餘部分則是一首較古老的桯詠,增補的意向是將原為個人感恩的這篇聖詠,應用在色列身上,將以民視為旅行者,坐監者,航海者。                                   
乙、擇要詮釋
1∼3節︰被邀請來讚美天主的,是未來要得救恩的眾人,這樣聖詠中所指的出事跡,不僅是對過去的慶祝,而還被視為得救者榜樣及典型。1節的疊句是聖經多處使用的(詠一0六1;一一八1;一三六;編下四13)。3b的東西南北正好與聖詠中的四種人拍合。
4∼9節︰這一段最初的意義是指曠野中商隊的領導者而發,在他們完成一次危險的旅程後,他們前來謝恩。8的「仁慈」是hesed,在此是指對盟約的忠信,或一種忠信的仁愛,
10∼16節︰坐監在舊約中有三種可上下文︰(a )將一此為非作歹的人拘禁起來,以等待天主的神諭,這神諭將決定他就是被放逐國外(參閱依四五2)。此處不知是那一種上下文,第三種好似比較合適。
17∼22節︰這裡所說的疾病明明地與罪惡連在一起,說得更清楚一點,所謂的疾病無非是罪人因良心的不安及焦慮所造成的(參閱詠卅二3∼卅八3∼卅九9、12)。20節的「主發一言」是指救恩的神諭,使他們恢復健康。
23∼32節:這段關於航海者的得救發揮的最為淋漓盡致,理由不外是這種風險新鮮而有趣。以色列p17民族關於航海的經驗非常貧乏,他的土地雖然有很長的海岸線,但卻沒有一處良港。他們的歷史上雖曾數度發展海運,但不在地中海岸,卻在南端的紅海岸口(參閱列上九26;十22;49)。本段所描寫的那此航海者是來自厄拉的商人,或者是給泰爾或比洛斯的腓尼基人服役的水手(參閱納一4…)。
33∼43節︰這一部分比其他部分更有讚美詩的特徵,在此,對天主的讚頌擴展至宇宙歷史的幅度。本段中的許多說法是與第二依撒意亞及約伯書平行的(33︰依五02;35︰依四一18cd;40a︰約十二21a;40b︰約十二24b;42b︰約五16b;43b︰依六三7)。43節依是兩句智慧性質的規勸語,將本段所說作了一個連繫。
丙、神學
在目前的形式下,本聖詠最令人注意的,是一首個人感恩的聖詠著上了教會幅度。因此聖詠中的天主照顧個人的許多細小節目,都被說成了天主對選民及對宇宙干的預。這教會度表達在1∼3及33∼43節中,可能是晚期的增補,神學意義的加深全在這增補部分中。至於中的淦種感恩是一此文學佳作,有著真誠的神修內容,但無多大神學的深度,因為只是一此轉憂為喜的人向天主救主所表達的一此誠懇的謝意。

五、詠一二四︰一首集體感恩的聖詠
甲、結構
1邀請以色列讚美天主(1b節);
2回憶所經歷的危險(2∼5節);
3以感恩之情讚美上主(6、7節);
4結論︰對天主依賴之情的普遍化(8節)。
這一結構方式也用於詠一二九、一首體依賴的聖詠,和詠一一八、一首個人感恩的聖詠。詠一二四中說的敵人無法限定是誰,因此可將本桯詠視為適用於各種不同情況禮儀祈禱。
寫作年代︰本聖詠中沒有多少暗示可以碓定它寫作的年代,但由文字中的阿拉美文語氣來看,應該是放逐後的作品。
乙、擇要詮釋
1∼2節︰「若不是上主保佑我們」是一句虛設句,其未實現的效果在3∼5節中發揮。「雅威保佑我們」是用於聖的一種說法,以後轉用到個人或集體感恩讚頌中(參閱詠四六2…五六10,一一八6)。1b的「以色列」是指要赴雅威前的以色列十二支派。在2節中敵人稱呼是「世人」(亞當)。                                 
3∼5節︰說出雅威如果捨棄的話,能有的不祥效果,這都是聖詠集用以指謂敵人的典型圖像表達︰野獸的吞食,山洪的暴發(乾河的突然漲水) ,海浪的淹沒,及以下兩節所的羅綱。
6∼7節︰「讚美上主!」是聖詠集中多次出現的邀請,特別是在光榮頌中(如詠廿八6;卅一22;四一14;八九53;一0六48)。羅綱的扯破說出雅威的救援行動,因為原文不說「我們掙脫了羅綱」,面說「我們猶如小鳥由獵人的綱中逃出,綱被,扯破了,我們得以逃脫」(參閱詠十一1)。
8節︰雅威的名與祂的大能相連︰誰呼喊雅威的名,並為祂所聽到,一定會得到祂的保護(參閱詠廿2;箴十八10)。在人依賴上主的上下文中,多次稱雅威為造主,因為造物主天主在眾神中一定七9)。
丙、神學
本聖詠的神學內容相當簡單,正像大多數的感恩聖詠一樣。以色列的唯一勢力是雅威[的援助,祂曾將自巳的名啟示給以色列。雅威是君王,是唯一的天主,祂藉著創造的能力主宰萬物,也控制著以色列的敵人。敵方的權勢固然有魔鬼的因素(聖經中以原始的造怪物及洪水來表達,參閱詠七九7;依九11;耶五一34;依八7;十七12),但制服了牠們的造物主仍一歷史的過程中繼續不斷地主宰著他們。

   

 

 
| 神學論集主頁 | 房志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