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
|
32期 | 神學論集 |
(1977)p307-312 |
---|---|---|
綜合討論報告
|
||
本屆研習會共有五次綜合討論,今將首兩次的記錄公佈於後: 第一次綜合討論 時 間:民國六十六年元月二十五日下午七時十五分 主 席:房志榮神父。 記 錄:朱妙雪修女 討論過程:一、各小組秘書報告小組討論結果。二、討論內容: 1. 主講人發表感想 黃俊傑神父 一位社會學家只是調查研究社會情況,發掘問題,提供資料而已,並不解決問題,現在我站在傳教士的立場說說我個人的感想。我們有責任保存與發揚我國固有的家庭美德。如何實行?原則不變,方法值得考慮,必須以現代人能接受的方法去推行。例如代溝問題,年長一輩的與年青一代的都要彼此學習,適合時代的潮流。長輩不能以過去的方式要求晚輩服從,晚輩也要尊重傳統中所保留的優點。我們的責任是要找出適合現代人的心理的方法,來發揚中國固有的美德。 2. 鐘桂男先生 在公共討論時未發現的一個重要問題,在私人談話中談及。誰在做決定?整個社會由誰在左右著?人在經濟、文化、政治、心理的影響下生活著,所牽涉的問題很是複雜,究竟是誰在決定這一切,影響一切?我們信徒不能只站在教會的立場觀望,應該積極參與社會的建設,教會有責任打入社會結構中,發生影響,改變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 問:如何打入社會去影響他人? 答:利用大眾傳播工具,參與政治活動,加入工商企業的行列,在社會中爭取地位。信徒在社會中直接影響很大,因為他們在士、農、工、商各階層中接觸各階層的人物。所以培養信友的使命感,以信友身份在社會上發揚福音精神,能對社會大有影響。 問:請教蕭牧師的高見。 答:以往長老教會比較注重神學知識,而忽略生活與信仰的連繫。最近已注意到信徒在工作崗位上的見證,信徒以忠於職守,服務社會來影響世界。在日本教徒比率只佔全人口之百分之一弱,但對國家政策的決定和改變,信徒有很大的影響力。基督徒透過政治輿論的功能,把福音精神帶入社會各階層中。信徒不是為被關在教堂裡,只行祭禮,做熱心教徒,而更應該被差遣到世界上去影響世界,做活的見證。 結論:社會型態是靠每一個人的抉擇而存在。社會型態靠大多數人的抉擇,社會型態也靠專家的決策。所以每一個基督徒負有使命改造社會,基督徒在社會上各階層中,各種人材都有,只要每人發揮自己的潛能,就能把福音精神帶進社會中。 第二次綜合討論 時 間:民國六十六年一月廿六日上午十時十五分 主持人:蕭清芬牧師。 記錄:高征財修士 討論題目:民間宗教對社會問題的答覆 討論內容: I、 問:臺灣民間宗教所敬奉者是屬神或屬鬼? 答:很難正確答覆。就連他們民間宗教間亦難給予正確答覆,若要有答覆,則只有基督教人士才能給以分析及確定。 II、問:在這複雜的民間宗教狀況下,如何傳播福音? 答:(1) 當他們有困難,而在他們的宗教立場上無法解決時,就會找上我們,我們可利用此機會給予一個妥當的答覆。 (2) 先建立私人的親密關係,進而給予教導,時機一到則給予言行的見證。公開宣講是困難的。 (3) 傳播福音以初高中桯度者為對象較好。因為他們著重理性,且知識水準比一般鄉民為高,在理性方面著手則能使他們易于接受福音。 (4) 不必直截了當說他們的宗教是錯誤的。尤其對有宗教信仰者,就以他們現有的對宗教追求心,作為傳播福音之出發點。 (5) 多為他們解決有關現代化及傳統宗教之間的衝突。例如指正他們一般生活上雙重人格的困擾。 III、問:民間宗教在複雜中亦有其基礎。梵二及其他會議皆強調,在和他們接觸中要注意其文化背景及因素。但在基督信仰與中國文化協調的問題上,有些基督教派有排斥中國文化的現象,這如何解釋? 答:因為我們沒有教廷的傳統,故無法作統一性的回答。但我個人是和梵二思想相同,即走向本位化的神學,並多研究民間宗教生活,多體驗民間宗教對善惡的了解等。我教導學生也是如此。 IV、問:中國人所敬拜的多為人變成的神,是否臺灣也是這樣? 答:似乎除了天公之外,其他皆為人變成的神。民間宗教相信人死後仍有力量存在,進而演變成神。也有些神是職位性的,與人有同樣的職位,神也可互調職位或免職。 V、問:有些民間宗教把基督合併為他們的神,我們如何解釋他們對教會的反感? 答:開始時,基督教以惟一神為主要信念,而排斥其他宗教,這態度不適合於對宗教含有包容精神的中國社會。而且教會本身常先否定他人,再肯定自己。我們應先肯定自己,再指正別人才好。所以我們的態度要改變,不可排斥他人的宗教。 VI、問:民間宗教大多是為了安全而作出的買賣式的行為,缺少位際關係。基督徒卻有此關係。請問我們傳播福音時,如何把握此點? 答:(1) 所問果是事實。 (2) 但要反省——我們自身是否真有這神人來往的位際經驗。 (3) 事實上,民間宗教也有位際關係,但不明顯。如求福為第一步,第二步則有悔罪、普渡方式來接近神,而開始神人之間的來往。 (4) 由民間宗教的求福觀念可知,幸福是由外而來的效果,我們可把握這點,作為出發點。 VII、問:民間宗教有其活動模式。天主教教義及福音傳播,也用記號,如玫瑰經、彌撒、朝聖等。基督教則有聚會。對這宗教的標記及裝飾,有何意見? 答: (1) 一般說來,天主教較重感情,而基督教重理性。但語言的傳達才是主要的表現方法。 (2) 各種裝飾及標記,確實有助于宗教行動。 (3) 標記也可成為神的氣氛及存在的象徵。 (4) 注意不可把標記偶像化。 (5) 注意標記、裝飾之合乎國情民情。 VIII、問:若信仰以理性為標準,則排除了不懂的人;太強調理性,則忽略了宗教的經驗;沒有宗教經驗,就沒有使宗教與生活配合,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答: (1) 由理性到信仰,或由信仰到理性,兩個方向皆可。 (2) 教會應放棄高高在上的態度。 (3) 要使中國基督化而非使基督中國化。 IX、兩個建議: (會員發言) (1) 民間的宗教力量甚大,不可忽視。 (2) 要多了解他們的宗教信仰,尊重他們,不可隨意批評或攻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