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回憶錄。
作者:法國聖女蘭德。
譯者:張秀亞教授。
出版:光啟出版社,六三年十二月七版。
第一次看這本書還是十年前的事了。留在記憶中的,僅是一團模糊的影子。說不上對聖女有任何的喜好愛慕之情。十年後,再次拿起這本書,體會與感觸自是迴然不同。為生命的生長而言,時光當是最可貴的資產,何況十年的時光?而且在這期間,我邁上了獻身之途,嚐到了獻身的喜樂,探索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就在這共同的水平線—聖召上,體驗到德蘭的心懷。她對吾主的追慕之情亦再度震撼我、激勵我。看到了「完人」的肖像;一顆為愛火熾熱的心靈。
在她生命歷程的回顧間,充滿了感恩之情。她深深的了解自己的聖召,接納並完成它。提出了所謂的「完美」,純是承行天父的旨意;人性所能獲得的最深的自由;成為天父願我們所是者。她則享有做一朵小花的幸福。同樣,她也說過:我是為了偉大而生(頁六○)。為她而言,「偉大」絕非抽象字眼,而是在進入了生活的實體—天主,澎湃的內在生命洪流中的感言。纖弱的細水長流,一旦匯入了浩瀚的生命巨流,渺小已成「偉大」的一份子了。或更確切的說,偉大、渺小原是一體的兩面。確信己的渺小、無能後,她能平靜的吐出:我是為了「偉大」而生。說得多麼真切。誰能不讚嘆卑微者的幸福。只因「上主舉揚卑微貧困的人」。聖保祿不也說過,「當我軟弱時,才是我最堅強時」嗎?
她熱切的獻出自己之一切。人能力的極限,亦不過是能完整的「獻出」自己。獻身,意謂投入一不可測的深淵,躍入一碧萬頃的汪海大海。在那無際無涯的「底部」,天主在撐托著。祂要的是那一躍。要在那一躍中,人將完整的自我,生命史的全盤,過去、現在、更是未來呈現於上主座前。她看似「輕易」的一躍,沒有猶豫,沒有旁顧,只有一心的嚮往。她一生所祈求的,我有一個負傷的生命—為愛所傷(頁二○一):豪語,壯志。她喃喃的私語:「耶穌,吾愛,我已尋覓到我的聖召,而我的聖召就是愛」。是的,愛就是永恆;永恆的自身。獲得了至寶,豈能不洋溢著擁有的喜樂。她說:「見到了引我安然進港的熠熠燈塔時的心情,極其寧貼而平靜」。只因「愛之燈塔在我的眼前燃亮了。她曾吟詩於懷的小詩:「時光是載你前行的船,而非你的家鄉。」她不僅尋到了燈塔,而吾主更親自操著她生命的小舟向前行駛。有限的心靈一經塞滿,就不再他顧了。人的奧蹟不再是別的,但在與無限的銜接。「為得著耶穌基督,我情願犧牲一切」,是多少聖者們實現的理想。
她愛,她也渴望著受苦。「在渴望獲致永恆之時,我們選擇的最好東西就是受苦」。「為了曾忍茹痛苦而歡欣之至」(頁一四六)。痛苦的價值、意義,正因為是對所愛者的獻禮,唯有了解愛,才能受苦;也唯有敢於受苦,才是真愛。基督說過:「凡要跟隨我的,就得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十字架是痛苦的標幟,然而更是喜樂的泉源,投向永恆的里程碑。不怯懦的方得冠冕。基督自己經歷過它。要記得,「徒弟是不能勝過師傅的」。「凡為祂失去生命的,必獲得生命」。「失去」會令人悵惘、痛苦、裹足不前。然而一旦發現了獲得的原較失去的更為珍貴。且吾主亦親自轉化昇華了十字架的痛苦,死亡的消極面,它的另一面已成了積極的:勝利的旗幟,光榮的象徵。面對此,人還畏懼什麼呢?深切的愛必定創造深切的痛苦;反之,深切的痛苦創造深切的愛。德蘭說:「最大的幸福就是受苦本身,唯一值得追尋的珍寶。」逾越奧蹟在人間延續著。更在祂所揀選者的生命過程中實現著。生命之為「生命」,正因吾主死而復活的「生命」在浸潤,貫穿著。復活的宣報:「祂摧毀了死亡」,「祂彰顯了生命的不朽」。正是這個信念,激起無數的追隨者,步武基督的芳蹤。
德蘭的一部生命史,可以說是一部感恩史,一份天主奇妙化工的展現。她卻自認:僅有的一點好處,「全是出於天主仁慈的施予」(頁十三)。而她所要做的,不過是再次敘述天主對她仁慈的事蹟。以她的一生,具體啟示了人成聖的途徑。沒有顯赫的事蹟,但有充滿了活潑的愛,接納與奉獻天父恩賜的一切。在每件微小的事物中,看出潛在的永恆性,在時間的一剎那中,緊握永恆的一瞬。德蘭的一生是山中聖訓的回響:「心地純潔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看見天主。」基督所讚賞的:「天國的奧秘啟示給了純真的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