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張春申神父 |

 

 

28
神學論集
(1976)p269-281
   

地方教會與社會發展

 

張春申神父

 


地方教會的使命,如同耶穌基督的使命,是傳播福音,宣講天國來臨。初看好像這個使命與社會發展沒有關係,而我們這篇演講便是分析與指出傳播福音與社會發展之間關係,如此可以看出地方教會對於社會發展的使命。我們分三段討論︰
〈一〉自「社會發展」的分析,指出它屬於「傳播福音」。
〈二〉自「傳播福音」的分析,指出它包括「社會發展」。
〈三〉地方教會在傳播福音中對社會發展的不同貢獻。

〈一〉自「社會發展」的分析,指出它屬於「傳播福音」
第一段的出發點是過去的神學討論,大家都聽到過好像有不同的意見。不同的意見並不是說社會發展的工作沒有價值,而是說社會發展究竟和我們傳播福音有什麼關係。假如說,和我們傳播福音基本上沒有關係,或這個關係是微弱的,那麼的確我們教會可以問問自己這個工作是否應當繼續?因教會的使命是傳播天國,傳播福音。如果這兩者沒有關係,顯然教會應當對這工作重新檢討、反省。而事實上,在我們過去神學上對社會發展和傳播福音的關係,多少可以歸納成四種不同的意見,現在我很簡單的把這四種意見介紹一下。
第一種是把傳播福音、傳播天國的概念、建立在救人的靈魂上,也就是叫人聆聽福音、聆聽教會的道理;當人接受教會的道理後領洗信教,這樣就叫傳播福音。在這樣的定義解釋下,可以說社會發展和傳播福音實在沒有什麼內在的關係。我們從事社會發展的事,如辦教育、做社會工作,至多可以說是一個接觸點、一個方法、是和教外人有往來而不是傳播福音。傳播福音是叫人聆聽福音,叫人進入教會;至於社會發展工作則全部在傳播福音之外。這就是第一種解釋。
第二種解釋,是把傳播福音與社會發展關係放在一齊講︰社會發展只不過是傳播福音之後的效果︰就是當傳播福音之後,許多人聽過了教會的道理,信教之後 〈當然我們假定這些人是好人,好人一定願意作好事〉。那麼所謂社會發展,就是作教育事業也好,社會工作也好,這只能講是傳播福音以後的效果。因為這些人聽了福音之後信了教,信教之後去做社會發展工作。可是這個只能夠叫做效果,其本身並不是傳播福音的工作。所以第一種是講一個接觸點,第二種是講一個效果。可是都不肯承認社會發展實在是傳播福音。
第三種概念比較特殊︰就是一般認為社會發展是間接的傳播福音。究竟怎樣叫做間接的傳播福音呢?傳播福音基本上要講基督的道理,叫人信服,叫人領洗信教。可是如此傳播福音之後,接受者一定彼此尊重人性的尊嚴,要互助合作。另一方面,社會發展事實上也是要達到人性的尊嚴,達到人在現世的方便,達到人類在世界上享有一個平安愉快的生活。所以社會發展的工作間接的是在達到傳播福音。可是第三種意見還不承認福音和社會發展之間的內在關係。
第四種理論就是當代多數的神學家所講的,社會發展就是傳播福音。當然傳播福音的概念很廣,可是社會發展實在就是在傳播福音中。為什麼呢?因為在第四種解釋中,所謂的社會發展實在是發展整個人性的積極方面,是叫他在這個世界上就經驗到人與人之間彼此的團結;經驗到在這個世界上,甚至講天主的救恩通過這個世界上人跟人的合作;通過世界上物質的發展,通過世界上的平安生活,救恩就已進入人間了。天主的救恩不是抽象的救恩,而是通過肉體的生活,通過人間的來往,通過現在這個世界。這個概念認為社會發展實在是把天國帶到世界上來的一種福音。所以第四種意見認為社會發展實在就是福音傳播。
現在我們談談第四種意見,即社會發展與福音傳播的內在關係,究竟在理論上有什麼基礎?這裡我們只能夠簡單的一提。這個基礎在當代的神學上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所謂的整體化。在整體化中,最重要的出發點就是創造與救恩。雖然在概念上是兩個概念,而實際上卻是一個事實。這是什麼意思?就是天主已經把自己的救恩在創造的行動中給了人。這實在是在教會神學中早已有的一個思想。這個思想是方濟會的傳統思想。按道明會的思想則講︰天主進入人類中間是為救贖;可是方濟會的神學講︰假使人類不犯罪,天主聖子也要進入我們中間。換句話說,在創造中耶穌基督的救恩已經臨在。天主的創造如同哥羅森書信上所講的,是因著耶穌,藉著耶穌,為了耶穌。所以這個創造的行動實在與救恩是一件事,天主創造人,就是在創造中給人救恩。從這種思想出發就有了很大的後果。假如天主的創造與天主的救恩是一個現實、兩個概念的話,我們就可以說︰社會發展實在與救恩中不斷的成全,不斷的發展。事實上,是天主在耶穌基督內給人救恩。那麼我們立刻可以看出來,人性的發展,真正的發展,就是分享天主的救恩。因此我們可以說,人性的發展與天主的救恩的分享,雖然在概念上能夠分開,事實上在耶穌基督內創造的秩序中,如果人性真正的發展就是分享在祂內的救恩,那麼我們馬上可以看出人性的發展和救恩的分享是一個覝實的兩個概念。這是神學上把創造與救恩的整體化,把人性發展和救恩分享的整體化。
假如我們再講下去,今天的神學思想上不喜歡把人看做好像一部份是肢體,一部份是靈魂;事實上我們是一整個的人。假如要分開,只能說它有肢體的一面,有精神的一面,甚至可以講這個人的發展不是圓滿的,除非他軀方面一直在發展著,當然也需要精神方面的發展。
因此在這樣整體的思想上,第四種理論就是認為既然我們所謂的創造與救恩是在一起的,耶穌基督的救恩跟人性的發展在一起,那麼我們所謂的傳播福音是什麼?按照耶穌的講法是講天國的來臨;按照我們的講法是人類不斷分享耶穌基督的救恩。如果救恩跟創造是一體的,如果人性發展跟救恩的分享在一起,那顯然的理論,傳播福音不能沒有人性發展的幅度,因為這是一個現實的兩個概念罷了。所以第四種理論是建立在當代整體化的神學上,就是救恩的分享跟人性的發展連在一起。那麼如果我們的社會發展是在使人性進入更圓滿,這本身是分享天主的救恩,這本身就是傳播福音的使命。
這是第四種解釋的理論。在這個理論下面,對於前三種理論所有的批評,都認為三種理論把聖經上的一個現實分成了幾個部份,好像創造跟救恩是兩回事︰一面你可以講創造人性,可是救恩好像是另外一個經驗,另外一個現實,不在人性的發展之中。所以前三種理論至少可以遭受到這樣的批評;就是說我們傳播福音彷彿就是講救你身上的靈魂,給你這個救恩,而這個救恩究竟是什麼呢?似乎跟人性的本身沒有作一個整體的綜合。所以第四種理論對前三種理論的批評都認為是有了一個分離,就是沒有整體的來觀察事理。
最後成贊第四種說法的神學家,也希望找到一些聖經上面的根據。一般地講,人們常常應用的聖經,是路加福音第四章中,耶穌回到納匝肋的時候開始所講的話,就是引用依撒意亞先知書「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祂給我傳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這是耶穌傳播福音。假如你要向貧窮人傳播福音,不要把貧窮這個字抽象化,貧窮就是貧窮,你要向他傳播福音,就是要叫他生活。你要向俘虜的人宣告釋放,我們也不要抽象化︰這是罪的俘虜,可能也是經濟的俘虜,政治的俘虜,基督宣告叫人釋放它。祂要被壓迫者得到自由。我們不必一定要講是在魔鬼的壓迫下,可能多次是在人的壓迫下。所以耶穌要使人性發展。宣佈上主恩慈之年︰恩慈之年就是喜悅,這喜悅就是耶穌的來臨,帶來給我們這樣一種喜悅。這種喜悅不光是房間裡靈魂上的喜悅,而是整個生命喜悅。這裡我們可以講,社會發展的思想己經隱約地藏在其中了。如果我們看常常引用的瑪竇福音對最後公審判的比喻︰耶穌講沒有吃的給他吃,沒有住的給他住,在監獄裡你去看他……等等,當然跟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社會工作的語言稍微不同。可是我們解釋的稍寬一點,我們可以這樣講︰許多人沒有吃的,你想辦法給他們吃;許多人沒有住的,你想辦法給他們住︰許多人在監獄裡,你想辦法去看顧他們;這都是基本上的社會發展。所以我們可以講,在聖經裡多少已經在耶穌的行動中,可以看出來社會發展是傳播福音的一面,與傳播福音有著密切的關係。
再者這種解釋事實上已經為教會所接受。如何證明?前年世界主教會議以前,羅馬發出一項文件,就是給各地主教團幫助討論的議題,其中關於福音傳播的意義,至少有一個意義這樣講︰按照造物主及救世主的意志,以任何一種方式來改造這個世界的行動,就叫做傳播福音。當然傳播福音有好多別的意義,可是這個意義很清楚的指出︰改造世界的行動叫做傳播福音。所以我們可以說第四種理論一定在教會的文件中承認的一個理論,就是我們改造世界使社會發展成為傳播福音。
但是我們還可以繼續講下去,究竟為什麼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理論還不斷在我們的教會中,甚至在神學家的思想中出現?究竟為了什麼?照我的想法,可能是對社會發展的概念沒有最清楚的看法,那麼我們現在要問,事實上,在討論這個題目的時候不能不問,究竟社會發展是什麼意思?假如我們把這個名詞的意思徹底講下去,至少可以指出四層來。第一層是︰今天我們許多人一開始講發展,往往就認為所謂一個開發中國家,在經濟上面的發展,一個已經開發的國家助一個正在開發中的國家。通常一般的人了解的是有關經濟方面的。不過是否在經濟上的社會發展可以把這個概念完全包括在內?那樣說是不正確的,至少是不完整的。完整的究竟是什麼呢?事實上,今天許多討論發展的人都講經濟方面的發展,但仍不能把發展的問題完全解決。因為我們還有政治上的、教育上……的發展。換句話說,經濟的發展並不能解決一個國家發展的問題,除非經濟的發展跟政治、教育……等等的發展完全配合在一起,這才是真正的社會發展;至少有了第二層的意義。可是第二層的意義,在我們許多神學家的心目中完全是不夠的。不夠的又是什麼呢?再加上第三層的意義,如果我們討論發展,你講經濟也好,政治也好,教育也好,常常應當在一個倫理的標準下。換句話說,你不能夠講發展而不講道德,不講倫理,假如一種發展不管倫理道德的發展,我們說這不是屬於我們所討論的社會發展,這是片面的發展,甚至是不正確的發展。最後,在我們神學家的思想中,人類還有一個最深的活動,就是面對天主。假如你講發展是針對一個人,人有政治的一面,經濟的一面,倫理的一面,可是在我們信仰中間,我們知道我們人還有跟天主密切來往的一面,還有人跟人在耶穌基督內結合的一面。假如社會發展把這一面除掉,根本不是我們社會發展的完整的理想。第四種的神學家所以講社會發展就是傳播福音,因為他們把社會發展的概念不限定在經濟方面,不限定在教育、政治方面,也不限定在這道德方面,而一直要到人與天主關係的救恩方面。那麼我們還有什麼反面的理由說社會發展不是傳播福音呢?因為傳播福音最後是要把救恩發展在這個人身上,使天國在這個人身上發展。如果我們的社會發展一直達到第四個幅度時,這樣的發展顯然就是傳播福音。所以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神學家不肯把社會發展跟傳播福音密切的連在一起,可能是因為對於社會發展而只是限定在經濟方面,或是只限定在其它幾個活動上面,而沒有第四種神學家那樣,把是一個有了秩序的發展。在有秩序的發展中,我們才可以承認第四種的解釋。這樣我們就把社會發展的概念與傳播福音連結起來了。以上是第一段。

〈二〉 自「傳播福音」的分析,指出它包括「社會發展」
第二段是另外一個出發點,就是我們現在把社會發展的概念放在一旁,我們從傳播福音來看,在聖經中的傳播福音,或者在福音中耶穌的傳播福音,是否有社會發展的一面?這是我們要做的工作。對於傳播福音,事實上在福音中,在聖經裡,我們可分成三個幅度—三面來講。那三面呢?我們可以說有超越的一面,換句話說,就是跟天主之間的關係的一面。可是我們的傳播福音還有第三面,我們把它叫做先知的一面,即關係著我們現在世界上的問題。現在把這三面稍為解釋清楚,在耶穌自己的生活中可以提出來的各點。我們說耶穌在祂整個的生活中,常常在講喜訊,因為天國來臨了。天國常常是耶穌宣講的對象。現在我們看耶穌所講的天國有怎樣的幅度?很清楚的,它有超越性的幅度,就是你得到的喜訊。那麼這喜訊最後的來源是什麼呢?是一個天主,我們稱祂為父。祂進入我們人類的生命中,寬赦了我們的罪,把祂的愛通傳到我們人類的中間,因此我們人類大家有了一個主,我們稱祂是我們的天主。當我們接受這樣的喜訊時,我們講「天國來臨了」,這叫超越的福音,就是人,領受福音的人,與天主的關係。這常常是耶穌傳播福音中的最重要的一面。假如講福音、講天國,把天主放在旁邊,就不是天國,不是福音了︰所以有了超越的一面。耶穌所講的天國還有其末世性的一面,假如講的簡單一些,就是有永遠的生活。所以耶穌宣講時,祂的天國的確可以講,在這世界己經開始了,可是這個天國是在永遠生活中完成的。所以耶穌在宣講福音時,多次指出這一面,祂說︰若是你的眼睛叫你犯罪,把它挖出來;你願意兩隻眼睛下地獄呢?還是一隻眼睛升天堂?這是永遠生活的一面。所以耶穌在祂宣佈天國的時候,有它末世性的一面,注意到天國的完成有它的末世性和永遠性。可是我們還應注意耶穌宣講福音中。有所謂的先知性。先知在舊約裡,無論耶肋米亞,依撒意亞,或其他的先知,都時常代表天主講話,代表在他們自己的時代中的天主講話。在當時的生活發生困難時,先知就來講話,糾正當時的某種錯誤。在先知時代,先知們常常講應當保護貧窮寡婦,不要欺負窮人,有錢的人不要積畜財富,壓迫他人等等,這是先知性的一面,我們實在可以講︰這是針對當代的問題講話。而耶穌自己,事實上在祂傳播天國的時候,已有了先知性的一面。他曾向法利塞人挑戰,他曾向司祭長們提出祭獻的真義,他曾保護貧窮寡婦。所以我們可以講在耶穌傳播的福音中,除了末世的一面,還有先知的一面,就是關心當時人的生活。當然耶穌時代有它的問題,別的時代有別的問題,而先知性的一面,卻是注意世界上的世題,實在是傳播福音中一個基本的幅度。
我們如果在福音中看耶穌傳播的天國有著這二個幅度,顯然的我們應當講︰如果我們今天繼續耶穌傳播天國,也應當如同祂一樣。這三個幅度彼此不能排斥任何一個,換句話說︰三個幅度所傳播的是一個福音。你不能把其中任何一個幅度除掉。可是我們還得承認,這三個幅度在不同的時代裡能給教會或傳教士的不同力量。在過去某些時代,假如大家度一個很正常平安的生活,有吃有穿,都生活在一個小農村裡,或很小地區中,便沒有許多問題。這時候,如果教會去傳播福音,我們可以看出來,它要注意的是哪一面呢?它注意的顯然是不要忘了永遠的生活,不要因為有吃有喝,便什麼都忘記了。教會馬上要叫人注意末世的一面,或者要叫他注意超越的一面,就是不要在滿足的生活中忘記一切來自天主,忘記天主給你的救恩。所以我們不必奇怪在教會的歷史中,某一時代傳播福音的概念是救靈魂,就是進入教會。這是對的,完全對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傳播福音有超越的一面,也有末世的一面。可是我們得承認時代在不斷的變化,一個新時代中,可能發生新的問題,新的問題是什麼?可能就是不自由,飢餓、疾病等等,人類還在一個我們所謂受盲目的自然或人為的力量控制的階段中。那麼我們的教會在這個新的時代中,自然要強調先知的一面。先知性的一面是什麼呢?就是說我們如同耶穌基督、如同古代的先知一樣,注意當時許多受苦人的問題。我們今天講教會傳播福音,也能夠強調先知性的一面,就是我們注意到社會發展,經濟方面、政治方面、其他方面等問題,而這一類的發展事實上是福音要求我們這樣做。聖經上的傳播福音有這一面,我們今天的教會也應當有這一面。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講,傳播福音有三個幅=度,而三個幅度中有先知性的幅度,而先知性的幅度,仔細分析,實在跟我們社會發展是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聖經上所講的語言跟我們當代的言語能夠不同,而事實上是一樣的,就是要叫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度一個人與天主的豐富生活。我們再繼續講下去,這三個幅度實在是有著密切的關係,就是超越的幅度,末世的幅度都跟先知性的幅度有關係;就是如果你要經驗到天主的臨在,如果你要對永遠生活嚮往,事實上對我們一般人來說,也應當在這個世界上度一個正常的生活,在正常的生活中間經驗到天主,在日常的生活中嚮往末世。所以在這裡有極密切的關係。三種幅度應當有一個綜合,沒有傳教士能夠講;我否定第一個、第二個幅度,那麼他就不是傳教士,而只是從事社會工作者了。
在這樣的指示下,我們現在對第三個幅度的傳播福音做一個簡短的反省。我們這次研習會就是希望對於社會發展加以關心。可是我們應當注意到,即使我們做這樣傳播福音的先知性工作,也不能在態度上面講我們否定另一個幅度。這樣的講法似乎令人不悅。事實上,不能講,我們是教書的,天主、我不管;永遠、我也不管。那你管什麼?所以,這個不能否定。你能講在具體的情況下,我的能力,我的時間只允許我做社會發展工作,在我的解釋上就是傳播福音。可是在態度方面,絕不能給人的印象是排斥另一個幅度。不能排斥超越的幅度,也不能排斥末世的幅度。在臺灣可能有人認為社會發展工作不是傳播福音,但理論上已經解釋過了。可是在實際上,就是說在做社會發展工作時,我們也不應排斥任何一個幅度,而只能講︰因為我們的時間、精力、培養,就教會先知性幅度的方面略盡棉薄;可是我對於別的人的工作,別的人的超越性,末世性的幅度,仍然尊重;至少這樣,我們就有一個比較平穩的、完整的解釋了。
對於從傳播福音的問題到社會發展,至少結論上,我們認為傳播福音中包括社會發展,因為傳播福音有先知性的態度,這個先知性的幅度已包括社會發展的工作。

〈三〉 地方教會在傳播福音中對教會發展的不同貢獻
假如上面兩段的解釋可以成立,或者已經相當清楚了,我們現在可以討論最後一段,就是如果傳播福音跟社會發展有了我上面所講的關係,那麼我們的教會對於社會發展有什麼貢獻?我們可以分下列數點說明︰
(1) 由於教會在福音的光照下,知道社會發展的廣度與深度;它相信基督傳播是萬有的根源與中心,只有祂宣講的天國來臨時,發展才是圓滿。因此,教會的首要貢獻便是在地方上成為天國來臨的記號;成為正義、和平、修好、愛的記號。它在追求發展的地方社會中,宣告基督是主;一切精神與物質之主。同時它的生活首先應當是瞻仰天主的生活,為天主的絕對,超越在一切發展之上而作證。它也應當反映出神貧,對於世物的擺脫,這啟示給地方社會,天國來臨最後不是在人「有」多少;而是在人「是」什麼。最後,它仍然應當宣講十字架的奧跡,痛苦的救恩價值;在還有罪的世界中,即使致力社會發展,但痛苦是不會絕跡的。
(2) 然後,地方教會對於發展的意義,能夠在教育方面積極貢獻,因為教會知道人性真正完整的發展有超越的一面,也有末世的一面。教會真因為它來自耶穌基督的福音啟示,知道人性真正的發展有這兩面,所以它在許多場合上有批評的一面就是當某一地方如果從事發展工作,在發展的價值的程序上發生畸形或秩序不正確時,教會有權利批判。如果在一個發展中間,把超越的一面完全否定,把精神的一面完全否定,那麼這時候教會有責任在這個地區對於發展提出批評,說明這種發展是畸形的。為什麼呢?因為它只注意物質,因為它只注意經濟,而把人的精神完全忽略了。教會有權利批判,這是來自耶穌基督賦給它的使命。同樣,教會也有末世的一面。假如一個發展的概念這樣限定在世界上面,把人的生命、人的永遠生命完全排斥,那麼這時候教會也應當提出批評,說明這種發展概念不正確,為什麼呢?因為它忽略了我們所謂的末世性。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來,耶穌基督的教會因為來自耶穌基督的福音,知道人性的真正發展是在什麼上,會有積極的參與和批判。事實上在聖經中,這個積極的參與和批判性的貢獻都兼而有之。譬如對積極的參與我們常常可以提出,天主把大地交給人類,人類應當去發展它。可是批判性的貢獻在聖經裡也有。我舉一個例子,譬如在路加福音十一章16—21節,本身是一個有關個人的比喻,可是推而廣之,馬上可以看出耶穌的批判就是針對一個富人,他想現在應當把小倉庫擴大,擴大以後,堆滿財物,可以享用無窮。接著耶穌來了一個時批判說,今天晚上他就要死了。換句話說,當他這個發展忽略了超越的一面,忽略了末世的一面時,耶穌自己就提出批判來了。所以聖經中有著對人類發展貢獻的因素。當然我們還得承認聖經的時代背景跟我們今天不同,應當加一個新的解釋,才能夠達到我們的時代中間。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教會對於我們人類發展多面的貢獻了。
(3) 既然社會發展是屬於傳播福音,那麼傳播福音應當關心社會發展。對於現在臺灣的地方教會,我有一個小小的感想,不知道正確不正確?我們的教會對於世界的問題,多次一些消極的事情發生了,往往反應得特別快。譬如今天大家來討論墮胎,教會反應得很快,講這是相反天主的罪,這個事情不應當做。可是,教會對於社會發展的許多積極工作是否講了幾句話?臺灣地區當發生了人工育,墮胎等問題,我們的主教團反應了,這個當然應當。可是在今天的臺灣,大家都知道國家正在進行十項建設,那麼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們的教會是否也站在傳播福音的立場上講了幾句話?我認為對於這類的事情,教會在福音的立場上應當講幾句話代表教會的立場,代表福音的立場的話。既然國家把整個的力量放在十項大建設上,這真是社會發展工作,那麼我們的主教團,在臺灣地區的教會,是否能夠針對這個現象,也能夠講幾句代表耶穌基督的話?因為代表耶穌基督的話並不一定是人家做了什麼壞事你才講話;人家做了好事,你也需要講話。所以,我想我們的主教團也許應當針國家的這種建設現象,公開地鼓勵教友參與,同時也把人類發展的完整思想提供出來才好。
(4) 最後,地方教會不論是官方與團體性的,或是教友個人,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尤其在特殊需要時,具體地將人力物力貢獻出來,參與社會發展工作。不過一般而論,屬於專門的問題,政策的抉擇,甚至政黨的組織等等,不是教會聖統或官方參與的領域。按照梵二牧職憲章的指示,這更是教友的貢獻;他們要在福音的指導下,積極地參與。
以上約略地舉出四點,指出地方教會對於社會發展的貢獻,其實同時這就是傳播福音的工作。
   
 
| 神學論集主頁 | 張春申神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