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恩」這個題目非短短四天的研習會所能討論完的,前三天我們已從多方面談論過「救恩」的意義;首先是自人的經驗開始,以歸納法分析,而發現人不斷在渴求「救恩」;以後道教、佛教、回教也各就其不同的宗教立場,說明「救恩」在其宗教內的意義。今早張院長又清楚地解說教會神學對其他宗教的態度並給予評價。現在我們要從系統神學立場探討「救恩」。
按照現代的思想潮流,人們偏愛歸納法;從經驗分析慢慢往上推到普遍的原則;但是我們要使用演繹法;從信仰的角度,自最高的天主逐漸往下推,做一系統的了解,而闡明「救恩」的內涵。我們的神學思想都是擬人說法,受時、空的限制;跳躍不出物化,物質化的思想範疇,傳統神學說的「救恩」也不例外:比如古經作者好像把「救恩」限制在以色列子民中;「救恩」受空間的「約束」,在教會歷史上也有同樣的觀念:教會之外無救恩;人只有在教會內才有得救的可能。再看聖保祿在致羅馬人書信中論及救恩,把它太時間化了,他把救恩完全放在歷史上出現的納匝肋人耶穌身上,好似在耶穌出現之前尚無救恩的事實。此外,現代的神學家也很強調「救恩」的歷史性,而有時把「救恩」不平衡地過分時間化了,換言之,如果「救恩」太時空化了,那麼絕對超越時空的天主聖三如何在人類歷史之中?人「靜」的因素何在?……總之,講論救援應注意一件事:我們的神學不能脫離擬人法,亦即類比說法;一方面肯定,另一方面否定,第三方面則是超越。例如我們肯定天主是愛,同時又否定祂的愛如同我們的愛一般,最後我們說祂是絕對的,其愛是超越我們的愛的經驗。下面我們將分四部分解說對此「救恩」神學的反省。
一、 救恩的圓滿就是「天人合一」
溫神父已提及初步的教恩和圓滿的救恩;初步的救恩是過程中的救恩,而圓滿的救恩就是我國人所謂的「天人合一」;這清晰的表達了救恩的圓滿境界。我們的研究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天,第二大部分講人,以達「天人合一」。
天主父自由的決定把自己啟示給人類。啟示的基本意義非知識的給予,這是分享天主的生命,這是整個救恩過程的基本概念;啟示本身是分施,就是使別的「存有物」分享自己的存有,知識方面的啟示包括在此基本啟示之內。天主啟示的對象是人類整體和單獨的個人。古經和新經用「盟約」型式表達天主與人的交往,譬如創二以盟約思想為背景;天主與諾厄的盟約(創12~17);上主和亞巴郎立約(創十五);西乃山上頒佈的盟約(出廿~廿四);在耶穌身上訂立了永恆的新盟約(瑪廿六28;)。如果改用現代語言,則盟約是為「你~我」關係。
天主的啟示是在過程中逐漸的顯示與分施。此過程卻是人從「下面」只能夠渴望的。它是完全靠天主自由的進入人類歷史之實現過程。它有如海浪,一個接一個翻騰入海;又有如潮流,由低潮往高潮上漲。天主的創造,以色列的宗教經驗,耶穌在世的生活、教訓、死亡和復活,基督的再度來臨,都是在啟示過程中的幾個階段。啟示過程尚未完成;「我們的救恩還在於希望」(羅八24);「我們是在瓦器中存有這珍寶」(格後四7~12)。所以人人還是在渴望,期待圓滿的救恩,因為連在信仰中接受天主的「救恩」的人,仍是罪人(羅七14~25;若一18~22)。圓滿的救援即「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這就是天主與人同在的帳幕,他要同他們住在一起;他們作祂的人民,祂親自要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天主」(默廿一3);「天主」(父)成為萬物之中的萬有(格前十五28)眺望將來「救恩」的圓滿,天主實在是在我們前面的天主。
二、耶穌基督是啟示過程的中心
基督是天主父的奧妙計劃的焦點(弗一3~14;哥一15~20;希一1~4;若一1~18;默廿二13;一17;二8):一方面基督—天主第二位,是萬有的根源、元始、基礎、支持者,與終向;另一方面基督是從死者中的首生者,因此天主父的圓滿居住在祂內;祂以十字架上的死及三天後的復活使萬有與天主父重歸於好。以基督為核心的這兩種說法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救恩」神學;降生神學和十字架神學 1。降生神學強調自宇宙之始,基督即為萬物的中心;所以一切所謂的「他力」(道安法師所說)都是由基督而來的生命、光或能力。受造物從他們生命的開始就邁向耶穌基督;沒有一個受造物生活於基督的氛圍之外,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之前,祂的「救恩」已在人間。照以上所說,十字架神學立刻要問:難道耶穌十字架不是「救援」人類最重要的因素嗎?為何還需要耶穌的死?新經不是多次說耶穌是「為我們而死」的嗎?教會的信經也說「祂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這一連串的問題作何解答?其實,這兩種救援神學互不衝突,而是前後一致的;需要以啟示過程為基本觀念,視之為唯一的基本啟示之兩個階段不同描寫,基督降生以前的行動,啟示工程都在「天主父的大計劃」內,趨向其在十字架上的死及復活的啟示高峰。天主越啟示祂的奧跡,人越有意識的分享祂的救恩。耶穌基督的死亡和復活是天人交往最完美的啟示,意即我們所說的「救恩」在耶穌身上成為事實;圓滿的、永久的救恩居於祂內;耶穌是天人絕對的合一。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十四6);依照若望福音的神學,耶穌是天父的化身——真理,因此祂是生命,這生命成為人通往天主父唯一的道路。
三、「救恩」在人身上的意義
上述兩部分是關於「救恩」信仰的簡短綜合,我們現在要講關於「天人合一」中的人的一方面。這個說明基本上假定神學的人類學,即在我們神學思想中人究竟是什麼?這理論建立在聖經和中國思想背景上。
(一)從動的一面看
1.人是三個幅度之關係的合一界,這合一界的中心就是「位格」。何謂三個幅度?人的經驗裡,無論是東方人或西方人,皆有三個幅度的經驗:物質的、精神的和超越人生的三幅度;而人是這三個幅度之關係的匯合與答覆。千萬別受希臘哲學二元論的影響,視人為物質和靈魂兩個獨立實體的合一體。實際上應該是三個幅度之關係的匯合與爆發,這是人在整個宇宙中獨享的特性,沒有任何其他的存在具此本性。天主創造人非先使用物質,然後給與精神,而使之結合,從而產生人。這思想太簡單,且有危險,好像把物質、精神、超性分成三個平面。我們以為更好以適合人的經驗這樣說;超越的天主通過精神,物質創造了我們;同時我們透過物質、精神而答覆天主,這是垂直的一體。如果我們從這觀點看「救恩」,則是三個幅度的「救恩」;就是「救恩」必定有超越的、精神的和物質的因素,同時,「救恩」是個人性的,也是社會性的。
2. 由於人是在三個幅度的關係界中開始、成長,並完成,故人是一個過程 2。舉一個例子:農夫播種、插秧,秧苗逐漸長大,結成稻穗,成熟收割,之後再重新播種,我們發現有一條生命線的變化,成長過程;人的生命亦復如此,也是在一個過程中。
(二)從靜的一面看
如果在這過程中做一橫切面,拋開過程,而從一點上看其組成,則這「靜」的觀察可使我們看到本性、本質、本體。現代神學偏愛從人的過程講救恩,奚落希臘人的本性。本體、本質思想等說法;實則需要相互為用,否則不能對「救恩」神學有折中的解釋。假使兩個思想併用,為麼,人不但是一個關係、過程, 也是一個構造,分析這構造幫助我們了解人性的善惡。
人是一個構造,構造是人的過程之橫切面,即人的靜的因素。在此我們不探討人的附屬構造,比如人生活中社會、政治、文化、宗教等構造,而是研究人基本構造,找出人的基本永久的因素。人的過程之橫切面包括四個要素:第一是三個幅度之關係界的中心(位格);第二,絕對超越平面之關係是以天父為根源和終向,以基督為中心,以聖神為內在動力的關係。人憑天主的啟示才認識這絕對超越關係的「三位化」,而這關係是人的構造之重要因素;第三,有匯合和爆發,接受和還給以及召叫和答覆的節奏性;第四,許多制度的制度,以生物有機體作比喻:人的過程是以兩個細胞之結合肇始,細胞有其構成的元素,每一元素是一個制度。細胞與細胞的結合逐漸發展形成一個包括很多奇妙制度的大制度,是為人體;故人的身體是許多制度的總合。此外國家、社會制度亦然;國家是由許多省、縣、市、鄉、鎮、村、家庭、個人等等小制度組成的大制度。我們從這兩個比喻看天主的計劃,可以說天主父有一個愛的計劃,這是最大的制度,包括自創造開始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制度;天主「遣發」的制度,這「遣發」的制度也是天主自我啟示的制度,它導致人的產生。而大自然萬物之受造又歸於創造人的制度之一環;創造物質是創造人中一個制度。這樣一個大制度下的許多制度最後指向人本身的結構。
從形上學的角度來看,人本身具有三個幅度;它們是不可分裂的,是一個事實的三個形上「成分,深淺不一。今試說明如下:
「存有」的幅度。「存有」是基本的幅度。人不能夠單純的實現他的「存有」,必須仰賴其他的兩個幅度:「存在的基本狀況」和「存在」。「存在的基本狀況」是「存有」不可或缺的空間與時間上基本具體幅度。每一個人存在於一個具體的社會、文化、宗教、家庭環境中,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非人自定,是人生前已有的。孟子主張性善。按我所了解的是:人的基本存有完美無缺,來自天主。但在「存在的基本狀況」中有善有惡;善的如良好的家庭氣氛、社會環境、道德思想、倫理觀念、宗教信仰。惡的乃是罪的結果,原罪是「存在的基本狀況」之惡的因素。筍子講性惡,是人的「存在的基本狀況」的惡因素和存在自由意識的罪過;至於「存有」依靠的「存在」幅度是狹義的指謂存在主義所謂的「存在」;換句話說,就是個人的意識——自由生活,是人的最特殊之點:人的具體表現。人的意識範圍和自由範圍是有限的,但人在不知不覺中把這範圍內體會到的「人性」絕對化,視之為完整的。真正的「人性」;把天主的啟示拋到九霄雲外,自視為一個絕對的獨立本體。這是一直影響著天主教神學的人類學之「本體主義」,它製造「自然」與「超自然」兩層思想。但憑著天主的啟示我們知道真正的「人性」內在含有的是相對的獨立性,所以存有的人之意識,自由是在天主的規範內。提出了人身上的這三個形上幅度之後,我們才能討論救恩在人身上的意義。
依照上面所作的神學的人類學的分析,分別從動的與靜的角度來講論「救恩」在人身上的意義。
(一)從動的角度而論
「救恩」是在三個幅度上的關係界之理想的灌合與答覆;如果人在超越、精神和物質三幅度上能真實的接受自己,同時也能把自己發射到三幅度上,則這人有「救恩」,他是「救恩」。換句話說,人肯聽從三幅度的召叫,也肯答覆此召叫,「救恩」就在他身上。因此看出「救恩」的整體性,缺乏任何幅度或平面就不是真實的「救恩」。另外也可以用「愛」來表達關係界的「救恩」,那便是完全真誠徹底的自我開放,在三個幅度之中有著整體的愛交往,這愛帶來平安、喜樂和幸福。教會過去的「救恩」神學很明顯的忽略了「救恩」的物質和精神幅度,而著重超越的一面。相仿地,現代的有些神學家顛倒地強調物質、政治、文化的 「解放」,而置超越幅度於隱晦的地位,正確的看法該包括人的三個幅度之渴求,才符合「救恩」的實意。
人的「救恩」是在過程中的「救恩」,有其歷史性,是在耶穌基督的巴斯卦奧跡中之「救恩」;包含著死和改善的因素,死於各種違反圓滿的愛之自私行為,死於依靠己力以創造理想的人生世界之烏托邦的謬誤。積極方面而言,人的「救恩」是希望中的「救恩」;是日復一日地往上邁進的「救恩」。因此今日的「救恩」是將來的「救恩」之象徵,是天主在末世要建立的「天國」之先兆。「救恩」的過程使我們在「已經」和「尚未」之間度此生活,其基本的要求是希望和忍,耐。
(二)從靜的角度而論
自人的過程之橫切面看人有三個形上幅度,而這樣的一個人在其「救恩」上也包含三個幅度。「存有」幅度方面的「救恩」是人的存有全來自天主的恩惠,是天主自由的啟示自己的內在生活;是天主三位在宇宙中啟示的結晶;是被天主的愛所創造的愛的對象。因此,客觀地說,不論人意識到與否,每一個人是在「救恩」之內的「存有」。但是如同前面說過的,此「存有」不能單純的實現自己;為實現自己需有形上的媒介,要建立在「存在的基本狀況」和「存在」之上。「存在的基本狀況」幅度方面的「救恩」是天主三位藉家庭、社會、文化,道德、宗教生活甚至性格、遺傳等所給的「救恩」:是天主的救恩。天主照顧整個人類,在每個人存在的基本狀況中也有祂的臨在、祂的工作。然而由於人的自由而能作惡,在每個人的存在的基本狀況中也有惡的存在,反對天主救恩的因素,所以在過程中的「救恩」離不開消極的解救。在聖經中,耶穌基督不斷的與惡對抗,人的救恩過程也是一樣,必須與復活的基督一起反抗惡勢力,才能走向救恩。最後,「存在」幅度方面的「救恩」是在自由意識中的「救恩」。「存在」的「救恩」藉「存在的基本狀況」的「救恩」進入人的自由意志;天主的「救恩」達到人的關係界之核心—位格。人靠信仰漸漸明白他本身存在的奧跡,就應該自由的把自己完全放在天主聖三行動內,成為天主聖三啟示行動的標記和實現者;自由,有意識的成為天主的「救恩」之化身。
四、基督徒的身份及使命
在討論了「救恩」的意義之後,自然就產生了基督徒的身份和使命這一問題。我們先說身份,再看使命。根據聖經所載的天主的啟示:我們相信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區別不在於人的「存有」幅度,因為在天主唯一的計劃中,每一個人都是三個幅度上的關係界,是過程和構造。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區別在於「存在的基本狀況」和「存在」幅度上沒有天主經過基督啟示的因素。當然在此假定非基督徒的「存有」和基督徒的「存有」一樣,天主也在非基督徒的「存在的基本狀況」及「存在」中工作;非基督徒在他具體環境中可得到「救恩」,但是不認識人的最深奧跡,即耶穌基督所啟示的「天人合一」的奧跡。反之,基督徒藉著信仰,有意識的、自由的、生活在此「天人合一」的奧跡內。基督徒是人本身的奧跡的顯現;故此,他的身份就是:他「存在」基督啟示的光明中,有意識的受到天主聖三的愛,同時能夠答覆此愛的召喚。
基督徒認清了他的身份所內含的「受」與「給」的事實之後,應該立刻具有使他的使命付諸實現的渴望,否則他的身份仍然不明。基督徒的使命是以言語和行動把基督的光和愛傳到人類世界的每個角落;實行他宣講、作證、代理的使命;並且服務、改善社會,大膽的批評社會中的惡劣制度;一切違反公道和正義的行為。活在天主愛內的基督徒應有勇氣為真理挺身作證;同時,推動人類合一,成為未來的圓滿「救恩」的前峰,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