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蕭天石 |

 

 

24
神學論集
(1975)p273-246
   

道教與得救問題

蕭天石

 


今天貴神學院舉辨神學講習會,本人蒙張春申院長寵召,得參加與各位共同研究,實不勝榮幸!惟以才疏學淺,如無較多的貢獻,尚乞原諒。
竊以人類自古以來,無論任何一民族或地域,都各有其宗教信仰,宗教隨文化之不同,而有拜物、泛神、多神、一神之區別。且時至今日,世界各大宗教,亦仍各本其不同之經典、教義和儀式,而分道揚鑣,各守其是。惟言其最上一乘大道,均莫不有其共同性與圓通性,此即是所謂:「行善去惡、積功累德以自救,進而以救人、救世、救天下蒼生為最高宗旨。」要亦可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八字概之!亦即是教人「存善心、行善事、做善人、積善德。純乎「至善無惡」為最高規律。至若持齋守戒、懺過悔罪、祈禱禮解……等等,要不外為趨善避禍,以上邀神知、上承天知之下手法門而已。今天研究主題所講「得救」的問題,也就是如何自救?如何救人?如何救世、救天下蒼生的問題。
任何宗教的一個共同出發點,莫不是基於悲天憫人之心,而以仁愛(博愛)、慈悲、解脫(自救)、度人(救人)、救世、救天下萬世人類為最高宗旨!而亦是以此為最基本的出發點。故任何宗教,都是行善主義者,愛人主義者,利他主義者,救人和救世主義者,所以任何宗教家,絕對不是利己主義者,而是利他主義者,尤須能犧牲自己以利人、利物、利世,即所謂「捨己以從人,捨己以利人」者是。老子曾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又曰:「利而不害,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不居。」此不但主張宜澤及人類,尤須能澤及萬物;不但宜利人,而且宜不害人,進而宜為人服務而不自恃,領導人群而不自宰,救人救世之功成而不自居;並貫之以「與人無爭,與世無爭。」用之於宗教,則宗教與宗教之間,宜利而不害,利而不爭。用之於國家民族,則國家民族與國家民族之間,亦宜利而不害,利而不爭。彼此互利而不害,互利而不爭;愛人若己,並損己以愛人,虧己以待人。進而愛人之教若己之教,愛人之家若己之家,愛人之族若己之族,愛人之國若己之國,能如此,則人類和平,戰爭消滅,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之理想社會,自亦可水到渠成矣。此一崇高理想,本為儒、道、佛、耶、回五家聖人之最大願望與最高目標!今後吾人如能放棄各宗教固有哲學信仰中之差別性與排他性,犧牲其小不同,而融會貫通其大同性;小不同者,天下一致而百慮也;小不同而大同者,天下殊途而同歸也。真理不二,萬法唯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故說教雖各有不同,而其最高宗旨與最後歸趨則一也。故應各奉其宗而不排他人之宗,各信其教而不斥他人之教!由「宗教開放」,進而至於「開於宗教」,由「宗教聯合」進而至於「聯合宗教」,方為最高無上之綱宗。以此一「聯合宗教」合各宗教而為一之偉大力量,則自可化世界各民族而為一「混合民族」,化世界各國家而為一「聯合國家」或「世界聯邦國家」,進而藉此以解決人類自有史以來所未能解決的問題─即戰爭與和平的問題。這一偉大而崇高的理想,絕對是「神」的理想與「神」的旨意。
今天神學院舉辦神學講習會,邀集各宗教領袖,來集體討論「在臺灣背景中的得救問題」,這是一個宗教開放與宗教聯合的開端。由宗教哲學與宗教信仰研究起,由個人之得救,一地區人民的得救,進而擴大至於全世界、全人類的得救,方能不失今天大家集會研究討論的意義。


宗教聯合,是宗教家之聯合,而非宗教合一。各宗教之教義不同、信仰不同、儀式不同、歷史不同,而其共同之真理,共同之理想,共同之目標,無有二致也,各宗教家各奉其教義,各守其教規,各尊其教條,各行其教理;彼此互相合作,而不互相攻排,不互相抵銷,齊一步驟,共朝救世界、救人類之共同理想目標前進;方法有異,途徑不同,及其成功則一也。余常謂:宗教家精神,即是聖人精神;故宗教家之人格,應以具備聖人人格為基礎。在其心理上與修養上,則應具備有儒家『天下有饑者,猶己饑之也;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之仁心仁懷,及道家「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有一人不獲吾之道者,猶己棄之也。有一物不被吾之澤者,猶己捨之也」之道心道性,方能望其本自具有聖人之根器,故倡「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之說。張橫渠曾發大心曰「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此精神,亦即聖人精神。老子「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之人物不遺,人物同救之教,尤應為我宗教家奉為圭臬。此種精神,條理而光大之,則即為救己、救人、救物、救世、救天下之精神,亦可謂之為成己、成人、成物、成世、成天下之宇宙精神!與耶穌為人類背十字架之基督精神與救世主精神,及「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之佛家大慈大悲精神!莫不二而一、一而二,絕無差等也。佛家常言「佛法不二」,實則萬教萬法,亦皆不二也。故莊子曾云「通其分為一」,又云「通而為一」。能同萬不同,通萬不通而為一者,其唯聖人乎?
今者,科學技術與物質文明之發展,突飛猛進,一日萬里,使人文文化與道德精神,遠為落後,望塵莫及。其結果致使人慾橫流,物慾囂張,人且不人,世亦不世!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今天下自號前進之士,正相率人而共返於禽獸之域,不亦大可痛哉!對此聖哲豪俊、先知先覺之士,莫不憂心如焚,寢食難安。不但和平共存,有如畫餅充飢,而戰爭危機,更有一觸即發之勢,世界末日之來臨,朝不保夕。而解救此一自天地開闢以來,人夢想及之「大毀滅」的厄運,且能一勞永逸長治欠安者,唯有發揮各宗教之聯合力量,各本其本教之救人救世精神,及人人所本自具有之仁心愛心,而推己及人,推人及物,共同一致來為世界人類謀求避免戰爭之道,與爭取永久和平之道,此一舉世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教育家以至科學家等,所一籌莫展,絞盡腦汁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實捨我宗教家莫屬。
我自始至終永恆不變地認為:宗教家在其宗教所賦予的救人救世之使命下,對歷史對人類確應負有其終止戰爭、保持和平之責任!並有其促進人類無分種族,無分國家,無分宗教,能真誠無間地互愛互助、共愛共助、共存共處、共生共樂之責任!更負有其在神的導引下,能完成其「天下一家」、「世界大同」之神聖責任!上舉三種責任,我堅決認為應是我們宗教家上對世界歷史的責任,下對後世人類的責任,中對當前社會與個人良心的責任!
大家須知:人類如不終止戰爭,戰爭終將毀滅人類。我們如不能以宗教力量終止戰爭,奠定世界和平之基礎,並進而化各種族為一族,化天下為一家,化世界為一人,戰爭終將無法避免。而毀滅人類者亦將為人類自己,及其發明之科學技術與戰爭工具。改造世界,先須改造宗教,去其排他性,而增其合作性,去其本位性,而增其世界性,並發揚其宗教文化、宗教哲學、宗教道德、宗教精神之偉大無比之力量於無窮!復發揚宗教共同具有之博愛、平等、自由、和平、大同、捨己救世之基本哲學與基本精神於無盡!使人類群相與自愛、愛人而愛世,自救、救人而救世,則自可挽狂瀾於既倒,使人人皆可得救,即全世界全人類亦皆可得救也。


現在我們來談談道教,道教為中國之唯一固有宗教,餘均為外來,中國對於宗教信仰,夙極自由,政府向甚少干涉,故中國民族自有史以來,即為一多宗教信仰的國家民族,而道教亦是一多神教,且主盡人皆可成神,與儒家之盡人皆可成聖人,佛家之盡人皆可成佛,初無二致。在丹鼎派亦即神仙家中,則尤見其然,認神仙盡人可學,盡人可修,盡人可成,長生久視或長生不死的結果,祇要善自修煉,便自盡人可致。修而不致者有之矣,未有不修而能至者也。惟此祇是道教中之一派,惟此一派,在歷史上人才輩出,學者隱士聖賢與乎奇才異能方術之士,比比皆是,指不勝屈。其人才之眾勢力之大,實有中國禪宗之遠勝於中國佛教者然。良以人無不好生惡死也,人無不欲長生久視也,人無不欲無病無疾、健壽難老,並能返老還童,羽化而登仙也!此所以神仙之道、神仙之學,與成仙之法,成仙之術,其可稱者,亦總達千數百餘種,而典籍則達萬餘卷之多。其源流則遠溯自伏羲、神農、黃帝,史稱黃帝且戰且學仙,並有鼎湖昇天之傳說;至廣成子授黃帝之法語,及黃帝內經中養生、養性、養命、養壽之教義,則迄今猶為不移不易之原理原則,誠萬世以俟聖人,而不可厚非者也,此以後再說。
道教雖成立於東漢時代之張道陵,造作道書,以仙術相號召,而組織群眾,團結信徒,經其子衡、孫魯三代之發展,並稱天師,始為道教樹立雄厚之基礎。復世襲天師,代代相傳,迄今始漸趨式微。然其歷史脈絡,則當肇始於遠古之伏羲、神農、黃帝等道家宗祖,而由老子集三代以上所有道家文化學術思想之大成。老子著道德經,獨標一道,而以道設教(此處非指宗教之教),以道垂統,以道化人,以道淑世,以道治國平天下。至於德者,道之用也。以其兼言道德,故古又稱道德家,後方簡稱道家。道教高推聖跡,奉老子為開祖,亦即教祖,而以道德經為道教聖典。復引道家以自重,於是莊子、列子、關尹子、文子等道家人物,概援入而為道教人物,進而上溯及於伏羲、神農、黃帝、伊尹、太公……等,而下及於魏晉以後之玄學派人物,中則兼融最古始之巫祝,故拜天然〈神)地〈祇)人鬼,與神仙家(春秋戰國時代之方仙道、方士派、而醫、卜、星、相、陰陽、五行、天、文、地理、燒煉等方術家概入之)。迄漢而後,丹鼎派與房中家及隱士派人物等,亦入之!迄乎唐宋以後所修之道藏書,於學術思想與典籍上,則除法家、兵家、農家、陰陽家、雜家等概入之外,並援引儒佛而亦入道!真可謂博大而無所不包,深閎而無所不賅矣。復主盡人皆可為聖人,盡人皆可為神仙,且一生行善積德救人濟世者,亦復盡人可成為神,此要以為中國道教之所以成為多神教。富同化性而無排他性,與任何宗教能和睦相處之有以也。歷史上雖佛教與道教之間,亦不無有間起爭端之事發生,然若與宗教戰爭相比,實有淵之別矣。
其次,一談道教之門派,據文獻通考經籍考,稱道家之術,共有五門、曰清靜、曰煉養、曰服食、曰符籙、曰經典科教。近人梁啟超氏論道家學術,曾區分之為四派:曰玄學正派、曰丹鼎派、曰符籙派、曰占驗派。二者均有所失,實欠妥善,余於民國五十三年十月全國宗教文物展覽會,曾撰「道教旨要概述」一文,書裱為六幅〈其文已收入近著「道海玄微」一書,將道教宗派簡約而歸納之分為五派,並依歷唐、宋、元、明四代所輯編之「道藏」一書〈共分三洞、四輔、十二部,計一四七三種,凡五四八五卷,合明正統道藏及萬曆續道藏〉。綜其性質,將道家正統派亦納入焉,其區分如左:
一、經典派 自伏羲、黃帝、伊尹、呂尚、老子、莊子、列子、關尹子等正統道家三十七家,及魏晉玄學正派如何晏、王弼、向秀、郭象等,與純宗教性之道教經典科教類屬之。
二、積善派 凡道教中專主行善施捨、積功累德、與人為善、化人為善,唯善足行,以期得救,並由自救而救人,救人而救世等,行善主義派人物與經教類屬之。
三、丹鼎派 自廣成子以下等古神仙家(漢志載為十家及房中家八家)及魏伯陽、葛稚川與鍾、呂二祖以下之南、北、東、西、中等丹鼎派各宗(亦稱丹道派、又稱養生派、長生派)概屬之。此派實無宗教性,而其門派之多,典籍之富,哲理之奧,人才之眾,除經典派外,實非其他宗派所可比擬。(詳參拙著「道家養生學概要」一書)
四、曰符籙派 自張天師以下之正一派,與巫祝派等概屬之。(案天師道又稱正一教,凡道教寺、廟、觀、宮類皆屬之)
五、曰占驗派 凡卜籤、陰陽、星、相、天、地理等,與散佈於民間之各類術士,概屬之。
綜上所述,當可知道教內容梗概之一二,評難盡述。綜其旨要,大抵與世界各宗教之最上乘旨意相同,均在教人懺罪、持戒、行善、積德以上邀神佑,而下得自救。自我得救之後,再進而傳教佈道以救人救世,為不二之教法!則各宗教莫不大同也。

附錄─道教要旨概述
道教為中國固有宗教,旨在奉天行道,以道立教,以教化人:上承千代之統,下通萬世之變,總以尊道貴德,利物濟群為無上綱宗,以合同天人、與虛渾一,為全真境界,以淨化人生,聖化世界為究極目的。原夫大道,肇自無極無始,垂象於太極太一,由一分為三元,復從三元化育萬物,而生生不息。上古之時,伏羲受圖,黃帝受符,高辛受天經,夏禹受洛書,迄老子而集其大成。承先啟後,默運神智,而作道德經。本自然之妙理,因陰陽之大順,無為而無不為,無生而無不生,無有而無不有,無用而無不用。就其最高明言,則通造化之奧;就其極廣大言,則包眾流之長,蘊義精博,實為萬古不朽聖典。迄漢張道陵,祖述老子,憲章列聖,齋醮章符,教備五斗,由正一道而開符籙一派,遂與肇遠聖之積善派、經典派、丹鼎派、占驗派、併峙而為五大道派。若就學理別之,則得四宗:曰經教宗,玄學賅焉;曰性命宗,丹道賅焉;曰經世宗,治平賅焉;曰陰陽宗,術數賅焉。自唐纂修道藏,迄宋、元、明、清,續輯不絕。三洞、四輔、十二部,浩瀚難窮,玄妙莫測,誠道家文化之大藏,亦道教經典之寶庫。舉凡三元八會之文,金簡玉策之詁,神符秘咒之書,靈文真訣之典,要皆承天宣化,廣大悉備;利澤萬世,而致用無窮也。茲特將五派旨要,簡述於後:
一曰經典派:經典派之主旨,在從參玄究典,以了悟修合天人之理,從誦經拜識,以解脫身心內外之罪。事參究者,統攝三洞,旁及百門,考訂纂輯,註詮闡發,厥在推自然之本源,察宇宙之祕奧,探三元之妙理,弘道德之聖脈。一經徹悟,則返璞歸真,上可經天緯地,下可濟世救人矣。事誦拜者,了無多門,總以虔誠篤信為無上功行,清心淨慮,念念在經;莊嚴肅穆,息息在神。功圓果熟,自可神人交感,物我渾然,不期化而自化,不期成而自成。至其極也,豁然超曠,通體解脫,而上臻清虛太和之境。
二曰積善派:積善派之主旨,在抱仁行義,由一己之積功累德,以濟世度人,進而感格群倫,共明「天道至善,悖天不祥」之至理,而相率樂於為善。太上曰:「福禍無門,唯人自召」。為善為惡,報應昭昭,如影隋形,絲毫不爽。凡人為惡,大則奪紀減算,小則招毀受刑;苟能積善累功,大則增福添壽,小則免禍無形。為善之要,唯道是從。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怍神天。不愧屋漏!虧己以待人,捨己以為人,憫人之惡,樂人之善,濟人之急,解人之危,人之有禍,若己有之;人之有罪,若己予之;被慈懷於萬物,昭因果於隱微,行善不輟,天道佑之,災禍遠之。故古真有言:「欲修天仙,須立三千善;欲修地仙,須立三百善。」此不但為修道之首務,且亦為入聖門之坦途,自羲黃而下,莫不以此是宗。
三曰丹鼎派:丹鼎派之主旨,在以超凡入聖、超聖入神、超神入化為三大綱宗,以道德兼融、性命雙修為特標方法。以羽化登真、與虛合一為究極境界。故丹鼎之學,實即身心性命學。其為道也,微妙玄通,廣大悉備。其為辭也,玄珠密語,妙用無窮。大抵絕貪去欲,淨慮存真,以頤其心。清虛湛寂,恬澹無為,以適其性。鍊養陰陽,固秘精氣,以永其命。而以神光普照,直超物外,以妙其神。性以命立,命以性神,相離則悖,相依則靈,舉凡陰陽五行,鼎爐火藥,河洛卦爻,無極太極,要皆丹法之妙用,而以身心意與精氣神之修煉為下手工夫。或援儒入道,或冶佛於玄,或涉禪宗,或合術數,融百家於一貫,會三教於一元,綜其竅要,厥在全真。萬千門派,究其正統旨歸,更不離清淨單修,與陰陽雙修二宗,而一以穎脫縛律自解,復又動合無形為最高旨趣,無論天元、地元、人元、萬般丹法,總以此為無上妙覺至真不二之道。
四曰符籙派:符籙派之主旨,在藉符籙以感通神天,驗諸事物,而為天人感應,神人互通之學。符籙乃道教秘文。符者,屈曲作篆及星雷之文,為通神之字,人不之識,而神獨知之。籙者,素書記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乃上書通神之路。信道者,佩用符籙,一本虔敬,如再能律己自修,為善積德,虔祈神佑,即可上邀天相,而步入聖域。至若禳災濟凶,蕩穢解罪,拜章步斗,煉度存思,亦其重要法門。考符籙之術,由正一派而大昌,隋書載有符籙十七部三卷,魏書記張陵著作道書,傳天官章本千有二百,三元九符百二十官,一切諸神,皆有統攝。至化金銷玉,行符水,奇方妙術,萬等千條。當執筆符之時,靈宜淨心寂念,虔敬神祇,從此心不動神不動處下一點,即所謂混沌開基!更在氣貫天神下,無思無慮,而一筆揮成,斯符便靈,要亦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心不動,天地可格之旨。至崇尚道德,尊善戒惡,仍列為首功,非徒恃法術也。
五曰占驗派:占驗派之主旨,在深觀陰陽消息,盈虛遞嬗,人事因果,伍行術數,而察微知著,徵象知來。其預卜吉凶禍福,始終變化,符應如響。或觀星相,或鑑陰陽,或策卦,或憑筮龜,或參五德,或究堪輿,或研遁甲,或窮六壬,與夫讖籙圖緯,凡所以預卜天災人禍,吉凶悔吝,國運盛衰,個人人事休咎者,皆占驗派之所賅,蓋預示禍福,端在勉人領悟「作善降祥,作惡降殃」之理,從而為善戒惡,隨時省惕,以趨吉避凶也!故周官即有「卜人」「占人」之設,後代相繼彷行,直至明清而不廢。今雖科學昌明,然占驗之學,源於理數星象,其仍將與人事相終始,均可預卜。
總之,中國道教,順天濟人,貫通萬世。而道家之學,閎通淹博,浩瀚精微,超曠空靈,體物不遺;綱維萬類,肆用無窮!語其玄妙,實難究極。
天石自顧愚庸,豈敢妄逞口舌?況夫大道,無可言說;一落詮解,即乖玄旨。惟以近懍邪說之囂張,遠悲神契之將絕!故不揣譾陋,本其肫誠,聊貢區區,冀為弘道濟世之一助,惟以匆匆捉筆,漏乖掛訛,勢所難免,敬希海內外賢達,吾道先進,有以匡正,並進而教之是幸!


中華民國五十三年十月識於全國各宗教文物展覽會



 
| 神學論集主頁 | 蕭天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