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神學論集
(1975)p587-601
   

婚姻聖事的宣講

 

今年三月底,臺灣女修會會長聯合會在淡水本篤會院舉辦了一次「家庭使徒工作研習會」。參加的共有七十多位修女。本文就是筆者在會中作的一篇演講。這次研習會的性質偏重實際的教育學名詞,算它是篇「教學示範」吧,供給熱心傳教的修女參考,不敢說是什麼神學研討。


戴爾卡耐基在他的名著「演講術與成功術」中,強調搜集資料多多益善;一切有關演講題目的名言、故事、詩歌、統計數字等等,凡是找得到想得出的,就都記下來。可能最後正式演說時,只用了所有的資料的百分之十。但這是一篇能夠打動人心的演講必須有的基礎功夫。
本文就是願意提供一些宣講婚姻聖事的資料。同道們在使徒事工中,屢次會有講婚姻道理的機會。例如,教友要在本堂舉行婚禮啦,大專青年的團契啦,甚至已婚教友有的宗教性的聚會,都是闡釋婚姻聖事教義的良好時機。那麼下面所寫的,同道們在宣講前,也許可以參考參考。
宣道與講授神學不全相同。後者注重知識的灌輸通傳。因此,講授的內涵越客觀、越詳盡越好。而宣道則應該以聽眾的心理狀態以及他們的此時此地的需求為尺度,多多發揮道理的某幾個觀點 (可能它們在神學課本中只佔很少的篇幅) ,而把聽眾目前不易了解的,或不需要了解的,就少提或不提 (也許講神學時,必須用九牛二虎之力,旁徵博引地加以說明)。
目前來聽我們宣講婚姻聖事的是什麼人呢?大部份是新教友──我們的教會是個年輕的教會,教友的人數急速增多只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此外很多很多教友 (老的新的都在內) ,他們的結婚是「信仰不同」的結婚。換句話說,假如我們幸運地能夠使男女雙方成對兒地來聽道理,我們可能會面對著第一次和神父見面交談的非基督徒。所以,講道理時,更好由人性基本傾向出發,多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婚姻意義。這要比以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為第一課好多了。──當然,把教會法內的婚姻描述當做「開宗明義」首章,更難能達到宣道的目的。
宣講婚姻聖事的目的是什麼?也就是說,藉著說明婚姻教義,我們希望在聽眾心中產生什麼效果?根據這幾年來的家庭使徒工作的一點兒經驗,筆者認為現代教友最需要的,可能是這樣的一個意識信念:深深相信婚姻也是一種聖召,有著美麗偉大的使命等待他們去完成。宣道者該設法集中力量把這樣的信心帶給聽眾。在熱愛中的、準備結婚的情侶,會因此知道婚姻生活不常是詩情畫意般的陶醉享受,婚姻中真實的成功與滿全是要藉著努力工作來獲致的。而嘗過了婚姻的酸甜苦辣的夫婦,會由這樣的講道中汲取力量及光明,看出他們生活中的考驗磨鍊,在救恩史中自有其永恆的價值意義。
當然,話這樣說容易。事實上,怎樣把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後的婚姻神學講給一般人聽,真需要同道們合作討論,交換經驗,規劃出一個「起承轉合」,作為宣講婚姻聖事道理的大綱結構。這樣的道理是一切家庭傳教工作的基礎。下面的這些資料,是講給將要舉行天主教婚禮的人聽的,聽眾的教育程度平均是高中畢業以上,是居住在城市裡的人。

道理的「開場白」
婚姻是件喜事。因此,講婚姻道理時的氣氛該是比較輕鬆的、不拘形式的。假如聽眾中有的是第一次面對面地接近神父、修女的,這時候,更該設法使他們覺得自然,好似在家中談話一樣。為達到這個目的,能夠在開始講道理時說個笑話,──最好是與婚姻有關的笑話,──是很有幫助的。下面是筆者多次用的一個婚姻道理的「開場白」。
一天,一位年輕男教友來看我。他是我的老學生。談話中,他說出他將要結婚的事。我就熱誠地恭賀他。可是,他的反應卻是一個高興的微笑、搖三下頭和嘆一口氣。我就問他:「怎麼?快結婚了,還不快樂喜歡?為什麼還搖頭嘆氣?」他回答說:「人家都說,結婚好像乘公共汽車。在汽車站等著等著。過一會兒,來了一輛。看看,不是我要的那班車。再過一會兒,又來了一輛。看看,也不是我要的。等著等著,好不容易,等到我所要的那班車。擠上去了,擠得頭昏眼花,又想下車。……」我對他說:「你是一位教友,你是相信天主的。天主為婚姻預備了這麼豐盛的喜樂,在祂的眼裡,婚姻是這麼美麗,充滿了天主的祝福,你如果抱著無可奈何的心思去結婚,那你真是在侮辱天主!」
於是,接下去,我便講婚姻中天主準備的祝福是些什麼。

婚姻是愛的奉獻、心的結合
在「神學論集」第十五期,「婚姻盟約與婚姻聖事」一文中,筆者指出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和教宗保祿六世的通諭注重多講婚姻的「意義」。這是為了與現代人交談,為了使現代人更容易懂悟接受有關婚姻的教義。實際的牧職宣講經驗證實了教會權威指示的明鑑正確。因此,講婚姻聖事的道理時,我們先說婚姻是愛的奉獻和心的結合。
在同一篇文章內,筆者曾寫過這樣一段話:「大公會議後的婚姻神學仍以當事人的合意為婚姻的『致成原因』。在教友的婚姻中,也就因二人的合意形成了婚姻聖事,而夫妻二人彼此互為聖事的授受人,即基督寵恩的佈施者與接受者。……牧靈工作者該如何盡心地給未婚教友講解婚姻合意的神學意義呢!」過去的婚姻聖事禮節,表示合意的,是很簡單的「我願意」三個字。為了強調結婚的夫妻是聖事的施行人,為了加深二人的心靈準備──假使我們了解今天聖事神學中「事效」與「人效」的關聯,就可知道這樣的心靈準備多麼重要──許多國家的主教團都擴展了婚姻合意禮節的「深、廣、闊」。意大利主教團審定的「婚禮」(一九六九版本、第九頁),就把過去婚禮中可有可無的「宣誓」,看成是婚姻合意本身,列在紅文 Consenso 之下。
上述的「婚姻宣誓」是非常美麗動人的,意義也極深長豐富。一位已結婚的教友曾對我說:「這幾年來,我們在欣賞體味這宣誓帶給我們的喜悅安慰;也在努力實踐我們結婚時發的誓。」不少的新娘在念誓言的時候,激動地哭了。──當然,新郎也很感動。不過使男人當著大家流淚,總是比較困難的事。──這個誓言為講婚姻是愛的奉獻及心的結合是極適宜的一段文字。我國主教團最新審定的「婚姻禮典」沒有這段結婚誓言。一九六四年,由我國主教團准印的「聖教禮典」中文譯本 (一六五頁之四) 郤包含了這段經文。「教會內一切法律權力使用的最高準則是人的救援」。我想,今天主持婚禮的神父很容易地會得到合法權威的許可,在婚禮中,讓新郎新娘念這段誓言。現在,我把結婚誓言,依照「聖教禮典」的一九六四年中文法定譯本,抄錄在下面:
我 X X ,如今在天主臺前,願照聖教會的法律,認你 X X 作我合法的妻子 (丈夫) ,從今以後,無論環境順逆,貧賤、富貴、疾病、健康,我要協助你,支持你,一直到天主召我們升天的那日。我現在向你宣誓,向你保證,對你終身忠實。
把這段誓言先用新郎的口氣慢慢地念一遍,再用新娘的口氣念一遍,這時聽眾已能了解婚姻的「結合」意義,懂悟婚姻是夫妻愛的奉獻與心的共融。──我常對那些準備結婚的情侶指出,上面的誓言中,並沒有一個「愛」字,可是都完全是愛的實踐。
這樣的結合共融與獻託是天主賜給締結婚姻者的極大祝福,可以用個譬喻來說明。
比方說,有人請你去參加宴會。地點是出名的頭等觀光大飯店。設備豪華,音樂優美。從物質方面講,真是消磨一個傍晚的人間福地。可是,你在那邊呆一會兒,覺得很無聊,願意宴會越快結束越好,可以早點兒離開那個地方。仔細想一想,為什麼有這樣厭煩的感受呢?原來是沒有人同你談話。除了宴會的主人外,其他客人為你都是陌生的。而主人這晚特別忙碌,不能常陪你說話。
可是,這時候,你看到新來的客人中,有兩三位是你的同事。你立刻輕鬆多了。招呼他們過來。平常大家可能只是點點頭的朋友。今晚多少有點兒「他鄉遇故知」的感覺。在同他們聊天兒的時候,你覺得這個宴會還勉強可以呆下去,不是不能忍受的一個夜晚。
再過一段時間,正當賓主準備入席的時候,在遲到的客人中,你忽然發現你深摯熱愛的、也深深愛你的那一位走進來了。這時,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呢?今晚的宴會太好了!太美了!你珍惜今晚的一分一秒。時間越長越好。因為你能夠同你所愛的在一起。
這個比喻是描繪人生。不管人多麼富貴,在名譽事業方面有多麼偉大的成就,如果,沒有我們愛而且也愛我們的伴侶,生活便是無聊的,不能忍受的。我們只願意早日離開它。但是,有了我們彼此由衷愛慕了解的旅伴,人生便成了美麗的,值得努力活著的。──講到這裡,我就對那些快到舉行婚禮的聽眾說:「過幾天,您們要親耳聽到您深深愛著的、也深深愛著您的那位,在天主前,在教會前,在親友前,鄭重地、公開地矢發結婚誓言,聲明不論將來環境如何,常支持您、接受您、對您永保忠貞,這豈不是人間最大的幸福嗎?」
這個幸福快樂是天主所願意,是天主為結婚的人預備的。創世紀上,記著天主先造了男人。後來,天主說:「男人獨處不好,我要給他造個伴侶」。於是,在男人睡覺的時候,從他的肋旁拿出一條骨頭,造了一個女人。表示人間最親密的「你─我」結合。「二人合成一身,結成一體。」所以,準備舉行婚禮的人,要特別感謝天主賜給他們二人這樣心意的契合,賜給他們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了愛的伴侶。
諸位度「奉獻獨身生活」的同道,聽到這裡,且莫心裡不安,想我把婚姻講得太美麗了。「這樣宣講婚姻聖事,誰還要度奉獻的獨身生活?」在下面,有一個地方,我要提出神父、修女的守貞生活的價值,雖然,婚姻是偉大的聖事。

婚姻是人格成熟的學校
教宗保祿六世在「人類生命」通諭中,這樣描述婚姻:「……夫妻懷著彼此成全個人人格的心意,指向他們整體存在的共融,為能與天主合作傳生並教養新的生命」 (參閱「婚姻盟約與婚姻聖事」一文 )。上面有關「婚姻是愛的奉獻和心的結合」所寫的,可說是闡釋「指向夫妻整體存在的共融」有什麼意義;用一般人此時此地能夠了解接受的言語,說明通諭中意蘊非常濃縮的文字。
在本節中提供的宣講資料,可用來講解教宗說的「夫妻懷著彼此成全個人人格的心意」,把婚姻看作是人格成熟的學校。再下面的一節要以「生育子女」為主題,也就是說明教宗對婚姻的描述中的最後一句話。
愛不僅是心理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動力,甚至為一個人的生命本身的成長保存,也是極其需要的。這可以用一種疾病的例子來說明。這種致死的疾病多次發生在棄嬰身上。嬰兒被父母遺棄,如果為有愛心的人養育照顧,他們還能相當正常地發育長大。最可憐的,是一些嬰兒,收養他們的人,並非出於愛心,而只是不得已,不能不管這些棄嬰。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被遺棄的小嬰兒得不到一般父母對兒女有的擁抱、親吻、偎愛,更嘗不到在媽媽熱情的懷抱中吮吸母乳時那種「安全感」。──有的僅為謀生而在育嬰院工作的護士,在餵小兒奶水時,儘可能地不要抱起這些棄嬰來。當然,更不會在別的時候,抱起他們,逗他們玩兒。──於是,這些小兒,大部份在短時期內就會死掉,他們的身體器官都沒有疾病。他們的死因稱作「生機痿縮」 (Marasmus) :本能地,他們感不到生的動機。沒有愛,人連起碼生存的願望都會喪失。
缺少了愛的鼓勵,一個人便要自暴自棄。少年犯罪問題的淵源,還不是因為家庭內,父母疏忽了自己的天職,對子女缺乏純真、不自私、誠摯的愛?相反的,意識到自己被所愛的人接受與還愛,是推動人努力向上和發展本身潛存著的善良品性與優長的最大力量。筆者常用兩樁個人的經驗解釋這條教育心理學上的真理。
我認識一位男青年,外面表現出的缺點比優點多:好諷刺人,喜歡吹毛求疵,脾氣暴躁。……此外,他的容貌也不吸引人:有些駝背,瘦弱,眼光不安定,有點「奸臣」味兒。平常,同學們不太喜歡他,雖然知道他心地並不壞。
有一天,我在輔大校園內,和幾位學生談天,這位青年也在場。忽然大家理會到他挺起胸膛,臉上帶著善良的微笑,眼中發出喜悅明亮的光,一撮長髮蓋住寬額的右邊,看起來蠻「帥」的,絕不像平時那樣使人討厭。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大家往四週一看,找一找使他突然變成「可愛」的原因。哈哈!敢情是他的女朋友來了。……
同樣地,人們都看過,一個女孩子在戀愛中,在她的愛人前,是最溫柔、最美麗的。

*****


我在菲律賓、馬尼剌城外,認識一個工人家庭。年輕的父親名叫辣孟 (Ramon) 。家中有個五六歲小女兒,名叫依撒伯爾,非常美麗可愛,很得父母的寵愛。尤其是辣孟,真可說他把這位小女兒當心肝兒看。
辣孟在一家鐵工廠服務。在裝配線的一環上,做著單調費力氣的工作。每天下午下班時,辣孟同別的工人一樣,為一天的勞苦弄得疲乏之至。而且,在裝配線上的工作,會使人覺著自己更是機器,而不是人。因此,工作完畢,大家又累又煩躁。免不了怨天尤人,喝酒打架,咒罵天主,說粗話。……
有一天,我路過辣孟服務的工廠,正趕上散工不久。我看到辣孟和幾個同事,在一個小飯館內喝酒、吸煙,拍桌子瞪眼,大發脾氣。我湊上前去。那幾個工人都認識我。我就坐在那裡同他們談話。
辣孟那天也許酒喝得多了一點兒。說話聲音越來越大,好似火山爆發前的地震,越來越強,只等待火山岩漿直噴到高天。趁著他拿起酒瓶湊上嘴去喝,而無法同時咒罵的時候,我問他:「你的小依撒伯爾近來都好嗎?」當辣孟聽到有人講起他心愛的小女兒時,整個的人軟化了,臉上帶著滿足而略有羞慚的微笑,眼中放出善良父性的光芒,連抽煙的姿勢也比剛才「文明」多了。他結結巴巴地回答:「依撒伯爾?……很好,很好,……謝謝你。神父!……」
在記起他那位美麗可愛的小女兒的這一剎那,他看出終日勞累的意義,他覺著自己是個有位格尊嚴的人,……於是他感到滿足、自尊、和諧以及忍耐人生痛苦的力量。由粗暴、野蠻、憤怒、仇恨的「動物」,變成善良、有責任感的、積極生活的「父親」。──請看!這就是「愛」的力量。
童話中,述說被巫術變成癩蝦蟆的王子,因著美麗公主的吻,恢復了王子的本來面目。人在一生中,應不斷追求成熟。而婚姻生活,因著夫妻和子女的愛,有著人格發展成熟的最佳條件,是最能幫助人成為「大人」的學校。只要男女雙方沒有極難克服的心理障礙,平常到了三四十歲,都顯著成熟多了。

婚姻是傳遞天主愛的恩賜的媒介
生命是天主極大的恩賜。婚姻是傳遞天主這個恩賜的媒介。信仰告訴我們,人的生命的出現,該有天主全能的化工合作,因為人有著永遠的歸宿在等著他。因此,人的生命是夫妻之愛與天主之愛共有的結晶。但是今天教會的道理決不是主張孩子越多越好。在這裡強調的,是把子女看做天主愛的恩賜,常該由心裡愛子女,高興地接受這與天主合作傳衍人類生命的使命。這一節宣講的重點該是喜樂與美。這是抗拒一般社會上「反生命」的,即把子女看做累贅和負擔的種種宣傳最有力的心理狀態。單單提出天主誡命與教會訓誨是不夠打動人心的。
一位已經是幾個孩子的父親的教友,聽說我要為準備結婚的教友講道理。他對我作了下面的一個感人的建議:「神父!請你向那些將要做爸爸的講,當他們的孩子生出來的時候,要儘可能地抱抱那小嬰兒。當我抱著我那剛剛誕生的小孩兒的時候,我心內的感受是無法用言語說出的;我整個的心靈在震撼著。我的胸膛緊緊貼著那紅紅的小肉團兒。我看到的,不只是她,也不只是我,而是我們。那時候,我體驗到創世紀上那句話的最好深遠的意味:『夫妻二人合成一身,結成一體。』而且,不僅是暫時的我們,而且是永久延續下去的我們。不僅是我們,還有天主的愛同我們在一起。」
上面這位教友的話,熱情地描繪出父性的愛,也說出他由直觀而感到的聖經字句的意蘊。講給聽眾中的男人,常會引起他們滿足而略帶害羞的微笑。為那些將要做媽媽的「準新娘」,有什麼語言能激起她們母性的愛心,而使得她們超越小兒的哭鬧糾纏和奶瓶、尿布,品嘗到母親美麗偉大?也許徐志摩的一首小詩,「他眼裡有你」,是最適宜的。
我攀登了萬刃的高岡,
荊棘扎爛了我的衣裳,
我向飄渺的雲天外望──上帝,我望不見你。
我向堅厚的地瞉裡掏,
搗毀了蛇龍們的老巢,
在無底的深潭裡我叫──上帝,我聽不到你。
我在道旁見一個小孩:
活潑、秀麗,襤褸的衣衫;
他叫聲媽,眼裡亮著愛──上帝,他眼裡有你。
把兒女看做天主愛的恩賜,把人的生命出現當做一樁喜樂的事,是信仰中的真理。創世紀記載著,天主創造了男女之後,便賜予他們祝福。而在種種夫妻本身之外的幸福中,為首的便是:「你們要生育繁殖」 (一,28) 。基督形容婦女生產時感到痛苦,「既生了孩子,因了喜樂再不記憶那苦楚了,因為一個人已生在世上了」 (若十六,21) 。

夫妻之愛與基督之愛
前面我們說過,聽婚姻道理的準備結婚的人,多次配偶一方不是天主教教友。到現在本文所講的婚姻意義,不是天主教特有的,為一般非信徒也不難懂悟接受。可是,我們的信仰還說婚姻是聖事。那麼,怎麼樣闡釋婚姻的聖事性呢?可能最容易為我的聽眾了解的,也最吸引他們的,是指出聖事教義的中心:基督。
首先要強調我們信仰中的基本真理:今天,基督仍生活在我中間。祂同我們一齊生活、工作,祂參與分享我們的痛苦、喜樂。而這位基督現在有的、藉教會表現出的行為即是聖事。比方說,在聖洗中,不是人在付洗,而是基督在付洗。因此,人領洗後,變成一個新人,充滿天主的光明與美麗。又如,在彌撒中,神父拿起餅來說:「這是我的身體。」是基督在說此話,因此,我們朝拜恭領聖體。──對非信徒講這些話時,一方面要坦白承認,這是難以相信的事;另一方面,要謙虛而喜樂地說,我們教友確是這樣相信的。基督生活在我們中間,我們絕不是孤獨的。講道時,應該使這些有善意的外教朋友感到,這個信心帶給我們的安慰與希望。
婚姻是愛的奉獻與結合。在聖事的婚姻中──當然,在講道時,不必提起究竟怎樣的婚姻方是聖事──夫妻應體驗出基督的愛在他們中間 (參閱「婚姻盟約與婚姻聖事」一文)。具體地說,基督的愛應該是夫妻之愛的動力、模範與最終的指歸。
人在一起相處久了,總要有時對同伴感到失望,雖然那位同伴是最可愛最聖善的人。因為,人就是有缺點的。最恩愛的夫婦也要進入一段「低潮」。在這個時期內,彼此會厭惡,會「貌合神離」,雖然,內心深處,仍懷著忠貞不二的愛。這是許多夫婦的經驗,該告訴準備結婚的青年們這件事。同時指出,忍耐地在這幽谷中摸索前進,終究會再進入光明;過去的痛苦,只是幼蟲蛻化成美麗的蝴蝶時必有的磨鍊。在「低潮」及「幽谷」中,使夫婦堅毅奮鬥的動力是基督的愛。有的時候,夫妻在感受方面,真成了對方的「最小的兄弟 (姊妹)」。 (參閱瑪廿五40,45;厄五21)
基督的愛是最不自私的,最「利他」的,是純真愛情的最高典範。誰都知道,美滿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是多麼需要這樣「以對方為重心」的純真的愛!(參閱「神學論集」第十四期,「性與貞潔」一文)
基督的愛還是常常願意寬恕得罪祂的,是至性至情的偉大表現。詩人說的「情到深處無怨尤」,聖保祿說的「愛凡事包容」,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喊出的「父啊,寬恕他們吧!」那句話的最精覈深刻的心理說明。沒有誠摯的愛,寬恕的意願必不能滲透整個人的心靈,最多只能在理智和意志的影響範圍內發生效力。這種有限度的寬恕,為維持普通的人際關係夠了,而且為許多夫婦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事。但是,一個快樂的、和諧的、能夠幫助子女健全發育的基督徒家庭生活,還要求夫婦努力更進一步地由心裡彼此寬恕。而沒有基督的愛作動力、作模範,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最後,基督的愛還啟示給我們,婚姻生活的最終指歸是什麼。基督在最後晚餐的大祈禱,祈求聖父使眾人合一如同祂與聖父那樣的合一。整個得救的人類與天主聖三合一。這是基督心目中的人類最終指歸:一個完全和諧快樂、彼此相愛沒有痛苦、死亡的大家庭,以聖父為父,以基督為長兄,聖神是眾心之聯繫。基督的生死與復活是為了建立這人類大家庭。奉獻獨身生活者,也是為著這天國的光芒而陶醉,成了「不能嫁娶的」。──這裡指出了奉獻獨身生活的價值。──度婚姻生活的人,也不能有別的存在的理由,也是為了促進這人類大家庭的實現而生而死。
這個地方,一切推崇婚姻家庭為社會之本的言論都可引用,像什麼「齊家、治國、平天下」啦,「昏禮者禮之本也」等等。可能最感動人的,還是基督的榜樣,三十年的平凡勞苦,祝聖了一切家庭生活。前面所講「婚姻是人格成熟的學校」,也說明夫妻恩愛在人類救恩史中的永恆價值。因此,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平凡單調、勞苦乏味,便更容易為人接受,甚至能夠成為喜樂平安的淵源。在今天工業化城市化的社會中,個人的獨立人格越來越被漠視,這樣的道理確實是最合乎時代的福音。

婚前談話的其他要點
以上所提供的佈道資料,是筆者在臺北聖家堂每兩週一次的「婚前談話」中所講的內容。這是準備結婚的人應聽的道理的第一部:「信仰中的婚姻觀」。僅僅聽神父講講婚姻聖事的教義,自然為應付婚姻的種種現實問題是不夠的。歐美教會內舉備的婚前談話,還包括了「夫妻的心理適應」,「婚姻中的經濟問題」,「性生活的協調」等等,多次還加上一個很具體的題目:「自然調節生育輔導」。這些題目,最好由結婚的教友夫婦來講。
美國芝加哥天主教婚前座談會的講義,已經由黑幼龍先生譯成中文,書名「幸福婚姻」,由光啟出版社印行。內容包括了我上面說的幾個題目。民國六十二年這本書再版時,經筆者修改過,增加了一個前言及三個附錄。這本書的第一部份是婚姻聖事的教義,為我國新教友讀起來相當吃力。本來,在那次再版時,筆者打算重寫這一章。可是,當時,趕上幾件必須快快完成的工作,沒辦法重寫這一章。不過,婚姻聖事道理的主要內容,都可在該書增訂版中的前言,及附錄一「一對即將跪向聖壇的情侶的禱詞」中找到。平常在聖家堂的「婚前談話」的結尾時,我請聽眾讀「幸福婚姻」這本書,同時告訴他們,書的前十八頁,可能有些艱深抽象,更好由第十九頁開始。
以上便是筆者宣講婚姻聖事的一點兒經驗,抱著「拋磚引玉」的心意,講出而供給同道們參考參考。記得一位神父看過了我在臺北聖家堂作的「婚前座談會」,聽了筆者的道理和教友們論「夫妻心理」「性生活」等等談話之後,會心地對我微笑地說:「比沒有強(Better than nothing)。」筆者相當欣賞他的評語。

 

附錄:幾本「婚前談話」的參考書:
Preparing Engaged Couples for Marriage, Catholic Marriage Advisory Council, London.
This is a Great Sacrament, The Catholic Centre, University of Ottawa, Ottawa, Canada.
INTERN Marriage Preparation Service, The Catholic Centre of St. Paul University, Ottawa, Canada.
Projet Mariage, Novalis, Universite Saint-Paul, Ottawa, Canada.
Luke Missett, C. P., "The Cana Conference" in Handbook for Special Preaching Ed. by A.Baillargeon (Herder & Herder 1965) 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