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神學論集
(1974)p155-163
   

約伯書中「雅威顯現」的神學

 

約伯書並非一部標榜宗教虔誠和忍耐的書,就像某些人對此書的認識一般。反之,其中充滿激烈的辯論,深邃而尖銳地觸及痛苦──尤其是無辜受苦的問題。在前卅六章﹝一、二兩章序幕除外﹞內,相同的主題和論證一再重現,約伯和三友都陷於痛苦的迷魂陣中,毫無出路。厄里烏偶然帶來一線微弱的光明,但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過蹣跚地前行了幾步,畢竟無濟於事。最令人感到不安的,還是此書的另一主角──雅威,在上述卅六章中,始終保持緘默,和約伯與朋友間的爭辯形成?烈的對比。其實,天主的存在以及祂在歷史和宇宙中的行動是約伯和朋友不能也不想否認的。只是由於他們的神學尚落在人類發展的?步之後,因而雙方都陷入窘境。信仰是雙方的立足點,因而他們不能像現代某些存在主義者一般,把上述種種生活現實歸之於荒謬,以為了斷。那裡有天主,那裡就沒有黑暗和荒謬,反之卻有光明、秩序和理由。問題在於那是何種光明,秩序和理由呢?
論及人類的痛苦,天主的言語當是最後的結論,在約伯書中,就是如此。本文不討論雅威回答約伯的問題究竟至何程度,只論及雅威言論的神學內容及其意義。不過請讀者注意,在約伯書作者的時代,就當時所處的啟示階段而論,「雅威顯現」可能是最高,同時也是唯一的答覆。至於圓滿而決定性的答覆,便要等待十字架上的基督了。
在對話部分,約伯有種和雅威對峙的態度,他向雅威提出「挑戰」,要他出來把局面澄清﹝卅一35﹞,這使我們很自然地把目光轉向雅威,看他有什麼反應。若是天主不予回答,這種態度也就是一種回答,若是天主答覆他,那就值得我們密切注意。事實是天主不僅答覆了約伯,而且用一段很長的言論回答他──卅八1~四一26,除了這段話以外,本文還要涉及四二1~6:約伯最後的反應。至於「河馬」和「鱷魚」兩段則不在討論之例,因為大部分批判學者以此三者係出自後人的手筆。下文擬就雅威言論的導言、言論本體、言論結尾以及約伯的反應四段介紹雅威顯現的神學。


一、雅威言論的導言(卅八1~3)
──論「雅威答覆」的性質和意義
﹝1﹞雅威答覆,這事本身具有重大意義,不僅使得約伯心中壘塊頓時消逝,原來他嘗抱怨天主離人甚遠,又置人於不顧。而且由於這是約伯親身的遭遇,帶給他一次十分?烈的對天主的經驗,一個嶄新的經驗。這項答覆,不僅只是雅威顯現而已,並且有言語相伴,若是沒有後者,約伯便極有誤解雅威顯現的可能,就如他從前誤解雅威的緘默一般。言語的重要性於此可見。本來言語和顯現相伴相隨,是天主教育選民的常法。天主在救恩史上的行動,常有言語予以註解,對受造者而言,這是十分需要的,否則他極易迷失於創造的旋律中。
就像昔日對待族長、梅瑟和先知們一般,天主現今直接答覆約伯,十分恩待他。天主在暴風雨中顯身﹝卅八1﹞,這是傳統描繪天主顯現的格式。
﹝2﹞天主將約伯的抗議和質詢擱置一旁,反過來質問約伯:「用無知的話,使我的計劃模糊不明的是誰?」﹝卅八2﹞這使得局面為之完全改觀,「天主的計劃」是聖經常見的主題,生活在盟約中的以色列人熟知這個計劃的特質:第一、它是穩定不移的,從永遠即已制定的﹝依廿五1;詠卅三11﹞。第二、它必將實現﹝箴十九21;依四六11﹞。第三、它和天主對人所施的教育有關,違反這項計劃的人,就是反叛天主。在以民的心目中,「天主的計劃」通常是指天主在歷史上的行動和工程,而很少涉及祂在大自然﹝物質世界﹞的行動,卅八:「天主的計劃」也是如此,因為約伯至今表示不滿的,是天主對人間的事不聞不問,至於對天主顯示於大自然的強而有力的眷顧,則從未置疑,這點為了解整個局面十分重要。雅威的言論,其口氣開始時顯得十分多硬,不過並未拒約伯於萬里之外,反之,祂跟約伯講話,祂先把約伯放回受造的份位上。讀者容或有一種印象,即是雅威並沒有答覆約伯的問題,從某種角度而言,的確如此,雅威沒有答覆約伯的問題,因祂不被約伯的想像牽制,約伯對祂懷有敵視卻「邀請」約伯出來做一場智慧的決賽,這便是雅威的答覆,且是惟一的答覆。這項答覆,不在約伯想像的路線上,而在真實的基礎上,那就是人能在受造的世界中體認天主﹝參羅一19ff﹞,這是真實而可能的。
﹝3﹞雅威的對象,是此時此地的約伯,祂要約伯承認,接受自己是人,不多也不少﹝卅八3﹞。天主並不來毀滅他,也不來恐嚇他,一如他所畏懼的一般,雅威無需那樣。為使天主的光榮得以彰顯,祂的計劃得以澄清,人無需降格自貶,只要心懷謙卑,承認自己本來是什麼就夠了。雅威跟約伯講話時表示祂仍保持忠信,並承認約伯的尊嚴,這使得約伯書沉浸在極深的盟約氣氛中。天主在人前出-現,並不侵佔人的份位,使他一籌莫展,反之,他幫助人認清天、人雙方在盟約中所居的角色,彼此各有其地位和自由。雅威言論充滿反語﹝irony﹞,祂以「請指教我!」﹝卅八3﹞取代約伯的「答覆我!」﹝卅一35﹞,並且激勵他「束好腰應戰」,不過其間始終為一種父性的慈愛所籠罩,這是天主的教育法,他遠遠超過人,但祂也愛人,無需採取攻擊、逃避﹝遠離人﹞等等人們習用的防衛手段,祂愈接近人,人便愈發現祂實在是天主。

二、雅威言論本體
──講論創造
本文在這部份不再細加考究雅威言論的內容和意義,而著眼於其中的神學思想。


﹝1﹞天主寓於其工程
天主先讓約伯看祂的言語何等有力,是祂的話限制海洋的「狂傲」﹝卅八11﹞,給造物界分派它們的份位。祂是一切秩序、平衡、穩定之主,是祂「拴住昴宿的紐結,解開參星的繩索」﹝卅一31﹞,立定「天體的定律」﹝卅八33﹞。一切偉大、精巧的事物皆出於祂,並且由祂一手經營,無微不至,無遠弗屆,祂來「數清雲彩,傾倒天上的水囊」﹝卅八37﹞,並「將聰明給與鸛鳥,將智慧賦與雄?」﹝卅八36﹞。還給馬匹披上頸上的長騣,賦予作戰的勇猛﹝卅九19、25﹞,連雨水和露珠也無不一一加以照拂﹝卅八28~29﹞。
天主讓約伯見到祂的自由不為人的想法所限,人眼中多餘的事﹝卅八26﹞、有害的禽獸,甚至笨頭笨腦的傢伙﹝卅九13ff﹞都是祂的功夫。由此可見日後編者加入兩段長詩,予以發揮,實不足為奇:一為論「河馬」﹝四十15~24﹞,評之為「天主的傑作」﹝四十19﹞;一為論「鱷魚」﹝四十25~四一26﹞,譽之為「猛獸之王」﹝四一26﹞。
上述長段言論中,除了卅八13~15能令人聯想到人方面的事物外,幾乎可說不論人事,難道人被忽略了嗎?不然,因為雅威言論假定人的在場,天主是向約伯說話,人常在天主的眼前。


﹝2﹞雅威的論證
在這場智慧的決賽裡,雅威逐步使約伯意識到人的膚淺有限,使雅威自己取得絕對的優勢。約伯的有限可從三方面來看:
第一、在時間和永恆方面的限度:
為首的問題:「你在那裡?」﹝卅八4﹞令約伯感受人在本質方面的極限,人的第一個限度是他在宇宙之後方才存在,這是卅八21的言下之意:「你總該知道,因為你那時已誕生了,而你的年歲已很高」。
第二、在認知方面的限度:
雅威多次使用「知道」一類的詞彙﹝卅八5、12、17、18、21、33﹞,足見其份量。其中所欲?調的,是人在多方面的無知,這倒不是出於天主有所隱蔽,而是人的理智本然如此,人的理智永遠無從觸及天主的奧秘,也無從洞悉祂做種種安排的理由。
第三、在權勢、能力方面的限度
每當雅威論及自己?大的能力,約伯的無能便相對地突顯出來。十四個「誰」的問句,全部指向約伯,雖然作者未曾讓約伯有回答的餘地,但約伯不免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感到相形見絀。一切所能據有的權勢和能力彷彿逐漸離他而遠去。沒有約伯,宇宙的形形色色,例如星晨、幼獅……等等依舊常存。饑餓的雛鴉發出哀鳴,是向天主討食,並不向約伯示意。逍遙自在的野生動物,則又未免使人想起自身的負累。先前激憤不平的約伯控訴天主利用大自然的種種施行報復,現在雅威的言論則讓他看到一切富有救恩的意義,這是一種教育。

三、結語(四十2、8~14)
面對上述論證,約伯只能做一種選擇:繼續和雅威理論或表示屈服,這場決賽顯然已至勝負揭曉的時刻,除非歸罪於天主,約伯不能保持無辜,而現在雅威質問約伯:「你豈能推翻我的評斷」﹝四十8a﹞。至於「歸罪於我,而自以為有理?」﹝四十8b﹞則影射約伯身上帶著的「義人之罪」,義人的罪並不在於橫的層面,即違犯倫理秩序﹝法律﹞,而在於縱的關係上,在後者的領域內,只有一種罪,此罪在受造的人企圖審斷造物者時顯露出來。義人終要面臨一項抉擇:堅持自己的正義,或是把自己的正義放在相對的地位而無條件地朝拜天主的正義,這也是約伯現今面臨的抉擇,是他始料所不及的,超出他先前的視界。當人面臨天主絕對的正義時,只有放下自己的正義,方能獲致真正的成義,使他成為真正的義人。「因信仰而成義」,這也是保祿在新約中十分強調的一點。
雅威在言論中敘述宇宙的造化和祂對大自然的眷顧,娓娓道來,語氣緩和,但四十8以後的結尾部分,則顯得嚴肅而急迫,事關緊要,氣氛迥然不同,四十8結語實可視為以下兩路思想的總結:
第一、「你沒有我的能力」﹝參四十9﹞,此能力一面指上述天主在創造時的行動和眷顧,另一方面也指祂在救恩史中的行動,「手臂」即指後者。
第二、「你不能制服傲慢的人,推翻惡人所處的地位。」﹝參四十12﹞,換言之約伯並沒有能力使自己要求的正義大行於天下,天主激勵他施展大能﹝如果他有的話﹞,好讓天主也能讚美他。按:讚美是聖詠作者對天主所表示的基本態度,在以色列人的心目中,把人高抬到連天主也要讚美他的地步,無異是一項褻瀆的行為。天主的凱旋,人的得救,全然是天主的工程,並不仗賴人﹝14﹞。這樣天主讓約伯不能不看出自己的態度是何等荒謬!約伯因此啞口無言。蓋約伯若是想要制服狂傲,其第一對象不是他自己嗎?如果他連這點也做不到,那麼懷著赤誠的心投靠雅威,才是智者所應循的道路。這不就是約伯惟一的出路嗎?這也是雅威言論的總結。

四、約伯表示臣服
像許多懷有偉大信仰的人物,如雅各伯﹝創卅二11﹞、梅瑟﹝出三11﹞、依撒意亞﹝依六5﹞、耶肋米亞﹝耶一6﹞一般,約伯由於親眼見到天主而深覺卑微不堪,一場爭辯,宣告終結,約伯重見光明,表示臣服﹝四十2~6﹞。他在雅威顯現時,有新的體驗和發現:


﹝1﹞知與不知
雅威不斷質問約伯:「你知道什麼?」「你認識什麼?」約伯現今發現:自己先前全力以爭的,正是超越自己領悟的事理,因而承認自己的無知。四十二2「我知道你事事都能,」在舊約背景中顯然是指天主的造化而言,至於「你所有的計劃,沒有不實現的。」則很可能是指天主在歷史上的行動,這使本節頗富神學上的重要性。因為約伯先前抗議天主不管人事,他懷疑、甚至否認天主對人的統治,而雅威顯現給他時,一味述說有關宇宙和造化的事物,好似有意顧左右而言他,並未答覆約伯的困惑,然而約伯卻顯得很滿意,他在天主顯現的光明中,了解天主的計劃,何等神妙莫測,從前他對此感到何等困擾不安!或許約伯並未透澈受苦的奧義,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現今所見所聞已令他感到心足,他知道自己不能、也無需再憑什麼繼續爭論下去。


﹝2﹞知道與看見
其實雅威言論只包含極少的新因素,天主的權勢和威能都是朋友和約伯言論範圍內的事,只是人和人之間的討論、爭辯並未解決人間﹝約伯﹞的問題,「現今我親眼見了你」﹝四二5b﹞才是雅威言論中新而富有決定性的因素,約伯為此而心折。三友和約伯對話時,眾人都被同樣死板的神學思想所束縛,靈性界中朝氣蓬勃的現實因此而枯萎僵硬。在那境界內約伯只「聽見有關天主的事」﹝四二5a﹞當約伯親眼看見天主,天人之際,顯得何等親密,這原是約伯衷心的渴望﹝十九26~27﹞,一切轉變都繫於此。表面看來,四周的事物依舊,似乎不曾有過什麼改變,但「看見天主」的經驗,卻使約伯的眼光為之轉變,一切事物的意義因而顯得清澈非凡。依撒意亞在雅威榮耀的籠罩下,忽然發現自己是個「唇舌不潔的人」﹝依六5﹞,同樣,約伯在剎那間引身回到他在宇宙中、天主計劃內本有的地位──在泥土和灰塵中﹝四二b,參創二7﹞。


﹝3﹞泥土和灰塵
在對話部分行將結束時,約伯理直氣壯,頗似一個勇武的王子,威風凜凜,勝利在握,經過雅威顯現,一場暴風雨的洗禮﹝卅八;四十6﹞之後,作者讓讀者發現他「坐在灰塵中懺悔」﹝四二6﹞。這番光景很像前面的一幕,那時災難臨身,「約伯坐在灰土堆中,用瓦片刮身」﹝二8,參二13﹞不過土和塵在前後之間,代表非常不同的意義。在序幕中表示失望,現今則表示罪過和懺悔時的憂傷,約伯懺悔的必然不是受苦之前的罪,他不認識那種罪,天主也不認為如此,而是在天主親密的顯現中,方才體驗到的罪,那就是約伯的傲慢與頑?,這罪隱藏於約伯內心深處,對約伯說來,這是新的罪,是新的「品種」,比任何他所能犯的罪更為嚴重和緊急,因為這個罪乃在於受造者企圖取代造物主的地位而以宇宙和歷史的裁判者自居。



參考書目

1. Alonso Schkel, L., Job, Ediciones Cristiandad, Madrid, 1971
2. Brates, L., Job, La Sagrada Eseritura, Antiguo TestamentoIIII B.A.C., Madrid, 1970
3. Lveque, J., Job et son Dieu I-II, Librairie Lecoffre, Paris, 1970
4. MieKenzie, R,A,F., Job, Jerome Blblieal Commentary, Prentiee-Hall, New Jersey, 1968
5. ……〞The Purpose of the Yahweh Speeches in the Book of Job〞Biblica 40 (1959) 435-45.
6. Pope, M.H., Job, Anchor Bible 15, Doubleday & Com., Inc., New York,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