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神學論集
(1973)p.411-429
   

中國傳統對「神」的敬禮(上)

 

中華民族從有歷史文據以來,常有宗教信仰,信仰皇天上帝,也信仰神靈。皇天上帝高居一切以上,造生人物,掌管宇宙,人們對祂當然奉獻敬禮,表示服膺。其他神靈也在人類以上,能造福構禍,理應受人敬奉。儒家雖不是宗教,但在傳統的生活規律中,含有祭天,祭神的典禮。佛教和道教則是宗教,而宗教必有宗教生活,宗教生活特別表現於宗教儀禮,因此中國傳統裡,歷代都有對於「天」和「神」的敬典。

中國傳統裡對於「天」和「神」的敬禮,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祈禱,第二類是祭祀。祈禱用語言文字表達敬意,祭祀用儀典表示服膺。在祈禱和祭祀的意義裡,含有罪惡的觀念並牽涉及人的來生問題。我們在下面便分段研究祈禱、祭祀、罪惡和來生。

(一)祈禱
(1)甲骨文的貞卜
「人窮則呼天」,這句成語代表中華民族的心理。在中華民族遠古時代已有向所信仰的「天」行祈禱的典禮。我中華民族最古的史蹟現在祇有甲骨,這是商朝貞卜所用的龜甲牛骨,上面刻有卜辭.是目前我中華民族最古的文字。
貞卜;貞為問卜,卜為灼龜所見的兆。商朝時,每遇稍微重大的事,一定要貞卜,以知道上天的旨意,順天的旨意則吉,逆天的旨意則凶。


從現有的甲骨文裡可以知道當時所卜的事類。『商人貞卜之事項,羅振玉分為九類,王襄分為十二類。按卜辭分類,甚非易事。一因文字多未能識,一因句讀多未能通,故無從歸類者甚夥。茲參考羅、王之說,稍加增訂,分類如下:第一祭、第二告、第三 亨、第四行止、第五田漁、第六征伐、第七年、第八雨風、第九霽、第十瘳、第十一夢、第十二命、第十三旬、第十四雜卜。』 (1)


貞卜用龜,取龜在秋天,春天殺龜釁龜,然後加以攻治,鋸去背甲,留用腹甲,鑽鑿小孔,大龜甲可有七十二鑽。貞卜時,以火燋灼龜甲小孔,小孔旁乃有裂紋,鉅紋稱為墨,細紋稱為拆。貞者按照裂紋,以定吉凶。把吉凶之辭,刻於小孔旁,即是卜辭。現在所有甲骨文,就是這種卜辭。


古代除龜卜外,還有筮法、筮用替草。古代的易書,即是卜筮的書。古代傳說夏朝有連山,商朝有歸藏、周朝有周易。這種傳說雖不可考;但是卜筮一事,則是古史中不容懷疑的事。在『周禮』一書中,更有龜卜的典禮。


卜筮目的除詢問事件的吉凶外,也有求雨求病愈的目的。這些目的都包含一種向上天的祈禱,祈求上天顯示旨意,有時更向上天求福。卜筮的意義:第一,承認人事由上天處理,第二承認人應遵行天意,.第三承認上天的旨意可以顯示給人,人在卜筮時,常是默默祈禱上天,祈求賜佑。卜筮因此可以視為一種最古的祈禱。
 
(2)經書時代
與甲骨文同時代的書經和稍後的詩經,載有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言詞,這些言詞常是一篇一篇的正式文告。在正式文告中,有祭神的歌詞。祭祀以禮儀動作為主,以樂歌為輔。祭祀的樂章歌頌神的威儀盛德,祈求賜福賜祐。這些樂章也就是祈禱詞。


尚書虞書益稷篇說:『夔曰:憂擊鳴球,搏咐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后德讓,下管發鼓,令止柷敔。筮鏞以閒,鳥獸蹌蹌,蕭韶九成,鳳凰來儀。』


這篇樂章,不是祭天祭神的樂章,而是祭祖的樂章,不能代表尚書的祈禱辭。然而祭祖既有頌德的歌章,祭天的大典,一定也有歌頌天德的樂章。
詩經裡的頌,朱子解為:『宗廟之樂歌。大序所謂美盛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但是詩經的頌也有不是祭祖宗的樂章,『豐年』一詩,則是祭社稷的樂章,大雅有『生民J、『行葦』、『既醉』、『鳧露』、『板』,等詩,都是祭祀以後宴客的樂章,不歌頌祖先的功德,祇歌讚祭典的嚴肅,求福的詞句也表現在字裡行間。


『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弄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 (周頌、豐年)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大雅、皇矣)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既醉以酒,爾殽既將;君子萬年,介爾昭明。昭明有融,萬朗令終,令終有傲,公尸嘉告。』(大雅,既醉)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昊天日明,及爾出王。昊天旦旦,及爾游衍。』(大雅、板)


『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卜三管,其命多辟。天生蒸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大雅、蕩)


『畟畟艮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實函斯活。或來瞻女,載筐及筥。其鑲伊黍。其笠伊糾,其鎛斯趙。以薅荼蓼,荼寥朽止。黍稷茂止,穫之挃挃。積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殺時犉牲,有捄其角。以似以續,續古之人。』 (周頌、良耜)


『良耜』和『豐年』是秋收報社稷之歌,大雅的『皇矣』、『既醉』、『板』、『蕩』,是諫誡和祝嘏的詩,詩中都有敬畏上天和感謝豐收的意思。這些詩篇雖不是直接祭上帝或祭神的讚詞,但也可以看作讚頌神靈的禱詞。


古代正式的祈禱詞是祭文,祭天、祭地、祭神,從漢以後都有祭文。祭弔亡人時,也朗誦祭文。祭祀中還有祝嘏之詞,代表上天或神靈及祖先賜告,祝福獻祭的人。
 
(3)漢唐宋祭天地文
郊社的祭典為歷代最隆重的典禮,按周禮郊社祭典裡沒有祭文,祇有樂章,秦時古樂已亡,祭祀時雖仍用樂,但沒有詞。同時,興起了頌讀祭文的儀節。


現存的漢朝祭天的祭文有漢昭帝祭天地文:『皇皇上天,照臨下土,平地之靈,降甘風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維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祐。薄薄之土,承天之神,興甘風雨,庶卉百穀,莫不茂者,既安且寧。予一人某,敬拜下土之靈。』(謹昭帝祝天地辭)


漢光武帝登基祭天文: 『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願降命,屬秀黎元,為民父母,秀不敢當。群下百僚,不謀同辭,咸日:王莽纂試竊位,秀發憤興義兵,破王邑百萬眾於昆陽,誅王郎銅馬赤眉青犢賊,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心,下為元元所歸。讖記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秀猶固辭,至於再至於三,群下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漢光武帝即位祭天地文)


唐朝所存留至今的祭天地文有泰山玉牒文。玉牒在古代為封禪之文。史記封禪書說:『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古代的封禪書為一秘件,不令人知。唐玄宗開元十三年,有事泰山,玄宗問前代玉牒,為什麼祕而不宣。賀知章答說:玉牒通意於天,故尚微密。玄宗說:朕今為民祈福,無一秘講,即以玉牒出示百僚。


唐高宗泰山玉牒文:『嗣天子臣治敢告於昊上帝。有隋位極顛危,天數窮否,生靈塗炭,鼎祚淪亡。高祖伏黃鉞而救黎元,錫元珪而拯沈溺。太宗功宏鍊石,定區宇於再麾,業比斷鼇,飲滄漠而一息。臣黍奉餘緒,承威積慶,遂得費山寢燎,炎海韜波。雖業茂宗祧,實降靈弩吳。今謹告成東嶽,歸上元,大寶克隆 鴻基永固,凝薰萬姓,陶化八絃。』


民國六十年十月二十日,馬鴻逵夫人劉慕俠女士呈獻唐玄宗及宋真宗泰山封禪玉冊於蔣總統,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兩冊在山東泰安蒿里山上,於民國二十二年出土,玉簡現皆完好,簡上所刻冊文,為禪地祇之詞。封禪的典禮,封為祭天,壇在泰山之上,禪為祭地,壇在泰山之下。


唐玄宗禪地祇文:『惟開元十三年歲次弓丑,十一日辛卯,嗣天子隆基,敢昭告于皇地祇,臣嗣守鴻名,膺茲丕運,率循地義,以為人極,夙夜祇若,汔未敢康。賴坤元降靈,錫之景祐。資植庶類。屢惟豐年。式展,時巡報功厚載。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備茲痊禮。式表至誠。睿宗大聖真皇帝配神作主。


宋真宗禪地祇文:『惟大中祥符元年歲次戊申,十月戊子朔,二十五日壬子,嗣天子臣叵敢昭告于皇地祇。無私垂祐。有宋肇基,命惟天啟,慶賴坤儀。太祖神武,威震萬寓。太宗聖文,德綏九士。臣恭膺寶命,篡承丞緒。穹天降靈,靈符下付,景祚延鴻,祕文昭著。八表以寧,五兵不試,九穀豐穰,百姓親比。方輿所資,涼德是愧。薄率同詞,搢紳協議。因以峙巡,亦既肆類。躬陳典禮。祇事厚載,致孝祖宗,潔誠嚴配。以伸大報,聿修明祀,本支百世,黎元受祉。謹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備茲禋瘞,式表至誠。皇伯考太祖啟運立極,英武聖文,神德玄功,大孝皇帝;皇考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大明,廣孝皇帝,配神作主。尚饗。』


這類祭告天地之文多係歌功頌德;然而祭文的意義則是把功德歸之於天地的保祐,獻祭報謝。漢光武帝登基告天,把當時登基的理由昭告上天。至於封禪大典,在天下太平,人民安樂的時候,皇帝登泰山,把國家治平的情況昭告上天,獻祭報謝。漢昭帝祭天地文則是在通常的祭天大典裡的頌辭,感謝皇天后土,風調雨順,庶物群生。皇帝對於皇天皇地祇,自己稱臣稱名,表示敬奉上天的誠意。
 
(4)國家大典的禱詞
兩國締結盟約,為政界的一樁大事。春秋戰國時,諸侯相爭,合縱連橫,常立盟約。盟約的威信在於國際道義。但是在道義衰落的戰國時期,大家都不敢以國際道義為盟約的唯一保障;於是乃呼求神靈,以作保證。這種保證詞列在盟約之內。若是簽約的國家有不守約的舉動,神靈將降罰。


左傳襄公十一年,諸侯伐鄭,鄭人懼,同盟子亳,載在書上說:『凡我同盟,毋薀年、毋壅利、毋保姦、毋留慝、救災患、恤禍亂、同好惡、獎王室。或閒茲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一國之神,明神殛之,俾失其民,墜命亡氏,路其國家。』(左傳卷二十七)


袁紹曾於漳河結盟討伐董卓,有『漳河盟辭』。辭云:『凡我同盟之後,畢力致命,以伐凶醜,同獎王室,翼載天子,有渝此盟,神明是殛,俾墜其師,無克詐國』。
太子加冠為朝廷重典。加冠禮時須告祖廟,有祝文昭告祖宗,祈天賜福。
漢昭帝冠辭:『陛下離顯先帝之光耀,以承皇天嘉祿。欽順仲夏之吉日,遵並大道邠 ,或秉集萬福之休靈,始加昭明之元服,推遠稚兔之私志,崇積文武之寵德。肅勤萬祖清廟,六合之內靡不息。陛下永永,與天無極。』


晉太子冠祝文:『令月吉日,始加元服,皇帝穆穆,恩宏袞職。欽若昊天,六合是式,率遵祖考,永永無極。眉壽惟祺,介茲景福。』


皇帝的祭典,郊社以外,就是祖廟祭祀。祖廟以下,皇帝有時親祀神靈。在神靈中太一算是尊高。司馬遷史記載有拜祝太一的贊饗文:『德星昭衍,厥惟休祥。壽星仍出,淵耀光明。信星昭見,皇帝敬拜太祝之享。』


皇帝祭太一,自稱皇帝,不像祭天地時自稱臣稱名。然而太一的祭享也算重典。(賽詞,醮詞第 10頁11頁)
 
(5)求雨文
歷代文獻裡所存的求雨文頗多。我國以農立國,農夫耕種,常須雨調風順。天旱不雨,五穀不生,因此地方官員到神廟行禮,祈求賜給甘霖。天下了雨:又到廟謝恩。


曾鞏有福州鱔溪禱雨文:『……神有靈蹟,國人所祇;神明顯號,天子所躋。萎能起之,槁能澤之。胡能有餘,劍而不施。我用卜日蚤駕以馳。既告潭側,尚其聽之。攘除驕陽,騰雲瀇霓。播為甘液,霈酒淋漓。俾農有秋,百物具宜。……』


曾鞏諸廟謝雨文:『……故若鞏者,任職於外,六年于茲,而無歲不勤於諸雨。賴天之仁,鬼神之靈,閔人之窮,輒賜甘澤,以救大旱,吏知其幸而已。其為酒醴牲饗,以報神之賜,曷敢不虔。……』


白居易祝皋亭神文:『……去秋愆陽,今夏少雨。實憂災,重困杭人。居易忝奉昭條,愧無政術。既逢愆序,不敢寧居。一時禱伍相神,祈城隍祠,靈雖有應,雨末霑足。是用擇日祇事,改請於神。恭維明神稟靈於陰祇,資善於釋氏,聰明正直,潔靖慈仁,無幽不通,有感必應。今請齋心虔告,神其鑒之。若四封之間,五日之內,雨澤霈足,稼穡滋稔,敢不增修像設,重薦馨香,歌舞鼓鍾,備物以報。如此,則不獨人之福,亦惟神之光。若寂寥自居,肸蠁無應,長吏虔誠而不咎,下民盼望而不知,坐觀農田,使之枯悴;如此,則不獨人之困,亦惟神之羞。惟神裁之,敬以俟命。尚饗。』


雨多了,造成淫雨,五穀受害,官吏乃求止雨放晴。董仲舒有『止雨祝』,求社神山雨:『諾!天生五穀以養人,今淫雨太多,五穀不和。敬進肥牲清酒,以請社靈,幸為止雨,除民所苦,無使陰滅陽。陰滅陽,不願于天。天之常意,在于利人。人願止雨,敢告于社。』


醮為古代加冠和娶妻的祭典,又以酒不酬酢為醮。後代佛教道教興起,設壇祀禱,都稱為醮。杜光庭曾寫晉公作后土醮詞,求平定變亂,以安國土:『伏以惟地惟天,厚載廣覆,生成庶品,孕育群靈,坤德母儀,光被萬有。……厥有誠祈,盍申昭告。臣封境之內,戈甲屢興,害及丘墳,戮兼嬰耄。……念茲萬姓,誠切禱祈,瀝血披心,仰希鑒祐。伏兮曲哀虔祝,俯借威靈,命山川嶽瀆之神,助平災淦,雷電風雲之吏,共靜郊原。……奉斝陳詞,言興淚霣,不任。』


古代秋收以後,十一月間有賽社,以報謝田神;故有賽詞;但別種秋祭也可稱賽,梁朝沈約曾作用『賽鼎山廟文』:『我皇體天御宇,望日表尊,備樂變乎笙錦,鬱禮華於俎豆。邇無不懷,遠無不肅。鳥革素之客,草移丹綠之狀。泉露改味,日月重光。卯惟大王年逾二百,世兼四代,揚玉稃、希瑤席、秦楚趙之巫,把瓊茅而延佇,燕衛宋鄭之音,結統風而成典,九嶷之乘蔽比,三山之駕若雲。』
 
(6)私人祈禱
以上五節所引的祈禱文都是朝廷或官吏正式行祭祀時所用的禱詞;古代既然有祭祀,自然就有祭文。除這種正式的祈禱外,私人也向神靈祈禱,或為祈福,或為祛災。私人的祈禱通常在祭神的處所。後來佛、道的寺院興建了以後,祈禱的人便都上廟上觀了。


按古代的傳說,很古的時候就有私人祈禱的故事。詩經玄鳥章云:『天命玄烏,降而坐商』。朱子註說:『玄鳥、鳦也。春分玄鳥降,高辛氏之妃,有娀氏女簡狄,祈於郊禖,鳦遺卵簡狄吞之而生契,其後氏遂為有商氏。』玄鳥降卵為神話,祈於郊禖也算神話的一部份。但是古代已有祈禱並非虛話。


史記孔子列傳說:『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這裡所說禱於尼丘,也是私人祈禱。


論語說:『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日:禱于上下神祇。予日:丘禱之久矣。』 (論語述而)


朱熹註釋曰:『禱者,悔過遷善,以祈神之佑也。無其理則不必禱。既日有之,則聖人未嘗有過,無善可遷,其素行固已合於神明,故曰丘之禱久矣。又士喪禮,疾病行禱五祀,蓋臣子迫切之情,有不能自已者,初不請命於病者而後禱也。故孔子於子路,不直拒之,而但告以無所事禱之意。』


朱子的解釋很牽強,子路請求孔子准許向五祀行祭,祈求病愈。孔予告以自己心中早已禱告,清心節慾,以與神接。這種禱告是精神方面的禱告而不見於語言。
佛教和道教盛行以後,信眾的私人禱告乃成為日常的宗教生活。但是國人的傳統心理常以為在有事故時纔祈禱。祈禱兩字的意義本來就含有這種心理。『說文』解釋祈字:『祈,求福也,以祈斤聲。』 『經籍纂詁』也解「祈」為「求福也」,「為民求福叫告之詞也。」 『禱』字在『經籍纂詁』說是「請也,祈也」,「求福也」,「告事求福也」。「謂禱於天地社稜宗廟」。「說文」解釋『禱』字為『告事求福也』,『求福謂之禱,報賽謂之祠』,『請於鬼神』。
 
(7)佛教的祈禱
佛教信佛,信菩薩,信天界和地獄。為能獲得光明,脫離苦海,又為超渡亡魂,轉生人世。佛教有供奉佛和菩薩的敬禮。


僧尼住在寺廟裡,朝夕誦經,所誦經文,多為佛教經典,如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妙法華嚴經、淨土經、阿彌陀經等。除誦唸經典外,僧尼還唱誦朝暮課誦。今據臺北善導寺所印的『佛教朝暮課誦』(2),摘錄幾篇佛教的朝課:


『香讚』,朔望早課前用: 『寶鼎爇名香,普遍十方,虔誠奉獻法中王。 端為民國祝萬歲,地久天長。 端為民國祝萬歲,地久天長。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唱誦時,有大磬,引磬、大鐘、弔鐘、小鼓、木魚,鐺子、鉛子等樂器,依照一定規律敲叩。


宣讀神咒,神咒係中文從梵文音譯,意義不明,按照文字誦唸。


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段,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若厄。然後唱摩訶般若波羅密多:『上來現前清淨眾,諷誦如來諸品咒。回向三寶眾龍天,守護伽藍諸聖眾。三塗八難俱離苦,四思三有盡霑恩。國界安寧兵革銷,風調雨順民安樂。大眾薰修希勝進,十地頓超無難事。三門清淨絕非虞,檀信歸依增幅慧。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養,四者殲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詞薩,摩訶般若波羅密。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八難三途,共入毗盧性海。民圖永固,國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自願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願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願依憎,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羅,南無護法韋馱奪天菩薩。』


佛教的暮課,誦佛說阿彌陀經,禮佛懺悔文。
禮佛懺悔文:『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歸命禮。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南無,如來,應供,正編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大夫,天人師,佛,世尊。…』


再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經生咒,南無阿彌陀佛誦:『南無阿彌陀佛,(遶念數百千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敢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全不貪戀,意不顛倒,如人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誦唸『普供養真言,我們選錄兩則:
阿彌陀佛供:『阿彌陀佛,無上醫王,巍巍真相放毫光,苦海作舟十品蓮邦,同願往西方。』


觀音菩薩供:『觀音大士,悉號圓通,十二大願誓弘深,苦海渡迷津,救苦尋聲,無剎不現身。』


以後有念誦,讚偈,拜願。現擇錄『大慈菩薩發願偈。』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我今大歸依,纖悔三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迴向。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願渡眾生,總願成佛道。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佛教僧尼早晚誦經,供奉禮拜。所誦經文和中國傳統祭典中的祭文,在文筆和意義上都完全不同。佛教的經文充份表現宗教信仰,不求福免災,而是讚頌佛法,皈依佛法,求脫罪業,轉生西方樂境。
佛教信眾有住家長齋禮佛者:他們在家誦唸經文,平日則手持佛珠,默誦阿彌陀佛。佛教祈禱的經文向佛和菩薩讚頌,佛教祈禱時所誦的經典多為釋迦佛的訓言,和天主教神父、修士、修女所誦日課經有相同之點。


(8)道教的祈禱
道教對鬼神的信仰很深,求福祛災的心情更重,對於祈禱也就非常注意。
道教的祈禱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的祈禱為修鍊長生之術的人祈求神靈助佑,因為內丹外丹的修鍊,都須有神靈保護,纔能有成;第二類的祈禱是怯除災禍的經文,有符咒,有青詞,有密詞,有道場文等;第三類的祈禱為道士道姑所誦的經典。


為求長生,須用鍊氣之法,修鍊時常祝禱神靈,今選錄幾首祝文:
『天道大道,願得不老,壽比中黃,昇天常早,願延其命,與道長久。』(3)
『玄光玉女,養我真人,子丹服食元氣,飲宴禮泉』(4)
『皇天上帝,太上道君,曾係小兆某某,好道願得長生。此吾之氣也,再從此氣生,念之萬遍無止也。令北長生,上為真人,雲車上迎,飛昇天宮,上謁上帝,南極老人,元光之前。』(5)
『大一北極,敬告諸神,常令魂魄安寧,無離某甲身。』(6)
道教為能修養精氣,先要存思,存思是靜坐,存思神物,心專於一,存思時,應行祈禱。祝曰:『真氣下流通幽關,鎮神固精塞死源,玉經慧朗通萬神,為我致真命長存,拔度七祖返胎仙。』(7)
『元氣非本生,五塗承靈出,雌雄寄神化,森羅遽幽鬱。玉音響太和,萬唱元中發,仙庭迴九變,百混同得一。易有合虛中,俱入帝堂室。』(8)
沐浴在道教的修養中也是一種要事,沐浴畢也當禱祝。『黃籙簡文經』云:『奉經威儀,登齋誦經。』洗浴畢,冠帶衣服,叩齒十三通,祝曰: 『五濁以清,八景以明,今日受鍊,罪滅福生,長與五帝,齋參上靈。』 (9)
鍊丹之術常為秘訣,道書雖傳載丹術多種,誰也不能按法鍊成,因最要條件在於神助。鍊丹時常須禱祝。
『平旦,澡洗薰衣,柬向再拜,心存天真』(10)
丹書為秘傳,傳自神靈,故有祭受法,祭神求傳秘訣。祭時,誦唸禱詞: 『今日吉辰,齋志奉迎太上諸君丈人,乞停住華輦,憩息須臾。(因重上香,少頃又三拜,良久而跪)。某以胎生肉人,枯骨子孫,久淪愚俗,積聚罪考,禍欲深重,愆過山嶽。唯乞太上,解脫三戶,令百尼除解。今奉屬太上道君,永為神民,常思清虛,以正穢身。思遇因緣,得開玄路。即日受先師告某金液之經,披省妙祭,蕭然反生。乃知天尊靈貴,非世尸所陳。豈其頑朴,可得希聞。是不敢輕秘,故祀祭天神至尊。 一書委帛一傳之誓,已備如本科,將輒抱佩永年,無泄無漏。唯願太上大道諸君丈人,發扶某一身,使享壽延年,所向詣會,早得從心。神藥速辦,棲遁山林。別替告祈高上諸皇,以合丹液之矣,依傳授之科,敬受師節度。』 (11)
道教用咒詞以袪魔袪穢,同時也畫符籙。符籙不可懂,咒詞則誦唸。如解穢湯咒詞說: 『北斗七星之精,降臨此水中。百殗之鬼,遠去萬里;如不去者,斬死付西方白童子。急急如律令。』
『四大開明,天地為常,玄水澡穢,辟除不祥。雙童守門,七靈安房。雲津鍊灌,萬氣混康。內外利貞,保滋黃裳。急急如律令。』(12)
旦夕燒香,虔求神助,以得長生: 『每日卯西二時,燒香,三捻香,三叩齒。若不執簡,即拱手微退,冥目視香煙,微祝曰:玉華散景,九?含煙,香雲密羅,上衝九天。侍香金童,傳言玉女,上聞帝前,令其長生,世為神仙。所向所啟,咸之如言。』(13)


在道家的祈禱中有所謂『青詞』。凡太清宮道觀薦告的祝文,用青籐紙,以朱筆書寫,或祈福,或悔過,稱為背詞。


歐陽修曾作『河南平陽洞河南濟瀆北海水府投送龍簡青詞』:『伏以九區至廣,萬物類居,惟川嶽之宅靈,繫真仙而總治。載稽道祕,實有舊章。粲然玉簡之清文,蜿若金鱗之瑞質。茲為鎮信,輔以精誠,伏冀沖鑒昭臨,純祺錫羨,保邦家之永固,均動植以蒙休。』


張元晏曾作『下元金籙道場青詞』:『維乾寧二年,歲次丙辰,十月戊申朔,十二日己未,嗣皇帝臣,稽首太上聖祖大道金闕元元天皇大帝。伏以強名曰道,迴出氤氳之表,惟天為大,是生恍惚之中,融和氣以陶蒸,藹真風而煦育。況黃庭碧落,集列聖之威儀,絳闕丹台,聚群仙之步武。爰起祈恩之路,實開請福之門。敢用真誠,陳於下會。今雖物無疵癘,年獲豐登。遠人不倦於引航,絕塞靡虞於烽燧。而鯨鯢作慝,蚊豕為妖,塗炭黎元,續亂紀律。宮朝載罹於焚毀,簪裾仍迫於不羈離。敢不寤寐思愆,曉夕引咎。於是廣延真侶,重叩元關,幣帛交陳,香燈備設。伏望堅覆露之德,暢亭毒之恩,使氛祲盡消,萬彙咸泰,復安宗社,大定寰區,及臣眇身,司霑宏造。謹詞』


這兩篇青詞都是文人的作品,保有傳統祭文的文筆,但也有道教的信仰。然較比修鍊長生的祝詞則有不同。文人所作的青詞,對於神仙長壽的事則不提及,祇求神靈賜福。


密詞是佛教和道教通用的祈禱文,為醮壇請禱之詞。歐陽修曾作有密詞,今錄一首。


東太一宮開啟保夏祝聖壽金籙道場密詞:『伏以寂然妙道,推善應以無方,瞻彼高靈,薦精誠而必達。屈此長嬴之候,是惟茂育之時。爰稽玉笈之真文,載潔雲壇之淨醮。冀敷昭鑒,來集純禧。固壽歷之延昌,溥黔而均祐。』


道教的禱詞,除上面所選錄的各種外,還有道士道姑所誦的經典。道教的清規中有十種善事。第十善事即是讀三寶經律,晝奉香花供養之。『全真演教宗壇』的清規中有關於誦經的戒律。『早晚功課不隨班者,跪香上殿誦。……上殿誦經禮斗,不恭敬者,跪香。』全真教道士道姑早晚所誦經典,為『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玉樞贅經』,『三官懺』,『全真全功課經』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