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換星移,冬去春來,農曆新年剛過,第二學期方才開始二份神學刊物也四易寒暑了。在我國教會上下一心,振作有為的這個際遇裡,我們也願盡一份心力,把這塊神學園地繼續耕耘下去。藉此願向本刊的投稿諸君,致以誠摯的謝意,並祈望所有的讀者繼續予以支援和介紹。本期是神學論集的第五卷第一期今將其內容略加介紹如下:
聖經欄有關類型批判的一篇文字,精簡地論述近代聖經學所用的一些方法和所經過的一些步驟。其中有些說法或詞句為初看的人會有點生疏,但習慣以後,就覺得自然了。另一篇關於上主僕人之歌的文章是本學年神學院聖經合作研究的結晶。參加這一合作研究的八位元同學,根據五六本權威著作,將舊約啟示的高峰第二依撒意亞,作了一番深入的研讀。他們寫出來的東西自然不是什麼創作,但為瞭解這部既深湛又華美的先知書,的確是一個好的入門。
信理欄的一篇討論死人的復活、這個與耶穌基督的復活不可分離的基本信仰問題。將有死人復活這個事實,凡是基督徒都不難相信而予以承認,困難卻在於死人如何復活。一篇文字將之與另一啟示的道理—新天新地一起講,就是想進一步瞭解這將發生和已發生的事實。自認信仰堅強的人有時也不妨反省一下自己所想像的信仰事實是否太天真,那時也許會發現,別人的反省,無論接納與否,總會使自己的信仰更加成熟。
倫理欄這次討論的是婚姻問題,文中力言婚姻是盟約—舊約啟示中的一個標準說法,是聖事—新約教會中的一個基本事實,並藉一般人不易獲得的資料證明這兩句肯定的合理及深度。原來夫婦之間的純貞的愛不但無阻於天主的愛,並且為世間絕大多數的人,是進入天主之愛的階梯。基督與教會之間的愛就是藉夫婦之愛來表徵,婚姻的神聖由此可見。將婚及已婚的教友實在該將這篇文章仔細地讀上一兩遍。
牧靈欄的第一篇已如文前的附志所雲,是集合八篇最新的文章,再加上個人的反省而寫成的綜合報導,希圖對修會革新運動有所助益。修會革新雖然只是教會內的一個局部問題,但所牽涉的教會人士頗廣,即以臺灣,港、澳而言,修會人士及其所辦的事業都占著很可觀的百分率,本文結論提倡建立一種修會學,良有以也。牧靈欄另一篇譯作直接討論神學教育及亞洲都市問題,但間接地涉及今日都市的牧靈問題,因此為有牧職在身的人也值得一讀。原文也許寫的有點極端,但譯者業已加以緩和,使其內容大致適合我國教會的情形。
大公運動一欄所載的一篇長文是美國耶穌會神學家杜勒斯根據自己親身參加的「信仰與體制」大會所寫的詳細報告。該會於去歲在魯汶大學召開,首次有天主教學者以正式的會員身份參加,在大公運動上豎立一塊新的里程碑。本文由博君從英文譯出,共約三萬字,本期只刊登一半,下期將繼續登完。最後宗教學一欄中有關佛學「無我」、「非我」的文章是景耀山神父不久將問世的「愛的課題」大作中的一章。這是全書中非常精彩的一章,學術性頗高,因此徵得作者同意,預先在此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