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張春申 |

 

 

13
神學論集
(1972)p387-396
   

求恩祈禱試解(1)

 

張春申

 

 

 

在我們教會的生活中,有許多種類不同的祈禱:朝拜的祈禱(感恩的祈禱、悔罪的祈禱……其中之一是求恩的祈禱。這祈禱實在是教會中很普遍的現象,過去,面對這現象困難極大,今日更是有增無減。我現在要設法在神學的反省中,對求恩的祈禱試圖做一些解釋!本文可分三部分討論:
    一、求恩祈禱的實踐與基礎
    二、求恩祈禱的困難
    三、求臥祈禱的試解

 

一、求恩祈禱的實踐與基礎
實在而論,求恩祈禱是整個教會中一個很主要的因素,在神父的宣講中,教會的訓導中,常常不斷的請教友向天主祈禱,祈求他們所需要的恩惠,甚至在教會的公眾祈禱中——彌撒中,不停的向天主求恩。有時求物質的恩惠,例如:求天氣晴朗,免除瘟疫等等。教會生活中的這一求恩祈禱,實在是建立於很深的聖經基礎之上,我們只要看耶穌基督教給宗徒們的天主經就是一個求恩祈禱,在求恩中,有非常精神性的恩惠,也有相當物質性的恩惠——求天主賜給日用糧。在宗徒大事錄中,當伯多祿坐監時,整個教會為他求恩。所以,我們可以講求恩祈禱是教會中很主要的因素,也有著它的聖經基礎,而且我們得坦白的承認,在我們一般教友生活中,在許多祈禱種類中,求恩祈禱可說是佔據最大的一部份。

二、求恩祈禱的困難
    在此段中先提過去的困難,然後再談現在的。過去的第一個困難是我們發現有一些人好像度著很崇高的宗教生活,他們對於求恩祈禱表示出不屑一顧的態度。他們認為求恩祈禱好像是充滿著功利主義,因為我們人缺少一些什麼東西,尤其缺少一些物質東西,因此便去向天主祈求賞賜,致使我們的宗教好似變成了功利主義的宗教。所以,他們認為求恩祈禱實在多少不應當在我們的教會中、在我們的教友生活中提出。

第二個困難是關於求恩祈禱的有效性。就是說,我們祈求天主,如果這求恩是有效的,天主答應了(尤其是在物質層次上),則我們往往會想像,好似天主俯允我們的祈求即是她親自動手,進到世界中,把世界上的次序改變了一點,以符合我們的需要。譬如,我們祈求天主賞賜天氣好,而事實上,按照宇宙間的次序要下雨,如果天主使我們的祈禱有效,好像天主大顯神通,進到世界中,使其次序中斷。這樣的一個概念、實在為一般對天主的信仰更虔誠,更真實的人有困難存在,大體上,這是過去對祈禱有效性的困難。

可是,在今日科學發達的時代,求恩祈禱似乎更形困難,在這個時代,人好像對於世界中許多的現象都能控制,人定勝天。面對這情形,我們現代的祈禱困難可以從兩方面來講:

第一方面,因著科學的進步,利用發明的許多儀器,得到的經驗,過去堆積下來的材料,使我們好像對於世界上的事情,對於將來的事情,例如,將來的氣候,將來某些發生的事情能有著極端正確的預測。能夠確定將來某些事情的發生與否且是科學時代中對將來預料所有的成果。第二方面,在我們今天的哲學中,對於世界的結構有一概念,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知道,世界上的結構由自然法律所定,一切事情都在自然律控制下不斷的進行,有著前因後果。所以,許多事情都是在自然律統制下發生的。在這兩個概念下,我們今日的祈禱有了困難,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知道某些事情經過科學的研究,預測一定要發生,而且,可能將來有一天,科學的發達,能夠百分之百的告訴我們某些事情發生,而且因著自然律前因後果的牽連,我們亦知道某些事情是如此這般的要發生,那麼,在此種情況下,實在可以說,我們的求恩祈禱有了困難。因為,如果我知道世界上某些事情必然發生,知道宇宙的結構,前因後果該是如此,那麼,我怎能真心的,實在的求天主呢?好像每一次求天主,等於要求她行一個奇蹟,來中斷自然律,這本身在祈禱神學上,不是應當有的態度。

三、求恩祈禱的試解
我希望在這一部分中,試圖解釋求恩祈禱,在此之前,先聲明一句,我在解釋中,總是承認我們教會傳統中的求恩祈禱,也是聖經上告訴我們的求恩祈禱,實在是我們教友生活中應當有的,不可或缺的。可是,正因為如此,同時又面對著過去與現在的困難,如何能在這困難下,叫我們仍真實的按照教會的指導,按照聖經的基礎來做真正的求恩祈禱?我在這一部分想用一些人的反省能力來給一解答,下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多少把傳統上對求恩祈禱困難的解答提出來,同時,如果發現傳統的解答有我不滿意的地方,便加以批評。第二部分,我設法提出我所想像的一個解釋。

第一部分—就是把傳統的解答提出來?在傳統上的第一困難好像是某些人認為求恩祈禱多少有些功利主義,在我們的祈禱生活中好似應該取消它。對於這個態度,一方面得承認,在祈禱生活中,的確有一些人的求恩祈禱態度是功利主義,甚至於他們整個的宗教生活建立在功利主義上。他們的進教、祈禱不是為別的,只是要從天主手中取得他們所求的物質。尤有甚者,當他祈禱時,得其所求,則宗教生活似乎一帆風順,假如不能達其願望,則宗教生活棄置一旁。當然有這種人,其實,這樣的人,他的真正問題是對宗教生活的不瞭解,因而亦牽涉到對於求恩祈禱真正性質的不瞭解。不過,另一方面、我們要向批評求恩祈禱為功利主義的人講,求恩祈禱最後並非建立在功利主義上。相反的,是我們宗教信仰上最基本的態度,是我們人──受造物,有限的受造物,有需要的受造物,面對著天主的基本幅度,基本態度。因為,我們是受造物,有限的,面對造我們的無限的天主,如果我們有什麼需要!常常應該在天主前表達出來,這是我們信仰上最基本的一個態度。表達的方式就是我們的求恩祈禱。故此,在這兒並非牽涉到功利主義,因為求恩的祈禱是表達著我們人——有限的人,有需要的人的基本幅度。假如人把這基本幅度取消,把求恩祈禱完全的消除,實在可問,他是否認識真正的天主?是否他的宗教生活有問題?這是我們傳統對於所提的第一個困難給予的答覆。

傳統上第二個困難就是所謂求恩的有效性?傳統上說有許多的祈禱因天主答覆,所以有效。有許多的祈禱因天主不答覆,所以無效。可是,要問有效與無效的緣由,按照一般的倫理書,從兩點上講:有時,我們祈禱的有效與否在於我們所求物件的有無益處。天主知道某些事對我們有益,她給;無益,則不給。除了求的物件以外,傳統神學書上還講,有時,有效或無效是在於我們祈求天主的方式.(因為我們求的方式好,天主給,因為我們求的方式不好,天主便不給。是故,傳統對於求恩之有效抑無效之答覆,大體上可以講得過去。不過,無論如何,此種答覆顯出天主非常的小氣,因為,如果她看出來我們實在需要,可是因著我們祈求方式的不大好,她還是不肯給。

第三,傳統解釋的有效性,即如果天主答應了我們的祈禱,那麼,多多少少給人一個印象,好似天主進到世界中,親自干涉宇宙的次序,以俯聽我們的祈禱。當然,過去在神學上亦可用一個比較複雜的解釋來除掉這個困難的解釋。譬如,可以講天主預先知道一切,預先知道人的祈禱,因此,在她的創造過程中,早已把答應人祈禱的有效歸於其內,所以她不必每次答應人的祈求時,親自干涉,發顯奇蹟。這樣的解釋相當複雜,不過,歸根究底,還是不能令人滿意。其理由是好像天主在創造世界的自然律中,早已加上了許多因著答應人祈禱而有的干涉,而自然律本身好像失掉了它的律則性了。這是我們對傳統上答覆有效性所有的一些困難。

最後,在傳統講天主俯允我們的祈禱時,我們覺得似乎還有一個極大的困難,就是在這祈禱過程中,總給人一個印象,人在走第一步,人用自己祈禱的力量來推動天主,天主受此推動,被動的來答覆我們的祈禱。這概念對天主而論,實在不適合,因為我們知道,在一切問題上天主常應是主動的,如果我們的祈禱是推動天主做什麼,在神學上實在有些困難;不過,答覆此困難,傳統講:一切人之所以能夠祈禱,還是因為天主先使我們祈禱,這也是一個可能的答覆。所以,以上已經把我要講的第三節的第一部分—傳統上怎麼答覆困難,而我對這答覆所有的不滿意提出來。

第二部分,在這一部分中,我希望對於求恩祈禱給予一個解釋,其中有幾點,我將按照次序一一述說:

第一點,這解釋基本上講求恩祈禱是我們人,有限的受造物,需要天主的受造物,對天主所有的一個基本幅度。這是我們人性所不能沒有的。我們如果有什麼需要,不管能否得到,基於一個信者,常應面對天主,在需要中與天主建立一個關係,這個關係的表達不是別的,就是求恩祈禱。在這祈禱中,一個受造的我,在需要上面對天主,建一種關係,求天主對我的需要有一個答覆。所以,求恩祈禱基本上是人與天主之間的位元際關係。

第二點,人與天主之間這一基本的幅度,關係的表達,即使在我們今天的科學時代,還是一個應當有的態度。即是說,雖然在目前的科學時代中,如同我們上面講的,人因著科學的發達,對於許多未來的事物可以利用科學去預測,甚至於有百分之百的可靠性。而且,在今天的宇宙概念中,一切是在一個自然律,在因果關係上牽連而成的。可是,即使在這樣一個科學的時代中,我們還是應當有求恩祈禱的幅度,究竟為什麼呢?因為我是人,我有著各方面的需要,無論是能解決的或是不能解決的,我常常應當面對天主,把此需要表達出來。如果我是信者,不管科學對將來的事情怎樣預測,不管科學對於世界的結構怎樣講法,可是,我個人有這個需要,以信者的態度在天主前表達此需要,換句話說,在科學時代中,人與天主的關係還是應當有的。

第三點,求恩祈禱的過去與今日困難的解決,我想可以建立在上面所說的關係上。只有在這位元際關係上,才能把聖經上所講的「求則得、覓則獲」做一個讓現代人或過去人比較滿意的答覆。就是說,因著求恩祈禱,我與天主之間已經在祈禱中,在我的某一個需要上建立一個關係,而在這關係上,能夠解釋所謂的:求則得,覓則獲。為清楚起見,做個比方:就氣象而論,氣象臺每天可預報明天的天氣是好是壞,是晴是雨,雖然今天科學儀器尚未能準確的控制,可是我們相信將來有一天因著儀器的發達,氣象臺能百分之百的告訴我們,明天的天氣究竟是陰是暗,這是客觀能有的現象。如今,我個人有一個真實的需要——明天天氣好,因為這樣才能解決某一問題,或者做某一件事情,正因為是真實的需要,我是人,應當面對天主將它表達出來,我應當求天主使明天天氣好;可是,另一方面,我們知道氣象臺能在祈禱的當日已經告訴我明天天氣一定要好,或是一定不好,這並不妨礙我還是真實的在天主面前表達需要明天天氣好的願望。到了明天,按照氣象臺的報告,天氣實際好了,則我們應當講,天氣的好,為我而論,實在是因我的祈禱而有的一個恩惠。這裡需要一些說明:天氣好這件事本是中性的,能夠為別人毫無關係,可是,為我實在是一個需要,且已經在這需要上對天主表達了,因著這需要我已和天主建立了關係。所以,雖然按氣象臺所報告的天氣是好,但為我而論它已非中性之事,而是已能進到我在求恩祈禱中與天主建立的關係上。為別人,天氣好是中性之事,為我,因著我的祈禱,因著我與天主建立的關係,天氣好已經成為一個恩惠。我可以說,這是我所求得的,因為天氣好這事為我是天主給的恩惠。如果我沒有這樣祈禱,如果我在天主面前不表達這樣的需要,不在需要上和天主建立很深的位元際關係,則明天的天氣好為我根本不是天主的恩惠,是一件中性之事,所以,因了我向天主表達了實在的需要,在表達中與天主建立了關係,那麼,主宰一切的天主在天氣好這件事上給我一個恩惠,為我天氣好實在是一個恩惠,可以稱之為「求則得,覓則獲」。相反的,如果氣象臺報告明天天氣不好,而我實在需要天氣好,仍是應當把這需要向天主表達祈求,事實上,在這求恩中,我還是在需要上與天主建立關係。即使明天實際下雨,我在祈禱中已進到與天主很深的關係中,雖然下雨並未解決我的需要,但下雨這件事使我與天主的關係加深一步。所以我們仍說,在祈禱中,「求則得,覓則獲」。其實,傳統亦有此講法:如果我求什麼,天主不給我,只會在別的事上給我。這說法令人捉摸不住,因為究竟我們不知道,天主不給我這個,給我什麼。但是在我的解釋上,雖然天主不給我天氣好,可是,天主在下面這件事上,使我與她的關係加深一步,這本身就是一個恩惠。

第四點,故此,在我的解釋中,求恩祈禱是人的基本幅度,在這幅度上,人與天主之間建立關係,在這關係中,我們所求的成為真正的恩惠,即使所求不得,在得不到上還是加深我與天主的密切來往,也是一個恩惠。事實上,世界的一切都是天主所創造的,自然律亦是來自她,一切事情都在她的主宰下,可是,為某些人,為不求恩的人,與天主之間沒有關係的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客體的關係,中性之事,他沒有與天主建立關係,一切只不過是外界的東西罷了。可是,為求恩祈禱的人,為某些在特殊需要上祈求的人,即使在自然律上,科學中本來要發生的事,因著祈禱,與天主建立關係,發生的事卻成為真實的恩惠了,這是建立在天主愛人,人求天主的關係中。如今多少已經在第三節第二部分中,把我的主要思想提出來,把「求則得,覓則獲」內在化,是從人在求恩祈禱中,與天主建立很深的關係上來講解。因著祈禱,本身在外界一定要發生的,或不一定要發生的事情,能夠成為恩惠,成為天主賞賜的禮物。現在我們回到傳統的一些困難上,用我的解釋來補充傳統的不足。

首先,在傳統困難上,有人講祈禱是功利主義,人祈禱只是為得到一些什麼。事實上,純粹功利主義者的祈禱並未和天主建立很深的關係,即使他所希望的得到了,可是在他的功利主義的態度上,他並不會和天主深交。因此,雖然好像他所求的得到了,其實他所得的基本上並非是一個恩惠,因為功利主義並不使他與天主建立位元際關係,並有這個關係,發生的事不是恩惠,所以他並沒有求得什麼。

其次,我們講傳統之答覆祈禱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天主不斷的進到宇宙中間,好似天主破壞宇宙的次序,不停的在行奇蹟,以答覆人的祈禱,使祈禱有效。可是,在我們的解釋中,事實上宇宙的次序照常進行,自然律不變;然而,人與天主之間因著人的求恩祈禱,和天主建立關係,在客體上自然律所發生的事,都因之成為恩惠了。因為,從今以後,為一個在求恩祈禱中與天主建立關係的人,這世界不是中立性的,某些事情的發生,為他不是中立,而是天主的恩惠。這個恩惠性來自何處呢?來自他與天主之間因著求恩祈禱所建立的密切關係。

再者,傳統講天主不給,是因求得不好。如此好像天主小氣。事實上,所謂求得不好,我們說是因為沒有以純真的態度去祈禱,換句說話,與天主建立的關係不深,因此,無論事情怎樣發生,都不能成為天主真正給的恩惠。只有當與天主之間關係加深時,所發生的才真是恩惠。同樣的一件事,對兩個人都是需要的,可是因若兩個人在求恩祈禱中程度深淺的不同,同一的客體可產生極大的區別;一個應當講,因他祈禱的深,關係的深,得到的恩惠更大;另一個則因他求恩祈禱的淺,雖然所求的好像發生了,可是其恩惠性不能和前者比擬。所以我們說天主的答覆,天主給的恩惠之大小,給或不給,全建立在我們求恩祈禱中,與天主的關係之情況上。(2)

結論:
以上我們採用了一些近代神學所謂的位元際關係範疇來解釋求恩祈禱。當然,求恩祈禱還能發生許多別的問題,不過,我們相信在這樣的解釋下,多少把過去有的困難,尤其在今天科學發達的時代中,對求恩祈禱所具有的難做一答覆,而且,在我們的解釋中,使求恩祈禱更為內在化,更加精神化了。

 

 

 

注釋:

  1. 這篇文章是我直接錄音的,而由簡惠美修女按照主要思想寫成:所以文章中口語較多。簡修女已赴歐洲深造,希望她學成回國後,繼續幫助「神學論集」撰稿。

  2. 這裡的表達方式可能會令人感覺,我們把恩惠之大小,全置於人的對於天主位元際關係之深淺上。人成為主動,其實這只不過是表達的方式,因為在位際關係的神學上,常常是天主主動地進入人的生命。最後,我們的祈禱,或者求恩祈禱,也只不過是答覆賞賜恩惠的天主的招喚罷了。

 
| 神學論集主頁 | 張春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