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神學論集
(1972)p.186,214
   

回味輔大神學研習會

(轉載民國六十一年一月廿七日「教友生活週刊」)

 

走進輔大女生宿舍門口,有一修女,帶著歡迎的臉孔,接待我們,並協助找到寄宿處,才放下行李,抖掉風沙。又往前走,穿過廣闊的草坪,深緣的樹木,雄壯的建築物;一幕一幕地出現於眼簾,內心油然起了尋幽探芳的逸興,似乎蹌入世外桃園。睜眼細看,門上寫著神學研習會,並貼有歡迎的紅紙條,才發現這不是意境。辦理入場手續後,大家互打交道,聽到懇切致意的問好聲,裡面有歡迎的景色,有溫暖的接待室,有別緻的聖堂,有服務處,擺著各種用品,有啟示性的圖片,有豐富可口的食品,茶點;有最佳的服務;真是妙到好處。

在組織方面,井井有條。九位講師,十位服務員,五十五位研習員。時間也配合得恰當。每次演講後都有討論,茶點或自由時間。每天有不同的人主持早禱,晚禱,聖祭和進餐禱詞;處處表現著自動自發的創意。

每位主講人皆有獨到之處,談吐幽默,生動有力,表達率直熱烈,流露著扣人心弦的崇高信仰熱誠。每天開始早禱,歌詠,導出本日的研習主題。第一天的演講是聖體聖事在人類文化的準備,在舊約中的準備,在新約中的準備,查經。由房志榮,王敬弘,周聯華主講。他們綜合了歷代文化的思想與觀念,描繪了社會背景,每個時代的壯麗異彩。也就是說,每個時代的人有著他們自己的信仰表達方式。聽者全神貫注,洗耳恭聽;等到主講人問有無問題時,大家才發覺他已講完。偶有一二人發問、反省、回味所講的主題。但終是天下滔滔,欣賞者多,清醒者少。當問題的交流如火如荼時,又遭時刻的催促,不能延續而引為憾。

第二天的演講和討論,已進入高峰。首先高士傑神父演講天主教的聖體聖事,中古時代的演變,近代聖體聖事的復興,以及現代神學家對聖體聖事的反省。之後,周聯華牧師演講基督教對聖體聖事的看法。他分析信義宗的聖餐神學,改革宗的聖餐神學,和聖公會的聖餐教義。他本人的談吐,洋溢著信仰的熱忱,令人景仰。張春申院長講耶穌在聖體聖事中的臨在,介紹兩種古代的解釋,特倫多大公會的教導,現代神學的解釋。這些資料在我們的腦際縈繞,討論時興趣自然濃厚,如吃鮮果,津津有味。

第三天趙一舟神父演講聖體聖事禮儀。介紹彌撒禮儀的意義,禮儀的革新,以及新彌撒的實施,內容豐富,意義清楚。發問時,一位幽默大師說:「福音說得很簡單『你們拿去吃吧!這是我的身體』」(谷14:22-25)然後,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從杯中喝了,(24)耶穌對他們說:這是我的血,新約的血,為大眾流出來的。(谷25)請問神學家該死不該死?把人們弄得頭昏腦脹,抓不到頭緒,看不出指針;於是全場哄然大笑。房志榮主席站起來說,我們下一次研究研究,看看神學家該死不該死?

張春申院長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走上前來,彬彬有禮,目光銳明地說,「我現在感覺得很孤獨,可能這篇演講後,我將更陷於孤獨」。之後,笑聲又起。他開始分析神學家該死不該死的問題,說來頭頭是道,句句有理。結論當然是神學家不該死,而應活下去。他的神色非常高興,贏得全場的支持。

第四天雷蕙琅小姐演講聖體聖事的要理,並有幻燈片。她完全配合兒童心理,教授兒童,是今日所需要的示範教學法。岳雲峰神父演講聖體聖事與神修,他強調聖體聖事與神修關係,神修意義,以及聖體聖事的神修。他並主張透過銀幕鏡頭,把福音傳播給全人類。金象逵神父演講聖體聖事的牧職研討。內容強調聖體聖事與教會,聖道與聖祭,兒童初領聖體,勤領聖體,彌撒後謝聖禮,以及拜聖體應有的精神。這些牧職上的實際問題,他給予了一個綜合的研討。

總之,各位主講人都在不斷的呼籲,全力倡導福音生活,神修生活。在每個新舊交替,若斷若續的時會,要有一個藍圖,要看準方向,集中力量,求新求變。因改變,適應就是推動教會的力量。今日的教會競爭激烈,誰占先,誰就能致勝。不然,必將陷於靜止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