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神學論集

(1972)p.299-314

   

聖體聖事與神修

 

引言

很久以來我們忽略了聖體聖事與神修的內在關係,只從聖體聖事求神修的發展,形成了對聖體有特別熱誠(pietas)的神修,這種作法是把聖體當成了神修生活中的一種維他命。

自從禮儀革新興起(歐洲先進的公教國家在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以前便開始了),有些神學家和禮儀專家從聖體聖事神學著手,重新發掘出聖體聖事與人生的存在意義,從此,神修生活也有了革新,聖體聖事不再只是神修生活中的一種補品,而是整個神修生活的全貌。因為神修不只是人的生活中的一環,好似裝飾品,而是一個新的生活方式。使人改頭換面,包括人整個的生活,也就是基督來後所宣講的第一句話:「你們悔改吧!」是的,我們要悔改,透過聖洗聖事,使舊人死去,重生於復活的基督內;但在聖體聖事內,人在現世便與基督結合,這才是基督徒生活的圓滿境界。

壹 聖體聖事與神修的關係

若要從神修的角度論聖體聖事。我們應事先瞭解幾個觀念:

(一)神學與神修

談神修而沒有神學理論作基礎,好似沒有基礎的樓房,搖搖欲墜。

討論神學問題而不與人發生關係,就好似一座沒有牆壁的屋架,是非常空洞的。

人的存在意義和目的要從造物主的計劃中去探究才能獲得解答。所以神學是為人的,成為人的生活啟示。

神學家龔卡爾 (Congar) 神父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Theologia pro homine,et Anthropologia pro Deo」。這句話含意很深,若直譯為中文便是「神學為人,人為神學」。據我個人的領悟,這是以降生的基督為中心的神學思想,藉以說明天主與人的關係乃是人存在的意義,這不就是人的生活啟示嗎?若神學是人的生活啟示,這啟示正是神修的理論。

可惜有人把神修看成了道德觀,只叫人怎樣修德行,而忽略了人同天主的關係。結果,信天主的人沒有生活在天主內,如同哲學家巴斯卡(Pascal)所說的:「神論主義(theismus)和無神主義(atheismus)都一樣使人遠離天主」。

由此可見神學與神修是休戚相關:神學是神修的基石,神修是神學的實踐。

(二)神修的真諦

談神修時最好加上「生活」二字,或稱為「神生命」,免得讓人誤以為神修只是外加在人生活中的某些宗教行動,成了人的負擔;反之,神修生活是人的生活,一種新的生活,就是基督徒在自己的生活中融匯了基督的精神,也就是聖保祿所說的:「已經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迦:二,20)。

若望福音告訴我們這是因著基督使我們「成為天主的子女」(若:一,12)的生活。

「隨從基督的人,因主耶穌而歸義,因信仰的洗禮真實地成為天主的子女,參與天主的性體」(教會憲章40節)。

所以基督要我們效法我們的天父,成為天主的「肖像」:「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五,48)。

(三)聖體聖事與神修生活

認清了神修生活的本質,聖體聖事與神修生活的關係便非常清晰。

(1)聖體聖事是神生命的開始

我們雖然是「因信仰以及聖洗聖事而成義,開始我們的神生命──基督徒的生活」(格前,十二,13;羅,六,4-5;若,三,5),然而我們卻是在「聖體聖事內實際分享主的身體」(格前,十,17)。

教會初期,聖洗、堅振和聖體三作聖事是在同一時間施與初生的嬰兒;直至現在,東方禮義尚保存了這具有深長神學意義的習慣。在我們西方禮儀的教會,現在只為成年人的歸依可以同時施與這三件聖事。無疑地,在現世只有在聖體聖事內,我們才能達到與主結合的圓滿境界,開始完滿的基督徒的生活。雖然聖體不是第一件聖事,卻同聖洗和堅振共稱為基督徒生命起始的聖事 ( Les Sacrements de l'Initiation chrtienne, A Grail et A-M-Roguet)。

(2)聖體聖事是神修生活的源泉和滋養

救主基督願以自己的體和血成為永生生命之糧,在若望福音第六章內再三重複這一句話,絕對不是一種借喻的描寫,而是基督真情的流露,所以祂對宗徒們的離棄竟毫不以為意:「莫非你們也願走嗎?」(若,六,67)

「依照教會的意向,心口合一地舉行禮儀時,尤其是聖體聖事,能由此豐富的泉源培養其神修生活」(修會革新法令6節)。

聖體聖事不是神生命中的一個階段,而是整個神修生活的滋養,使這生命增長,為此教會勉勵基督徒常領聖體,甚至每天領聖體。

「就像因著不斷地常領聖體,教會的生活有所增益」(啟示憲章26節)。

「教友們參與聖體祭──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泉源與高峰」(教會憲章11節)。

「尤其從聖體聖事的活泉中汲取聖寵,並在基督內得到聖化靈魂及光榮天主的最大實效」(禮儀憲章10節)。

(3)聖體聖事也是神生命的終向

「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就有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復活……誰吃這食糧,就要生活直到永遠」(若,六,54;58)。

聖體聖事不只是神修生活的滋養,而且引領著基督徒到達目的;那未來的永生境界──天人合一在今生便已開始實現了。

由此可見,聖體聖事本身就是神修生活的「起始」和「終了」(Alpha et Omega)。

貳 聖體神學內含有的神修生活意義

聖體聖事是神修生活的「起始」和「終了」,也就是說,聖體聖事乃神修生活的本質。但是,神修生活並非一種方程式,有了某些因素就有了固定效果。前面曾說過神學與神修有著密切的關係。那末,在討論聖體聖事與神修生活的時候,必須先發掘出聖體聖事所含有的神學意義,為使神修生活更有深度,更加充實。

在復活前夕的隆重禮儀中,新領洗者立刻在彌撒中領聖體,參與了基督的巴斯卦奧蹟,如同聖保祿所說的:「穿上了死亡與復活的基督」(羅,六,4-5),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也就是得救的生活;但是新領洗者即使立刻領堅振,若不領聖體,還不能算是完滿的基督徒,因為唯有在聖體聖事內,新領洗者領受了基督的體和血才真實地與基督結合,開始基督徒的生活,這就是為什麼自幼領洗的嬰兒長大到能懂事的時候就要初領聖體。

可惜的是在某些公教國家,有些基督徒把初領聖體誤懂為是基督徒生命中的一個階段,之後再也不領聖體了,並且對人說:「我已經領過聖體」,這好似說一切手續辦過,是妥當的基督徒。豈不知聖體聖事與聖洗、堅振雖同為教友生活起始的聖事,但聖體聖事卻不同於聖洗、堅振,因為聖體聖事還是基督徒生活的滋養,也就是基督徒生活的「日用糧」,神學家Roguet說這是「基督徒生命旅途中的糧食」;另一位神學家Rahner說:「聖體奧蹟乃我們的存在奧蹟」。所謂聖體奧蹟就是一切基督奧蹟的總匯,這正如禮儀憲章所說:「在聖體聖祭中,使教友們以生活表達基督的奧蹟」。

既然「聖體奧蹟乃我們的存在奧蹟」,而我們的存在奧蹟完全被包括在天主救援我們的奧蹟內,那未我們的神修生活就該是救援奧蹟的縮影。這樣,要從聖體神學中深究神修的真諦,也要循著救援奧蹟的途徑。

(一)聖體聖事是整個救援奧蹟的高峰與實踐

神學是為人的,那末整個救援奧蹟的神學意義彰顯出天主救人的計劃,始於人的受造,直至最後的一個人,這是一個與整個人類歷史有關的奧蹟。全部聖經便是救援史的記載,神學的探討則是把這奧蹟加以解釋與說明,為的使人參與救援的行列,沐浴在救恩內而生活。梵二大公會議的文件充滿了這種令人興奮的神學思想,掃淨曾經使人對新生感到是涕泣之谷的悲觀氣氛,而因救恩的實踐令人充滿了「喜樂與希望」(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的開場白)。

但天主循乎人的感受需要,把這救援的奧蹟透過顯明的標記擺在人的眼前,讓人深信救恩的真實性。這就是為什麼天主在完成救援計劃中,祂先選了一個民族作為自己的子民,並與他們訂立盟約,預示救主的未來的救援工程。這一時期便是準備救主到來的舊約時期。在這期間,天主特別透過一件血的事蹟,救了當時受著迫害的天主子民脫離奴役而走向自由的福地。這事從此便成了舊約時期天主子民宗教生活的中心,那就是巴斯卦或逾越節,也就是未來救主拯救整個人類的偉大事蹟──基督受苦,死亡與復活的巴斯卦奧蹟。這是天主救援計劃的完成與高峰,從此人類便成了天主的新子民,與天主訂立了決定性的新盟約,這盟約的記號便是救主的體和血,正是我們為紀念我們的救主而舉行的聖體禮儀,直至世界的末日。

(1)聖體聖事是天主救人的新盟約

在舊約中天主與以民所定的盟約只不過是一種許諾,就是未來新約的預像;新約實踐了舊約的許諾。

救主基督是以自己的犧牲完成了被父派遣來贖人罪的工程,實踐了天主救人的許諾。但基督卻要把這救贖工程留在人間成為人人得救的現時之恩(actualis),故此祂在受難前夕立了聖體聖事,成為紀念祂救贖人類的新約標記(瑪,十六,28;谷十四;路,廿二,20)。

(2)聖體聖事是天主救人的巴斯卦

如同舊約的以民吃了羔羊把羔羊血塗在自己的門上而出死入生,離開埃及過紅海走向福地;新約的子民也唯有吃了基督的體和血才真實地與基督結合,脫離有死的舊人,而穿上復活的基督。但在聖體內我們吃的是基督的體和血而不是牲畜的肉和血。(伯前,一,19);而且我們不只是走向現世的福地,還是走向永生,決定性的得救(若,六,54)。

基督徒的生活乃是得救的生活,但他應在聖體聖事內實踐,「教友們參與聖體祭──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泉源與高峰」(教會憲章11節)。

(二)在聖體聖事內基督徒活於基督奧蹟

基督以餅和酒建立了聖體聖事,把自己的體和血透過飲食的方式賜與基督徒,這是祂所能夠用為與人結合的最好以及最有效的方法:「在分感恩餅時我們實際分享主的身體,我們被提拔起來,與主結合」(教會憲章7節),是「徹底結合」(司鐸法令5節)。但其目的不只是增強人的生活,而是要「使人變成新的受造物」(迦,六,15;五,17)。這新的生活是「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樣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若,六,57)。

(1)在聖體聖事內基督徒應把基督降生奧蹟向世人顯露出來

基督是由父所派遣到世界上來,為的把父顯示給世人(若,一,18;十三,9)。

父是愛我們的,故此派遣聖子降生救贖我們(若,三,16)。

「於是基督為承行父的旨意,在世間揭示了天國,給我們啟示了祂的奧秘,並以其服從完成了救贖的工程」(救會憲章3節)。

聖體聖事是「從天降下的食糧」(若,六,50),為給世人「永生」(若,六,50;54;58),這正是聖子降凡的目的(若,一,9;12)。為此基督要我們「用我們的善行光榮在天之父」(瑪,五,16)。

(2)籍著聖體聖事基督徒生活於基督的死亡與復活

這是整個聖體禮儀的神學中心,在所有各式的感恩經內都充滿了這種思想;但我們領受了聖體的人不只是紀念而已,卻要真實地活於基督的死亡與復活奧蹟內,並且要在現世就活於這奧蹟內。

因為聖體聖事是新約的巴斯卦奧蹟,就如以民吃了巴斯卦羔羊,從奴役走向自由;新約的子民因聖洗聖事死於舊人而生活於復活的基督而成義,但新領洗者卻是在聖體聖事裡真實地結合在基督內實踐聖洗的巴斯卦奧蹟。

聖保祿雖稱領受聖體的人是宣示主的死亡(格前,十一,26),但這不是止於死亡的意義,因為他還要他們等待「主的再來」(同上)。那末,從基督死亡到祂的再來,主是早已復活了。所以聖體是在我們的現在、就宣告主的死亡之聖事,這聖事也要宣示與主的死亡緊接著的復活,這就是為什麼保祿要忠告格林多的教友好好領聖體(格前,十一,27-34)。不過這忠告不只是勸當時的教友不要冒領聖體,而且也含蓄著要那些領了聖體者善度聖洗生活,因為是宣告主的死亡直到祂的再來。

如果藉聖體聖事基督徒實踐活於基督的死亡與復活奧蹟,那末,基督徒也該以自己的生活參與基督的救援工程。「因為他們的一切工作、祈禱……每天的辛勞……甚至忍受生活的艱苦……都會變成精神的祭品,經耶穌基督而為天父所悅納」(伯前,二,5)。在舉行彌撒時,與主的聖體虔誠地奉獻給天父,教友們便為天主聖化整個世界」(教會憲章34節)。

(3)聖神藉聖體聖事聖化人靈

救援奧蹟果然在基督奧蹟內完成,但這救恩卻是透過聖神的功化在人心中產生救援的效果,聖化人靈。

教會憲章第四節有很清晰的說明,在傳教法令第四節內也有同樣的論調:「聖父的計劃是使人得救,故此派遣聖子來完成此計劃,聖神則由聖父及聖子派遣來,在人心中履行救援之恩」。所以聖神是復活奧蹟的圓滿。

不過聖神特別藉聖體聖事使人結合在基督內,我們現行的聖體之祭,每一個感恩經都是這樣告訴我們:「我們在分亭基督的聖體聖血之後,因聖神合而為一」(第二式);「我們領受了聖子的聖體聖血之後,得以充滿祂的聖神,在基督內成為一心一體」(第三式);「恩准所有分享同一個餅和同一杯酒的人,由聖神合為一體」(第四式)。

(三)教會奧蹟在聖體聖事內大放異彩

教會是基督的聖事,集合所有信仰基督的人組合為基督的妙體,成為一個生活的團體,但教會的奧蹟特別是在聖體聖事內成為基督尚臨在人間的標記,以及所有領受聖體的人彼此結合成為教會合一的標記,教會的人只有一顆心一個靈魂。這種奧蹟正是保祿和梵二大公會議強調最多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教會為何要從事聖體禮儀改革的原因。

這裡只能簡單地提出幾個思想:

(1)聖保祿的思想核心

「因為只有一個餅,我們雖眾多,卻只是一個身體,我們眾人都共享一個餅(格前,十,17),所以我們都成了一個身體的肢體(格前,十二,27),彼此則互為肢體(羅,十二,5)」。

(2)大公文件中的有關思想

教會是基督的聖事(教會憲章1節),聖體是教會的合一標記(同,3;11節;禮儀憲章47節;主教法令11節;大公法令2;15節)。

聖體聖事建立了教會(教會憲章,17節;禮儀憲章47節;大公法令15節)

聖體聖事給了教會生命,使之繼續增長,並滋養教會(啟示憲章,26節;傳教法令6節)。

聖體聖事是教友團體的根源,中心,及高峰(主教法令,11;30節;司鐸法令,5;6節)。

聖體聖事是基督徒彼此結合以及愛德的鎖鏈(教會憲章,26節,教友傳教,8節)。

聖體聖事是教會傳播福音的泉源與高峰(司鐸法令,5節)。

在舉行聖體之祭時,是教會為世界讚頌上主,祈求上主(禮儀憲章,83節)。

聖體聖事使教會成全,也是諸德之源(傳教法令,39節;禮儀憲章10節)。

在聖體聖事內教會保有一切的神生命之寶(司鐸法令5節)。

我們懂得了聖體聖事是教會的生命,才會明瞭為什麼基督徒要在主日集體地參與聖體之祭並領聖體。

(四) 聖體聖事是基督徒末世生命的保證和圓滿

在若望福音第六章有關聖體的言論裡,基督再三的重複著祂的體和血將是我們獲得永生的必要條件。

聖多瑪斯論這啟示說:「救贖是我們在紀念基督而舉行聖體祭時給與我們進入光榮的行動;但這光榮的圓滿只在天上才能實踐」。

特利騰大公會議並且說:「聖體聖事是我們未來的光榮以及永福的保證」。

梵二大公會議則說:「當我們舉行聖體聖祭時,我們便密切地與天上的教會相連結」(教會憲章50節)。「教會團體藉聖體祭禮不停地偕同基督奔向天父」(傳教法令,15節)。「這件愛情的聖事……凱旋的盛筵,以基督為食品,使靈魂充滿聖寵,給我們保證了來世的榮福」(禮儀憲章,47節)

因為聖體聖事使我們結合在基督內,在現世是得救的標記,真的巴斯羔羊,把我們從罪惡中救出,走向新生──天主子女的生活;當然在末日也會使我們復活,因為基督已復活了,我們在聖體聖事內參與了祂的死亡與復活,當然在末日也會分亭祂的復活光榮。「如果我們藉著同祂相似的死亡,原已與祂結合,也要藉著同祂相似的復活與祂結合。……所以如果我們與基督同死,我們相信也要與祂同生」(羅,六,5;8)。「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就有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復活」。(若,六,54)

何況「今世仍帶著易逝的面目」(羅,八,19-22),而且在現世還有罪惡的存在,我們必須等待基督的再來,「消除人世間的一切罪惡,並且摧毀死亡」(格前,十五,26-27)。「我們因耶穌基督而加入了教會,我們藉天主的聖寵而在教會內獲致聖德,這教會只有在天上的光榮中才能完美,那就是萬物復興的時候」(參閱宗,三,21)。

這時候,是「在基督內達到圓滿境界的時候」(弗,一,10;哥,一,20;伯後,三,10-13)。但這時候是緊接著現世的,並在「我們的現世已經來臨」(格前,十,11)。

這時候,我們也將和基督一同坐在天上(弗,二,6),就如同復活了的基督進入了父的光輝,坐在父的右邊(宗,二,33)。

結論

聖體神學確實是整個救援奧蹟的縮影,為此每次舉行聖體祭時先讀聖經,重溫救援歷史的過程。所以聖經與聖體聖事成了神修生活的滋養品:「教會不停地從聖言的宴席,以及從基督聖體的宴席汲取生命之糧,而供給信友們」(啟示憲章,21節;革新法令,6節)。

但聖言與聖體在我們的神修生活中不是兩個獨立而不相干的生命之糧,而是有著密切的關係。那就是在舉行聖體祭時,聖言預備我們的心靈接受聖體;然後聖體堅強我們的生活,把接受的聖言──生活的啟示,在我們的生活中實踐,這不就是神修生活嗎?更好說是「聖體聖事生活化,生活聖體聖事化」。

由此可見聖體神學是神修生活的基石,神修生活是聖體神學的實踐。

三 聖體聖事的神修

雖然聖體聖事就是整個神修生活的全貌,但是在神修生活中還有其它的神修行動輔助神修生活的進展;而且這些神修行動與聖體聖事有關,因為沒有這些神修行動,聖體聖事往往不能完全收到神修生活的功效。

我們都有這種生活體驗,我們常領聖體,甚至天天領聖體,但是出了教堂,進入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的生活與聖體聖事所啟示我們的生活意義完全不同,有時幾乎使我們疑惑聖事的功效。

是的,聖體聖事是神修生活的原動力,也可以說是製作者,但是這動力不是用在一部機器上,而是滲透在一個有意志的人的生命內,故此需要人的合作,更好說是需要一點人的心理之培養。這就是在懂得了聖體聖事本身的神修生活意義之後,我們也不能忽略其它的神修行動來輔助神修生活的進展,也可以說是聖體聖事的外圍神修,這更是顯示出聖體聖事是神修生活的中心。與其它的神修行動相得益彰。

在此祗作簡明概述:

(一)神性之德的需要

我們的神生命可以說是孕育於神性的信德,而誕生於聖洗聖事,以及在聖體聖事內成長。

但要聖體聖事產生效果,還須修德不斷地輔助,這期間還加上了神性的望德之鼓勵,指向著神修生活的目標奮發,才在神修生活中產生神性的愛德之碩果,也就是聖體聖事的實效,更好說是神修生活的本質。

但聖體聖事也是神性之德的基石,使我們的信、望、愛更加堅強。我們可以這樣說;聖體聖事和神性之德在神修生活的進展中是正比例的增長,彼此休戚相關,便神修生活日益豐滿。

(二)日常生活中的靜默時間

面對今天的緊張生活,加上工業時代的機器所發出的噪音,我們往往會茫茫然,機械式地行動著好似迷失了的一樣。

神修生活終究不是屬於我們自然生命的範疇,在現代生活環境裡若沒有靜默的時間讓我們反省和祈禱,聖體聖事所笑示我們的生活意義是不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出現的。

連我們的生活痛苦,本應該是我們參與聖體之祭的祭品,往往成了我們對生活埋怨,甚至消沈的機會。

比約第十二曾說過這末一句話:「現代人的通病是都犯了行動的異端(haeresis actionis),沒有時間祈禱了」。

我們不能利用靜默的機會逃避現實,但我們卻要利用最少的靜默時間,透過反省和祈禱,讓我們記憶聖體聖事所啟示我們的生活意義,使我們更能發揮生命的潛力,更充實我們的生活。尤其是面臨生活的困難,我們要更,勇敢地生活下去。

(三)對於聖體聖事應有的敬禮

對聖體的敬禮雖然不能成為此聖事的神修全貌,但也不能忽略了對於聖體聖事的敬禮。

我們既然需要有靜默的時間為的記憶聖體聖事與神修生活的關係,那末,聖體的敬禮是幫助我們反省和祈禱的最好方法。

從禮儀觀點來論,當然聖體聖事與祭獻有很重要的關係。不過在聖體聖事內不只有基督的體和血,而是基督自己,也就是降凡的聖子耶穌基督,所以每次我們舉行聖體的敬禮,就是與基督相會。以我們人的個性來說,這些敬禮最能剌激我們的感受力,使我們更有效地領悟聖體聖事與我們的存在之密切關係。

有求於禮儀專家們的,正是希望他們能革新聖體的敬禮:如聖體降福,朝拜聖體,神領聖體等等,務使這些敬禮能收到牧靈的效果,增強我們的神修生活。

聖體敬禮不但不能取消,反而應加以革新,配合著聖體聖事,期能收到更豐富的聖事實效。

結論 聖體聖事是人生旅途中的日用糧

聖體聖事是從天降下的食糧,為的使人生活(若,六,58),應該是人的生命旅途中之日用糧。

雖然聖體的恩寵是超然的,有著無限的價值,但在領受者的生命中所能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聖多瑪斯)。何況人的生活還有起伏不平的現象,忽冷忽暖,所以基督徒應該常領聖體,最好日日領聖體。

聖體是人存在的聖事,我們應該使我們的工作成為聖體聖事的材料──餅和酒,就如同教會初期的基督徒要在聖體祭中獻上麥子與葡萄。

就如基督的體和血是「為我們犧牲的」(成聖體經文),那末我們的工作也是為他人而服務的。

這樣,我們每日的工作是預備第二天的聖體祭的獻禮;我們的一生就是一個祭獻,聖體之祭讓我們更深深地領悟我們的現在透過聖體聖事是宣告我們的死亡,走向復活的永生。

「基督,我們傳報你的聖死,我們歌頌你的復活,我們期待你光榮的來臨」(感恩經)。

參考書:

K. Rahner: L'Eucharistie et les hommes d'aujourd'hui

J. de Baciocchi: Le Mystre Chrtien, l'Eucharistie

A. Feuillet: Le discours sur le Pain de vie

H. M. Fret: L'Eucharistie, Pque de l'univers

A-M. Roguet: Les Sacr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