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神學論集
(1970)
   

獄中書簡 ( 書評 )

 

筆者曾在三年多以前的「現代學苑」(43號,民國五十六年,十月)略加介紹這本書的英文版,認為這位「與惡勢力搏鬥的戰士(潘霍華)…給整個人類所提出的反省與忠告,可謂驚心動魄,值得我國有識之士加以注意,以助自己的反省」。如今見到這本書的中譯本問世,覺得非常可喜。

在神學的觀點下,這本小書有著很深的意義,因為它說出了一位有創造性的神學家的最後思想,並且是一些影響後世很深的思想,例如「怎樣用非宗教的方式表達基督的福音」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是一個很顯明的例子(見本書頁 141):

「這就是基督教與其他各宗教主要不同之處。人的宗教意識使他在痛苦時去仰賴世上有力的神,以神為救星。聖經卻指引他去尋找一個無能為力和受痛苦的上帝。唯有受痛苦的上帝才能幫助人。至此為止,我們可以說,我們所描述的已長成了的世界,乃是在於放棄了對上帝的錯誤觀念,且準備為聖經所指示的上帝而戰鬥,上帝以祂的軟弱去征服世界的強權,這必須作為我們對聖經的『屬世』解釋的起點。

這同樣的思想潘氏曾用一首詩寫出,詩分三段,每段說出一個中心思想:1.一般的宗教或幼稚的宗教只是求福免禍;2.基督信仰卻是教人和軟弱的上帝一同吃苦,一同戰鬥;3.天主大公無私,願所有的人蒙恩。請讀他的這首詩(本書頁144)

基督徒與無信者

「人當需要迫切之時去找上帝,

為著平安,飲食,救援,

為著疾病,罪惡或死亡而祈求憐憫。

凡人皆然,基督徒與不信者都是一樣。

 

人當需要迫切之時去找上帝,

看見祂貧乏被輕侮,沒吃沒住,

擔負罪惡,軟弱,死亡者的憂患,

當上帝受難的時辰,信徒站立在祂的旁邊。

 

上帝接近每個需助的人,

以祂的糧餵養他們的身體與心靈,

無論對信徒或異教徒,同樣地祂為他們死,

他們也同樣地蒙祂饒恕。」

 

像在潘氏以往的著作中一樣,以耶穌基督為整個生活中心的思念常會不知不覺地由他的筆尖流出,本書一五三頁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這動盪不安的時候,我們往往忘記那給予生命以真正價值的是甚麼。我們認為只要某某人還活看,那生命對我們就有意義。但真相是:若這個世界是夠配得上耶穌基督這麼一個人居留,若是像他這樣的人是真真的曾活在世界上,那麼單憑這一點,生命對我們就有意義了。倘若耶穌沒有活過,那麼我們的生命,儘管還有其他我們所認識、敬重與愛的人,也將毫無意義了。無疑的,像現在這種時候,我們常常忘記我們做基督徒的目的與意義,這種解釋豈不是再簡單也沒有麼?「意義」這兩個字可在聖經裡見到,那就是指聖經所說的「應許」。

關於舊新約聖經的解釋,本書也有多處提及,如頁一二八,一四八,一四九…潘氏認為聖經對於健康,幸福,活力等講的並不少,無論是舊約或新約都是如此。聖經從來不曾認為幸福與痛苦,恩典與十字架是互相排斥或互相牴觸的。「在這一點上,新舊約唯一的不同是在舊約裡恩典包括有十架,在新約裡十架包括有恩典」(頁一四九)。將舊約與新約相比,看他們彼此間的關係及互相的影響這是近十年的事。由之而研究出的天主啟示的進展,舊約的預象、預演、及預備等作用漸趨明朗,這一切都是潘氏所未能料及的,因此這方面潘氏的看法可謂殘缺不全。

以上筆者對於本書的神學內容可算做了一個簡短的交代。如果讀者願對潘氏的全盤神學思想有個梗概的認識,可閱讚本「神學論集」第三號頁廿五至四四杜勒斯著,王秀谷譯的「潘霍華的『世俗化基督信仰』一文,或現代學苑50(民五十七年五月)魏岳山所寫的「彭鶴飛的生平與思想」。

除了神學的內容外,本書的另一特色便是它揭發了潘霍華對生活的感受及他在任何生活情況下往深一層想的習慣。潘氏所以成了本世紀有數的神學家之一不能不歸功於他這種愛深思的習慣,這種深思的習慣也許是我們目前所最需要的。試讀幾段潘氏自己的反省結果:

「在監牢的庭院有一隻畫眉鳥,每天早晨唱支美妙的小歌,現在連晚上也唱了。一個人能因一點小事而感恩,也算是一種收穫了」(頁二)

「最近的一兩個月我初次學習到:有多少的幫助與安慰是從別人得來的…我們常常喜歡甚麼事情都自己做,殊不知這是錯誤的自負的記號。甚至我們從別人學來的還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而且屬於我們自已生命的一部分。當我們要斤斤計較那一些是我們自己學來的,那一些是靠別人得來的,這不但是非基督徒的行為,也是無用的。必須兩者,即從我們的本身,以及那靠別人而得的,兼而有之,才能使我們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我願意告訴你這個,因為這是我剛才發現的,雖然並非初次發現的,因為我們經過這麼許多年日的共同生活對此還只有模糊的感覺。」(頁50 - 51)

「最近我在想看時間可使我們對艱難痛苦漸漸遲鈍而缺敏感了。當我想到一年前的感覺時,我非常驚愕。若把這種情形歸於天然的自衛,我認為並非全部的道理,其中必還有更深的意義在。我們慢慢地更清楚更嚴肅地認識了自已的有限和責任,使我們能夠更真純的去愛我們的鄰舍。我們若因過份看重自己而痛苦,就不能真正的愛我們的鄰舍,愛鄰舍留給人某種模糊抽象的意識。今日我能夠更鎮定的去觀察他人的需要與要求,使我對他們能夠有更大的幫助。我情願說這是一種啟發,而不是遲鈍,但自然的,我們可隨意去更變。另一方面說來,因為時間的關係使我們的感覺較冷靜些,我們也不該譴責自己。只是這裡有使我們對一切事物視而不睹的危險性,我們應該謹慎防備,甚至我們進入到啟發的階段,我們仍然得保持一個溫暖的心。這些感想對你可有些用處麼?」(頁99)

由以上所引的一些譯文可見這本書的中譯相當成功。偶然的一些適誤,如一四一頁的「屬世」不如「世俗化」的譯法更合乎worldly一詞的原意,頁一四四「基督徒與信者」應是「基督徒與不信者」之誤,其一六四中間一段稍有詞不達意之嫌——這些和其他類似的小缺陷無礙於本書的積極貢獻。中譯本還有一篇很有用的文章,就是蘇恩佩在書首所寫的「獄中書簡緒論」。循著這篇緒論所指出的方向去讀本螃,便能多受其惠而不致為書中一些費解的地方所困惑。

本書印刷精良,裝訂美觀,是「基文青年叢書」的第四冊,我們願向為此叢書寫序言的許牧世先生祝賀。在編頁碼上可以改進的地方是不要在一本書裡用兩次壹、貳及一、二……而可連續數下去,以便讀者引徵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