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期 | 神學論集 |
(1970)p281-284 |
---|---|---|
我要見到天主
|
||
Rev. P. Marie Eugene de l'Enfant-Jesus, Je veux voir Dieu. Editions du Carmel, Tarascon ( B-du-Rh. ) 1956 全書1150頁 由於閱讀聖書,我接觸到了描寫非常生動的一冊聖女德蘭傳,接著是聖十字若望傳。這二位重整聖衣會創始人的傳記,使我對聖女德蘭及聖十字·若望二人的著作感到興趣。「我要見到天主」就是這二位聖人對靈修見解的導論。 作者嬰孩耶穌·瑪利亞·歐熱納神父是一位重整聖衣會士,他對撰寫此書的經過有下列敘述。一九三三年左右,有一批中等及大專學校教授到聖衣會院來,請求會士給他們講解聖衣會的祈禱之學。經過許多躊躇、反對,正面和反面意見,歐熱納神父終於拗不過教授們的決心。在鄰近的大城市中,他們每年舉行七次至八次以「聖衣會祈禱」為主題的演講會。每次演講以後作半小時祈禱,以後再交換意見。 開始時,有人以為聖衣會的祈禱方式已不適合現代人。歐神父指出 : 這一祈禱方式的實際效力已使上述懷疑冰消而教友對祈禱的關切,也充分表示出現代人對天主的饑渴。 十五年以內,作者以同一主題對不同聽眾作過許多次的講演。終於他把講稿整理成書,一九四九年,前一部份以「我要見到天主」的名稱問世了。一年以後,又出版後一部份,稱為「我是教會的女兒」。一九五六年,加爾默羅出版社把二書合併成一書,成為一冊「潛修神學大綱」。以前的二冊版面頗大,印刷裝訂都不很講究,合併的一冊則印刷精美,用三十二開左右的版面,差不多只有普通日課經那樣大小,紙張又很薄。粗看去,幾乎令人相信它還沒有以前二冊中的一冊那樣豐富的內容。 作者在前後二次序言中指出:聽眾似乎喜歡以聖十字·若望為依據。但他卻選擇了聖女德蘭,理由有二:第一,她是重整聖衣會之母:第二、在她晚年傑作「內心堡壘」一書中,她對一個靈魂上升的全部步驟描述無遺。歐神父此書足以聖女德蘭所描述「內心堡壘」的」七個寓所」為經,而以聖十字·若望的思想為緯。 聖女德蘭寫那本書的情景非常特殊,以常人眼光看來,那是她最失敗的時期,她的畢生事業已瀕臨毀滅邊緣。一五六二年,她創立亞維拉第一座重整女修院。經過千辛萬苦,她獲得聖衣會總會長盧裴奧神父的信任,允准她開拓重整工作。爭取到年青的十字·若望和另一位神父以後,她建立了第一座重整聖衣會的男修院。重整事業蒸蒸日上,終於引起人們的妒嫉。不幸,總會也誤以為聖女德蘭違抗了他的命令。於是召開總會議,下令不准再擴充重整聖衣修院,並命令聖女德蘭自選一座女修院安居,不准外出創建新會院。聖女德蘭遂於一五七六選擇多雷鐸隱居。翌年,對重整聖衣會有好感的教廷大使逝世,繼位者抱定宗旨要毀滅聖女德蘭的事業;那年年底,聖十字·若望竟被監禁,飽受非人待遇。就在最苦悶最黑暗的時刻,聖女德蘭因上司命令而寫了這本「內心堡壘」。 所謂「內心堡壘」 ,即天主藉聖化恩寵所居住的靈魂。聖女德蘭早已希望看到一個在恩寵境界的靈魂是如何美麗。省會長命令她寫一本關於祈禱書以後,正在她思考這本書的基本觀念時,聖女德蘭在神視中看到一個形狀像堡壘的美妙無比的水晶球二畏面有七個寓所。第七個寓所在中間,天主住在裡面。其他六個寓所,可以描寫成六個同圓周,越接近中間越明亮越美麗。因此,霞修生活即步步趨向靈魂深處,直至與寓居在中心的天主相遇相結合。 聖女德蘭所云的七個寓所,其中三個是指靈修生活的前期,以後四個寓所則指鮭修生活的後期,即秘修或潛修生活。靈修的前期,靈魂只接受天主的一般性援助;陵期中,天主以特殊方式援助靈魂,提攜她上進。第五寓所中,靈魂從天主手中接受一項特殊使命,成為天主的工具;第六寓所中,這工具逐漸完備;第七寓所中,人已完全與天主同化,成為十全十美的使徒,具有熾烈的救世熱忱,發生令人驚異的效力。聖女又把靈魂的變化和蠶抽絲作繭變成蛾相比。她那時還不曾親眼見過由中國西傳的蠶,只不過道聽途說而已。因此言詞之間小心翼翼,不敢造次,唯恐有違事實:「你們大概聽說過絲是怎樣成功的吧。這奇妙的方式,唯有天主能夠創成。你們大約聽說過,絲是由一種像胡椒一般的種籽而來。我從來沒有見過它,不過是把聽說的轉述給你們;如果說的不正確,我可不能負責。當桑樹開始有葉子時,種籽就因溫度而獲得生機………。長大後爬上樹枝,從小口中吐絲作繭。就在裡面,那形狀醜陋的蟲消失不見了;繭裡面出來的,是很可愛的白色蝴蝶。」 (一三一頁)。 聖女德蘭是描寫靈修後期 - 秘修或潛修的專家。「內心堡壘」法文版的二五O頁中,只有五十二頁講前期的三個寓所。本書既以聖女德蘭為圭臬、,因此重點也放在潛修部份。全文一O七六頁,除前面二九O頁以外,都討論默觀和潛修生活。 對於我們這些尚未升堂入奧的門外漢而言,本書中所說的「收斂的祈禱」可能不無裨益。聖女德蘭對一般所說的默想,雖然並無微辭,但始終不很熱中;她認為著重思考的默想不過是「好的開始」而已。她喜歡的是「收斂的祈禱」:在這一祈禱中,靈魂收斂自己的一切官能,和天主一起歸向她自己內心。這一祈禱的理論基礎是:靈魂是天主聖三之宮,所以我們只需收斂心神就可找到天主;但她之所以喜歡這一方法的真正理由,卻是她自己的經驗。這使我很自然地聯想到參禪。事實上,「收斂的祈禱」本身已頗接近參禪:參禪也是要人收斂心神,使人安定。無論如何,我想這是值得注意值得研究的問題。 關於神師的指導,本書認為聽神師指導並非完全被動,一點沒有自己的主張。另一方面,聖女德蘭認為在靈修生活上必須絕對接受一位有見識、有學問、有聖德的神父指導,即使天主自己私自啟示一件事;但如和神師的意見相左,聖女德蘭認為應服從神師,因為天主已把自己的權力交給教會,而神師即代表教會。但聖女德蘭也承認,要找一位優良的神師並非易事。 聖女德蘭雖然從教會上司方面受到過許多打擊,同時很明瞭當時教會的缺點,但她始終熱愛教會,服從教會權力。她的這一態度絕不是與俗浮沈的習慣,而是她的一項信念。這一信念基於她的信仰,尤其基於她和天主的親密結合。和天主結合的熱望,表現於德蘭幼年時的一句話:「我要見到天主」。她那時聽人說,死後才能見到天主,就和弟弟結伴潛逃,希望到回敦徒處殉道而死。父母派人把他們找回時,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她就用上面這句話答覆。臨死時,她知道自己很快就可見到天主。但這時她已與基督結合,同時也深切感覺到自己與「基督全體」—教會結合。死時,她出神地頻頻歡呼:「我是教會的女兒。」 除可作為聖書以外,本書也頗具學術價值。它幾乎每頁都有詳細注釋,這使它成為研究聖女德蘭及聖十字·若望思想的入門書。書陵四十二頁的內容索引及其他索引,使讀者參考時既省力又省時間。 這是不可多得的書。但我看到這本書,完全出於偶然。以前,連作者的名字也不曾聽到過。我希望,領導退省的神父或專門教靈修學的教授,系統地替大家介紹當閱讀的聖書。本來,無論那一學科,讀後一丟棄,幾年後腦中所留即寥寥無幾。神學也並不例外。靈修學則更直接與每人有關,更需要有人指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