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神學論集
(1970)p138-144
   

我對台中自我檢討會的感想

 

去年在台南和台中所舉辦的「教會是一個生活團體」的講習會,實在是中國教會一個劃時代的創舉。筆者為工作的關係均未能參加。但是由於個人與參加者的接觸以及看到所發表的報告,能夠對它略知一二。

在這種講習會中,有感情衝動,言語激烈的事發生,自是預料中的事;但是整個講來,它對將來教會會有良好的影響。由於最近談到了台中自我會議的報告,與我平日經驗和觀察相符的地方很多,所以願意把我對這份報告的意見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覺得這份報告,把中國教會的神父和修女分成三大團體的看法雖然太簡略;但是卻也反映了現實的一部分真象。我覺得它把教會最大的缺點指出來了,那就是缺乏「互通」。這實在是一針見血的觀察。在以前教會的行政制度上只有注重於個人與長上之間的交往,而沒有真正的公共意見。並且有些感觸和意見,如在這種情形下公開講出來,只會引起別人的誤解和憤怒。不能夠得到大家的反應,反而於事無補。於是,許多人把自己想要說的話都壓在心理不說了。但是,原則上來講,這是一種不健全的情形。因為,即便他主觀所看到的是錯誤的,他也無從得到糾正。如果他是正確的,卻不能夠發生合作的影響。所以,我願意就這個情形做進一步的分析。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長久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想說的話,在心理上一定發生不平衡的現象。如果這種情形嚴重,就引起精神症狀。我們知道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一位心理不平衡的精神病人,他首先所發出來的,大半部分是激憤的情感,並且把過錯都歸在別人身上;對其他的人及事物都加以激烈的批許。但是,近代心理學的研究,認為這是一種到達痊愈的必經之路,在他吐露了許多心中的憂苦和激憤之後,就慢慢的會自我反省,發現自己在這種情形下也有許多缺點,也有許多過失,而慢慢能認識和瞭解別人了。只有在這個時候,他才對現實能有一個較清楚、較客觀而平衡的認識,這就是他走上痊愈的第一步。

這種過程對一個團體來說也是一樣的真實。當一個團體沒有公開的討論的機會,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許多積壓的不平憤怒和偏見。一旦有了這種機會,各種過激的言辭都會發泄出來。有時,甚至於鬧得感情上不能夠控制。如果我們瞭解,這是走上心理健康的必經之路;那麼我們就不會對這種情形感到過分的驚訝或害怕。我們也不能因為只有少數人將覺得心理上有不可治癒的創傷而退卻。因為受創作的原因,不是由於外在的環境,而在他沒有接受現實的勇氣。對於一味不肯接受現實的心理病人,連最好的心理專家,也是無法去醫治他的。

以上所說的情形,其實正是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以後,在整個教會內所發生的情形。雖然有許多人因此感到害怕、失望等等,但是筆者卻認為未嘗不是一個到達健康的必經之路。固然,有許多人將因此而跌倒,但卻有更多的人將因此而獲得益處。因為,這樣反而把許多不正確的宗教信仰和態度、意見、慢慢從教會裡排除。在經過一番淨化作用之後得到一個更完美、更平衡的教會。

所以筆者認為這次的講習會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如果能繼續下去,一定能夠給整個的教會帶來莫大的利益。但是,在這個樂觀的前瞻中,我們常常要警惕,因為這實在是一個痛苦的考驗。淨化作用為每一個人都將是痛苦的經驗,但只有在痛苦中死亡之後,才有復活的可能。

有些人一定會覺得這樣太危險。可是,按照心理學的解釋,如果情感過分長久地受到壓抑,有了精神病而不積極的醫治的話,最後無論給團體或個人帶來的都是一種永久的傷害;甚至於完全的崩潰。所以那些願意繼續壓制,而不肯把自己開放出來自我檢討的人,其實最後所受的害處將更大。

以上的說法,筆者認為絕不違反天主教的道理。因為在這一切人事環境中,天主聖神都在工作。天主聖神並沒有免除人所必經的痛苦,但他卻使這些痛苦和考驗結出聖善的果實。所以,在整個的改變中,我們所要受到的折磨和考驗將不會減少。但如果我們知道在祈禱和愛德中進行這種討論,我們相信天主聖神一定會讓整個的教會結出百倍的果實。

第二點、我想討論的就是在台中講習會中,外藉傳教士一致認為今日教會急需把領導權交給本地的神職人員,並且幫助他們在經濟上自給自足。在我看來,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喜訊。這種工作的方向實在表示整個的傳教事業已經到達了成熟的階段。但是,要完成這一點也必須經過相當長的痛苦和折磨的苦路。

這絕不是用恐嚇和悲觀的態度談這件事,而是我們必須面對我們人性的現實。從近代心理學的分析,我們知道,權力欲是我們人類最強的欲望之一。在權力交替的過程中,一定會生出許多不平和磨擦,這實在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在過去握有權力的人,並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以成全的愛德去使用權力,所以對屬下不公平的地方在所難免。可是一旦要把權力交給屬下,而自己變成服從的人,無論對那一方面來講,都會有一段不穩定的時期。許多新得到權力的人,對權力的應用方面也不能夠到達盡善盡美的地步,所以傷害和誤解的事情一定是在所不免的。

對那些交出權力而要服從別人的人,在心理的適應上,也不能立即完全改變。他看到以前的屬下對自己發佈命令,有時尚可忍受。可是萬一遭到了不公的處理,那就不容易了。所以一定有許多傳教士,會覺得本地神職人員,對他毫無感恩之心,而使他受不了:甚至覺得自己一生獻給中國教會,最後得來不過是冷落和輕視而已。也許,有些人因此要返回自己的國家,這也不是不可設想的事情。

筆者在菲律賓住過幾年。那時候,正值某修會美國會士和菲國會士權力交替的時期。而且那時菲律賓的國家主義旺盛,因此有些過去做過大事或當過長上的美國會士,因為心理上的壓力太大,紛紛歸國。但是這究竟還是少數,大多數人都能夠做相當合適的改變。那裡的長上也以非常的愛德和明智來處理一切,決不勉強人離開,也不勉強人留下。對一切的事情都按公平來處理。結果使那個修會在短短的幾年內,達到重新平衡的地步。在那幾年中,離開修會的菲藉會士也不少,聖召也日漸低落。但是危機一過之後,聖召增加,出會的人也就迅速的減少了。我想整個的來說,中國的民族主義不及菲律賓那樣激烈,而外藉會士也不只是一個國家;所以整個的中國教會將不會遭到如菲律賓那樣巨大的困難。也許別人有更多的意見,希望能提出來補充,討論。

剛剛說了權力上的轉移。現在要討論一下金錢上的轉移。在今日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系統中,權利和金錢實在是不可分的。即使外藉會士讓一切長上由本地神職來做,但如經濟權仍握在他們的手足,那等於枉費心思。可是,如果把金錢交出,看了自己辛辛苦苦捐募或努力得來的金錢,交給別人去使用,而自己使用時反受到限制,在心理上是很不容易接受的。何況,本地人員一旦有了比較充裕的金錢,是否一分一文都能適當的應用也是一個問題。總會有些人在金錢的處理上不能夠完全的合宜。這時一定很快會有人攻擊說:「你看!他們不知道怎麼樣處理財政,把我們的錢白白浪費了」。這是可以預料的批評。

但是,我們從另一方面看,當日外藉會士為自己募捐的時候,浪費的事情也不在少數。只是由於本藉會士自己沒有錢,外藉會士所浪費的又是自己的錢,他們只好啞口無言。所以,有一次,一位中國會士曾說:「如果外國人把金錢交給中國人以後,看到他們浪費金錢而不加批評,正如他們從前原諒了自己在金錢上的措置不當一樣,那真是了不起的愛德了。」我想有很多人會同意這個說法。

雖然筆者說的好像偏重於困難和痛苦的一面,但整個的觀點其實是樂觀而積極的。要治癒一個疾病,要改變一種情形,最重要的是認識現況,接受現況,並認清自己的方法和目的。然後,還要把達到目標所有的困難認識清楚,庶幾做出一個比較平穩的計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畏懼或冒險。革新教會,使教會本地化,基本上是整個傳教事業的指歸。有了這個正確的大前提,並在天主聖神的引導之下,大家才會本著愛德的心,開誠佈公,從交換意見,到具體實行,直至使這件工程完全成功。筆者熱烈的為這事祈禱、努力,希望能眼見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