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梧

作者 題目 期刊 年份
林安梧
歐陽康
鄧曉芒
中國哲學、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交流與互動 鵝湖
(326)
2002
林安梧
歐陽康
鄧曉芒
武漢對談:中國哲學的未來﹝二﹞─中國哲學、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交 鵝湖
(325)
2002
林安梧
歐陽康
鄧曉芒
武漢對談:中國哲學的未來﹝一﹞─中國哲學、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交 鵝湖
(324)
2002
林安梧 儒家道德哲學的兩個向度--以《論語》中「曾子」與..... 哲學與文化
(333)
2002
林安梧 Two dimensions of moral philosophy in Confucianism..... (An abstract) 哲學與文化
(333)
2002
林安梧 從「牟宗三」到「熊十力」再上演「王船山」的哲學可能 鵝湖
(319)
2002
林安梧 台海兩岸哲學發展的一個觀察 鵝湖
(316)
2001
林安梧 通識與專業之間﹝下﹞──離開清華返回台灣師大的對話 鵝湖
(312)
2001
林安梧 通識與專業之間﹝上﹞──離開清華返回台灣師大的對話 鵝湖
(311)
2001
林安梧 儒學革命──一種可能的方向 鵝湖
(309)
2001
林安梧 ﹝書與學﹞《教育哲學講論》自序──後新儒家哲學思維向度下的教育理論 鵝湖
(305)
2000
林安梧 台灣、中國:邁向世界史──跨越工具理性、迎向廿一世紀 鵝湖
(307)
2001
林安梧 「存有三態論」與「存有的治療」之構建 鵝湖
(306)
2000
林安梧 九二一的省思 鵝湖
(304)
2000
林安梧 台灣精神現象的一個哲學考察──九0年代台灣思想發展概況 鵝湖
(303)
2000
林安梧 當代新儒學之回顧、反省與前瞻──從「兩層存有論」‧‧‧ 鵝湖
(299)
2000
林安梧 死裏求生──關于中國思想研究的一些思考 鵝湖
(298)
2000
林安梧 「兩岸統、獨」與「愛情應部v──關於「政治愛情學」的理解 鵝湖
(297)
2000
林安梧 試論述中國哲學思想自皋陶以後至春秋戰國時代之發展歷程﹝下﹞ 鵝湖
(292)
1999
林安梧 「後新儒學」義下的《論語》 鵝湖
(291)
1999
林安梧 試論述中國哲學思想自皋陶以後至春秋戰國時代之發展歷程﹝上﹞‧‧‧ 鵝湖
(290)
1999
林安梧 試論述中國哲學思想之起源及從伏羲到皋陶之發展過程──‧‧‧ 鵝湖
(289)
1999
林安梧 ﹝書與學﹞《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序言 鵝湖
(288)
1999
林安梧 ﹝書與學﹞《台灣文化治療》自序 鵝湖
(286)
1999
林安梧 後新儒家哲學的思維向度 鵝湖
(283)
1999
林安梧 張深切的「台灣性」與「中國性」及其相關之問題 鵝湖
(278)
1998
林安梧 ﹝書與學﹞《當代新儒學發展之新契機》編者序 鵝湖
(276)
1998
林安梧 ﹝書與學﹞《當代新儒學發展之新契機》編者序 鵝湖
(276)
1998
林安梧 ﹝書與學﹞《當代新儒學發展之新契機》編者序 鵝湖
(276)
1998
林安梧 「黨國儒學」的一個側面思考──以《科學的學庸》為核心的展開 鵝湖
(275)
1998
林安梧 三論「道的錯置」──中國政治哲學的根本問題 鵝湖
(273)
1998
林安梧 不信春風喚不回──關於「加強通識教育」的一些補充意見與建議 鵝湖
(269)
1997
林安梧 牟宗三先生之後:咒術、專制、良知與解咒‧‧‧ 鵝湖
(268)
1997
林安梧 懷念張起鈞老師 鵝湖
(267)
1997
林安梧 孔子與阿Q──一個精神病理史的理解與詮釋 鵝湖
(262)
1997
林安梧 論中國文化傳統中的「血緣性縱貫軸」 鵝湖
(247)
1996
林安梧 死亡、重生、修行、菩薩 鵝湖
(255)
1996
林安梧 【書與學】《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序言 鵝湖
(252)
1996
林安梧 ﹝書與學﹞《契約、自由與歷史性思維》代序 鵝湖
(250)
1996
林安梧 「儒家型馬克斯主義」的一個可能──革命的實踐、社會的批判與道德的省察 鵝湖
(248)
1996
林安梧 ﹝書與學﹞《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序 鵝湖
(244)
1995
林安梧 中國文化的哲學觀 鵝湖
(243)
1995
林安梧 ﹝書與學﹞《論語──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學》序 鵝湖
(241)
1995
林安梧 開拓者的寂寞 鵝湖
(239)
1995
林安梧 邁向儒家型社會批判學之建立‧‧‧ 鵝湖
(231)
1994
林安梧 「生死學」的體現者──悼念傅偉勳先生 鵝湖
(258)
1996
林安梧 「王霸之辨」與「統獨之爭」的混淆及釐清 鵝湖
(251)
1996
林安梧 ﹝書與學﹞《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序言 鵝湖
(249)
1996
林安梧 ﹝認識中國現代思想家﹞開啟「意義治療」的當代新儒學大師‧‧‧ 鵝湖
(235)
1995
林安梧 關於儒家哲學中的「實踐」概念之釐清‧‧‧ 鵝湖
(234)
1994
林安梧 儒家思想與成人教育──論孔子「仁教」哲學中的成人教育思想 鵝湖
(226)
1994
林安梧 「當代新儒學」及其相關問題之理解與反省﹝上﹞ 鵝湖
(223)
1994
林安梧 人性「善向」論與人性「向善」論──關於先秦儒家人性論的論辯 鵝湖
(218)
1993
林安梧 從「單元而統一」到「多元而一統」‧‧‧ 鵝湖
(217)
1993
林安梧 ﹝書與學﹞《存有、意識與實踐──熊十力體用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卷後語 鵝湖
(215)
1993
林安梧 存有、方法與思考──對於「方法論」的基礎性反省 鵝湖
(214)
1993
林安梧 咒術與解咒──對比於西方宗教傳統論‧‧‧ 鵝湖
(210)
1992
林安梧 從咒術型的因果邏輯到解咒型的因果邏輯‧‧‧ 鵝湖
(206)
1992
林安梧 ﹝書與學﹞《台灣、中國──邁向世界史》序言 鵝湖
(206)
1992
林安梧 生活世界的重新發現及其陣痛下的哲學發展‧‧‧ 鵝湖
(203)
1992
林安梧 鵝湖與我 鵝湖
(200)
1992
林安梧 論「道的錯置」──對比于西方文化下中國文化‧‧‧ 鵝湖
(200)
1992
林安梧 《思想的蘆葦》──校園暴力與教育消費化 鵝湖
(197)
1991
林安梧 孔子、儒學與我 鵝湖
(195)
1991
林安梧 《思想的蘆葦》──讀孟四章﹝四﹞韾叟殺人、皋陶抓人‧‧‧ 鵝湖
(191)
1991
林安梧 思想的蘆薈──讀孟四章﹝三﹞孔子、學生、打冉求 鵝湖
(189)
1991
林安梧 《思想的蘆葦》──讀孟四章之二 廉吏?鐮厲!──廉官殺人 鵝湖
(188)
1991
林安梧 思想的蘆葦──讀孟四章﹝一﹞齊人之福?向墳間乞食的知識分子 鵝湖
(187)
1991
林安梧 哲學與文學 鵝湖
(185)
1990
林安梧 台灣──邁向世界史﹝四﹞──對於台灣當前意識型態的‧‧‧ 鵝湖
(184)
1990
林安梧 台灣──邁向世界史﹝三﹞──對於台灣當前意識型態‧‧‧ 鵝湖
(183)
1990
林安梧 台灣──邁向世界史﹝二﹞──對於台灣當前意識型態的哲學反思 鵝湖
(182)
1990
林安梧 台灣──邁向世界史──對於台灣當前意識型態的哲學反思 鵝湖
(181)
1990
林安梧 當代新儒家的實踐問題 鵝湖
(179)
1990
林安梧 關懷國是座談會發言稿 鵝湖
(178)
1990
林安梧 邁向儒家型意義治療學之建立──以唐君毅‧‧‧ 鵝湖
(172)
1989
林安梧 道的錯置﹝一﹞: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困結──從《論語》‧‧‧ 鵝湖
(170)
1989
林安梧 必然性﹝下﹞﹝譯﹞ 鵝湖
(168)
1989
林安梧 必然性﹝上﹞﹝譯﹞ 鵝湖
(167)
1989
林安梧 熊十力先生的孤懷弘毅及其《原儒》的義理規模 鵝湖
(162)
1988
林安梧 船山對傳統史觀的批判 鵝湖
(156)
1988
林安梧
卜問天
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答客問──敬答陳立夫先生 鵝湖
(155)
1988
林安梧 象山新學義理規模下的「本體詮釋學」 鵝湖
(153)
1988
林安梧 神學中的決定論:預定論﹝譯﹞ 鵝湖
(150)
1987
林安梧 「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一書自序 鵝湖
(150)
1987
林安梧 「現代儒學論衡」一書自序 鵝湖
(145)
1987
林安梧 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 鵝湖
(144)
1987
林安梧 五四前後的中國儒學 鵝湖
(143)
1987
林安梧 如何進入船山學 鵝湖
(138)
1986
林安梧 《尚書引義》〈皋陶謨〉一文疏解 鵝湖
(136)
1986
林安梧 歷史中的因果﹝譯﹞ 鵝湖
(135)
1986
林安梧 存有的系列﹝下﹞ 鵝湖
(130)
1986
林安梧 存有的系列﹝上﹞ 鵝湖
(129)
1986
林安梧 「當代儒佛之爭」編序 鵝湖
(125)
1985
林安梧 詮釋與歷史──對黑格爾歷史哲學方法論的理解與感想 鵝湖
(123)
1985
林安梧 馬一浮心性論初探 鵝湖
(116)
1985
林安梧 論R.G.Collingwood的「歷史的想像」 鵝湖
(115)
1985
林安梧 知識與道德之辯證性結構──對朱子學的一些檢討 鵝湖
(114)
1984
林安梧 方法與理解──對韋伯方法論的初步認識 鵝湖
(110)
1984
林安梧 理性的弔詭──對“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 鵝湖
(106)
1984
林安梧 論歷史主義與歷史定論主義──波柏爾「歷史定論主義的窮困」讀後 鵝湖
(086)
1982
林安梧 歷史的相對主義 鵝湖
(082)
1982
林安梧 梁漱溟及其文化三期重現說──梁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鵝湖
(077)
1981
林安梧 斯賓格勒及歷史循環論 鵝湖
(071)
1981
柯林悟
林安梧
歷史哲學概說 鵝湖
(057)
1980
林安梧 中國政治傳統中「主智」「超智」與「反智」的紏結 鵝湖
(051)
1979
林安梧 歷史與人性的疏通 鵝湖
(046)
1979
林安梧 孟子心學義理結構初探 鵝湖
(040)
1978
林安梧 從「天生人成」到「化性起偽」 鵝湖
(035)
1978
林安梧 十字架的邊緣──「嚴子與妻」觀後 鵝湖
(020)
1977
林安梧 《易經》思想與二十一世紀文明之發展 鵝湖
(330)
2002
林安梧 開拓者的寂寞 鵝湖
(239)
1995
林安梧 關於「宗教教育」的一些哲學思考--中西宗教形態學下的對比展開 宗教哲學季刊
(028)
2002
林安梧 實踐的異與克服之可能 鵝湖
(240)
1995
林安梧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鵝湖
(238)
1994
林安梧 書與學--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導論 鵝湖
(251)
1996
林安梧
歐陽康
鄧曉芒
武漢對談:中國哲學的未來(四)--中國哲學、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鵝湖
(327)
2002
林安梧 再論「儒家型的意義治療學」--以唐君毅先生的《病裡乾坤》為例 鵝湖
(328)
2002
林安梧 「存在三態論」與廿一世紀文明之發展--環繞「存有」、「埸域」與「覺知」 鵝湖
(332)
2003
林安梧 「道」「德」釋義:儒道同源互補的義理闡述 鵝湖
(334)
2003
林安梧 迎接「後牟宗三時代」的來臨--《牟宗三先生全集》出版紀感 鵝湖
(335)
2003
林安梧 《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自序 鵝湖
(337)
2003
林安梧 道家思想與現代管理:以老子《道德經》為核心的省察 宗教哲學季刊
(017)
1999
林安梧 拳稱太極、道通天地--蘇清標《太極拳的哲學》代序 鵝湖
(343)
2004
林安梧 道家思想中的「女性主義」 宗教哲學季刊
(015)
1998
林安梧 論中國文化傳統的「血緣性縱貫軸」 宗教哲學季刊
(006)
1996
林安梧 論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其成聖之道--不離於生活世界的終極關懷 宗教哲學季刊
(001)
1995
林安梧 〔書與學〕--「自然先於人、人先於自然」:記一段科學史的學問因緣 鵝湖
(344)
2004
林安梧 三二0之後,該是教養政治人物的時代了 鵝湖
(346)
2004
林安梧 五四.民主.行動.聯盟 鵝湖
(347)
2004
林安梧 「中華道統」與「文化中國」論「多元而一統」:「文化中國」、「政治中國」 宗教哲學季刊
(030)
2004
林安梧 「土石流」的符號義涵及其哲學反省:從敏督利颱風水災談起 鵝湖
(349)
2004
林安梧 〔書與學〕「天地有道、人間有德」--李承貴《中國傳統道德轉型之研究》代 鵝湖
(349)
2004
林安梧 後新儒學的新思考:從「外王」到「內聖」--以「社會公義」論為核心的儒學 鵝湖
(350)
2004
林安梧 關於「覺」在教育上的作用:總體之源的埸域覺醒--對《道言論》中 「一本? 鵝湖
(352)
2004
林安梧 老子《道德經》首章之詮釋與重建 鵝湖
(354)
2004
梅約翰
林安梧
John Makeham訪談林安梧論「新儒學」與「後新儒學」(之一) 鵝湖
(356)
2005
梅約翰
林安梧
John Makeham訪談林安梧論「新儒學」與「後新儒學」(之二) 鵝湖
(357)
2005
林安梧
Lin, An Wu
「抽象的感性」下的變革論者--以康有為為例的精神現象學式之哲學解析 哲學與文化
(213)
1992
林安梧 「新儒學」、「後新儒學」、「現代」與「後現代」--最近十年來的省察與思 鵝湖
(360)
2005
林安梧 「六經責我開生面」:《鵝湖》三十周年禱辭 鵝湖
(361)
2005
林安梧 牟宗三的康德學與中國哲學之前瞻--格義、融通、轉化與創造 鵝湖
(362)
2005
林安梧 《存有三態論》諸向度的展開--關於後新儒學的「心性論、本體論、詮釋學、 鵝湖
(365)
2005
林安梧 台灣的「現在」與「未來」--寫於《二00五年台灣心靈白皮書》發布之後 鵝湖
(367)
2006
林安梧 《儒家倫理與社會正義:「後新儒學」視點下的省思與前瞻》序言 鵝湖
(368)
2006
林安梧 《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自序 鵝湖
(369)
2006
林安梧 呼籲中共回歸漢字正統「正俗繁簡」之我見 鵝湖
(370)
2006
林安梧 讀家心聞--「識原無識、我本無我」 張老師月刊
(339)
2006
林安梧 該是談教養的時代了:論孔子的「六藝之教」 鵝湖
(372)
2006
林安梧 悼念友人陸先恆教授--眾生病病病可離,萬里神州齊奮力 鵝湖
(373)
2006
林安梧 「後新儒家」的「新道家」可能--《「新道家」與「治療學」》序言 鵝湖
(374)
2006
林安梧 政治人物應該懂得「認錯」 鵝湖
(375)
2006
林安梧 新年!新希望:「民無信不立」--心念既起、當下即歇,歇處有止、止處即生 鵝湖
(379)
2007
林安梧 《大學》中的大學理念 —— 兼及於台灣教育問題的一些反省 鵝湖
(385)
2007
林安梧 「法本無從,住原可住」—— 為「法住文化書院」廿五年誌賀 鵝湖
(386)
2007
林安梧 我的哲學觀 : 存在覺知、智慧追求與批判治療 鵝湖
(389)
2007
林安梧
Lin, An Wu
當代儒佛之爭與《存有三態論》—— 從熊十力《新唯識論》說起 哲學與文化
(471)
2013
林安梧
Lin, An Wu
《論語》與二十一世紀的文明發展 鵝湖
(459)
2013
林安梧
Lin, An Wu
從清華大學的「校訓」論「通識教肯」之開展—— 兼論梅貽琦校長《大學一解. 鵝湖
(462)
2013
廖祟斐
Laiw, Chong Fay
林安梧
《三國演義》的關羽與關聖帝君的「義」 哲學與文化
(482)
2014
林安梧
Lin, An Wu
行澤兩岸, 人文東方—— 敬悼 陳癸淼先生 鵝湖
(471)
2014
林安梧
Lin, An Wu
中國宗教哲學的「生命實踐」與「意義治療」—— 從「後新儒學」的觀點對... 宗教哲學季刊
(070)
2014
林安梧 家在何處?關於當前中國文化重建的奠基—— 讀蔡利民教授《天地君親...... 鵝湖
(478)
2015
林安梧 「繼絕學, 開太平」—— 祝賀「關學文庫」出版發行 鵝湖
(486)
2015
林安梧 「天人合一」下的「本體實踐學」— 以《存有三態論》為核心的展開 宗教哲學季刊
(074)
2015
林安梧 《「血緣性縱貫軸」: 解開帝制.重建儒學》新版序言 鵝湖
(492)
2016
林安梧 關於〈心、靈、覺、悟〉之要訣與說解—— 環繩「現代化後」的一帖...... 鵝湖
(504)
2017
林安梧 經典詮釋、時代精神及生活世界—— 唐明貴《宋代《論語》詮釋研究》代序 鵝湖
(509)
2017
林安梧 《林安梧訪問錄: 後新儒家的焦思與苦索》序言 鵝湖
(512)
2018
林安梧 互藏其宅、交發其用—— 陳祺助《文返樸而厚質: 王船山「道德的形上學」... 鵝湖
(521)
2018
林安梧 中國近三十年來「儒商現象」的哲學反思—— 環繞「企業儒學」...... 鵝湖
(524)
2019
林安梧 《論語聖經譯解: 慧命與心法》一書之〈序言〉與〈凡例〉 鵝湖
(527)
2019
林安梧 中國哲學研究的問題與方法 鵝湖
(530)
2019
林安梧 「道論」的六藝之教: 宏大而闢、深閎而肆...... 鵝湖
(550)
2021
林安梧 儒家還有戲嗎?——《當儒家走進民主社會: 林安梧論公民儒學》序言 鵝湖
(558)
2021
林安梧 一意孤行, 居然可成—— 朱志學博士《莊子物學的宗教維度》代序 鵝湖
(565)
2022
林安梧 「外王內聖」還是「內聖外王」辯論之後—— 敬答周群振、李瑞全兩位學長 鵝湖
(578)
2023
林安梧 傾聽「存有」: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林安梧《道家思想與存有三態論》出版序言 鵝湖
(585)
2024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香港黃竹坑惠福道六號
校務處:college@hsscol.org.hk
圖書館:library@hsscol.org.hk
   Holy Spirit Seminary College
6, Welfare Road, Aberdeen, HK.
General Office: college@hsscol.org.hk
Library: library@hsscol.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