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題目 | 期刊 | 年份 |
陳德和 | ﹝書與學﹞《台灣教育哲學論》自序 | 鵝湖 (325) |
2002 |
陳德和 | ﹝關懷教育﹞開放的台灣教育人文──以語言和文化的反思為例 | 鵝湖 (320) |
2002 |
陳德和 | 「關懷教育」台灣哲學教育芻議 | 鵝湖 (319) |
2002 |
陳德和 | 台灣教育的新里程 | 鵝湖 (317) |
2001 |
陳德和 | 莊子寓言中的逍遙思想 | 鵝湖 (316) |
2001 |
陳德和 | 天然真色復何為 | 鵝湖 (315) |
2001 |
陳德和 | ﹝關懷教育﹞──老莊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 | 鵝湖 (314) |
2001 |
陳德和 | ﹝關懷教育﹞通識理想與哲學教育 | 鵝湖 (313) |
2001 |
陳德和 | ﹝書與學﹞《生活世界的哲思》自序 | 鵝湖 (312) |
2001 |
陳德和 | ﹝關懷教育﹞顛覆/錯亂:當前語文現象的困境 | 鵝湖 (311) |
2001 |
陳德和 | 識心幻現│虛擬實境 | 鵝湖 (310) |
2001 |
陳德和 | 選舉不是打仗 | 鵝湖 (305) |
2000 |
陳德和 | 語言的主奴之分與雅俊之別 | 鵝湖 (308) |
2001 |
陳德和 | ﹝關懷教育﹞──開啟中等教育的哲學大門 | 鵝湖 (307) |
2001 |
陳德和 | 解讀人間──我愛Kitty | 鵝湖 (306) |
2000 |
陳德和 | 【關懷教育】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的觀察與期待 | 鵝湖 (303) |
2000 |
陳德和 | ﹝書與學﹞與君讀《莊》而共樂之──黃明堅《莊子》校讀序 | 鵝湖 (303) |
2000 |
陳德和 | 論學者從政之道 | 鵝湖 (302) |
2000 |
陳德和 | 【關懷教育】明明德在當代教育中的意義 | 鵝湖 (302) |
2000 |
陳德和 | 把地球的愛找回來` | 鵝湖 (301) |
2000 |
陳德和 | 確保大學教育的格調和品質 | 鵝湖 (300) |
2000 |
陳德和 | 理想環境的生畜之道 | 鵝湖 (299) |
2000 |
陳德和 | 從道家思想談動物權的觀念 | 鵝湖 (299) |
2000 |
陳德和 | ﹝書與學﹞莊子哲學的重要開發──讀《《莊子‧齊物論》義理分析》 | 鵝湖 (297) |
2000 |
陳德和 | ﹝書與學﹞實踐智慧學的呈現與貞定──牟宗三《四因說演講錄》的義理關懷 | 鵝湖 (296) |
2000 |
陳德和 | ﹝關懷教育﹞教學是性情的共掁與感動 | 鵝湖 (295) |
2000 |
陳德和 | ﹝關懷教育﹞論教育基本法的啟示 | 鵝湖 (294) |
1999 |
陳德和 | 校舍不可再成危樓 | 鵝湖 (293) |
1999 |
陳德和 | 從復建中再創台灣奇蹟 | 鵝湖 (292) |
1999 |
陳德和 | ﹝關懷教育﹞通識教育中的文化經典 | 鵝湖 (292) |
1999 |
陳德和 | 孔子的創造性人文主義 | 鵝湖 (291) |
1999 |
陳德和 | 淮南道家與黃老道家的對比性考察──《淮南子》性格的再標定 | 鵝湖 (290) |
1999 |
陳德和 | ﹝關懷教育﹞──創構對等型的校園新倫理 | 鵝湖 (288) |
1999 |
陳德和 | 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論教師永續成長的儒學基礎 | 鵝湖 (287) |
1999 |
陳德和 | 人間道家的生命倫理學向度──以生命複製與基因工程的反省為例 | 鵝湖 (285) |
1999 |
陳德和 | 《淮南子的哲學》自`序 | 鵝湖 (280) |
1998 |
陳德和 | ﹝書與學﹞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述要 | 鵝湖 (277) |
1998 |
陳德和 | 老子與桃麗──從《道德經》反思生命複製的可能衝擊 | 鵝湖 (276) |
1998 |
陳德和 | 試論《淮南子》道家思想的類屬‧‧‧ | 鵝湖 (259) |
1997 |
陳德和 | 【書與學】用儒學發飆──傳佩榮《與青少年談孔子》薦介 | 鵝湖 (255) |
1996 |
陳德和 | 《當代新儒學的關懷與超越》導言 | 鵝湖 (250) |
1996 |
陳德和 |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鵝湖師友的生命情調 | 鵝湖 (245) |
1995 |
陳德和 | 校園倫理的反省與再生 | 鵝湖 (243) |
1995 |
陳德和 | 仁知雙彰、悲知變運的一代儒宗 | 鵝湖 (239) |
1995 |
陳德和 | ﹝書與學﹞吳光《儒道論述》評介 | 鵝湖 (233) |
1994 |
陳德和 | 荀子性惡論之意義及其價值 | 鵝湖 (231) |
1994 |
陳德和 | 黃宗羲「理氣同體二分論」析繹 | 鵝湖 (253) |
1996 |
陳德和 | 文化共鑄、政治並構與經濟互補 | 鵝湖 (251) |
1996 |
陳德和 | 易卦選解──謙、恆、損 | 鵝湖 (238) |
1995 |
陳德和 | 孟子學行思想舉隅──以滕文公為例 | 鵝湖 (230) |
1994 |
陳德和 | 馬祖道一禪師與平常心是道 | 鵝湖 (226) |
1994 |
陳德和 | ﹝書與學﹞──《從老莊思想詮詁莊書外雜篇的生命哲學》自序 | 鵝湖 (224) |
1994 |
陳德和 | 先秦儒家哲學的基本精神 | 鵝湖 (222) |
1993 |
陳德和 | 畸人與真人──「大宗師」的超越性與圓融性 | 鵝湖 (219) |
1993 |
陳德和 | 易卦選解──大壯、暌、小過 | 鵝湖 (215) |
1993 |
陳德和 | 韓非子難勢篇之商榷 | 鵝湖 (213) |
1993 |
陳德和 | 管子心術上篇義理疏解 | 鵝湖 (199) |
1992 |
陳德和 | 莊子駢拇、馬蹄、胠莢、在宥四篇的時代背景與義理性格 | 鵝湖 (193) |
1991 |
陳德和 | 試論道的雙重性──道德經中的「無」與「有」初探 | 鵝湖 (189) |
1991 |
陳德和 | 悲觀與悲憫──叔本華解說哲學述評 | 鵝湖 (184) |
1990 |
陳德和 | 儒行與行儒 | 鵝湖 (135) |
1986 |
陳德和 | 「體用論」與「明心篇」管窺 | 鵝湖 (125) |
1985 |
陳德和 | 論語顏淵問仁章述義 | 鵝湖 (096) |
1983 |
陳德和 | 儒家學說與主觀真理 | 鵝湖 (090) |
1982 |
陳德和 | 仁知雙彰、悲知變運的一代儒宗 | 鵝湖 (239) |
1995 |
陳德和 | 書與學--十年辛苦不尋常,更把金鍼度與人 | 鵝湖 (240) |
1995 |
陳德和 | 《儒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自序 | 鵝湖 (333) |
2003 |
陳德和 | 用教育深耕台灣 | 鵝湖 (336) |
2003 |
陳德和 | 回歸大學教育的應有本質 | 鵝湖 (345) |
2004 |
陳德和 | 儒道互補論的環境思維 | 鵝湖 (349) |
2004 |
陳德和 | 為台灣的教育改革進一步 | 鵝湖 (350) |
2004 |
陳德和 | 反醫情結的浮現及其省察 | 鵝湖 (356) |
2005 |
陳德和 | 我的道家之路--《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自序 | 鵝湖 (359) |
2005 |
陳德和 | 生命教育的正途與常道 | 鵝湖 (361) |
2005 |
陳德和 | 論師範精神的重建 | 鵝湖 (364) |
2005 |
陳德和 | 儒家思想的生命教育理論(上)--對諍於全人教育論、多元知能論和層次進步 | 鵝湖 (367) |
2006 |
陳德和 | 儒家思想的生命教育理論(下)--對諍於全人教育論、 多元知能論 ... | 鵝湖 (368) |
2006 |
陳德和 | 教育部新頒課程綱要的省察與批判--以普通高中國文必修科為例 | 鵝湖 (372) |
2006 |
陳德和 | 從道家思想談動物權的觀念 | 應用倫理研究通訊 (013) |
2000 |
陳德和 | 老子與桃麗--從《道德經》反思生命複製的可能衝擊 | 應用倫理研究通訊 (006) |
1998 |
陳德和 | 快把蜜蜂找回來 | 鵝湖 (383) |
2007 |
陳德和 | 當弗朗克遇上老子 | 鵝湖 (384) |
2007 |
陳德和 | 老莊思想的環境倫理學論述 | 鵝湖 (389) |
2007 |
陳德和 | 老莊思想與實踐哲學 | 鵝湖 (406) |
2009 |
陳德和 | 宗教人文化的道家思維 —— 以老子思想為例 | 鵝湖 (417) |
2010 |
陳德和 | 論老子體道證德的宗教意識 | 宗教哲學季刊 (052) |
2010 |
陳德和 王淑姿 |
莊子靈性教育的義蘊及其目的 | 宗教哲學季刊 (062) |
2012 |
陳德和 Chen, Te Ho |
論老子《道德經》的淑世思想 | 宗教哲學季刊 (070) |
2014 |
陳德和 | 論老子《道德經》教育哲學的義涵 | 鵝湖 (486) |
2015 |
陳德和 | 論老子《道德經》對宗教大同的肯認與奠定 | 宗教哲學季刊 (075) |
2016 |
陳德和 | 論老子《道德經》的典範人生 | 鵝湖 (500) |
2017 |
陳德和 | 《莊子的人生哲學—— 以生死智慧為中心》出版序 | 鵝湖 (546) |
2020 |
陳德和 | 論董仲舒道德思想中心性情 | 鵝湖 (584) |
2024 |
陳德和 | 論牟宗三先生老子哲學之精義 | 鵝湖 (587) |
2024 |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香港黃竹坑惠福道六號 校務處:college@hsscol.org.hk 圖書館:library@hsscol.org.hk |
Holy Spirit Seminary College 6, Welfare Road, Aberdeen, HK. General Office: college@hsscol.org.hk Library: library@hsscol.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