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題目 | 期刊 | 年份 |
吳汝鈞 | ﹝書與學﹞《痛苦現象學,我在痛苦中成學》自序 | 鵝湖 (326) |
2002 |
吳汝鈞 | 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下﹞ | 鵝湖 (313) |
2001 |
吳汝鈞 | 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中﹞ | 鵝湖 (312) |
2001 |
吳汝鈞 | 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上﹞ | 鵝湖 (311) |
2001 |
吳汝鈞 | 西谷啟治的空的存有論﹝下﹞ | 鵝湖 (272) |
1998 |
吳汝鈞 | 西谷啟治的空的存有論﹝中﹞ | 鵝湖 (271) |
1998 |
吳汝鈞 | 西谷啟治的空的存有論﹝上﹞ | 鵝湖 (270) |
1997 |
吳汝鈞 | 西田幾多郎論終極實在﹝下﹞ | 鵝湖 (266) |
1997 |
吳汝鈞 | 西田幾多郎論終極實在﹝上﹞ | 鵝湖 (265) |
1997 |
吳汝鈞 | 【書與學】《京都學派哲學:久松真一》自序 | 鵝湖 (243) |
1995 |
吳汝鈞 | 周濂溪的誠的形而上學與工夫論 | 鵝湖 (233) |
1994 |
吳汝鈞 | 佛教知識論 | 鵝湖 (221) |
1993 |
吳汝鈞 | 《佛教思想大辭典》自序 | 鵝湖 (207) |
1992 |
吳汝鈞 | 巴哈與貝多芬 | 鵝湖 (204) |
1992 |
吳汝鈞 | 康德兼善與最高善 | 鵝湖 (198) |
1991 |
吳汝鈞 | 宋明儒學研究﹝一﹞:周濂溪《通書》的註釋 | 鵝湖 (195) |
1991 |
吳汝鈞 | 宋明儒學研究﹝一﹞:周濂溪《通書》的詮釋 | 鵝湖 (194) |
1991 |
吳汝鈞 | 瓦興格爾論假象哲學 | 鵝湖 (186) |
1990 |
吳汝鈞 | 赫爾的後設倫理學研究﹝四﹞ | 鵝湖 (183) |
1990 |
吳汝鈞 | 赫爾的後設倫理學研究﹝二﹞ | 鵝湖 (180) |
1990 |
吳汝鈞 | 赫爾的後設倫理學研究﹝一﹞ | 鵝湖 (179) |
1990 |
吳汝鈞 | 中國當代哲學﹝下﹞ | 鵝湖 (177) |
1990 |
吳汝鈞 | 當代中國哲學﹝一﹞ | 鵝湖 (175) |
1990 |
吳汝鈞 | 道德之語言9 | 鵝湖 (104) |
1984 |
吳汝鈞 | 道德之語言8 | 鵝湖 (103) |
1984 |
吳汝鈞 | 從邏輯與辯證法看龍樹的論證 | 鵝湖 (102) |
1983 |
吳汝鈞 | 道德之語言7 | 鵝湖 (101) |
1983 |
吳汝鈞 | 道德之語言6 | 鵝湖 (099) |
1983 |
吳汝鈞 | 道德之語言5 | 鵝湖 (098) |
1983 |
赫爾 吳汝鈞 |
道德之語言4 | 鵝湖 (097) |
1983 |
吳汝鈞 | 「佛學研究方法論」自序 | 鵝湖 (096) |
1983 |
赫爾 吳汝鈞 |
道德之語言3 | 鵝湖 (096) |
1983 |
吳汝鈞 | 道德之語言2 | 鵝湖 (095) |
1983 |
吳汝鈞 | 道德之語言1 | 鵝湖 (093) |
1983 |
吳汝鈞 | 價值判斷與祈使語句 | 鵝湖 (088) |
1982 |
吳汝鈞 | 龍樹哲學的基本立場 | 鵝湖 (088) |
1982 |
吳汝鈞 | 康德知識論研究﹝下﹞ | 鵝湖 (059) |
1980 |
吳汝鈞 | 康德知識論研究﹝上﹞ | 鵝湖 (058) |
1980 |
吳汝鈞 | 浮士德之魂──關于生命及其哲學﹝下﹞ | 鵝湖 (053) |
1979 |
吳汝鈞 | 從慕尼黑說起 | 鵝湖 (052) |
1979 |
吳汝鈞 | Acropolis衛城與金字塔 | 鵝湖 (051) |
1979 |
吳汝鈞 | 雞鳴 | 鵝湖 (049) |
1979 |
吳汝鈞 | 浮士德之魂──關於生命及其哲學﹝續﹞ | 鵝湖 (048) |
1979 |
吳汝鈞 | 從哲學與宗教看寒山詩 | 鵝湖 (042) |
1978 |
吳汝鈞 | 浮士德之魂 | 鵝湖 (035) |
1978 |
吳汝鈞 | 京都大學﹝櫻花時節5﹞ | 鵝湖 (027) |
1977 |
吳汝鈞 | 陳那之認識論﹝下﹞ | 鵝湖 (025) |
1977 |
吳汝鈞 | 陳那之認識論﹝上﹞ | 鵝湖 (024) |
1977 |
吳汝鈞 | 幽玄之美﹝櫻花時節4﹞ | 鵝湖 (024) |
1977 |
吳汝鈞 | 後期中觀哲學﹝下﹞ | 鵝湖 (022) |
1977 |
吳汝鈞 | 櫻花時節3 | 鵝湖 (022) |
1977 |
吳汝鈞 | 後期中觀哲學﹝中﹞ | 鵝湖 (021) |
1977 |
吳汝鈞 | 後期中觀哲學﹝上﹞ | 鵝湖 (020) |
1977 |
吳汝鈞 | 中期中觀哲學 | 鵝湖 (019) |
1977 |
吳汝鈞 | 櫻花時節3 | 鵝湖 (018) |
1976 |
吳汝鈞 | 櫻花時節 | 鵝湖 (013) |
1976 |
吳汝鈞 | 唯識宗轉識成智之理論困難及其消解 | 鵝湖 (012) |
1976 |
吳汝鈞 | 唯識宗轉識成智之理論困難及其消解 | 鵝湖 (011) |
1976 |
吳汝鈞 | 《唯識現象學》總序 | 鵝湖 (331) |
2003 |
吳汝鈞 | 《唯識現象學1:世親與護法》別序 | 鵝湖 (332) |
2003 |
吳汝鈞 | 《唯識現象學2:安慧》別序 | 鵝湖 (333) |
2003 |
吳汝鈞 | 關於現象與物自身的統合與物自身的行動轉向問題(一) | 鵝湖 (340) |
2003 |
吳汝鈞 | 關於現象與物自身的統合與物自身的行動轉向問題(下) | 鵝湖 (341) |
2003 |
吳汝鈞 | 虛妄唯識的現象學轉向(上) | 鵝湖 (345) |
2004 |
吳汝鈞 | 虛妄唯識的現象學轉向(下) | 鵝湖 (346) |
2004 |
吳汝鈞 Tseng, Chun Hai |
王陽明的良知觀念及其工夫論 | 哲學與文化 (263) |
1996 |
吳汝鈞 Ng, Yu Kwan |
程明道的圓頓的一本論 | 哲學與文化 (249) |
1995 |
吳汝鈞 Ng, Yu Kwan |
莊子的靈台心與自然諧和論 | 哲學與文化 (243) |
1994 |
吳汝鈞 | 知識論的重要概念與問題:量論之一(上) | 鵝湖 (353) |
2004 |
吳汝鈞 | 知識論的重要概念與問題:量論之一(中) | 鵝湖 (354) |
2004 |
吳汝鈞 | 知識論的重要概念與問題:量論之一(下) | 鵝湖 (355) |
2005 |
吳汝鈞 | 經驗主義、實證主義、實用主義的知識論:量論之二(I) | 鵝湖 (358) |
2005 |
吳汝鈞 Ng, Yu Kwan |
一些難解的禪公案 | 哲學與文化 (219) |
1992 |
吳汝鈞 Wu, Ju Juin |
釋勤爾論基督教 | 哲學與文化 (214) |
1992 |
吳汝鈞 | 經驗主義、實證主義、實用主義的知識論:量論之二(II) | 鵝湖 (359) |
2005 |
吳汝鈞 | 《純粹力動現象學》自序 | 鵝湖 (361) |
2005 |
阿部正雄 吳汝鈞 |
禪與西方思想 | 哲學與文化 (045) |
1977 |
阿部正雄 吳汝鈞 |
禪與西方思想(上) | 哲學與文化 (044) |
1977 |
吳汝鈞 | 康德的知識論.量論之三(上) | 鵝湖 (368) |
2006 |
吳汝鈞 | 康德的知識論.量論之三(中) | 鵝湖 (369) |
2006 |
吳汝鈞 | 康德的知識論:量論之三(下) | 鵝湖 (370) |
2006 |
吳汝鈞 | 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再認識與反思(一) | 鵝湖 (381) |
2007 |
吳汝鈞 | 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再認識和反思 (二) | 鵝湖 (382) |
2007 |
吳汝鈞 | 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再認識與反思 (三) | 鵝湖 (384) |
2007 |
吳汝鈞 | 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再認識與反思 (四) | 鵝湖 (386) |
2007 |
吳汝鈞 | 宗教哲學與宗教對話 (上) —— 悼念阿部正雄先生 | 鵝湖 (390) |
2007 |
吳汝鈞 | 宗教哲學與宗教對話 (下) —— 悼念阿部正雄先生 | 鵝湖 (391) |
2008 |
吳汝鈞 | 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再認識與反思 | 鵝湖 (401) |
2008 |
吳汝鈞 | 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再認識與反思 (六) | 鵝湖 (402) |
2008 |
吳汝鈞 | 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再認識與反思 (七) | 鵝湖 (403) |
2009 |
吳汝鈞 | 金岳霖的實在主義的知識論 (1) | 鵝湖 (413) |
2009 |
吳汝鈞 | 金岳霖的實在主義的知識論 (2) | 鵝湖 (415) |
2010 |
吳汝鈞 | 金岳霖的實在主義的知識論 (3) | 鵝湖 (416) |
2010 |
吳汝鈞 | 金岳霖的實在主義的知識論 (4) | 鵝湖 (417) |
2010 |
吳汝鈞 | 金岳霖的實在主義的知識論 (5) | 鵝湖 (419) |
2010 |
吳汝鈞 | 《當代新儒學的深層反思與對話詮釋》自序 | 鵝湖 (420) |
2010 |
吳汝鈞 | 金岳霖的實在主義的知識論 (6) | 鵝湖 (421) |
2010 |
吳汝鈞 | 金岳霖的實在主義的知識論 (7) | 鵝湖 (422) |
2010 |
吳汝鈞 | 金岳霖的實在主義的知識論 (8) | 鵝湖 (423) |
2010 |
吳汝鈞 | 金岳霖的實在主義知識論 (9) | 鵝湖 (424) |
2010 |
吳汝鈞 | 《禪的存在體驗與對話詮釋》序 | 鵝湖 (427) |
2011 |
吳汝鈞 | 京都學派的進深研究:小坡國繼等論西田與田邊哲學 | 鵝湖 (432) |
2011 |
吳汝鈞 | 京都學派的進深研究:小 (土反) 國繼等論西田與田邊哲學 | 鵝湖 (432) |
2011 |
吳汝鈞 | 上田閑照論西谷啟治的虛無主義與空的思想 | 鵝湖 (437) |
2011 |
吳汝鈞 | 《佛教的當代判釋》自序與後記 | 鵝湖 (439) |
2012 |
吳汝鈞 | 花岡永子之解讀西田哲學的批判性研究 (上) | 鵝湖 (441) |
2012 |
吳汝鈞 | 花岡永子之解讀西田哲學的批判性研究 (下) | 鵝湖 (442) |
2012 |
吳汝鈞 | 後期印度佛教脫作護的知識論 | 鵝湖 (479) |
2015 |
吳汝鈞 | 宗教哲學演講錄 (上) | 鵝湖 (480) |
2015 |
吳汝鈞 | 宗教哲學演講錄(下) | 鵝湖 (481) |
2015 |
吳汝鈞 | 東京帕運 | 鵝湖 (557) |
2021 |
吳汝鈞 | 京都學派與當代新儒家的對話 | 鵝湖 (568) |
2022 |
吳汝鈞 | 遲來的悼念: 冉雲華教授 | 鵝湖 (574) |
2023 |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香港黃竹坑惠福道六號 校務處:college@hsscol.org.hk 圖書館:library@hsscol.org.hk |
Holy Spirit Seminary College 6, Welfare Road, Aberdeen, HK. General Office: college@hsscol.org.hk Library: library@hsscol.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