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年刊主頁 | 施惠淳著 << 目錄 >> |

 

 

05
神學年刊
(1981)p72-81
 

香港華南總修院參考書目錄 (一九三一至一九六四年)

 

 

今年我們正慶祝一九三一年成立的華南總修院開辦五十週年。自一九五六年即任教於修院的駱顯慈神父(FR. MICHAEL McLOUGHLIN S. J.),已於去年在本刊上為修院寫了一段小史(註一)

本文現嘗試羅列自一九三一年以來所有談及修院的印刷冊,並對這些讀物的資料來源加以注釋。在有關的已出版的書籍、文章、印刷圖片之外,尚有數量相當的未被印行的文件,包括有官方或非官方的要件和書信,未經刊印的圖片,種種其他資料等(註二),以及特別那些可幸地仍與我們在一起的朋友,自一九三一至六四年間與修院有關的一些回憶(註三)。但由於主題所限,本文只談論已印行的讀物而已。

作者執筆為文的原意,可用若望福音第六章第十二節的那句話「把剩餘的收集起來,免得糟蹋了。」來解釋,亦一如中國成語所說:「飲水思源。」

為求方便起見,本文謹分為書籍及文章兩部份:

甲、書籍

介紹修院最詳細的單行本要算是「銀禧紀盛」(THE SILVER JUBILEE RECORD)。該特刊是一九五七年修院二十五週年院慶時,同時以中英文混合版本發行(註四)。其中輯錄了一系列對三十、四十及五十年代初期修院活動有頗詳盡描述的文章,並具備所有從修院領受鐸品的神職人員的照片,兼附中英文姓名(註五)。這份有紀念價值的專輯只是印行了極少數目,早已絕版,而且事實亦極難以覓得。

賴詒恩神父(FR.THOMAS RYAN S. J.) 的三部有關香港天主教的著作,可以補充很多關於香港仔修院的資料。他所寫著名的「百年故事」(STORY OF A HUNDRED YEARS) 差不多等量於截至一九五八年為止的香港教區發展史,敘述了修院的成立情形,同時備有三幀修院的照片(註六)。他的「水深火熱中的耶穌會士」(JESUITS UNDER FIRE) (註七),為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本侵略者對修院建築物戲劇性轟擊的目擊敘述。賴詒恩神父一九六二年的著作「香港天主教指南」(CATHOLIC GUIDE TO HONGKONG)用了整整三頁紙談論修院,包括一九五七年修院小聖堂開放,及修生的牧民訓練等(註八)

一份由巴黎外方任教會納匝肋印書館印製的拉丁文本修院手則,目前仍存放在教區檔案處(註九)

一九五八年梁作祿神父(Fr. A Lazzarotto P. I. M. E.) 為紀念宗座外方傳教會往香港傳教百週年所編寫的「香港天主教」(Catholic Hong Kong),對修院亦有詳盡的描繪。

為紀念耶穌會到達本港及廣州傳教二十五週年而編寫的「愛爾蘭耶穌會士在華南」(Irish Jesuits in South China),用了兩頁的篇幅介紹了修院,包括了一座巨型的望遠鏡的圖片,這座望遠鏡是首任修院院長,一位有專業水準的機械師,耶穌會會士古寧神父(FR. THOMAS COONEY S. J.) 協助下所設置的(註十一)

乙、文章

從一九三一年以來的眾多天主教期刊中,我們至少可以找到六種能為我們的主題提供第一手資料的刊物。

戰前香港,「磐石」月刊(The Rock) 就是個中的表表者。磐石月刊一九二○年十月由一位教友鮑文中校(LT. COL. FRANCIS J. BOWEN) (註十二) 創立。在他主編下「磐石」月刊維持了差不多五年,直至一九二五年五月才告停刊。一年多之後,恩理覺主教(BISHOP VALTORTA) 邀請愛爾蘭籍耶穌會士到港並負責重新發行「磐石」月刊。這份雜誌於是在一九二八年一月復刊,並持續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一個香港的災難性月份為止。復刊後的「磐石」起碼有十期曾刊載有關修院首十年生活的文章及圖片(註十三)

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磐石」所收錄的那些圖片,包括建築中的修院大樓,大樓奠基,以及宮殿式大樓矗立在草木不生的光禿山頭之上等。還有一早年修院教職及修生合照的歷史性照片。具有多方面精湛學問的范達理神父(FR. DANIEL FINN S. J.) (註十四),為介紹修院大樓的建築特色所寫的一篇文章亦刊載在內。

日後成為耶穌會華南傳教區及愛爾蘭省區省會長的潘多默神父(FR. THOMAS BYRNE S. J.) 曾在一九三六年七月號的「磐石」上,發表一篇描述那新置的十三吋口徑巨型望遠鏡及其百年歷史的文章。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號(剛趕及在日軍侵入前出版)之前,仍有其他很多的文章描繪十週年院慶。由於時局不靖,慶祝活動相當低調,但最後院慶氣氛卻因首次詠唱修院院歌而大為增加。院歌係由中國文學教授黎正甫先生(註十五) 填詞,由一位未具名的神學一年級學生譜樂。

更多戰前修院生活的資料,相信可在一九二八年創刊的中文天主教期刊(公教報)內找到。戰後的修院活動資料可在復刊的公教報或其一九四六年創刊的姊妹報「英文公教報」(SUNDAY EXAMINER) 內尋找。最起碼每年的晉鐸典禮的照片也得以在那裡保留(註十六)

修院修生曾自力出版一份每月通訊達十二年之久,並寄發住在本港、國內及海外各院友。這份名為「院聲」(VOX ALMAE)(註十七) 的刊物,內容包括修院新聞、院友消息,每月退省主題、倫理神學個案、新書評介等。雖然其中的神學比重有限,但仍堪當視為目前「神學年刊」的前身。

與修院有直接關係的刊物並不只「院聲」一份。四十年代末期及五十年代一份報導更詳盡的刊物曾有一段時期由修院負責編寫。這份刊物在一九四八年創刊時稱「中國傳教事業」(CHINA MISSIONARY),但隨後數年又屢易其名為「中國傳教士簡報」(CHINA MISSIONARY BULLETIN)及「傳教匯報」(MISSION BULLETIN),而至一九六○年發行期最後一年,再改稱為「亞洲」(ASIA)。它的內容主要是動盪的五十年代中國天主教會的重要紀事(在一定程度上亦包羅了基督教會的紀事),是五十年代一項不可多得並且難以取代的直接資料。作為編輯之一,在修院生活及工作多年的耶穌會會士保拉撒神父(FR. LEO PAUL BOURASSA S. J.),不時寫下修院校園生活瑣事,留下了寧靜的學府風光的圖片(註十八)

「中國傳教事業」的前身「主教會議文摘」(DIGEST OF THE SYNODAL COMMISSION ),似乎並未能為香港仔修 院的過後歷史提供一些較重要的資料(註十九)

但對於矗立在香港仔漁港守望著無數大小漁船的修院大樓,基於其中國式建築常使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經常現身於一般普通的報章上。最備受注意的英文報章「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曾詳細地記載修院一九三一年成立的情況,並刊登了大樓壯麗外貌的圖片(註二十)。停刊已久的新聞報「香港電訊」(The Hong Kong Telegraph) 在一九三六年修院的巨型望遠鏡從歐洲運抵時,也作了一次精彩動人的報導(註二十一)

最後,我們必須一提一份並不多為人所知,但卻從一九三一年起即定期刊載香港教區及修院紀事的年刊,這份名為「愛爾蘭籍耶穌會士手冊」(The Irish Jesuit Directory)目前每年仍在都柏林印行(註二十二)。它可靠地提供了一九三一至六四年間在修院服務的會士名錄。舉例說,一九三五年號會收集了一束日記,按月記載過去一個學年所發生的事情。一九六四年號之內,收錄了一篇作者未署名的文章,詳細報導「街邊小學」的生活實況,並加上一輯學校照片,這間露天的學校是由修士們為當地漁民子弟開辦的。

           

前文是收集及整存三十年來所有有關香港華南總修院文字記載的初次嘗試。無疑必定有掛一漏萬之處,筆者衷心歡迎各方面詳加指正及補充本文之不足。

香港仔修院在華南天主教發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的總觀,仍有得進一步的發掘及記載,同時我們應感謝上主,使修院在其牧民領域內及領域外,都能宣揚基督福音。

 

 

注釋及書目

1.駱顯慈神父著「華南總修院回憶錄」(「神學年刊」第四期一九八0年號) 八十三至九十九頁。

2.主要記存於羅馬萬民福音傳播部,香港教區檔案處,及香港耶穌會副會省辦事處。

3.可喜的自一九三一年起至今約六位院長,目前仍全部和我們一起健在,他們是: Fr. Thomas Cooney, Fr. John O'Meara, Fr. Richand Harris, Fr. Joseph Garland, Fr. John Wood及Fr. John Foley。

4.駱顯慈神父(Fr. Michael McLoughlin S. J.) 一九五七年編「香港鴨巴甸華南總修院銀禧紀念特刊(一九三一至五六)第一O八頁,中英文混合版。

5.有部份修生的名字相信與照片中人不符。

6.賴詒恩神父著「百年故事:一八五八年至一九五八年宗座外方傳教會在香港」(The Story of a Hundred Years: The PIME in Hong Kong 1858-1958) (香港真理學會一九五九年出版),第一九四至一九五頁;圖片第一九五、一九九、二二七頁。

7.賴詒恩神父著「一九四一年香港淪陷時期水深火熱中的耶穌會士」(JESUITS UNDER FIRE IN THE SIEGE OF HONG KONG 1941) (LONDON:BURNS OATES AND WASHBOIRNE, 1944)文第一五九至一六0頁,圖第四,第一O五,第一二0頁。

8.賴詒恩神父著「香港天主教指南」(CATHOLIC GUIDE TO HONG KONG) (香港公教真理學會,一九六二年出版) 文第八十三至八十五頁,圖第八十七頁。

9.潘格神父(G. Byrne) 編「香港華南總修院院規」(REGULAE SEMINARII REGIONALIS HONG KONG ENSIS) (香港納匝肋印書館,一九三二年) 第十一頁。

10.梁作祿神父編「香港天主教:百年傳教活動(Catholic Hong Kong:A Hundred years of Missionary Activity) (香港天主教刊物出版處一九五八年出版。) 書中艾巧智神父作「本地神職界的修院」文第三十頁,圖三十一至三十二頁。

11.「愛爾蘭耶穌會士在華南」:二十五年的回顧(IRISH JESUITS IN SOUTH CHINA: A RECORD OF 25YEARS) (香港版一九五二年) 文第六至七頁(附插圖)另有圖片在第十四、二十四頁。

12.「磐石」第三期(THE ROCK 3):一九三0年六月)有其照片。在第一九五頁。

13.「磐石」卷三(THE ROCK 3):一九三O年十一月號 「華南總修院」(The Regional Seminary)第三六七至三六八頁,另有兩幀插圖在第三六五頁。卷四:一九三一年十二月號(From a Hong Kong Armchair) 總第三二四至三二五頁,四幀插圖在三二四及三二六頁。卷四:一九三一年十二月號「香港仔沒有聖誕」(No Christmas in Aberdeen) 總第三九O至九四頁,圖片在三九三頁。 

卷四:一九三一年十二月號「華南總修院」(REGIONAL SEMINARY) 四0八至四0九頁,圖見四0九頁。 

卷五:一九三二年一月五幀圖,見二十四頁。 

卷八:一九三五年四月號「訪客」(The Visitor) 

「小香港大事件」(Big Things in Little Hong Kong)見一一九至一二二頁。 

卷九:一九三六年七月潘力神父(Fr. T. Byrue S. J.) 著「修院天文學」:如何及為什麼(ASTRONOMY IN A SEMINARY:HOW AND WHY) 三一五至三一八頁。 

卷十:一九三七年五月號「在港晉鐸典禮:五位國籍新鐸」(Ordinations in Hong Kong:Five New Chinese Priests) 第一五二頁。 

卷十二:一九三九年五月號剛恆毅總主教著「傳教的藝術:一九四二年梵蒂岡展覽會」(Art in the Missions:The Vatican Exhibition of 1942) 頁二二五至二二八,修院照片見第二二五、二二八頁。

卷十四:一九四一年十二月號「香港華南總修院:創立十週年院慶」(The Regional Seminary Hong Kong:Tenth Anniversary of the Opening) 第四九七頁。

香港華仁書院差不多擁有全部「磐石」(The Rock)。

14.梅雅頌(William Mencham) 所著「建築學在香港」一文,曾特別介紹范達理神父(Fr. Daniel Finn S. J.) 的建築學成就,見該書(Hong Kong:Heineman, 1980) 第十一至十六頁。

15.黎正甫先生是一位傑出的學者,曾著有不少中國文學書籍。

16.公教報辦事處存有整套的中文公教報及其姊妹刊物 “Sunday Examiner”。

17.目前仍未能發現這份通訊的印本。

18.保力齊(Richard C. Bush Jr.) 在他的「共產中國下的宗教」"Religion in Communist China" Nashville:Abingdon Press, 1970) 首先運用了CMRA這個縮寫代替了這份雜誌的所有四個名字。 

下述的五期CMBA刊有總修院的資料: 

卷六:一九五四年十月號第七三九頁刊有修院及香港仔漁民的圖片。 

卷六:一九五四年十一月號「香港仔華南總修院」(Aberdeen Regional Seminary) 第八九三至八九四頁。 

卷八:一九五六年一月號倫若瑟神父(Fr. J. Garland S. J.) 著 「香港仔華南總修院一九三O至一九五五」(The Regional Seminary Aberdeen, Hong Kong 1930-1955) 第三十三至三十五頁,另附四幀照片在二十九至三十二頁。 

卷五:一九五三年二月號「史皮曼樞機主教訪港」(Cardinal Spellman visits Hong Kong) 第一八六頁。 

卷五:一九五三年九月號「修生晉鐸」第七一O至七一一頁。

19.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差不多完全保存起這份稀有的雜誌,包括一九二八至三O年及一九三三至四O年所出版的。

20.南華日報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香港仔新標緻:規模龐大的總修院建築完成,全部中國式設計」,香港教區有剪存這篇文章。

21.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一日星期六「香港電訊」(The Hong Kong Telegraph) 所有的標題如下: 「香港的巨型望遠鏡」,具有歷史價值的儀器,矗立在港島上,全中國第三大望遠鏡, 天文學的衝擊,一度是全球最大的。

22.除了每年的修院教職員名單,該期刊所載與修院有關的文章尚包括:

卷六:一九三三年力理(J. Neary) 「愛爾蘭耶穌會士在中國」(The Irish Jesuits in China) 一文,有關修院部份見一五四至一五六頁,圖片見第一六O頁。 

卷七:一九三四年「華南總修院摘要」(Notes on the Regional Seminary) 見第一四0至一四一頁。 

卷八:一九三五年「華南總修院:一年插要」(Regional Seminary:Notes of the Year) 頁一二二至一二七。插圖片見第一七八、一八八頁。 

卷九:一九三六年「華南總修院:一年摘要」(Regional Seminary:Notes of the Year) 第一一六至一二二頁。 

卷十:一九三七年「華南總修院:一年摘要」(Regional Seminary:Notes of the Year)。 

卷三十一:一九五八年刊載有修院照片在第一一四頁。 

卷三十七:一九六四年「香港的修院」(The Seminary, Hong Kong) 見第十一至二十六頁,照片第十二、十五、十六、十八、二十三頁。

卷三十八:一九六五年「街邊小學」的照片見第八十三頁。

請注意,差不多上述所有資料的影印本,均可在華南總修院的後繼者:香港仔聖神修院的資料室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