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也及其宗教聖樂作品的介紹

蔡詩亞

神學年刊 第十六期 一九九五年 105-115頁

 

**********

 

江文也的宗教聖樂作品

思高聖經學會在1948年初版《兒童聖詠歌集(第一卷)》時,在該書後頁(41)付印了一個「江文也作品表」,該表且列明是在19486月由作者本人訂定,而內裡除列出作者當時其他的作品外,還列出了他的宗教聖樂(Religious Music)一欄,編號由4050。由該作品表(List of Compositions by Chiang Wen Yeh, June 1948)中,我們可以斷定江文也已將屬於他的天主教聖樂創作品分列在自己的作品系列內。同年1230日,在思高聖經學會所初版的《聖詠作曲集(第二卷)》內後頁(79),又付印了一個「江文也作品表」,不同的就是該表在194810月由作者本人再訂定,同樣也列出了當時屬於他的其他作品名稱;但宗教聖樂一欄第50(Op.50),則由原來的“Terza Messa per grande orchestra”(第三彌撒曲 ¾¾ 管弦樂伴奏曲)改為“5 Alleluia”(5首亞肋路亞 ¾¾ 即:5首福音前歡呼頌)。至於為何已改動的「作品表」日後沒有在《聖詠作曲集(第二卷)》的再版中一同再付印或將以後再版的《兒童聖詠歌集》之作品表作適當的修訂,其理由可能出版者仍未發現此一改動,仍誤為兩表是相同的。

雖然這兩個作品表的出現只相隔四個月,作者已對表格內的作品名稱有所改動。這可表明作者除將已創作的作品排列在表格內之外,還將心目中(即未創作而有意創作的)已孕育的作品名稱也列在其中,所以表格內作品名稱之增減及改動是意料中的事。實在到現時為止,江文也的宗教作品(編號4050)系列中,有些是實存的,也有些可能已與作者齊享安息。

江文也原「作品表」的宗教聖樂作品,如下:

Op.40 ...Melodiae Psalmorum
聖詠作曲集
Op.41 ...Melodiae in honorem B. Mariae Virginis
敬禮萬福童貞瑪利亞歌集
Op.42 ...“L'Addolorata” - per grande orchestra
痛苦聖母(大管弦樂曲)
Op.43 ...Overtura marziale “Lucis Universalis”
一宇同光(進行曲序)
Op.44 ...“La Piet ” - per piccola orchestra
哀傷聖母(小管弦樂曲)[30]
Op.45 ...“Prima Missa” - per una voce solo o per coro unisono
第一彌撒曲(獨唱或齊唱曲)
Op.46 ...Melodiae in honorem S. Francisci Assisiensis
敬禮聖方濟歌集
Op.47 ...Melodies from the book of Psalms for Children
兒童聖詠歌集
Op.48 ...Seconda Messa - a due voci
第二彌撒曲(兩聲部合唱曲)
Op.49 ...Nine melodies from the book of Psalms - for 3 voices
聖詠曲9(三聲部合唱曲)

下列兩編號的分別:

Op.50 ...Terza Messa  -  per grande orchestra
第三彌撒曲(管弦樂伴奏 )
此欄是付印在《兒童聖詠歌集(第一卷)》內(19486月之表格)
Op.50 ...5 Alleluia
亞肋路亞(福音前歡呼頌5)
此欄是付印在《聖詠作曲集(第二卷)》內(194810月之表格)

為使讀者對上述江文也的宗教聖樂作品多些資料及認識,筆者嘗試依編號提出以下六點見解或疑問以供參考:

1)   作品編號40,41,45,4750:我們將在本文下段表格中作解釋,因這些都屬「實存」的作品。

2)   作品編號42 (痛苦之母)44 (哀傷聖母):雖然這兩首作品至今仍未能找到,原因可能是遺失或可能作者根本仍未創作。由於這兩首管弦樂曲都是以「受苦的基督之母 ¾¾ 瑪利亞」的名字作標題,筆者認為可能因江文也與雷永明神父之間的交情深厚;同時,雷神父十分恭敬「受苦的基督之母」,而且他的名字Gabriele Maria是他在19231013日加入修會開始初學時改的[31],取自「聖母痛苦聖嘉俾厄爾」精修聖人的名字(慶日為每年227)[32] 。故相信作曲者是預算創作這兩首樂曲給雷神父,並率先將作品名稱列入他的作品表內。

3)   作品43 Overtura marziale “Lucis Universalis” (一宇同光):雖然江文也在194810月的作品表上的編號列為 Op.43,但原稿(現存於北京江文也夫人的家中,而筆者也存有該原稿的影印本)上所寫的卻是「作品42號」,而且是作者本人的筆跡。因此,這篇號與原來的有所出入(因「作品表」上Op.42原為“L'Addolorata” per grande orchestra痛苦之母)。另外、就是原稿的標題為「一宇同光曲」,其上則以外文(拉丁文)寫著:Symphonia Lucis Universalis;不過,經江夫人認定此筆蹟非出自江文也,也非其女兒江小韻(因她負責整理其父的遺作)的。還有的就是、原稿上並無創作日期的填上(以往一般學者認為此乃江文也在1943年的作品)。由於這些問題非本文範圍所及,故留待以後的學者作追查。

4)   作品46 (敬禮聖方濟歌集):由於思高聖經學會及雷永明神父皆屬方濟會,所以作曲者江文也如果在心目中準備創作一系列的聖方濟歌曲,並不稀奇。同樣,此項作品屬於「至今仍未找到,可能遺失或可能作曲者本人根本仍未創作」。

5)   作品48 (第二彌撒曲 ¾¾ 兩聲部合唱曲):屬於遺失或可能作曲者本人根本仍未創作。

6)   作品49 (聖詠曲9 ¾¾ 三聲部合唱曲):雖然在江文也《聖詠作曲集》(第一和第二卷)以及《兒童聖詠歌集》(第一卷)內,全部都是單聲部的,但既然作品表內有Op.49這一欄,而且在江文也的「聖詠」作品內,實在有些作品旋律是寄調於他自己以往既有的創作品或編作品的,如:聖詠113(Op.40, No.113)「讚頌舉揚謙微者的天主」,就是從他所編作的中國古歌「岳飛滿江紅 Op.21, No.8」而來的。有些「編作品」原屬於三聲部的合唱曲,但當江文也將之放在《聖詠集》時,只將其主旋律放在其中應用,如:聖詠150 (Op.40, No.150)「萬民萬物都要讚美天主」,就是從他所編作的中國古歌「南薰歌 Op.29, No.1」而來。

由於這些原作品都是早於他創作宗教聖樂作品的時期,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江文也心目中,早已存在著將其中9首「聖詠」編寫為三聲部的合唱作品。而其中相信將會包括聖詠19「乾坤與妙法」及聖詠150「萬民萬物都要讚美天主」。到現時為止,我們並找不到這類三聲部的合唱作品,理由大概是遺失?或可能作曲者本人根本仍未著手編寫?

在討論上述第1項:作品編號4041454750前,筆者嘗試以表格列出全部「實存」及「可尋」的江文也聖樂創作品,以方便讀者參考及研究。

江文也聖樂作品(聖詠系列)

聖詠

歌名

章節

作品編號

香港教區

1

義人的成功與惡人的失敗 (A94)

BEATUS VIR, QUI NON ABIIT

() 1

Op.40, No.1

401

3

困苦中呼求援救 (C47)

DOMINE, QUID MULTIPLICATI SUNT QUI TRIBULANT ME

() 3:2-4, 7-8

Op.40, No.3

403

4

困難中向天主發出的信心和哀求的呼聲 (A126)

CUM INVOCAREM

() 4 (宣一)

Op.40, No.4

 

13

危險冗長中的哭訴 (A77)

USQUEQUO, DOMINE, OBLIVISCERIS ME

() 13

Op.40, No.13

 

16A

蒙難時的禱告 (B30)

 [天主啊!保佑我吧]

CONSERVA ME, DOMINE

() 16:1-2

Op.47, No.16

134

138

16B

救主受苦受辱伊始的禱告 (C51)

CONSERVA ME, DOMINE

() 16:1-2, 8-9

Op.40, No.16

405

19A

乾坤與妙法 (A69)

COELI ENARRANT GLORIAM DEI

() 19:2-7

Op.40, No.19a

421

19B

天主的榮耀 (C55) (B32)

COELI ENARRANT GLORIAM DEI

() 19:2-5

Op.40, No.19b

402

22

默西亞的苦難,死亡和祂光輝的復活 (A82)

DEUS, DEUS MEUS RESPICE IN ME

() 22:2-12

Op.40, No.22

 

23

我的牧者 (B16) [上主是牧者]

DOMINUS REGIT ME

() 23:1-4

Op.47, No.23

97

42

渴慕 (A99)

QUEMADMODUM DESIDERAT CERVUS

() 42

Op.40, No.42

 

45

祝婚歌(C57)

ERUCTAVIT COR MEUM

() 45

Op.40, No.45

 

47

向萬有的君王謳歌凱歌 (C66)(B22)

[萬民啊!請鼓掌歡慶]

OMNES GENTES PLAUDITE MANIBUS

() 47:2-3, 6-7

Op.40, No.47

137

51

天主,求你憐憫我罪人 (A49)

MISERERE MEI, DEUS

() 51:3-7

Op.40, No.51

412

57

獅子中間的安眠 (A90)

MISERERE MEI, DEUS, MISERERE MEI

() 57:8-12

Op.40, No.57

133

63

渴慕天主 (B25)

DEUS, DEUS MEUS, AD TE DE LUCE VIGILO

() 63:2

Op.47, No.63

420

87

萬民的母親:熙雍 - 聖教會 (A6)

FUNDAMENTA EJUS IN MONTIBUS SANCTIS

() 87

Op.40, No.87

419

91

至高者天主乃義人之護衛 (A132)

QUI HABITAT IN ADJUTORIO ALTISSIMI

() 91 (宣二)

Op.40, No.91

 

100A

請萬民尊崇天主 (A73)

[全地都要向上主踴躍]

JUBILATE DEO OMNIS TERRA

() 100

Op.40, No.100

136

100B

感恩歌 (B19)

JUBILATE DEO OMNIS TERRA

() 100:3-5

Op.47, No.100

425

110A

基督是君王,亦是司祭 (A11)

DIXIT DOMINUS

() 110

Op.40, No.110a

 

110B

在你出征之日 (A17)

DIXIT DOMINUS (VERSUS III)

() 希伯來文

    110:3

Op.40, No.110b

441

111

天主的作為何其偉大 (C68)

CONFITEBOR TIBI, DOMINE

() 111:1-4, 10

Op.40, No.111

430

112

義人的福樂 (A140)

BEATUS VIR

() 112 (宣三)

Op.40, No.112

 

113

讚頌舉揚謙微者的天主 (A20)

LAUDATE, PUERI, DOMINUM

() 113

Op.40, No.113

124

114

出埃及的神蹟 (A143)

IN EXITU ISRAEL DE AEGYPTO

() 114 (宣四)

Op.40, No.114

 

117

爾眾萬民!請讚頌上主 (A26)

[爾眾萬民]

LAUDATE DOMINUM

() 117

Op.40, NO.117

129

119

遵守天主法律的神益 (A147)

BEATI IMMACULATI IN VIA

() 119 (宣五)

Op.40, No.119

 

120

怨恨奸惡的慌語 (A54)

AD DOMINUM CUM TRIBULARE

() 120

Op.40, No.120

 

121

上主是你的保護者 (B14)

LEVAVI OCULOS MEOS IN MONTES

() 121:5-8

Op.47, No.121

436

122

向耶路撒冷致敬禮拜 (A30)

[為教會祈禱和平]

LAETATUS SUM

() 122:6-9

Op.40, No.122

261

123A

仰望天主 (B18)

DA TE LEVAVI OCULOS MEOS

() 123:1-2

Op.47, No.123

437

123B

受壓迫者的祈禱 (C72)

AD TE LEVAVI OCULOS MEOS

() 123:1-3

Op.40, No.123

433

127

人的順利,完全依賴天主 (A34)

NISI DOMINUS

() 127:1-2

Op.40, No.127

440

128

家庭的歡樂 (A110)

BEATI OMNES QUI TIMENT DOMINUM

() 128

Op.40, No.128

443

130

呼籲慈愛的天主 (A58)

[我自深處向你呼籲]

DE PROFUNDIS

() 130

Op.40, No.130

203

131A

天真 (A43)

DOMINE, NON EST EXALTATUM

() 131

Op.40, No.131

131

131B

依賴天主 (B12)

DOMINE, NON EST EXALTATUM COR MEUM

() 131

Op.47, No.131

 

133

團聚的兄弟之樂 (A114)

ECCE, QUAM BONUM

() 133

Op.40, No.133

438

134A

晚課經 (A47)

ECCE NUNC BENEDICITE DOMINUM

() 134

Op.40, No.134

450

134B

晚課經 (B24)

ECCE NUNC BENEDICITE DOMINUM

() 134

Op.47, No.134

431

136A

感謝上主 (B34) [感謝天主]

CONFITEMINI DOMINO QUONIAM BONUS

() 136:1, 5, 23

Op.47, No.136

442

136B

感謝上主 (C75) [你們應當稱謝上主]

CONFITEMINI DOMINO QUONIAM BONUS

() 136:1-3

Op.40, No.136

128

145

稱頌你的名 (B27)

[我的天主,我的王]

EXALTABO TE DEUS MEUS REX

() 145:1-3, 10, 13

Op.47, No.145

135

147

讚美重建熙雍的全能天主 (A37)

LAUDA JERUSALEM DOMINUM

() 147:12-20

Op.40, No.147

447

148

讚頌天主 (B8)

LAUDATE DOMINUM DE COELIS

() 148:1-6

Op.47, No.148

449

150

萬民萬物都要讚美天主 (A64)

LAUDATE DOMINUM IN SANCTIS EJUS

() 150

Op.40, No.150

452

江文也聖樂作品(第一彌撒曲)

 

歌名

作品編號

現時香港譯名 (印於歌集內)

1

主憐誦

KYRIE

 

Op.45, No.1

垂憐頌

KYRIE

2

榮福頌

GLORIA

 

Op.45, No.2

光榮頌

GLORIA

3

信經

CREDO

 

Op.45, No.3

信德頌

CREDO

4

 

5

聖頌

SANCTUS

祝頌

BENEDICTUS

 

Op.45, No.4

歡呼頌

SANCTUS

6

神羔頌

AGNUS DEI

 

Op.45, No.5

羔羊頌

AGNUS DEI

江文也聖樂作品(聖母曲系列)

歌名

作品編號

香港教區

備註

聖母經 (A6)

AVE MARIA

 

Op.41, No.1

25

234

調寄獨唱曲(西江月)歐陽修作詩

江文也作曲1938(Op.21, No.13)

聖母喜樂歌 (A117)

REGINA COELI

 

Op.41, No.2

235

“頌恩”中名為“天皇后喜樂”

恭賀聖母曲 (A120)

SALVE REGINA

 

Op.41, No.3

236

“頌恩”中名為“萬福母皇”

聖母哀傷曲 (C11)

STABAT MATER

 

Op.41, No.4

 

“聖母七苦”慶日為九月十五日 (痛苦聖母)

聖母讚主曲 (C21)

MAGNIFICAT

 

Op.41, No.5

 

 

依念聖母經 (C26)

MEMORARE

 

Op.41, No.6

 

 

慶賀聖母頌 (C29)

TOTA PULCHRA

 

Op.41, No.7

 

 

江文也聖樂作品(亞肋路亞系列)

歌名

章節

作品編號

香港教區

備註

聖誕節 亞肋路亞 (F調)

ALLELUIA NATALICIUM IN F

(C33)

93:1

Op.50, No.1

213

“頌恩”中名為“上主已復活了”

聖誕節 亞肋路亞 (C調)

ALLELUIA NATALICIUM IN C

(C36)

93:1

Op.50, No.2

 

 

聖母升天節 亞肋路亞

ALLELUIA IN FESTO ASSUMPTIONIS B.M.V.

(C39)

 

Op.50, No.3

 

八月十五日為慶日

復活節 亞肋路亞 (C調)

ALLELUIA PASCHALE IN C

(C41)

118:1

Op.50, No.4

 

 

復活節 亞肋路亞 (D調)

ALLELUIA PASCHALE IN D

(C44)

118:1

Op.50, No.5

228

“頌恩”中名為“我們應該喜樂”

註: 根據附於《聖詠作曲集(第二卷)》後之作品表(1948年十月版)Op.50為「五首亞肋路亞」系列。比較附於《兒童聖詠歌集》後之作品表(1948年六月版)Op.50則為「第三彌撒曲(管弦樂伴奏)」。

據思高聖經學會的長輩陳維統神父的覆述,在他記憶中,江文也的第一首聖樂創作品出現在當時修會團體面前,並由作者親自演唱給他們欣賞的就是:聖詠117首「爾眾萬民」(Op.40, No.117),即後來被寄到比利時天主教聯合音樂協會作交流的一首。由於作者並沒有將每首作品的創作日期填上,故現在很難將每首作品作先後次序排列。原因就是:據北京江夫人(吳韻真女士)對筆者覆述,除最先創作的數首聖樂作品有手稿外[33],絕大部份聖樂作品都是江文也直接用音符印章打印在稿上,然後由她謄上歌詞;完成後,便送交方濟會雷神父作出版原稿。同時,出版的次序亦是由出版者自由按某方式排列,故出版次序的先後,並不代表作品的創作先後次序。

為方便讀者作對照,筆者將以江文也的四部聖樂作品,如上表分為四大系列作介紹:

()  聖詠系列

()  第一彌撒曲系列

()  聖母曲系列

()  亞肋路亞 (福音前歡呼)系列

 

註釋

[30]王克祿,《梵蒂崗簡介》,香港 思高聖經學會 198710月初版。

筆者按:La Pietà:是意大利雕刻藝術家米開朗基羅(Michael Angelus Bonarotus),花了兩年的時間,以純白大理石為材並於1499年所塑成的雕刻藝術品。雖然當時米氏仍未滿廿五歲,但此作品後來卻成為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早期代表作。他稱此雕像為La Pietà(母愛:又稱「哀傷聖母像」、「痛苦聖母像」、「聖母抱基督遺體哀憐像」等)。米氏雕刻此「母愛」時,心目中除誠心相信耶穌基督是人而天主的救主外,同時深信聖母瑪利亞的童貞。從這柔和傳神的雕像中,使我們感受到雖然聖母以母親痛苦的心情抱著聖子耶穌,但那份承行主旨、傷而不亂的神態,已表現出一份莊嚴美。該像現存放在意大利羅馬梵蒂崗聖伯多祿大殿內。

[31]雷永明 (韓承良譯),《雷永明神父回憶錄》,香港 思高聖經學會 19877月初版 10, 13

筆者按:雷神父的原名Giovanni Stefano Allegra(若望•斯德望•阿勒格辣)

[32]商志超等編,《每日彌撒經書》,香港 公教真理學會 19669月初版 728

[33]筆者按: 現存的原手稿共有六份(存放於北京江夫人的家中,筆者現存的六份為原手稿影印本)

1)  聖詠16B:救主受苦受辱伊始的禱告(Op.40, No.16)

2)  聖詠45:祝婚歌(Op.40, No.45)

3)  聖詠111:天主的作為何其偉大(Op.40, No.111)

4)  聖母讚主曲(原稿為「聖母讚主歌」)Op.41, No.5

5)  依念聖母經(原稿為「依持聖母頌」)Op.41, No.6

6)  慶賀聖母頌(原稿為「慶賀聖母經」)Op.41, No.7

以上六首江文也的「宗教聖樂」原手稿作品,全部都是刊印於《聖詠作曲集(第二卷)》的,19481230日初版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